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颞骨CT影像检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综述了颞骨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HRCT是颞骨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颞骨解剖及病变的显示有很大优势。螺旋CT有多种后处理技术可应用于颞骨检查:MPR能对颞骨进行多方位观察,CPR对面神经等结构全貌显示,SSD、CTVE能够立体全方位显示解剖及病变并可进行模拟手术,VR显示内耳膜迷路及神经。MR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病变的病理性质,水成像技术清晰显示膜迷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颅底卯圆孔显示新方法,为临床提供透视下准确穿刺卵圆孔的解剖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7例(74侧)颅底骨标本,将卯圆孔涂钡(造影组)及不涂钡(平片组),在透视下观察卵圆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寻找能显示卵圆孔的规律性;头颅湿标本13例(26侧),进行靶点验证穿刺。结果:发现在头颅侧轴位片上,中颅凹骨骼在卵圆孔前后方各形成一条弧形线影,分别与卯圆孔前后缘相连(简称中颅凹弧形线),卵圆孔正好位于两弧线相交点。在平片组卵圆孔前后两线的相交点可清晰分辨。74侧例标本卵圆孔显示最佳时,球管所倾斜的角度分别在30~39°(34.50±2.06),总体均数的95%的可信区间为(34.02,34.98),左右两侧进行了配对t检验,得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0.05);26侧例标本靶点验证,卯圆孔穿刺成功率100%。结论:利用“中颅凹弧形线”这一骨性标志,可在头颅侧轴位准确显示颅底卵圆孔。使用此定位方法可在透视下实时观察、准确穿刺卯圆孔。  相似文献   

3.
CT仿真内镜对鼻腔及鼻窦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对鼻腔及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健康志愿者6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的患者30例共71例鼻腔,分别进行CT仿真内镜及硬管内镜检查,将两种方法所得显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Wilconxon Wtest和x^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鼻腔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VE与RE有良好的一致性,VE可完整显示大部分未受侵犯的结构及大的病变;VE较RE能更清楚完整地显示鼻窦肿瘤、囊肿和息肉,本组显示例数均多于RE。结论:VE具有操作简便、无生、多入路方式及多观察方向的特点。对鼻腔病变的诊断上,VE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对鼻窦病变的诊断,VE有一定优势,可作为一种主要手段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胎儿MRI技术及正常胎儿脑解剖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胎儿颅脑MR检查技术及胎儿颅脑各解剖结构在MR图像上的显示情况。材料和方法:使用0.35T磁共振成像仪对44位孕妇进行MR成像,观察检查前使用与未用镇静剂组的MR图像,分析其图像伪影改善情况以及胎儿颅脑诸结构在不同MR层面上的显示率等.结果:孕妇检查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安定(5~10mg)及腹带固定可限制胎儿运动,减弱母体呼吸运动.使胎儿MR图像清晰。研究其中42例正常胎儿颅脑的形态结构及信号变化,发现MR对显示大脑半球,小脑、脑干、侧脑室、眼球等具有较高的显示率(≥74%).结论:小剂量镇静剂的应用能改善MR图像质量,产前行MR检查可获得胎儿颅脑内的细微结构图像,对观察研究胎儿颅脑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脊髓造影对诊断腰段椎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造影(MRM)技术对诊断腰段椎管疾病的价值。方法:对40例腰段 椎管病变的常规MRI检查及MRM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MRM显示正常椎管造影15例、腰椎间盘退变及椎管狭窄13例,硬膜外肿瘤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例,髓内肿瘤2例,神经根袖囊肿3例,先天性腰段脊膜膨出1例。结论:MRM可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信号差较小的结构,MRM3D重建对显示椎管整体结构及与病变的关系优于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6.
