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福平对尿干化学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用阳性尿液质控液配置的不同利福平浓度的模拟利福平阳性尿液和以阳性尿液配制的相对利福平浓度的模拟利福平阳性尿液。结果:低浓度利福平对尿液的测定无明显干扰。但当利福平达到一定浓度时,对BIL、BLD的测定呈负干扰,对KET、PRO的测定则有正相干扰。干扰强度和利福平浓度呈线性关系。结论:利福平影响尿中BIL、KET、PRO、BLD的干化学测定。干扰机制可能与利福平具还原性及利福平本身颜色有关。患者使用利福平后尿液干化学结果临床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内血药浓度及MIC测定对耐利福平结核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例耐利福平结核患者进行5个时段血药浓度测定,同时从相应的耐利福平结核病例中分离培养出结核菌株并测其对利福平的MIC与MBC。结果有2例患者体内的平均血药浓度大于体外的MIC值。结论同时测定血药浓度及MIC、MBC对耐利福平结核患者个体化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抗结核治疗的药物依从性低的问题,研制具有缓释效果的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比较研究大鼠口服后的体内药动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将利福平粉剂和利福平微球分别喂服两组大鼠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以3p87处理全血药物浓度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参数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7%,能满足测定要求。口服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和普通利福平药粉比较,Cmax较小(P〈0.05),Tmax较大(P〈0.01),AUC较大(P〈0.01),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消除慢,并能保持约36h的有效杀菌浓度。结论测定方法准确、精密度高,是一可靠的测定血清利福平浓度的方法;口服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利福平对肝肾功能指标检测的影响。方法利福平通过对倍稀释后,浓度产生变化,加至正常混合血清内,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正常混合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肌酐进行测定,比较24例健康自愿者在服用利福平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明确利福平对上述指标光谱学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在TBIL、DBIL上,利福平与其属于正相干扰。通过计算机曲线拟合后,了解到干扰率与血清利福平间表现为线性关系。参与者服用利福平后,TBIL、DBIL、Cr均产生了较大变化,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会对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肌酐指标的测定产生影响,因此,医务检验工作人员在对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肌酐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过程中,要考虑到利福平所造成的影响,当停止服用该药物后,再对患者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发快速检测耐利福平与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inhA基因突变的DNA芯片.方法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inhA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并制作基因芯片,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含有上述几个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异DNA片段,并事先在PCR引物的5′端作生物素标记,然后与膜条芯片上的检测特异突变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体系显色,直接观察突变情况,以此来判断耐药结果 .结果 35个利福平和异烟肼单耐药或多药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中有82.9%用芯片法检出的结果 与药敏培养法一致;其中利福平耐药样品突变检出率为100.0%;有20.0%异烟肼耐药的样品芯片未检出突变,可能是突变发生在芯片检测位点范围之外.结论 用DNA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 分别测定肝损害组和丹参酮ⅡA大、中、小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肝指数、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丹参酮ⅡA可对抗异烟肼和利福平引起的MDA、ALT...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牛乳中利福平含量的方法。牛乳中利福平加三氯乙酸沉淀,强碱复溶沉淀中利福平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达到平衡后,向碱液层中加入适量三氯乙酸,有效地改善了乙酸乙酯萃取效率。乙酸乙酯萃取液经离心后,用双光束方式于478nm进行测定。方法回收率在97.8~101.3之间。检测下限为0.19μg/ml。  相似文献   

8.
刘钰  易飞 《现代保健》2010,(8):151-152
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约代学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其对多个细胞色素酶尤其是CYP2C族有较强的诱导作用,而多个临床口服降糖药主要由CYP2C代谢,利福平通过对CYP2C的诱导作用而加快口服降糖药的代谢从而降低后者的临床疗效,在联合用药时需慎重。本文主要综述利福平对临床常用几种主要口服降糖药的药代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及其和CYP2C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复方制剂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3种主要抗结核药复方制剂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药物单独抗结核菌作用以异烟肼最强,利福平次之,吡嗪酰胺体外抗结核菌活性较低;从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看,利福平与异烟肼有相加作用,利福平与吡嗪酰胺、异烟肼与吡嗪酰胺皆有协同作用;将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按120:80:250的比例联合用药,其抗菌作用比单独的利福平、异烟肼强1-2倍。结论:体外实验结果与其他报道中的动物模型实验及人在结核病化疗实验联合证明,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单药的抗结核效能,使结核病的短程化疗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刘红梅  王贞菊 《工企医刊》2004,17(2):104-105
