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观察不对称牵引引起的成年SD大鼠髁突软骨中Ⅱ型胶原的变化,了解关节外机械应力对髁突软骨细胞合成Ⅱ型胶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220只(随机分为轻力组104只、重力组104只、对照组12只),实验组动物使用关节外固定加力装置,分别施加0.39 N和1.18 N(轻力组和重力组),加力第28天拆除加力装置。在加力后3、7、14、28 d以及停止牵引后3、7、14、28 d分别取得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Ⅱ型胶原阳性信号主要在软骨细胞胞浆表达,在成熟带和肥大带细胞中表达明显。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发生表达强度不同。在牵引力加载以后,重力组Ⅱ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的幅度不如轻力组明显,但2组相对应的加力侧和非加力侧发生的变化趋势相近---加力侧在加力早期出现表达下调,在去除牵引力后出现表达量的增加,随即又下降到在加力阶段最低的水平,然后逐渐升高;非加力侧在加力后表达上调,2组在第14天达到高峰。去除牵引力后,发生下调,然后都再次升高。结论成年个体的髁突软骨在受到外力后仍然出现了Ⅱ型胶原合成的变化。Ⅱ型胶原的表达在蛋白质合成活跃的成熟带和肥大带出现,单侧向前牵引对加力侧的软骨基质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较大的牵引力对抑制作用要强于较轻的牵引力;非加力侧受到的应力性质不同,出现细胞外基质合成加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年轻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动物模型,以X型胶原为检测指标,观察髁突软骨内成骨及其与下颌前伸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 9 周龄雌性大鼠75 只,分为3 组,其中2 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戴用统一规格自制的咬合前导矫治器,分别戴用12 h和24 h.3 组动物分别在实验后3、7、14、21、30 d处死后取双侧髁突组织,使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髁突软骨组织切片中X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24 h实验组X型胶原表达量在21 d时最高,且高于其他实验组;而12 h实验组峰值出现在30 d.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功能矫治下颌前伸均能诱导年轻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发生改建,但与12 h间歇性加力方式相比,24 h持续加力方式作用效果明显,且见效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髁突骨上组织改建中Ⅰ、Ⅱ型胶原的变化特征,增加对颞颌关节改建的进一步认识。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拔除成年家兔左侧下凳磨牙后2周、1月和3月时Ⅰ、Ⅱ型的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周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减少,1月和3月其表达有所回升,并且1型胶原出现不均衡分布,拔牙侧与非拔牙侧相比,前者1型胶原的表达较后者稍强,而2型胶原的表达则较弱。结论:成年家兔颞颌关节的改建能力有限,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的意义。方法:选用3周龄SD大鼠的髁突软骨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建立二氯化钴(CoCl2)化学低氧的细胞培养模型,RT-PCR检测常氧状态下与低氧后12、24、48 h内大鼠髁突软骨细胞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髁突软骨细胞低氧培养后12、24 h、48 h时间点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VEGF、HIF-1α表达12 h与24 h、12 h与48 h、24 h与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F-1α表达逐次升高,而VEGF在12 h达到最高点后逐次下降,但是均高于常氧状态下。结论:低氧早期可上调髁突软骨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可能在髁突软骨血管形成及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SanderⅡ型矫治器矫治青少年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anderⅡ型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男性6例,女性10例,采用SanderⅡ型矫治器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中11项硬组织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B平均增加1.81°,ANB平均减小2.19°,L1-X平均增加5.96mm,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MP-SN,U1-SN等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SanderⅡ型矫治器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下颌后缩面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Ⅲ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在新西兰兔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并在实验期内持续增高。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退变软骨全层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表明软骨细胞表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正畸治疗中,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对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15例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年龄15~30岁。治疗前ANB>5°,下颌平面角FH-MP>32°,磨牙关系为双侧远中关系。常规排齐整平及适当扩弓后,利用多曲唇弓导下颌向前,并使后牙平面平坦化。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及后牙平面的改变情况。采用SPSS19软件包对变化量进行t检验;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髁突位置改变量与后牙平面倾斜度减小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磨牙尖牙关系均调整到中性,侧貌改善明显,髁突后间隙平均增加(0.88±0.17)mm,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髁突上间隙平均增加(0.45±0.20)mm,变化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平面变平坦,POP-SN及POP-FH平均减小3.59°±2.31°及2.31°±3.62°,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髁突前间隙变化量无统计学意义,髁突位置改变量与后牙平面倾角的变化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中,通过正畸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可使髁突的位置发生适当的前下改变,有利于关节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方式的下颌前伸力对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将28只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配到周期性、静止性、功能性下颌前伸组及阴性对照组(n=7).各组按照设定的相关参数接受下颌前伸力刺激.实验结束时取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Runx2、X型胶原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Runx2和X型胶原表达动态组最高(与对照组比P<0.01),静态组和功能组较低(与对照组比P<0.01).静态组X型胶原表达高于功能组(P<0.01),Runx2表达静态组与功能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作用方式及作用时间的下颌前伸力差异性调节髁突软骨细胞Runx2及X型胶原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矢状运动时髁突轨迹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10例安氏Ⅰ类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髁突运动轨迹轴图描记仪,对实验组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及对照组下颌矢状运动时的髁突运动轨迹进行检查和记录,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髁突的垂直向位移和旋转度比对照组均偏大(P〈0.01),而实验组矫治前后髁突的垂直向位移和旋转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使用Forsus矫治器对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轨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LIN Wei-wei CHEN Jin-wu SHI Li-qiang MENG Qing-jiang WANG Mei-qing SHI Qing-hui.Hospital ot Stomatology Zhuhai City Guangdong China.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12)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I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兔子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I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维层和增殖层表达增强,肥大层出现异常表达。在实验期内,实验组髁突大多数部位,纤维层和肥大层的表达有降低趋势,增殖层则持续增强。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髁突纤维层和增殖层软骨细胞I型胶原高表达,肥大层异常表达,软骨趋于纤维化或骨化。 相似文献
12.