CBASS序列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CBASS(Completely Balanced Steady State)序列在MRI检查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经Marconi Proview 0.23T开放式磁共振机CBASS序列和常规序列扫描患者及志愿者共65例,受检部位包括脊椎、头颅、骨关节和盆腔等部位,扫描方位有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结果:经CBASS序列与常规序列扫描上述各部位对比观察结果表明,CBASS序列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受检部位的解剖结构;能够在保持常规T1加权序列所具有的特征的基础上,还能使脑脊液等液体显示高信号;能够清楚显示骨骼内骨小梁及颅神经等微细结构;盆腔扫描可显示前列腺、精囊腺、子宫等结构,尤其对精囊腺囊状结构、间隔及周围静脉丛结构的显示。结论:CBASS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能够更精确地显示各组织结构的微细结构,且具有对流体不敏感,扫描时间较短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X线头颅定位投照法拍摄儿童鼻咽侧位片。方法:对3—13岁儿童41例行侧位X线头颅定位摄片,8例同时摄常规鼻咽侧位片。结果: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的摆位简单、准确,可重复性强。对鼻咽部各类结构显示良好。结论:X线头颅定位片显示鼻咽侧位解剖结构清楚,适用于鼻咽部的各类影像学诊断测量,尤其便于对属于软组织结构的儿童腺样体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1例临床诊断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经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明确显示输尿管结石68例,诊断符合率95.8%,其中结石位于右侧输尿管者37例,左侧25例,两侧6例;位于输尿管3个解剖狭窄处5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程度,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位置深在,结构细小复杂,可分为耳蜗、前庭、前庭导水管、半规管、内耳道。过去内耳一直是影像学检查的盲区,X线平片无法显示其详细结构。高分辨率CT(HRCT)颞骨薄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内耳的细微骨结构,螺旋CT三维重建还可将轴位的二维原始图像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像,对内耳结构的显示更为直观,但只限于骨结构。  相似文献   

10.
颈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颈椎间盘突出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本病可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突出,MRI可直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类型、椎体终板及脊柱韧带的结构,观察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程度和变性,并可早期显示椎间盘退变情况。结论:MRI对本病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4例骨肿瘤患者行MSCT扫描后,做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三维重建(3D),四维重建(4D)4种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MPR准确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MIP及3D能立体显示骨改变;4D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及肿瘤的范围和细微结构。4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原始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及骨膜反应的形态。结论MSCT后处理对病变的显示全面准确,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做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R仿真内镜(MRVE)对胸主动脉解剖及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成像方法及存在缺陷。方法:对20例健康检查者及33例临床考虑胸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R三维动态增强扫描血管成像(3D-DCE-MRA)检查,将其原始数据进行仿真内镜重建处理,观察其对血管内表面解剖及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MRVE直观地显示胸主动脉解剖及病变情况,21例夹层动脉瘤,MRVE清楚地显示夹层动脉瘤入口,内膜移位及瘤腔情况;对主动脉瘤及大动脉炎可显示其扩张或缩窗的内腔结构;对法乐氏四联征,清楚地显示主动脉骑跨及骑跨程度;半环状伪影为MRVE主要存在的伪影。结论:MRVE能直观地显示胸主动脉内壁的解剖及病变情况,可作为临床怀疑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水成像(MRU)在低场强核磁共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泌尿系统不同疾患的患者(以上尿路梗阻扩张疾病为主)及4例自愿者作泌尿系MRU及常规MR检查,并与患者相应B超、IVP及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MRU在低场强MRI能清晰显示尿路梗阻部位,定位准确率100%,结合常规MR提供给诊断准确率86.7%,相对优于B超、IVP及CT检查。结论:在低场强核磁共振MRU结合常规MR对泌尿系的梗阻扩张特别是上尿路的梗阻扩张能够清晰显示,对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IVP禁忌者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表面成像技术在脑外科的应用。方法 对 2 4例在我院行头颅MRI扫描者加行脑表面成像扫描 ,其中 5例为健康查体 ,10例为胶质瘤 ,4例为转移瘤 ,3例为脑膜瘤 ,1例海绵状血管瘤 ,1例脑梗塞。结果  5例正常扫描均能清楚地显示中央沟、外侧裂等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 19例病变中 ,14例病变可以清楚地辨认出来 ,病灶与脑沟、脑回的位置关系十分清晰直观。 5例病变因周围水肿严重而显示欠佳。