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JNK)对减轻癫(癎)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SE模型,其中24只鼠为单纯模型组;另24只鼠为抑制组,即在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之前,预先用特异抑制剂SP600125作侧脑室注射.另用6只鼠作正常对照,不制模,用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致(癎)状态下大鼠海马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3)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 匹罗卡品(PILO)腹腔注射建立大鼠颞叶癫(癎)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阻滞JAK/STAT通路前后大鼠海马p-STAT3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规律,双重免疫荧光方法观察p-STAT3与GFAP阳性细胞的关系.结果 癫(癎)发作3 h(SE 3 h)时即出现STAT3在海马内被激活,SE 3 d时达高峰,之后渐降低,至SE 30 d时仍维持在较正常时略高的水平上;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与之类似.预先用AG490阻断STAT3通路后,海马区p-STAT3乃及GFA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双重免疫荧光结果发现p-STAT3阳性胞核位于GFAP阳性细胞胞浆中.结论 匹罗卡品导致的癫(癎)伴有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STAT3的激活,STAT3的活化可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喹啉对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连接蛋白36(Cx36)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癎模型组、地西洋治疗组和喹治疗组,每组16只大鼠.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制作癫癎大鼠模型,地西泮治疗组子以1mg/kg地西泮治疗,喹啉治疗组予以60mg/kg喹啉治疗.术后分别采用Racine评分和脑电图检查判断癫癎发作情况.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术后2h、4h时海马神经元Cx3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癎模型组和地西泮治疗组大鼠术后2h、4h时海马神经元Cx3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癫癎模型组和地西泮治疗组大鼠术后2h、4h时海马神经元Cx3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癫癎模型组及地西泮治疗组比较,喹啉治疗组大鼠术后2h、4h时海马神经元Cx3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Cx36表达水平升高,喹啉能抑制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钠-钙交换体(NCX)mRNA和蛋白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癎)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及齿状回区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癫(癎)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时间点NC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急性期(6~24 h)海马各区NCX3 mRNA表达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进入静止期各区表达趋向回升,慢性反复自发发作期(30、60 d)各区表达又出现不同程度的两次下调.除致(癎)后6 h大鼠海马各区的NCX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外,NCX3蛋白变化趋势与NCX3 mRNA基本一致.结论:NCX3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增加神经元钙超载,改变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促使癫(癎)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诱向因子蛋白质netrin-1在癫(癎)持续状态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MFS)中的作用.方法: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颞叶癫(癎)(TLE)模型,采用Timm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MFS和netrin-1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LE组大鼠在模型形成的第2周和第4周,海马齿状回内netrin-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并可见到MFS,穿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到达内分子层,并形成一条致密的层状带.结论:癫(癎)状态后在海马齿状回netrin-1的表达上调,证明其可能参与了癫(癎)后MFS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普瑞巴林对匹罗卡品慢性癫癎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普瑞巴林治疗癫癎的药理学机制及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方法建立慢性颞叶癫癎模型。经腹腔注射普瑞巴林40mg(/kg·d)连续治疗3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0);与模型组比较,普瑞巴林治疗组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水平升高、Bax表达水平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新型抗癫癎药物普瑞巴林可通过降低慢性颞叶癫癎大鼠海马区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癫(癎)大鼠海马凋亡诱导因子(AIF)水平的改变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其的影响.方法 (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癫(癎)发作后3 h(Ep 3 h组)、8 h(Ep 8 h组)、24 h(Ep24 h组)和72 h(Ep 72 h组)组,每组6只.应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腹腔注射建立癫(癎)模型.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应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2)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匹鲁卡品致(癎)组、3-AB干预组,每组6只.3-AB干预组大鼠于致(癎)前30 min腹腔注射3-AB 40 mg/kg.于癫(癎)发作24 h后处死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p 24 h组和Ep 72 h组大鼠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明显减低,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Ep 3 h组、Ep 8 h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及细胞核AI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匹鲁卡品致(癎)组比较,3-AB干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显著增高,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匹鲁卡品致(癎)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及细胞核AI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癫(癎)发作使海马线粒体AIF水平降低,细胞核AIF水平增高,3-AB能明显抑制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托吡酯(TPM)长期应用对幼年慢性癫痫大鼠发作行为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出生后21天大鼠,使用锂-匹罗卡品制作癫痫持续状态(SE)后的慢性癫痫模型;不同剂量的TPM(20mg@kg-1@d-1,40 mg@kg-1@d-1,80 mg@kg-1@d-1)分2次灌胃给予,连续5周,在此期间每天观察大鼠行为学及体重变化,并比较对照组与各实验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大鼠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后21~39 min(平均32 min)出现RacineⅣ级或Ⅴ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SE),SE后大鼠出现5~22 d(平均16.5 d)的静默期,其后大鼠进入慢性癫痫发作期,表现为Racine Ⅰ~Ⅲ级的自发反复发作(SRS).