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首次在国内提纯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 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将其免疫 Lewis 大鼠后动态测定了鼠血清抗IRBP 抗体和抗视网膜 S 抗原抗体.发现抗 IRBP 抗体于免疫后第7天出现,以后逐渐上升,于第26天达高峰,未测出抗 S 抗原抗体.根据特异性抗体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在 EAU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培增 《眼科研究》1992,10(2):142-145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S 抗原所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发病机制已日趋清楚,本文就此方面综述了有关资料,以期通过对EAU 发生机制的认识,对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S抗原是一种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视网膜致病成分。这种抗原可从视网膜提取物中分离出来,并通过色层分析法或等电聚焦法进行纯化。用低剂量的各种种属动物纯化的S抗原免疫动物、可在豚鼠、鼠、兔、猴中产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由这些抗原激活的抗体可与各种哺乳动物的S抗原产生交叉反应。本文作者用提纯的牛S抗原免疫BALB/C鼠的淋巴细胞和鼠的NS-1骨髓瘤细胞相融合的杂交瘤方法,获得抗视网膜S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选出6种克隆杂交瘤,用鼠的腹水进行大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中参与的细胞表型及其凋亡。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免疫16只Lewis鼠后,于眼组织切片和平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 凋亡染色,所用抗体为抗单核细胞、巨噬细胞(EDI)、MHC-II类抗原(OX6)、T淋巴细胞(R73)的单克隆抗体,所用原位凋亡试剂盒为TACS1 Klenow。结果用IRBP免疫Lewis鼠后,16只鼠中12只发生了临床可见的葡萄膜炎,炎症平均得分为1.29±0.7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葡萄膜和视网膜中有大量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MHC-II+细胞浸润,这些组织中均可见浸润细胞的凋亡,虹膜睫状体中凋亡细胞明显多于脉络膜和视网膜中的凋亡细胞。结论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MHC-II+细胞均参与了EAU的形成,在EAU早期即有浸润细胞发生凋亡,此可能是导致这种炎症迅速消退的重要机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服牛视网膜S抗原对人S抗原多肽-35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影响.设计实验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只雌性纯种Lewis大鼠.方法 用人S抗原多肽-35诱发EAU,提纯牛视网膜S抗原诱导口服耐受,分高剂量组(2 mg/次)和低剂量组(0.2 mg/次),同时设实验对照组(胎牛血清蛋白).主要指标EAU发病情况和脾组织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口服高剂量组的Lewis大鼠的EAU发病情况较实验对照组有显著减轻(P<0.05),而且口服高剂量组Lewis大鼠脾组织IL-4的表达水平则高于实验对照组(F=4.214,P=0.017).结论 口服高剂量牛视网膜S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町以成功抑制人S抗原多肽-35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眼科,2008,17:250-253)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T-bet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中T-bet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Lewis大鼠28只,用视网膜S抗原与Freund完全佐剂免疫24只大鼠以诱导EAU模型,另外4只作为正常对照。免疫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7、12、15、21 d被处死,取所有大鼠的眼球和脾脏,固定后制作眼组织平片和眼球及脾脏的石蜡连续切片。使用单克隆抗T-bet 和CD4的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细菌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在上述组织平片及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单染和双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阳性细胞,数据经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 结果 正常眼和脾组织中均见少量T-bet阳性细胞;免疫后7 d,虹膜、视网膜及脾脏中T-bet的表达增加,免疫后15 d达高峰,免疫后21 d表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显示,T-bet阳性细胞中多数为CD4+。 结论 T-bet在EAU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辅助性T淋巴细胞1而实现的。(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72-174)  相似文献   

7.
