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之一,目前诊断出胰腺癌的患者大多都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胰腺癌的早期且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关键。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已成为胰腺癌诊断、肿瘤分期、治疗计划制定和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方式。然而,大约11%的胰腺导管腺癌在多层螺旋CT图像中由于病变和邻近胰腺实质之间密度差异仍出现漏诊情况。本文总结当前的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进展、限制及其它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叶慧  李杨  莫逸  谢爱民  彭翔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293-229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CT平扫加增强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42例中,原发性肾上腺肿瘤3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2例为转移性肾上腺肿瘤,肾癌转移4例,肺癌转移7例,肝癌转移1例。18F-FDG PET/CT检查阳性42例,敏感度100%,良性病变的SUV值为1.1-2.6,平均1.8,恶性病变的SUV值为2.5-12.3,平均6.0。良恶性病变的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38例,敏感度90.5%。PET/CT对肾上腺肿瘤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度高于CT。  相似文献   

3.
叶慧  李杨  莫逸  谢爱民  彭翔 《陕西肿瘤医学》2011,(11):2293-229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CT平扫加增强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42例中,原发性肾上腺肿瘤3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2例为转移性肾上腺肿瘤,肾癌转移4例,肺癌转移7例,肝癌转移1例。18F-FDG PET/CT检查阳性42例,敏感度100%,良性病变的SUV值为1.1-2.6,平均1.8,恶性病变的SUV值为2.5-12.3,平均6.0。良恶性病变的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38例,敏感度90.5%。PET/CT对肾上腺肿瘤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度高于CT。  相似文献   

4.
徐鹏  陈晶  熊秀娥 《现代肿瘤医学》2018,(21):3452-345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断作用,以期为临床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自2012年6月份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中老年脑胶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并分析扫描图像中脑组织的多维多层螺旋灌注图像、CT血管成像,计算并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并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共纳入患者43例患者,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多层螺旋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P=0.000),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中43 例患者中,有36例肿瘤发现供血大动脉,23 例肿瘤有引流静脉,29例大动脉受压,15例大动脉被肿瘤包裹,17例静脉窦受压。统计分析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脑血容量(CBV)参数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的病灶关键测试参数(critical test parameter,CTP)比较,CBF、TTP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颅内肿瘤TDC比较,高级别胶质瘤速升速降,低级别胶质瘤速升缓降型。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不仅可以实现对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全面评价,有利于颅内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且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评价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级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脑 CT 灌注成像对颅内肿瘤病变的诊断作用,以期为临床颅内肿瘤病变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确诊为颅内肿瘤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全脑 CT 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并分析扫描图像中脑组织的多维全脑灌注图像、CT 血管成像,计算并分析全脑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并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共纳入患者63例,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全脑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t =-11.852,P =0.000),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CTA 图中63例患者中,有36例肿瘤发现供血大动脉,23例肿瘤有引流静脉,29例大动脉受压,15例大动脉被肿瘤包裹,17例静脉窦受压。统计分析示,全脑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 CBF、PS 等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脑 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 TTP、MTT、CBV 等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种类颅内肿瘤 TDC 比较,高级别胶质瘤速升速降,脑膜瘤与转移瘤速升缓降型。结论:全脑 CT 灌注成像图像不仅可以实现对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全面评价,有利于颅内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评价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及颅内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T检查在胃癌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胃癌患者进行了术前低张水充盈CT动态扫描,并和手术标本、术后病理检查对照研究。结果:胃癌术前CT检出率100%,分期准确率61.9%,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前CT阳性预测值91.6%,阴性预测值71.0%。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前进行动态CT检查是必要的,在范围及深度上可弥补胃镜的不足,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39例直肠癌术后CT扫描结果,着重讨论了不同手术方式术前复发情况和CT扫描表现,分析结果表明,(1)两组术式(保肛术或非保肛术)复发者出现消化道及会阴部症状的机率有显著性差异,(2)局部复发时CT表现为行保肛术者大多为吻合口或残端直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而行非保肛术者则为会阴部或骶前边缘模糊,横条状或片块状不规则软组织影,作者认为直肠癌术后患者应定期CT随访,结合手术方式和临床症状有助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18F-FDG SPECT/CT与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18F-FDG SPECT/CT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集确诊的10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将肺癌病灶为周围型肺癌者分为I组,其中结核病灶为陈旧性结核者分为Ⅰa,活动性结核者分为Ⅰb;中心型肺癌者分为Ⅱ组,其中陈旧性结核者分为Ⅱa,活动性结核者分为Ⅱb,均行18F-FDG SPECT/CT扫描,并与CT对比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Ⅰa组47例,Ⅰb组24例,Ⅱa组17例,Ⅱb组12例.患者中肺结核病灶以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分布为主(78.0%),与肺癌病灶分布有差异(P<0.001).Ⅰa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95.74%、80.85%,SPECT/CT检出率高于CT(P=0.001).Ⅰb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79.17%、75.00%,SPECT/CT检出率与CT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Ⅱa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94.12%、70.59%,SPECT/CT检出率高于CT(P<0.001).Ⅱb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75.00%、66.67%,SPECT/CT检出率与CT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18F-FDG SPECT/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非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80例初诊时拟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CT检查,结合最终病理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效能,以及灌注参数的特点。结果:80例初诊时拟诊周...  相似文献   

10.
