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2018年有研究报道了一个多变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NAC后腋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ypN0)的概率。分析乳腺癌NAC后ypN0的相关因素,验证Olga Kantor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2014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350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NAC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患者,并进行Olga Kantor预测模型的验证;由于该模型采用术后病理学评估乳腺原发肿瘤反应无助于术前预测ypN0,因此采用术前影像评价替代术后病理学评估进行改良,分别分析验证模型和改良模型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两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验证模型中年龄、分型分组及病理乳房原发肿瘤反应为ypN0的独立预测指标,改良模型中年龄、分型分组及临床乳房原发肿瘤反应为ypN0的独立预测指标(P均<0.05)。验证模型及改良模型的AUC分别为0.788和0.782(P>0.05)。改良模型分数≤3分、4~7分及≥8分患者NAC后ypN0概率分别为2.5%(1/40)、22.4%(51/228)和68.3%(56/82)。结论:Olga Kantor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cN+患者ypN0概率,改良模型具有同等的预测效能且更贴合临床实际,有助于NAC后腋窝处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得分≤3分推荐直接行ALND,4~7分可选择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8分推荐行SLNB。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联合生物靶向治疗日趋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Ⅱb~Ⅲ)的标准治疗方式,除了能降低原发肿块的临床分期,约有40%的患者能达到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完全缓解,从而实现了腋窝淋巴结的降期。而对于经过新辅助化疗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经影像学评估达到腋窝淋巴结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其腋窝淋巴结缓解情况的预测及新辅助化疗后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等,仍存在诸多争议,成为临床治疗选择上的难题。本文拟对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处理的相关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新近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spCR)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ISINM)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伴ISINM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spCR对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DFS)的影响.结果 186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干预后获得spCR ...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临床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阴的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ASLNB)能否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尚存在争议,且此前研究只评估ALN病理状况而未评估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状况。本研究旨在评估NAC后乳腺癌患者接受ASLNB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原发性乳腺癌(cT1-4N0-3M0)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A组初始cN0且NAC后为ycN0,B组初始cN+且NAC后为ycN0,C组NAC后为ycN+。术前接受核素注射。术中A组和B组联合亚甲蓝行ASLNB。A组仅对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阳性者行ALND;B组行ASLNB后转行ALND;C组直接行ALND。术前淋巴显像和(或)γ探测仪发现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的患者行IM-SLNB。结果:A组、B组和C组分别收集6例、45例和9例。A组ASLNB成功率为100%(6/6),仅1例ASLN阳性转行ALND。B组ASLNB成功率为100%(45/45),假阴性率为17.9%(5/28)。其中检出1枚、2枚和>2枚ASLN的假阴性率分别为27.3%(3/11)、20.0%(2/10)和0%(0/7)。C组所有患者ALN均有转移。IM-SLN总体显像率为63.3%(38/60)。IM-SLNB的总体成功率为97.4%(37/38),转移率为8.1%(3/37),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8)。结论:对初始cN0且NAC后为ycN0者ASLN阴性时ASLNB可替代ALND;对初始cN+且NAC后为ycN0者,联合双示踪剂且检出>2枚ASLN可满足临床可接受的假阴性率(<10%);对NAC后仍为ycN+者应行ALND。NAC后IM-SLN显像者应行IM-SLNB,以获得完整分期、评估预后并指导术后放疗,有望完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定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行^99Tc联合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1例ⅡB、Ⅲ期患者先行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另26例Ⅰ、Ⅱ期患者直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非新辅助化疗组平均腋窝淋巴结数、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数、SLN检出率、SLN假阴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新辅助化疗纽化疗前临床分期在N2以上者,SLN检出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化疗前的N分期是SLNB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综合预测模型,评估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指导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143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分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采用χ2/t检验对两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构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综合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此模型的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化疗方案、化疗前淋巴结穿刺病理、术前查体、术前彩超、术前CT/MRI、RECIST分级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化疗前淋巴结穿刺病理、术前彩超、RECIST分级是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特异度为85.4%,敏感度为59.8%。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综合预测模型对腋窝淋巴结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NAC)后淋巴结转阴的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取2018-02-10-2020-02-09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83例)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71例)采用NAC后淋巴结降期为临床阴性的15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2组:乳腺癌Ⅰ组(76...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患者在NAC后实现了乳房保留,同时腋窝淋巴结对NAC反应较好的患者也可能实现腋窝保留。