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替牙列期和恒牙列期患者硬腭前份麻醉效果的观察,研究硬腭前份的神经支配以及与个体发育和年龄的关系,为临床前腭部局部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颌面部神经发育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182例替牙列期患者随机分为鼻腭组和腭大组,分别采用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和腭大神经阻滞麻醉.219例恒牙列期患者分为青少年组(13~18岁)和成人组...  相似文献   

2.
李慧杰  高莺 《口腔医学》2021,41(12):1148-1152
上颌中切牙缺失后常伴随唇侧骨壁吸收,造成唇腭向牙槽嵴宽度减少,出于前牙区美学修复的考量,种植位点常偏腭侧。鼻腭管(nasopalatine canal, NPC)在解剖位置上紧邻上颌中切牙种植位点,造成术中植体可能进入NPC,伴随腭部感觉异常和(或)种植体非骨结合,甚至发生种植体脱落。NPC穿孔作为上颌中切牙种植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不仅降低种植术成功率,还引起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故本文就上颌美学区种植NPC穿孔的发生率、影响NPC穿孔相关因素、临床检查及诊断、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方法等作一综述,为美学区种植避免NPC穿孔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上颌前份多生牙拔除术手术复杂程度和麻醉效果,并初步探讨不同年龄段上颌前份神经支配的差异。方法 240例埋伏多生牙患者,术前拍摄锥形束CT以了解埋伏多生牙的数目、形态、位置、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邻牙牙根的发育情况等,以确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麻醉后前腭部的痛觉,记录手术时间,术后随访记录前腭部的感觉变化。结果 术中均未损伤邻牙牙根,79.2%患者腭侧入路手术,18岁以下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成人。12岁以下患者腭大神经阻滞麻醉后前腭部麻醉时约78%的患者无痛感。离断鼻腭神经者约58.8%的患者腭前份无麻木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患者年龄越小手术操作难度越小,部分患者(尤其是少儿)腭大神经在前腭的神经支配中有重要作用,鼻腭神经受损后,其支配区域感觉可恢复,年龄越小,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4.
细胞角蛋白(CK)13在鼻腭囊肿衬里上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K)13在鼻腭囊肿衬里上皮中变化的规律和其表达的意义.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诊断的36例鼻腭囊肿的衬里上皮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13在鼻腭囊肿上皮中的表达.结果 CK13在鼻腭囊肿的纤毛上皮表达呈阴性;在纤毛柱状与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型上皮的中间层表达呈弱阳性;CK13在部分鳞状上皮的基底层、中间层或表层表达为阳性;鳞状上皮的全层呈强阳性.结论 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出现化生鳞状上皮细胞时,同时表达CK13;CK13随着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程度的逐渐增强而逐渐增多;CK13可作为判断鼻腭囊肿上皮鳞状化生的标志和检测化生程度.根据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和CK13的表达,推测鳞状上皮细胞是由纤毛柱状上皮化生而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正常成人鼻腭管在锥形束CT图像中的位置及形态.方法 收集200个正常成人上颌骨前牙区锥形束CT扫描数据.扫描曝光和头颅定位均使用标准条件.由两名放射科医生进行锥形束CT图像中鼻腭管的位置、形态和尺寸的评测.结果 200例正常成人鼻腭管结构的正中矢状面形态可分为5型.切牙孔水平的轴面形态常见为3类,分别为类圆形、类三角形及泪滴状.鼻底水平以1~2个开口居多,但有时也可见3个开口.鼻腭管的位置和尺寸相关测量项目在不同矢状面形态分类及不同轴面形态分类中存在差异.结论 在锥形束CT图像中,正常成人鼻腭管在多个层面的形态及直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鼻腭管及唇侧骨的形态.方法 收集并筛选出712例正常人上颌前牙区CBCT影像,对其鼻腭管、唇侧骨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5~80岁,男306例(43.0%),女406例(57.0%).鼻腭管矢状面平均长度为(13.58±2.22)mm,矢状面平均直径为(3.37±1.58) mm,唇侧骨矢状面平均厚度为(7.63±1.50)mm,鼻腭管直径与唇侧骨厚度相对值为0.46±0.19,长度相对值为0.69±0.10.结论 各年龄段人群之间鼻腭管的直径、长度和唇侧骨厚度存在一定差异.儿童的鼻腭管直径小于成人(P<0.000 1),唇侧骨厚度大于成人(P<0.000 1).随着年龄的增长,鼻腭管直径和长度均呈递增趋势,唇侧骨厚度递减.男性的鼻腭管直径、长度和唇侧骨厚度、长度均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正畸腭扩展可分为机械力扩展和磁力腭扩展。机械力扩展又分为快速腭扩展和慢速腭扩展,快速腭扩展能达到最大限度的骨性改变,但因为力量大,作用迅速可导致牙根的吸收,扩弓后容易复发;慢速腭扩展更接近牙的生理性移动,力量轻微,作用缓慢,但其牙效应明显大于骨效应;磁力腭扩展以钕铁硼作为载体,可有效控制磁力大小,兼具了快速、慢速腭扩展的优点,并通过磁场的作用促进组织的改建,是一种有潜力的腭扩展方法。  相似文献   

8.