IGRT锥形束CT图像的CT值与物理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标准物理密度参考模体在IGRT锥形束CT(CBCT)和常规扇形束CT(FBCT)扫描图像的CT值,讨论影响CBCT中密度与CT值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方法 将一种可拆分的带有人体组织等效密度插件的参考模体在IGRT-CBCT和FBCT中选择多档能量、不同视野(FOV)进行扫描,对得到的各密度插件CT值进行比较。结果 IGRT-CBCT获取图像的密度与CT值对应关系受密度体插件的空间位置、模体大小、扫描孔径范围及能量影响明显大于FBCT。在CBCT中,FOV、模体的大小对CT值影响很大。能量越高,CT值受空间位置、FOV大小及不同大小模体的影响越小,能量越高密度对比度越差。结论 由于目前厂家未对CBCT的CT值进行校正,CBCT的CT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HU值,不能用于治疗计划系统中的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11.
常规CT及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CT与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134例,中心型肺癌56例,周围型肺癌78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或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56例中心型肺癌中,病变发生于右侧支气管30例,左侧支气管26例;螺旋CT扫描对肺癌阻塞性改变及纵隔内大血管受侵情况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扫描,对病灶密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观察与常  相似文献   

12.
夏丽天  韩明祥 《中国肿瘤临床》1991,18(4):198-200,F002
本文讨论12例乳腺癌CT表现。直接征象即肿块阴影,一般为圆形,卵圆形。肿块等于或高于腺体密度,边缘一般呈毛刺状参差不齐,有细小钙化。增强扫描CT值成倍增加为其特征性。间接征象有血管增粗增多,出现宽窄不一透亮带,皮肤增厚、收缩。乳后间隙消失,乳头内陷,腋下可见肿大淋巴结等。乳腺CT扫描适应症主要有乳腺钼靶照片的隐区部位,乳腺钼靶X线片上怀疑乳腺癌者,以及对致密型,青春期,哺乳期乳腺和乳腺癌根治术前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方面有一定意义。乳腺CT扫描也有局限性,它不适合于普查形式,对乳腺癌砂粒样钙化的特征性表现不如X线钼靶,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于10mm的结节亦很难显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CT诊断的颅内肿瘤111例,正确诊断率为92.80%,误诊率为7.20%.对各种肿瘤的CT表现进行讨论.肿瘤发生的部位,强化前后的CT值改变以及观察肿瘤钙化、局部骨质改变、占位效应等对诊断颅内肿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对肿瘤的定位诊断更为优越可靠.但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同种肿瘤可有不同的CT表现、不同种肿瘤也可能表现相同,因而,不能作为定性诊断的绝对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CT在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密实碘油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6例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分析18 F-FDG PET/CT对密实碘油病灶的判断结果,并与同期常规CT对比。结果:26例共112个碘油密实病灶,经病理、临床随访、动脉造影证实存活病灶11个,肿瘤坏死或抑制101个。常规CT诊断全部112个病灶为肿瘤抑制、肿瘤存活为0个病灶,准确率90.2%。18 F-FDG PET/CT诊断肿瘤坏死或抑制103个病灶、肿瘤存活为9个病灶,准确率9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评价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密实碘油区肿瘤状态,18 F-FDG PET/CT优于常规CT,能为进一步联合治疗提供依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四维CT(4DCT)信息能否代表呼吸运动的实际情况,患者放疗前后呼吸活动是否有明显变化而影响4DCT在放疗中的应用。方法67例胸部肿瘤患者在GE discovery 16-slice PET/CT上行4DCT扫描,在AW 4.2 4D Advantage Sim 6.0工作站设计放疗计划。模拟机透视下观察放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左右膈肌运动幅度、因呼吸不平稳导致膈肌运动超出4DCT测定范围的次数(脱靶率),比较呼吸频率和左右膈肌运动幅度在4DCT重建和模拟机透视下的差异。结果67例中58例能够重建出呼吸运动,其中32例放疗前后进行模拟机透视。