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因毒素治疗系通过外源性的酶将细胞内的非毒性药物前体转变为毒性药物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本文从基因毒素的分类、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埋植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种药物都以一定的剂型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剂型决定了用药的效果。目前,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剂型,埋植剂有效地提高了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其开发和合理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就埋植剂的作用特点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SFRP1基因是分泌型糖蛋白家族之一,是目前公认的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其表观遗传学涉及多种肿瘤,本文对SFRP1基因在结直肠癌,胃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透析清除毒素的效果与毒素的性质相关。对毒素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和深入。本文就对尿毒症毒素的新认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以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为主的自杀基因治疗已日渐引起肿瘤研究者的兴趣,近几年出现的基因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使两者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大大增强了对肿瘤治疗的效果。本文就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基因转导方法、靶性表达、基因显像、治疗效果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病变首发于毛囊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以反复发作的痛性结节、脓肿、窦道、瘢痕形成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吸烟、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以往,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等,但效果都不尽理想.近年来,相关报道显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化脓性汗腺炎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7.
以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为主的自杀基因治疗已日渐引起肿瘤研究者的兴趣 ,近几年出现的基因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的治疗 ,使两者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 ,大大增强了对肿瘤治疗的效果。本文就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基因转导方法、靶向性表达、基因显像、治疗效果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9.
10.
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已认识到乳腺癌是一种多基因变异引起的疾病。对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异常的认识 ,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乳腺癌相关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致癌基因1.1 Bcl 2癌基因族 Bcl 2癌基因族是凋亡相关基因 ,是编码性细胞死亡 (PCD)的关键调节因子 ,其成员包括Bcl 2、Bax、bcl x、bak、bad、Mc1 1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Bcl- 1及Bax。Bcl 2是凋亡抑制基因 ,位于 18q2 1位点上 ,有 3个外显子构成 ,长度为 2 30kb ,编码一个分子量为 2 …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一个重要病因,其发病率与肿瘤部位、分期、治疗方法以及患者地区、年龄和种族有关。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破坏了机体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平衡,诱导机体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前变化,并促进癌肿本身的生长和转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于确诊VTE的恶性肿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尤为重要,以低分子肝素作为首选抗凝药物。VTE的发生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指标有不良影响,而抗凝治疗也有可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选择最有效抗凝药物和最大获益肿瘤人群,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转阿片肽基因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镇痛相关基因的识别和新载体的开发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使转基因镇痛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现总结近年来转阿片肽基因镇痛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DCC基因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地区,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缺失或失活,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及危险修饰基因改变等。其中抑癌基因的异常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失活或缺失导致该基因的功能缺失,从而导致细胞去调节性生长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4.
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功能紊乱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乳腺癌(尤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与肥胖关系密切。脂肪细胞因子、慢性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以及性激素水平异常等可能是肥胖促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本文拟综述肥胖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联系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种恶性肿瘤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其相应良性病变中端粒酶hTR基因和端粒酶hTRT基因表达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标本 :99例乳腺组织中 ,46例乳腺癌 ,5 3例乳腺良性病变。 12 6例胃组织中 ,5 7例胃癌 ,6 9例胃良性病变。82例结直肠组织中 ,5 1例结直肠癌 ,31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标本均为我院 1996~ 2 0 0 0年手术切除标本 ,经常规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 ,病理诊断核实。2 .实验方法 :组织均经体积分数为4%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切片经二甲苯脱蜡、乙醇梯度水化 ,磷酸缓冲液(PB…  相似文献   

16.
基因转染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使用外源性抗凝基因修饰内皮细胞后衬里人工血管,使人工血管局部抗凝活性提高以及对内皮细胞其他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法: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作综述报道。结果:内皮细胞在转染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Urokinase)、血栓调节蛋白(TM)和水蛭素(hirudin)等基因后,均使局部血管的抗凝活性增高,但同时也导致内皮细胞粘附性、增殖功能下降。结论:外源性基因能使内皮细胞预衬的人工血管抗凝活性提高,但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杆菌在生长复制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嗜神经毒素.随着对肉毒毒素作用机制的不断探索,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尚未明确.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回顾了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并纳入6项关于A型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妇科恶性肿瘤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患者5年生存率大幅度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女性生育力的折损。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我们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要保存其生育力,让其后续生育愿望得以实现。本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方法、咨询以及认知现状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高效抗癌药物和穿膜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抗癌药物来说,载体的靶向和穿膜功能缺一不可.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生物大分子物质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发现一种小于30个氨基酸的短肽,能够将与之相连的生物分子在体内或体外的环境下内化入细胞,称为细胞穿透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CPPs和靶向的联合将为肿瘤治疗开创一个新的途径."靶向结合,细胞内化疗"能够减少药物对于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毒性作用,发挥穿膜肽的高效穿透细胞膜及强大的载运功能优势,联合CPPs靶向治疗恶性肿瘤,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006~2007年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耐药性和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基因的特征,探讨其耐药特征与CT基因和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124株霍乱弧菌CT基因;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株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达85%以上。103株01群霍乱弧菌中,21株CT阳性的01群霍乱弧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81%,82株CT阴性的01群霍乱弧菌的耐药率为4.9%;59株外环境来源的01群霍乱弧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33.9%,44株人源性的01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2.3%。21株0139群霍乱弧菌中,6株CT阳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为66.7%,15株CT阴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13.3%;10株外环境来源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为60%,11株人源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9.1%。经卡方检验,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霍乱弧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霍乱防治的首选药物。霍乱弧菌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与CT基因和菌种来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