许远  王林  唐伟成  束为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21,41(8):715-719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研究上颌中切牙间微种植体植入区的唇舌向牙槽骨量,探讨合适的植入高度与角度。材料与方法:选取80例年龄12~25岁正常人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矢状面测量上颌中切牙间在距离参考平面14.0mm、16.0mm、18.0mm、20.0mm的四个植入高度上,分别以与骨皮质表面成60°、75°、90°的三个方向共12个植入路径的唇舌向骨质厚度。结果:微种植体不同植入部位唇舌向骨质厚度均大于7.0mm。相同高度水平,唇舌向骨量均为60°时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测量部位骨量男性大于女性。结论:上颌中切牙间可植入骨内长度为6mm的微种植体,微种植体与牙槽骨表面呈60°斜行植入可获得更多的骨量,高度的选择则建议按临床需要及患者的软组织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腭中缝的锥形束CT(CBCT)分期及不同分期下腭中缝骨密度比率的特点,以期为腭开展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从2014—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发育正常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3例,年龄4~36岁。所得CBCT影像资料采用Angelieri分型法将腭中缝分为A、B、C、D、E期,并用Chad Evans Larson骨密度比率计算方法测量每例患者的CBCT腭中缝骨密度值。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各年龄腭中缝骨密度比率平均值和不同分期腭中缝骨密度比率的平均值分别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不同年龄段同一分期(同为B期或C期或D期)各组的骨密度比率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C、D期骨密度比率平均值在15~18岁组和18岁以上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A期与B期之间、D期与E期之间的骨密度比率值无显著差异(P>0.05)。腭中缝分期处于A与C、A与D、A与E、B与C、B与D、B与E、C与D、C与E之间骨密度比率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5岁以下儿童腭中缝分期处于A、B、C期,腭中缝骨密度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腭中缝分期为C期的患者,年龄分布于11~18岁,骨密度比率在组内无显著差异,但相比A、B期较大,相比D、E期较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1.
俞琼  黄廷贲  杨国利 《口腔医学》2021,41(7):649-653
上前牙种植手术中常于下颌颏部、下颌升支等处获取自体骨行骨增量,但多篇文献报道了供骨术区的并发症。于上前牙邻近区域及缺牙区原位取骨,可减少手术时间、供区并发症,增加患者对取骨手术的接受度。该文就上前牙区潜在取骨区域及取骨方式进行简单论述,为不同大小的上前牙区骨缺损原位取骨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因素对上颌中切牙位点模拟即刻种植中发生鼻腭管穿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影像科拍摄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锥形束CT(CBCT)影像,在双侧上颌中切牙位点模拟植入直径4.3 mm、长16 mm的锥形种植体,观察鼻腭管穿孔发生的频次、部位及程度,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位点及鼻腭管形态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的影响;减小种植体直径和(或)长度再进行模拟植入,观察不同型号种植体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00例患者的鼻腭管形态以管型最多、梭型最少。模拟植入直径4.3 mm、长16 mm种植体时,鼻腭管穿孔发生率为8.0%;其中男性发生率略高于女性,中年组发生率略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右上颌中切牙位点发生率略高于左上颌中切牙位点,但不同性别、年龄、位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鼻腭管穿孔发生率以梭型鼻腭管最高(37.5%)、锥型鼻腭管最低(1.7%),在不同鼻腭管形态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更改种植体型号,模拟植入直径3.5 mm、长13 mm的锥形种植体时鼻腭管穿孔率下降至2.0%。结论    在上颌中切牙位点模拟即刻种植中,性别、年龄及位点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鼻腭管形态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有显著影响。锥形种植体直径和(或)长度的减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鼻腭管穿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唇腭裂新生儿术前矫治方法与技术的探讨及术后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唇腭裂新生儿术前鼻-腭-牙槽骨矫形的方法与技术并进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对10 例单侧唇腭裂新生儿(包括2 例伴对侧I度唇裂)进行术前鼻-腭-牙槽骨矫形主要包括鼻矫形、恢复牙弓形态、减小腭部裂隙;矫形后用改良Millard法行单侧唇裂唇鼻畸形同期整复术.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0 例唇腭裂新生儿经3 个月左右术前鼻-腭-牙槽骨矫形,鼻小柱高度、鼻塌陷畸形显著改善及鼻小柱歪斜度减小(P<0.01);唇部软组织裂隙宽度显著变窄(P<0.05),牙槽裂隙及腭部裂隙显著变窄(P<0.01).经矫形的患儿术后鼻对称性得到很好的恢复;唇部形态恢复佳.结论:唇腭裂患者术前进行鼻-腭-牙槽骨矫形是值得采用的序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抽测68具头颅,其中成人50具,学龄前儿童18具.测出与腭大孔有关的毗邻解剖及其相关数据.通过此研究,提供在作腭裂手术过程中,对凿除腭大孔后内缘以及劈开锥突、内外板有所帮助。通过对腭大孔与翼突基部、翼腭管和腭骨水平板的有关测量,对掌握圆孔口内注射的进针方向、深度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腭粘骨膜岛状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了44侧硬腭的软组织,观察了软组织的层次特点,测量了腭大动脉的定位。硬腭软组织外侧厚于正中,后部厚于前部。腭大动脉恒定地分布于硬腭半宽的内中2/3,外径1.2mm 左右。讨论了腭瓣手术的取材范围和腭大动脉的保护问题。其优点是本组织瓣有神经支配和感觉,具有与正常颊粘膜一样分泌粘液,符合口腔生理结构要求,所以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腭成形术:HFBB植入对SPL/VPD比率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Nance腭托是一种加强支抗的辅助装置,利用其腭部前份的基托防止支抗磨牙前移、舌向倾斜及近中旋转[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Nance腭托进行改良后用于深覆拔牙病例的矫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改良Nance腭托的制作及应用6│6带环试戴完成后,随印模取下翻至石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11例上腭肿物常规拍片检查及造影拍片检查探讨上腭肿物表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经上腭表面造影检查较清楚显示上腭软组织肿及较好地定位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20.
快速扩张兔腭中缝的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