癫痫大鼠长期给予TPM时,其静默期长度无变化,慢性期单位时间内SRS明显减少.癫痫大鼠SE后的5周时体重较对照组减轻;癫癫大鼠TPM治疗组在TPM治疗5周时,其体重较未治疗组减轻.结论锂-匹罗卡品致大鼠SE后可出现慢性癫痫发作;长期应用TPM可抑制慢性癫痫大鼠的SRS,对于SE后的慢性癫痫具有明显抗癫痫作用;长期应用TPM可使癫痫大鼠的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中miRNA分子表达谱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RNA在颞叶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 对同一父系和母系的子代大鼠,利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方法制备慢性颞叶癫(癎)大鼠模型.分别提取1只正常和3只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的miRNA,采用高通量的miRNA微阵列芯片杂交,筛选颞叶癫(癎)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内源性miRNA.结果 在大鼠海马组织中共检测到125个miRNA基因.与正常大鼠相比,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23个,其中有5个miRNA下调,18个miRNA上调.结论 与正常大鼠相比,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可能参与癫(癎)的发病过程,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天南星对匹罗卡品癫(痫)模型鼠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健康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锂125 mg后予腹腔注射匹罗卡品150mg/kg,建立癫(痫)大鼠模型,获得Ⅲ级以上发作后,作为造模成功;癫(痫)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5组(癫闻模型组、丙戊酸钠治疗组、生天南星低剂量治疗组、生天南星中剂量治疗组、生天南星高剂量治疗组)给药4周后,麻醉处理后留取大鼠海马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GABA能神经元.结果:除空白对照组无癫(痫)样发作外,其余各组都出现Racine分级中的Ⅲ-V级(痫)样发作表现.丙戊酸钠治疗组、治疗各剂量生天南星治疗组GABA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生天南星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内抑制性细胞GABA神经元有明显的上调作用,从而起到抑制神经元兴奋,抑制癫(痫)样过度放电、缓解癫(痫)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多药转运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对匹罗卡品慢性癫(癎)大鼠模型海马内拉莫三嗪浓度的影响,探讨PGP和MRP在难治性癫(癎)多药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慢性癫(癎)动物模型,在模型大鼠海马内安置微透析探针,腹腔注射拉莫三嗪(10mg/kg)后于不同时间点收集透析液,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通过微透析探针局部分别给予PGP拮抗剂维拉帕米和MRP拮抗剂丙磺舒,观察维拉帕米和丙磺舒对模型鼠海马内神经元细胞外液拉莫三嗪浓度的影响.结果 维拉帕米明显升高了癫(癎)大鼠海马细胞外液拉莫三嗪的药物浓度,在给药后60、90、120、150 min(0.65±0.11、0.84±0.09、0.70±0.09和0.58±0.08)与模型组(0.41±0.10、0.50±0.04、0.39±0.09和0.30±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8.61、10.23、7.89,P<0.05),丙磺舒也提高了海马内拉莫三嗪的浓度,给药后90、120、150 min(0.75±0.09、0.58±0.10和0.49±0.07)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8、4.56、4.75,P<0.05).结论 PGP和MRP均能够限制拉莫三嗪通过癫(癎)大鼠血脑屏障,从而降低了海马内拉莫三嗪的药物浓度,上述机制可能参与了难治性癫(癎)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癫癎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癫癎大鼠海马结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 的影响。方法采用锂-匹罗卡品癫癎(LPS)大鼠模型。观察动物行为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结构GFAP免疫反应活性 的变化。结果GBE对该模型癫癎发作的预防有效率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35.48%。GBE预处理组和GBE急性给药组 各时间点海马结构各亚区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GFAP-IR阳性细胞胞浆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结论GBE预处理和 急性给药两种给药模式均有一定的抗LPS作用,前者明显优于后者。GBE抗LPS作用的机制可能与GBE能降低其星形胶质细胞反 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区NR2B/PSD-95的动态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亚基B(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在锂-匹罗卡品致大鼠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癎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CA3、DG区NR2B和PSD-95蛋白表达。结果:NR2B和PSD-95蛋白在大鼠海马分布广泛,表达丰富;大鼠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后,NR2B和PSD-95蛋白在海马各区表达逐渐减少,24h降至低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此后逐渐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30d在海马CA1、CA3区表达再次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NR2B和PSD-95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分别参与颞叶癫癎急性期和慢性自发发作期的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SS)mRNA和微清蛋白(PV)mRNA表达水平变化,拟从基因水平探讨其表达阳性γ-氮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观察时间点海马SSmRNA和PV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表达水平均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至发病后60d,海马CA3区SS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海马门区(t=3.211,P=0.009)和CA1区(t=1.902,P=0.048)则仍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海马门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PVmRNA表达水平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6h开始降低,至发病后60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海马CA1区PVmRNA表达水平于发病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江2.216,P=0.048);癫(癎)持续状态早期,海马CA3区PV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至发病后7d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结论 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在颞叶癫(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至慢性期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恢复或上调可能与颞叶癫(癎)的发展或修复有关.