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它有强大的抗结核杆菌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结核性疾病。在临床中发现利福平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利福平的不良反应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利福平于1965年合成后很快就知其有抗结核杆菌的活性。此药同时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利福平为脂溶性抗生素,能渗入很多组织。尽管如此,但由于担心产生象结核杆菌那样的抗药性,加之药价较贵和有一定的毒性,因而较少用来治疗非结核病性的感染。利福平被认为是最强有力的,并有实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金华市外环境中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化特征、毒力因子的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直接分离接种于O157显色培养基。结果:从51份样品中分离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对这2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PCR毒力因子的测定,携带eaeA、stx2毒力因子。结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利福平类、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分别与多黏菌素B和利福平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和排盘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分别联用多黏菌素B和利福平对25株CRKP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结果盐酸小檗碱与多黏菌素B联用后对CRKP具有协同作用的占72%。相加作用占28%,不存在无关和拮抗作用;盐酸小檗碱和利福平联用后对CRKP具有协同作用的占64%,相加作用占36%,不存在无关和拮抗作用。上述药物联用后,各药MIC_(50)均明显降低,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表现为左移。结论盐酸小檗碱与多黏菌素B或利福平联用在体外对CRKP的抗菌效果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组1)、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组2)联合应用,对4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单独应用和最佳组合效应时的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抑菌效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均有显著降低(P<0.01),根据FIC指数分布,表现协同作用的分别为65.1%和93.0%;相加作用的分别为32.6%和7.0%;无关作用的分别为2.3%和0;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特别是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卫生检验中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取决于测定误差的大小 ,和检验方法检出限。样品测定结果一般有两种用途 ,一是测定结果与标准数值比较 ,一是两个相同指标测定结果比较。由于测定误差的存在 ,在应用该测定结果时 ,为使测定结果能反映样品中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 ,必须根据误差原理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计算[1] 。在用样品测定结果判断样品真实浓度时可产生如下影响 :(1)用样品测定结果 (R)来判断样品真实浓度 (C)是否小于某标准值 (L)时 ,如果测定结果有一系统负偏差 (B) ,就有如下情况 :R≤L ,R +B >L ,这会给人造成样品真实浓度 (…  相似文献   

16.
许多儿童营养食品既要求测定卫生指标,又要求测定营养指标。对上述项目测定国标法规定对样品处理采用分次不同方法消解,操作起来十分麻烦,既耗时,且又浪费大量试剂和电能。硫酸—双氧水快速消解法测定同一样品中蛋白质、铅、铜曾有文献介绍。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样品蛋白质、铅、砷、铜、钙、磷测定进行一次性消化分解方法的研究,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实验部分 1.1 原理 样品中的有机物与浓硫酸作用发生脱水炭化作用。但消化分解沸点低,不能使有机物消化分解完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阐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11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包括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81个碱基在内的286bp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并对经检测显示有突变的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此扩增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其中利福平耐药株73株,非利福平耐药株11株,敏感株26株。结果 PCR—SSCP检测显示利福平耐药株中有47株有突变存在,经直接测序分析其中76.6%的菌株存在rpoB基因的单位点突变,主要集中在531位(61.1%)和526位(25.0%);联合突变发生率为23.4%。此外,经PCR—SSCP检测,11株非利福平耐药株中2株有突变存在,26株敏感株中1株有突变存在。经直接测序分析突变涉及位点为511位、526位和535位。结论 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发生突变是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的主要原因,其中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合肥地区肺结核病人痰液中分离的9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基因629 bp(包括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的81 bp)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9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69株对RFP耐药,21株对RFP敏感;69株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中53株发生rpoB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6.8%;突变发生在531位丝氨酸的31株,发生率为44.9%,发生在526位组氨酸的8株,发生率为11.6%;还有6株发生了联合突变,发生率为8.7%。21株敏感株中1株rpoB基因发生突变,突变位点是533位亮氨酸。结论:合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基因的RRDR发生了突变,其中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与3种常用抗菌药物(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分别联用对临床分离的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有效地治疗MRS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根据CLSI(2006年)标准,微量肉汤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及药敏试验,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对30株MRSA的MIC50分别为0.5~4、16~256、8~256、128~1024 μg/ml,MIC90分别为4、256、256、1024μg/ml;利奈唑胺与左氧氟沙星联用MIC90降为2μg/ml,利奈唑胺与利福平联用MIC90降为1μg/ml,利奈唑胺与庆大霉素联用MIC90降为2 ug/ml.结论 利奈唑胺对MRSA有较高敏感性,利奈唑胺与利福平联合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利奈唑胺与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联合应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二者均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从四年前医学通讯报告了有关这个题目之后,现已有许多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能使我们现实地评价药物与口服甾体类避孕药相互影响的范围和临床意义。其它药物对口服甾体类避孕药的影响包括药物可以增强或减弱口服甾体类避孕药的作用。许多报告叙述了一些避孕的妇女加上其它药物治疗时避孕失败,主要有三类:即利福平、抗癫痫药和抗菌素类。而另一方面,抗坏血酸(维生素 C)则具有增强口服避孕药的作用。利福平(Rifampicin):利福平是一种有效的酶诱导剂,它增强口服甾体类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代谢。这在对8例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