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向无后囊支撑的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恢复双眼单视。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襻和下襻于睫状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 5例 2 5只眼 ,木后随访 6~ 4 8个月 ,平均2 4 .5个月。视力 0 .5以上者 18眼 ,0 .2~ 0 .4者 6眼 ,0 .1者 1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避免了需要配戴接触镜等引起的不便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向无后囊支撑的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恢复双眼单视。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襻和下襻于睫状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例25只眼,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24.5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眼,0.2 ̄0.4者6眼,0.1者1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避免了需要配戴接触镜等引起的不便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晶体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值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23例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膜破裂、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外伤术后及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后无晶状体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值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裸眼或矫正视力为0.12~0.8,其中〈0.3者8眼(34.8%),0.3~0.5者10眼(43.5%),〉0.5者5眼(21.7%)。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房型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IOL)襻的位置及其对睫状体、前房角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后房型巩膜缝线固定IOL植入术的患者28例(30眼),使用超声活体显微镜测量睫状突位置和前房角结构参数,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3眼双襻固定于睫状沟(43.3%);16眼单襻位于睫状沟,另一襻位于虹膜根部4眼(13.3%)或位于睫状体冠部12眼(40.0%);1眼双襻位于虹膜根部后(3.3%)。手术后睫状突位置参数较手术前无显著变化,前房角参数显著下降。结论:后房型巩膜缝线固定IOL襻位置不能确保位于睫状沟。手术后前房角开放程度下降,襻位置的变异对睫状突位置没有明确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临床分析高生云1刘丽茹1冯晓燕2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较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明显的优点,这已被大家所公认。但若囊外摘除术或外伤性白内障之后囊破损较大或大范围晶体悬韧带断裂,则不能按常规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我们自1994年起开展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对无法按常规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无晶休眠、采用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16例,术后2周左右的视力为0.8~1.2的5眼(29.41%)。0.3~0.6的9眼(52.94%),0.1~0.2的3眼(17.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炎性反应,用激素治愈,无感染。该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视方法,在后房内稳定性和不发生后发障两方面优于Ⅰ期植入,固定缝(?)的针线由眼内向巩膜外穿出可避免玻璃体视区积血、处理好瞳孔附近的成形玻璃体或机化组织,两端(?)上固定位置对称可防止晶体光学部的倾斜,巩膜上穿刺点准确对称、两端固定线结扎松紧一致,无虹蟆后粘连等是保持晶体位置不偏移的条件,外伤性脱位晶体取出后,让玻璃体相对稳定后再Ⅱ期植入,缝(?)固定可避免玻璃体存积附着在人工晶体的前表面,使视力免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对无法按常规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无晶体眼,采用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16例,术后2周左右的视力为0.8-1.2的5眼(29.41%),0.3-0.6的9眼(52.94%),0.1-0.2的3眼(17.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炎性反应,用激素治愈,无感染,该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视方法,在后房内稳定性和不发生后发障两方面优于I期植入,固定缝襻的针线由眼内向巩膜外穿出可避免玻璃体视区积血,处理好瞳孔附近的成形玻璃体或机化组织,两端襻上固定位置对称可防止晶体光学部的倾斜;巩膜上穿刺点准确对称,两端固定线结扎松紧一致,无虹膜后粘连等是保持晶体位置不偏移的条件,外伤性脱位晶体取出后,让玻璃体相对稳定后再Ⅱ期植入,缝襻固定可避免玻璃体存积附着在人工晶体的前表面,使视力史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亮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6,24(4):324-325,296
本文应用巩膜缝线固定术,对10例(10眼)白内障囊内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获得较好视力,这表明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较好者均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巩膜缝线固定术,对10例(10眼)白内障囊内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获得较好视力,这表明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较好者均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无晶体眼并后囊膜缺损的眼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了解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随机对两组病人共16例进行手术。用美国Storz公司生产双侧“S”型弹性袢前房型人工晶体和KabiPharmacia“C”袢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术后视力10以上占375%(3/8),05以上占50.0%(4/8)。缝线固定术组无一例达10以上者,05以上占25.0%(2/8)。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显示有更多的优越性。从解剖学观点来说,各种缝线固定技术,很难将晶体袢通过缝线定位在睫状沟处,并对眼组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评价对于囊内无晶状体(2期IOL)或实施了复杂的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采用改良的可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经巩膜固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所有患眼均后囊支持不足或无后囊支持,经4~26月的随访(平均12月),全部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有所改善(提高>2行)。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I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比较、评价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双攀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将前房型组与缝线固定组的术后视力、术后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前房型组术后早期及远期的视力均较缝线固定组好,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也是前房型组边缝线固定组少。结论 新型弹性开放攀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可以作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而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首选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移植(悬吊式PC-IOLs)的长期视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设计:回顾性的病例描述研究。方法:对在M oorfields眼科医院行扁平部玻璃体切除联合悬吊式PC-IOLs并至少随访12个月同时记录并发症。结果:分析并包括48例患者(33男,15女)的61只眼,平  相似文献   

16.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各种类型白内障最理想的手术。但是,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较大及囊内摘除术后无完整后囊依托的患者,不能进行常规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对此笔者采取巩膜缝线固定法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60例,随访4~5...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采用改良的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无晶体后囊膜及后囊膜严重破损患者进行了治疗。术后随访了6 ̄24个月,平均15.59个月,视力为0.3 ̄1.0。除了1例伴有陈旧性脉络膜病变和既往行视网膜脱离术后及2例由于角膜破裂,外伤性白内障多次手术而致剥夺性弱视外,其余的26只眼术后随访视力均大于0.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均无不良以应。本文同时详细地讨论了改良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将既往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8例8眼晶体后囊已破或不能保留后囊的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用玻璃体切割器行闭合式晶状体切割,联合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2.5~10个月的随访观察,矫正视力1.0以上者6眼。该手术成功地解决了玻璃体干扰问题,术后并发症少。本研究给不能安放人工晶体的病人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开辟了一新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6例(71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 d、1周及1、3、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Obscan-Ⅱ角膜地形图、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6例(71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8±0.02、0.62±0.29;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9±0.30、0.72±0.28;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1),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3.56±4.25)D,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85±0.36)D,与预期屈光度数差别±1.00 D以内者65只眼(91.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平均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UB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80±206)μm,术后最后一次随访前房深度减少到(2863±217)μm,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UBM观察术后各随访时间点ICL拱高均在理想范围内,ICL在眼内位置稳定。4例(6眼)术后1周内发生高眼压,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1例(2眼)术后发生局限性晶状体前囊下混浊,随访期间病变无进展,术后视力无下降,无需手术治疗。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术前精确的数据测量是决定术后效果及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