放疗前后透视下呼吸频率和左右膈肌运动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4DCT重建与透视观察的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放疗前后脱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CT重建与透视下左右膈肌运动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呼吸状态基本一致,稳定性好;4DCT重建图像与患者呼吸保持一致性,但可能会遗漏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CT、SPECT/CT与MRI检查的骨质侵犯的影像学特点并对比三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3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T、SPECT/CT与MRI的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分析三者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骨质侵犯的影像学上的特点,统计三者诊断的正确率、各部位病灶的病例数目和平均病灶数目。[结果] CT、SPECT/CT与MRI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准确率分别为75.0%、88.9%、94.4%,MRI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与CT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颅骨病灶方面SPECT/CT和MRI较CT的诊断有显著优势(P<0.05),在诊断肋骨病灶方面SPECT/CT较CT的诊断有显著优势(P<0.05)。CT共检查出124处骨损伤病变,平均病变 3.44±1.37个,MRI共检查出158处骨损伤病变,平均病变 4.39±1.76个,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共检查出195处骨损伤病变,平均病变 5.42±2.45个,与MR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可将CT、SPECT/CT与MRI检查相结合,以便全面评估病情,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低剂量CINE CT形成PET衰减校正图,对18F-FDG显像中运动病灶的SUV值加以修正,以期获得可重复的SUV结果。方法:3例肝癌和28例肺癌患者在行常规PET/CT检查中存在较明显的运动伪影,随后对存在运动伪影区采集1个床位经低剂量CINE CT进行的衰减校正PET。将常规PET/CT与经CINE CT校正获得的PET图像中病灶的位置、形态、SUV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与PET的病灶区错位融合的位置、SUV值可经CINE CT衰减校正加以修正。对两种方法配对样本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小病灶在运动条件下对PET/CT采集的影响,常规协议组高于CINE CT组。结论:应用低剂量CINE CT衰减校正PET影像,可有效改善PET/CT检查中CT与PET融合效果,减少病灶区SUV的呼吸运动干扰,对放化疗疗效评估及PET定量分析提供更优化的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45例胰腺癌患者接受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性判断,并将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5例患者中,2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2例术前CT评估为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17例,阳性预测值为77%;5例术前CT评估为不可切除,手术探查均不能切除.肿瘤部位、肝脏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术前CTA评估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结论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可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血管受侵情况,在胰腺癌术前肿瘤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CT改变探讨鼻咽癌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157例放疗前鼻咽癌CT改变和临床表现,发现鼻咽癌除了直接向各壁和周围邻近组织发展蔓延外,咽旁间隙受侵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分析了下组颅神经损害与颈动脉鞘区受累的关系及张口困难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CT对胸片隐蔽的肺癌病灶的诊断价值(附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 CT 扫描来评价65例胸片隐蔽的肺癌病灶。其中,周围型为75%(49/65)。全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作者等认为 CT 对发现隐蔽的肺癌病灶比胸片更有优越性:(1)CT 有助于在隐蔽部位寻找有否原发灶,转移灶或多发灶。(2)隐蔽的肺癌病灶主要分布于10个区域但以椎旁沟处多见。(3)<3cm 的较小病灶57例(占88%),其中腺癌为41例(63%)。Ⅰ期肺癌15例(23%)。(4)探明放疗或化疗后有否残留灶。(5)可发现被胸腔渗液遮盏的肺部原发灶(19/20例,占95%)。作者等对 CT 何以能发现胸片隐蔽的肺癌病灶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