张锐  钱江  袁一飞 《眼科》2010,19(4):267-270
目的 探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R16多肽片段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36只Lewis大鼠。方法应用Fmoc法合成并纯化牛IRBPR16多肽片段,以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培养EAU大鼠的引流淋巴结细胞,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各实验同时建立单纯弗式完全佐剂(CFA)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主要指标多肽分析,视网膜形态学,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合成的IRBPR16多肽片段纯度为95.6%。应用IRBPR16多肽片段作为抗原免疫Lewis大鼠,可成功诱导出EAU模型。EAU的临床分级为(3.33±0.52)级,病理分级为(3.67±0.92)级;CFA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眼部均无异常改变。EAU组大鼠引流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为(33.27±7.24)×10^cpm,显著高于CFA组[(1.91±1.16)×10^3cpm]和空白对照组[(1.23±0.51)×10^3cpm](P〈0.05)。结论IRBPR16多肽片段具有较强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引流淋巴结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IRBPR16多肽诱导的EAU为研究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用强的松治疗重度Graves眼病,但该疗法有许多副作用。环孢霉素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能改变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某些B淋巴细胞的作用。因而,环孢霉素能干扰细胞和体液自身免疫过程,Bahn认为它对Graves眼病有一定作用。因此,作者进行了一项单盲随机抽样临床试验来比较强的松和环孢霉素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泌乳素(prolactin, PRL)释放抑制剂——溴隐亭(bromo criptine, BRC)阻断PRL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的治疗效果。 方法 24只Wistar大鼠用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免疫后,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BRC葡萄糖溶液 5 mg/(kg·d)经口灌服,对照组每日葡萄糖溶液50 g/L经口灌服,观察2组EAU发病情况。免疫15 d后评价大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免疫23 d后眼球摘除,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治疗组EAU发病率和组织学炎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0.001);2组之间DT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P>0.05)。 结论 在整体水平上,BRC干预能够抑制大鼠EAU的发生和减轻EAU的病情。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4-3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大鼠模型眼部研究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免疫Lewis鼠160只后,在眼组织切片上应用SOCS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在眼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大鼠40只做对照。结果:用IRBP免疫Lewis鼠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部位可见SOCS-1和SOCS-5蛋白表达;而在正常Lewis鼠未见SOCS蛋白表达。统计学结果显示,SOCS-1和SOCS-5蛋白表达与EAU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0.954,r2=0.963,P<0.01)。结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Lewis鼠出现SOCS阳性表达细胞在EAU的发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活性肠肽(VIP)是一种神经肽类物质,目前所知存在于淋巴组织的微循环中,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目的:检测VI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鼠的脾细胞单独或与IRBP一起培养后注射至6只Lewis鼠的腹腔内(每鼠3×107个细胞),发现经IRBP刺激的脾细胞既可转移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可使受鼠发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EAU)、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松果体炎(EAP);而未用IRBP刺激的脾细胞则不能诱发EAU、EAP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此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在EAU、EAP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并证明过继转移前用特异性抗原刺激是不可缺少的。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210-2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对角膜移植的抗免疫排斥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异种角膜异位移植为模型,将36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术后d2、d5、d7、d10、d14分别取出植片做病理切片,并收集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T-CFU)分析。结果环孢霉素A能推迟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有明显降低外周血中辅助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作用;其对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环孢霉素A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Zheng YZ  Yuan LL  Lin JY  Li HQ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2):1118-1122
目的探讨经鼻腔滴注牛视网膜S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对Lewis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影响。方法利用盐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纯化牛视网膜S抗原,然后用其诱导Lewis大鼠鼻黏膜耐受,再用视网膜S抗原诱发EAU,观察EAU的发病情况、眼部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由视网膜S抗原和刀豆蛋白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同时观察环磷酰胺对免疫耐受的影响。结果用牛视网膜S抗原鼻腔滴注诱导免疫耐受后再诱导EAU,耐受组8只大鼠仅有2只发病(25%),对照组6只(100%)全部发病,耐受组大鼠发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7)。耐受组大鼠的发病开始时间平均为16·5d,对照组为10·3d,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2,P=0·000;q=9·723,P<0·01);耐受组大鼠EAU病变的临床评分为0·89,对照组为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P=0·000;q=7·904,P<0·01);耐受组大鼠的组织学分级为1·21,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0,P=0·000;q=7·510,P<0·01)。耐受组大鼠的EAU表现为虹膜血管轻度扩张,前房和玻璃体内少量炎性渗出,视网膜轻度肿胀,视网膜感光细胞损害均较轻。耐受组大鼠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由视网膜S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也明显轻于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轻度增强S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作用,仅用环磷酰胺对EAU的炎性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视网膜S抗原诱导的黏膜耐受可有效地预防由视网膜S抗原诱发的EAU。  相似文献   

15.