NAC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确定不仅可使患者免于额外的手术,而且能评估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这日益成为后续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在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NAC后腋窝处理中的应用仍有争议,但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改善外科技术以保证在肿瘤学上的安全性。这篇综述对近年来NAC后腋窝状态评估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为临床上NAC后腋窝的处理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0)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的标准,但对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cN0患者行SLNB的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cN0患者接受NAC与SLNB的最佳时机,评估其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809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138例cN0患者的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腋窝淋巴结阴性(即ypN0)的相关性。结果:cN0患者NAC后81.9%(113/138)为ypN0。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HR+/HER2+、HR-/HER2+,以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NAC后ypN0率分别为75.4%(46/61)、81.0%(17/21)、79.2%(19/24)和96.9%(31/32)(P<0.001)。HER2+患者接受靶向治疗、TNBC患者接受NAC后,ypN0率分别为94.1%(16/17)、96.9%(31/32),较HR+/HER2-患者显著增高(均P<0.05)。乳房肿瘤的分子分型、临床分期、影像学完全缓解及病理完全缓解(breas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pCR)与NAC(行全疗程化疗)后ypN0显著相关(P均<0.05),其中乳房肿瘤的分子分型(OR=0.454, P=0.049)、临床分期(OR=3.174,P=0.029)和bpCR(OR=0.337,P=0.016)是NAC后ypN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不同分子分型cN0患者NAC与SLNB的最佳时机不同:HR+/HER2-患者接受NAC前行SLNB可降低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风险,而HER2+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和TNBC患者NAC后行SLNB能更好地避免ALND。鉴于cN0患者NAC后的高ypN0率,尤以HER2+行靶向治疗及TNBC患者为著,使其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辅助化疗并行根治性手术的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6~8周期EC-T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4周行根治性手术。采用χ2检验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pCR和非pCR的临床因素。结果:疗效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前Ki-67表达水平、治疗前血小板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pCR率显著相关。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发现乳腺癌非Luminal分子亚型和新辅助化疗前高血小板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乳腺癌非Luminal分子亚型和新辅助化疗前高血小板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的变化,探讨超声及钼靶在NAC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6例经穿刺病理证实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NAC,所有患者NAC前后均行彩超与钼靶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评价NAC后腋窝淋巴结的状态,并评估临床缓解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相关性。结果:NAC后超声、钼靶及两者联合评估的灵敏度分别为:79.4%、76.6%、86.5%;特异度分别为:68.6%、51.4%、71.4%;准确率分别为:77.3%、71.6%、83.5%;较NAC前超声、钼靶及两者联合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明显下降,阳性预测价值最高的为两者联合检查(92.4%)。NAC后超声图像评估44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其中25(25/44,56.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达到pCR,NAC后超声检查评估pCR的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86.5%,准确率为83.5%。结论:超声诊断NAC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较钼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但尚存局限性,对手术及术后治疗的指导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分析经空芯针穿刺活检证实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整合超声影像特征与已知的临床病理特征建立预测模型,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窝处理的降级提供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接受NAC的48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影像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特征与NAC后腋窝淋巴结pCR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分析中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的指标构建新辅助化疗后腋窝pCR的预测列线图,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Bootstrapping法对此模型进行验证与校准。[结果] 在481例患者中有147例(30.6%)实现了腋窝pCR。 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子分型、乳腺原发灶临床疗效、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是否清晰、彩色多谱勒血流图是否存在血流信号、淋巴结长径、淋巴结短径与腋窝pCR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分型、乳腺原发灶临床疗效、CDFI血流信号、淋巴结短径是腋窝pCR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单独使用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ROC曲线下面积,0.784 vs 0.694,P<0.001)。[结论] 结合超声特征的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pCR的预测模型提高了仅应用临床病理特征的模型的预测能力,为NAC后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侵入性较小的腋窝手术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优效系统治疗和精准放疗的时代背景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reatment,NAT)有助于乳房肿瘤降期实现保乳和腋窝降期,使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目前,在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亚型接受NAT后可达到较高的腋窝病理学完全缓解率(axillarynodalpathologiccomplete response,apCR),有望实现腋窝局部降阶梯处理,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推荐初始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mphnode negative,cN0)的患者NAT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阴性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替代ALND,NAT后SLN存在较低肿瘤残留负荷的患者可考虑放疗替代ALND。初始... 相似文献
15.