结论 脑表面成像技术可用于皮层及皮层下病变的定位及脑沟脑回异常的诊断 ,可部分代替神经导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肘部断层解剖和超声检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供不同年龄儿童肘剖断层解剖标本,探索儿童肘部超声检查的可行性及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取5岁、5-8岁、8-14岁各3具童尸,共18侧肘关节制作水平面、矢状面及额状面标本并进行观察;对不同年龄小儿肘部按解剖断面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将声像图与解剖断面进行比较,判断解剖结构及其关系,重点观察各骨骺的对应关系。结果:儿童肘部解剖断面标本中,对关节周围及关节组成的各骨骺部的关系,以矢状面及额状面标本反映较直观;各断面超声检查声像图所反映的解剖结构和关系与断面标本基本一致,可观察到肘部各骨骺骨化中心及骺软骨的基本情况。结论:超声检查儿童肘部可明确显示关节内外的解剖结构,某些切面可显示某睦特定骨骺结构及其解剖关系,通过连续扫查可判断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及相互关系;对儿童肘部解剖情况的了解,超声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综合影像学检查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合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总结新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肝肾间隙巨大肿块的影像学资料,比较CT、MR、B超、多普勒超声及综合影像组对各重要结构和定位征象的显示率,并对照各影像方法定位诊断正确率。观测肿块中心点与右腹中线(C线)的位置,及肿块与肝下缘的夹角。结果:综合影像组对重要结构和征象的显示率及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与单个影像组。各种影像手段各有独特优势。肝源性病灶中心点位置多位于右腹中线外侧,肾上腺源性占位中心多位于该线内侧,肝源性病灶与肝下缘的夹角多在内侧,肾上腺源性夹角多在外侧或双侧。结论:几种影像方法相结合能对大多数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灶进行正确的定位诊断,病灶中心与右侧腹中线的位置关系及病灶与肝下缘的夹角可作为定位参考征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颈部表面线圈检查颈椎脊髓神经系统信号良好,但用于检查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转移信号不理想,我们采用小带状线圈来代替颈部表面线圈,效果很好。对病变形态观察及定位诊断很有帮助,显示肿块与血管关系较好,通过增强扫描对肿块定性较有价值,多方位扫描立体感强,可帮助外科手术,CT对于颈部肿块扫描由于肩部伪影,图像不是很清晰。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CT显示听小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单侧密集骨重建技术对听小骨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人,81只耳的资料,全部病例行HRCT扫描,后进行单侧局部密集骨重建,观察轴冠位的正常及异常HRCT图像对听小骨(包括砧骨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前后脚、脚板)的显示情况。结果:慢性中耳乳突炎31只,外耳道先天性闭锁伴中耳发育畸形2只,颞骨骨折波及中耳1只。HRCT密集骨重建,轴冠位结合扫描,能清晰显示听小骨炎症的微小破坏,骨折等病变;结合中耳仿真内镜可清晰地显示发育畸形的听小骨。结论:HR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听小骨细微结构。优于传统的CT图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三维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3D-T2-TSE)序列和CE-MRA检查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5月-2022年10月在我院经手术和/或DSA确诊的18例S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CE-MRA及3D-T2-TSE序列MRI扫描,分析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两者联合对SDAVF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3D-T2-TSE序列对髓周畸形血管征的检出率为100%(18/18),对瘘口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77.8%(14/18),对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55.6%(10/18),并可显示脊髓肿胀(17/18)及马尾区结构紊乱(15/18)等征像;CE-MRA对瘘口、供血动脉及髓周畸形血管的检出率均为83.3%(15/18)。结合CE-MRA与3D-T2-TSE两种技术,对瘘口的定位符合率达87.5%。结论:在SDAVF的定位诊断中,CE-MRA与3D-T2-TSE检查各具优势,对于后续DSA检查及外科手术均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两种序列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获得不逊色于DSA的定位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低中凸面脑沟回矢状面MRI定位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大脑矢状面脑沟回MRI上的毗邻关系,建立低中凸面脑沟回矢状面MRI定位体系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50例无神经系统病变的健康者行MRI矢状面扫描,层厚5mm,SE序列,T1W和T2W分别成像。两位医生双盲记录脑沟回的特殊解剖标志显示率;并收集同期病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低中凸面脑沟回矢状面MRI定位体系由七大解剖标志组成,包括外侧裂及分枝、额下回及分枝、汇合征、T形征、分离征、木偶脚征和双马踢征,它们在MR矢状面成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88%、68%、96%、78%、81%、98%和68%。分析其病理定位价值发现:病灶较小时,局部结构没有破坏,可直接利用定位标志明确定位;病灶较大时,局部结构破坏,可利用远隔定位标志明确定位;某些横断面不能准确定位的病灶,可借助矢状面定位标志进行定位。结论:矢状面MRI定位体系是识别大脑低中凸面脑沟回的正常解剖及术前病理定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