交感性眼炎(以下简称SO)是发生于穿孔性眼外伤和内眼手术后的一种双眼非坏死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了解。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等各种新技术研究SO的炎性浸润细胞,也有学者开始研究HLA与SO的关系,对S抗原在SO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得更加深入,同时已开始探索应用选择性地作用于T细胞的药物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治疗本病。目前认为SO的发病机理可能是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对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脉络膜黑色素细胞所共有的表面抗原发生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并且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胡维琨  张虹 《眼科新进展》2005,25(2):178-180
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ACAID)是一种机体主动的下调性免疫反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抑制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2)抑制补体结合性抗体的分泌;(3)产生抗原特异性致敏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4)产生抗原特异性非补体结合性抗体。其临床意义在于:(1)通过诱导ACAID提高角膜、视网膜等眼组织移植的成功率;(2)通过诱导ACAID防治葡萄膜视网膜炎。避免发生疱疹性角膜基质炎;(3)通过消除ACAID避免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Gao Z  Xie C  Huang X  Pan S  Yang P  Zhou H  Li S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3):168-171
目的 探讨眼葡萄膜组织中致葡萄膜炎性的自身抗原。方法 采用生化方法提取牛虹膜睫状体中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对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检测氨基酸组成成分及含量;用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加佐剂对F344大鼠和Lewis大鼠进行免疫,诱发实验性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urea soluble farction of the bovine melanin-associated-antigen-induces uveitis,FMIU),并观察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的生物活性。结果 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000,含有17种氨基酸,可诱发F344大鼠和Lewis大鼠的EMIU,炎性反应主要发生在前葡萄膜,严重者可伴发局灶性脉络膜炎,不伴有视网膜炎和松果体炎。结论 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可能是葡萄膜组织中致葡萄膜炎性活的主要自身抗原,其诱发的EMIU有别于视网膜可溶性抗原所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不伴视网膜炎和松果体炎。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S抗原的制备和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是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炎症,可由多种视网膜蛋白诱发,主要有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A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视紫红质等,其中以S抗原诱发的葡萄膜炎更具有临床意义[1]。由于S抗原所致葡萄膜炎的活性与其纯度呈正相关,所以S抗原的纯化尤为重要。我们将Al-Mahdawi等[2]的方法进行改进简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牛视网膜S抗原,并免疫Lewis大鼠成功地复制出EAU模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冰浴下暗室解剖新鲜牛眼,沿角膜缘环行切开眼球,挤出晶状体和玻璃体,用毛笔刷轻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大鼠CD4+T细胞抗原受体(TCR)Vβ8.3基因的表达。 方法 Lewis大鼠18只分为EAU、Freund完全佐剂及空白对照组。用Fmoc 化学合成法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6多肽片段,以诱导EAU动物模型。利用磁吸附细胞分选法(MACS)分离大鼠脾脏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ACS分选前后CD4+T细胞比例,监测细胞分选效果。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脾脏CD4+T细胞的TCR Vβ8.3基因片段的表达。 结果 IRBP R16 免疫Lewis大鼠稳定地诱导出EAU动物模型;MACS分选CD4+T细胞的纯度较分选前明显增高 (P<0.001);IRBP R16 诱导的EAU大鼠CD4+T细胞受体Vβ8.3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 结论 在IRBP R16 诱导的EAU中存在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Vβ8.3基因的优势利用,为EAU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67-16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ICO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Lewis大鼠28只,用视网膜S抗原(50 μg)和福完全佐剂免疫24只大鼠以诱导EAU模型(免疫组),另外4只作为正常对照。裂隙灯显微镜每日观察大鼠眼部变化。免疫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第7、12、15、21天被处死,摘除其脾脏后制作冰冻连续切片并提取组织蛋白。使用多克隆抗ICOS抗体,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菌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在上述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提取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照组大鼠在相应各时间点做同样处理。结果正常脾组织中可见少量ICOS阳性细胞;分别在免疫后第7、12 d,脾脏中IC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免疫后第1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最多,21 d时阳性细胞数量减少,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ICOS蛋白的动态变化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一致。结论脾脏ICOS表达升高出现于EAU发生之前,随炎症的出现和加重而升高,在EAU消退期其表达有所降低,提示ICOS参与EAU的形成、发展和消退,在EAU发病中有重要意义。(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14-1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