双垫矫治器矫治安格尔Ⅱ类错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了解双垫矫治器 (Twinblock)对Ⅱ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 1 1例AngleⅡ类病人 ,男 6例 ,女 5例 ,最大 1 3岁 ,最小 9.5岁 ,均为替牙期及恒牙早期 ,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度上颌前突 ,左手腕骨片多数显示为生长发育的高峰前期。结果 平均疗程 7.3个月 ,X线头影测量结果的骨骼改变主要为SNB角增大 ,平均增大 1 .81 9° ,ANB角减小 ,平均减小 2 .43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 双垫矫治器用于早期Ⅱ类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骨骼及侧貌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50只35d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大鼠24h佩戴自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实验后3d、7d、14d、21d和30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VEG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髁突软骨VEGF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后部区域VEGF表达强于前部和中部:实验后第14d,21d和30d实验组VEGF表达强于相应对照组(P〈0.05),其中14d时软骨后部VEGF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幅度最大。结论:下颌前伸后大鼠髁突软骨细胞VEGF表达增强,说明其参与了软骨内骨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twin inclined plane device,TIPD)和面弓(Facemask,FM)治疗生长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11岁3个月的孪生兄弟作为研究对象。1例应用TIPD治疗,斜面的高度以能打开前牙咬合锁结为准,矫治器全天戴用。另1例用FM治疗,牵引力为600g/侧,告之每天戴12h以上。两人在治疗前中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经TIPD和FM治疗后病例均表现出SNA角增加和SNB角减小,但TIPD病例以SNB角减小为主,而FM则以SNA角的增加为主。结论TIPD和FM均能有效治疗生长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但TIPD适用于下颌发育过度型,而FM则适用于上颌发育不足型。 相似文献
15.
Sander Ⅱ型矫治器的矫治原理及制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ander Ⅱ型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可用于早期安氏Ⅱ类骨性、功能性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器.本文旨在介绍Sander Ⅱ型矫治器的结构、矫治原理、适应证、临床制作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Ⅰ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兔子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Ⅰ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维层和增殖层表达增强,肥大层出现异常表达。在实验期内,实验组髁突大多数部位,纤维层和肥大层的表达有降低趋势,增殖层则持续增强。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髁突纤维层和增殖层软骨细胞Ⅰ型胶原高表达,肥大层异常表达,软骨趋于纤维化或骨化。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8例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患者,应用FrankelⅡ型功能矫治器矫治,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作者认为,明显改善覆盖是该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一个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改变食物硬度造成大鼠生长早期颞下颌关节软骨的负荷改变,检测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聚集蛋白聚糖酶-1(aggrecanase-1)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颌骨功能性偏斜对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内I型、II型以及III型胶原纤维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20只)。实验组佩戴自制的上切牙金属牙套引导下颌骨功能性右偏,对照组不佩戴任何装置,分别于实验1周、4周取得标本。HE染色及番红-O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形态,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髁突软骨内I型、II型、III型胶原纤维含量以及分布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HE以及番红-O染色显示,实验1周后实验组牵张侧较正常组髁突软骨厚度显著增加,到4周后两组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受压侧髁突软骨厚度4周后显著下降。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增殖层至成骨细胞层,I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软骨细胞层和肥大层。与正常组相比,1周及4周时实验组牵张侧软骨中区I型及II型胶原表达增强;受压侧软骨后区I型及II型胶原表达均显著减少。II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软骨纤维层至软骨细胞层,两组间无显著表达差异。结论:下颌骨功能性偏斜导致两侧髁突软骨发生了差异性生长改建,I型及II型胶原参与了改建中软骨内骨化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