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数目的 变化,部分是由于其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所致,并非神经元数目变化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癫癎药物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5只60天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戊四氮(PTZ)组、卡马西平组(CBZ)、丙戊酸钠组(VPA)、苯妥英钠组(PHT)、托吡酯组(TPM)、拉莫三嗪组(LTG)7组,起始体重(200±20)g,戊四氮点燃其中6组制作癫癎模型,再给与抗癫癎药物治疗3周,应用TUNEL法观察大鼠海马胶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结果:CA1区胶质细胞TUNEL阳性表达:NS组阳性率4.195%,PTZ组阳性率6.536%,CBZ组阳性率4.321%,VPA组阳性率5.587%,4组之间TUNEL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158,P>0.05);PHT组阳性率24.460%,TPM组阳性率21.605%,LTG组阳性率18.902%,三组之间TUNEL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378,P>0.05)。NS组、PTZ组、CBZ组、VPA组与PHT组、TPM组、LTG组之间TUNEL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0.227,P<0.005)。结论:大鼠癫癎模型经PTH、TPM、LTG治疗后,海马CA1区存在TUNEL阳性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 syn-thase,L-PGDS)在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海马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依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又分成建模后id、3d、7d、14 d、30 d和60d6个亚组,每组各5只大鼠.模型组大鼠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后,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L-PGDS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对L-PGDS进行海马区细胞定位.结果: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第1天,海马组织内L-PGDS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L-PGDS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发现L-PGDS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的树突和星型胶质细胞的胞质胞浆中.结论:L-PGDS在癫(痫)模型中表达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临床癫(痫)诊断的一个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颞叶癫(癎)(TEE)大鼠致(癎)后不同时点海马组织中内向整流钾通道(Kir)2.3亚单位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及通道特异性开放剂替尼达普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Kir2.3通道与TLE发病机制的关系,并为临床应用钾通道开放剂作为抗癫(癎)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匹罗卡品诱导大鼠产生癫(癎)持续状态(SE),持续观察2周,成模为慢性TLE大鼠.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致(癎)组大鼠SE终止后0、6、72 h和2周后海马组织中Kit2.3通道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趋势;随后以慢性期2周作为观察时间点,检测替尼达普对大鼠海马Kir2.3通道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致(癎)组SE终止后0、6、72 h和2周时Kir2.3 mRNA/β-actin比值分别为0.080±0.030、0.103±0.045、0.164±0.026、0.132±0.024和0.011±0.008(F:23.684,P<0.01);各时间点Kir2.3蛋白/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比值分别为0.305±0.030、0.263±0.028、0.767±0.167、0.498±0.077和0.176±0.026(F=44.183,P<0.05),其表达呈现急性期增高、慢性期明显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在慢性期,替尼达普给药组大鼠Kir2.3 mRNA/β-actin与Kir2.3蛋白/GAPDH比值分别为0.021±0.006和0.636±0.140,与未给药组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16、47.355,P<0.05、0.01).结论 Kir2.3通道mRNA和蛋白在慢性期表达下调,可能是难治性癫(癎)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替尼达普通过增加Kir2.3通道的表达,最终可能减少(癎)样放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几种不同癫癇持续状态模型发作的特点和海马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匹罗卡品、锂-匹罗卡品和戊四氮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持续状态模型,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的凋亡神经细胞.结果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数,PILO组多于Li-PILO组和PT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匹罗卡品、锂-匹罗卡品和戊四氮均可诱发大鼠癫持续状态,并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脑髓鞘转录因子1(MyT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给SD大鼠先后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成癫疒间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癫疒间大鼠癫疒间发作后不同时间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疒间后1 d组大鼠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癫疒间后其他各时间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癫疒间后7 d组MyT1阳性细胞数最多(P<0.01,P<0.05).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早期大脑MyT1表达增加,并有时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对癫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匹罗卡品(Pilo)制作大鼠癫癇持续状态(SE)模型,随机分为Pilo组、Mel组和对照组,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数和caspase-3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E后6h,Pilo组开始出现少量TUNEL阳性细胞;SE后72h,达到高峰;SE后7d,TUNEL阳性细胞开始减少。SE后6h,Pilo组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细胞数增多,主要集中于CA1和CA3区;SE后48h,达到高峰;SE后72h,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SE后7d,caspase-3表达基本恢复正常。Mel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表达均明显低于Pilo组大鼠(均P〈0.01)。结论Mel可减少癫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caspase-3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