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自体骨髓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自体骨髓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脐血移植、血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临床报道已有关于自体骨髓有核细胞、嗅细胞、脐血源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报道。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对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第1,3,6个月神经功能改变(FIM、Norris、Bathel评分)及肌电图改变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自我症状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移植前,短期内效果明显,肌电图呈现改善趋势。结果初步表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神经功能评分;肌电图 缩略语注释: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肌萎缩侧索硬化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4.036  相似文献   

3.
动脉闭塞性硬化症常累及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致残率高,我科于2003年11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动脉闭塞性硬化症(ASO)53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临床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相对较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在肺腺癌移植治疗过程中对免疫的影响也缺乏报道。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肺腺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Wistar大鼠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进行鉴定。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9只,建立肺腺癌模型,常规处理组不给予任何方法治疗,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入0.2 mL含有2.5×106 L^(-1)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大鼠治疗后检测其免疫指标。2组大鼠分别于治疗4,10,14 d后麻醉处死(n=3),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肺腺癌免疫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从大鼠外周血新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且体积相对较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培养5 d后细胞生长迅速,圆形细胞开始向两端伸展,并呈现梭形,从而能够形成较小的细胞集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后先后经历了生长滞缓期、对数增殖期以及生长平台期;(2)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细胞,干细胞因子受体CD90、CD133及Flk-1均有表达,提示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培养4,10,14 d后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CD90,CD133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Flk-1呈现上升趋势;(4)在移植治疗后第4,10,14天,细胞移植组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6显著高于常规处理组(P<0.05),而核因子κB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5)结果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应用于治疗肺腺癌能够分泌大量营养因子,治疗过程中能够增强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骨髓移植相比较,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其自身的优点,外周血中干细胞资源多、收集方便易行、无需麻醉、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安全性高、患者的造血系统易恢复等。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4岁。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 结果与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肝动脉内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无发热、出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行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第 1,3,6个月后,纳差、乏力、食欲、腹胀等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室检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预防及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干预的优质预防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感染发生率、恶性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感染率为30.67%,明显低于对照组9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性感染率为10.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优质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早期感染以及恶性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关系,保证患者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自2010年12月~20013年12月住院的8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干预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护理程序在预防肺部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应用护理程序干预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科学严谨和连贯的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预后。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能减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l、Th2、调节性T细胞(Treg)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IFN-γ、IL-6、IL-10水平.结果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同时上调患者外周血中Th2、Treg的百分比,下调血浆IL-6和IL-10水平(P<0.05),而对Thl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微环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年来已应用于治疗白血病和肿瘤,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保存以及移植剂量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重建中,CD226分子在CD56bright和CD56dimNK细胞亚群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于干细胞回输第12天,CD56 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6.6%,其中CD56bright亚群,占CD56 NK细胞87.3%;CD56 CD226 细胞占CD56 NK细胞92.1%,CD56brightCD226 细胞占CD56 CD226 细胞89.9%.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CD56bright亚群是NK细胞造血重建最早出现并占优势的一个亚群, CD226分子可能作为一种分化标记主要表达在CD56bright亚群上.  相似文献   

11.
西安医大完成世界首例新法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最近,西安医科大学一附院血液内科教授刘陕西等人完成世界首例新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自体移植。31岁的男性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被药物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中后,一日内采集了103.5亿单个核细胞。这些细胞在4℃下...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仍居首位。产妇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预后严重,休克时间过长,可使产妇在短时期内死亡,即使获救,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显(席汉凡)综合征,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自孕期及分娩后各个时期的预防或观察护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做好每个时期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背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是否不同,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移植组(n=22)和对照组(n=26),分别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移植组患者治疗后1周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上升,且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肌酐、尿酸、Ig M、Ig G、Ig A、ds-DN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6,12,24个月)升高,目测类比评分(12,24个月)降低,且MRI T1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降低。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优于单纯髓芯减压,可显著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恢复关节功能,有效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是安全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物人工肝是近年国内外治疗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的研究热点,猪肝细胞因其来源广泛、功能稳定、解剖及生理与人相近、不易患病等优点成为目前生物人工肝及细胞移植使用较多的生物材料之一,但自报道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ms,PERV)感染体外培养人细胞以来,跨种族间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拟就该病毒在生物人工肝及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维华  许金华  张柏玲 《医学信息》2007,20(12):2114-2115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措施。方法对46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结论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探讨骨折患者钢板去除术后伤口的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作者随机筛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钢板去除术患者100例,不考虑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随机将其分为感染预防组(50例)和普通护理组(50例)。感染预防组在对患者进行逐个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普通护理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满意率。结果显示院感染预防组有1例感染病例发生,患者满意率98%;普通护理组发生感染病例11例,患者满意率仅为72%。对患者采取先评估、再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几率,降低伤口感染的可能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以剧烈头痛,脑膜刺激症和血性脑脊液以及预后严重的神经科常见病。再次出血的危险性常在出血后第一周末急剧上升。二周内达到高峰,第三周趋于下降,第四周病情可基本保持平稳。由此可见该病的再发主要在住院期间,预后除取决于第一次出血的严重程度外,另一方面就完全取决于头三周是否有早期再出血。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出血头三周,预防再次出血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而做好护理工作是举足轻重的。近五年我科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8  相似文献   

18.
背景:血管病变引起的肢体缺血性疾病不仅仅是肢体动脉主干发生病变,还常常伴有微循环障碍,通常所采用的动脉搭桥或动静脉转流术只能解决主干动脉阻塞,不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因而其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基于内皮祖细胞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新方法。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09/2006-07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经下肢血管造影确诊的下肢动脉症闭塞患者14例,共23条患肢临床表现为患肢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色发生变化及皮肤溃疡,严重者趾或足坏死破溃。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干细胞混悬液,于患肢一次性按4cm×4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每点注射1mL,沿缺血下肢动脉走行采取多点肌肉注射。12个月后对移植前后临床症状主观指标和辅助检查客观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12个月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基本愈合。9例实施了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其中7条患肢侧支血管丰富。未见骨髓动员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并发症,患肢移植部位剧烈疼痛,所有疼痛均于移植后第3天缓解。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可行、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加强对前置胎盘孕妇的产前产后全面临床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和预防妊娠晚期出血。方法 回顾46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前置胎盘孕妇经产前健康教育、生活指导、严密临床观察护理及输液、输血、抗感染等治疗。产后做好围产儿护理,预防产后出血,均治愈出院。结论 加强对妇女的卫生知识教育,宣传避孕常识。避免多次刮宫、剖宫产或宫腔感染,减少子宫内膜损伤或子宫内膜炎发生可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产科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前置胎盘的认识,做到旱诊断、早治疗。凡有前置胎盘可疑时,且不可轻易做阴道检查或肛门检查,以免造成大量出血。  相似文献   

20.
背景:动物实验证实骨基质明胶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小,可在早期促进软骨及骨形成。 目的:观察骨基质明胶吸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将节段性骨缺损病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2组治疗,一组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充分嵌合于骨断端,另一组仅将骨基质明胶嵌合于骨断端,并行牢固内外固定。术后拍摄骨缺损部位正、侧位X射线片。 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组骨折端可见大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软骨及纤维骨痂填充,可见骨细胞、骨组织和骨小梁,已形成骨髓腔。骨基质明胶组骨折端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少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骨痂组织。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组术后愈合时间较骨基质明胶组缩短(P < 0.05);治疗期间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骨引导和骨诱导作用,效果优于单纯骨基质明胶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