摘 要: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临床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已逐步得到认可。随着越来越多淋巴结阳性乳腺癌以新辅助化疗作为初始治疗,并得到较高的腋窝淋巴结缓解率,探索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既往研究提示有较高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7.5%~24.5%),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也发现,对于cN1使用双示踪法检出≥3枚前哨淋巴结、分子分型为Her?鄄2过表达型或三阴性乳腺癌及切除新辅助化疗前活检证实转移的淋巴结均可明显降低假阴性率,这对于进一步探索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新辅助化疗后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01月至2020年0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NAC后进行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26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99例与非MS组42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S与pCR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NAC后获得pCR,其中MS组10例,非MS组9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非MS组较MS组更易获得pCR(P=0.008),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阴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Ki-67>14%者更易获得pCR(P<0.001、P<0.001、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与HR阴性者相比,HR阳性者较难获得pCR(P<0.001);与HER-2阴性者相比,HER-2阳性者pCR率更高(P=0.033);与非MS患者相比,合并MS患者更难获得pCR(P=0.041)。亚组分析显示:非MS组中HR阴性患者更易获得pCR(P<0.001)。结论:HR状态、HER-2状态及MS是乳腺癌NAC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更难获得病理完全缓解,与长期预后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内乳区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ipCR)的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0例伴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原发乳腺癌并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分为ipCR组和non-ipCR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ipCR的预测因素,χ 2检验、Fisher及Logistic回归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31例获得ipCR(44.3%)。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pCR、激素受体表达水平、HER2状态与ipCR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腋窝pCR、HER2状态是ipCR的独立预测因子。ipCR组平均DFS达96.0个月(95%CI: 49.5~84.7),明显优于non-ipCR组为67.1个月(95%CI: 81.7~110.3, P<0.05)。ipCR组复发转移风险较non-ipCR组降低87%(HR=0.13, 95%CI: 0.04~0.44, P<0.01)。ipCR、Ki67表达水平、乳房pC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是否获得ipCR与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ipCR可用于预测内乳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降期带来可能,使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不可保乳变为可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极大降低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率。目前,由于检出率较低而假阴性率较高,NAC后乳腺癌患者能否采用SLNB方法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仍有争议。本文将针对NAC后解决SLNB检出率低和假阴性率高的方法以及处理腋窝淋巴结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随着分子分型指导的NAC和靶向治疗疗效的不断改善,pCR率显著提高,尤以三阴性乳腺癌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型乳腺癌为著,其pCR率可达60%。NAC显著促进了乳腺癌局部区域的降阶梯治疗,但NAC获得pCR患者均行乳房手术的必要性受到了质疑,尤其是在保乳手术患者接受辅助全乳放疗时。潜在避免乳房手术的主要障碍是常规及功能性的乳房成像技术不能准确预测残留病变,影像学方法引导的微创活检技术有望克服这一障碍。本文将就乳腺癌NAC后选择性避免乳房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