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珊  秦超 《医学综述》2008,14(3):377-379
脑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均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形成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二者的保护效应相当,其中的保护机制可能存在相似之处。如均依赖于相同的触发因子、介质和相同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的效应器也是共同的。二者产生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内源性生成物如腺苷和一氧化氮增多、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激活、线粒体的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的关闭有关。  相似文献   

2.
郑晓梅  李小刚 《医学综述》2009,15(23):3586-3588
缺血性脑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致残率很高。到目前为止,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缺血性脑病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其中,递质交换的增加,脑代谢率的下调,生长因子对修复的促进都可能有效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中神经通路的介导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5组 (n=10):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组、远端缺血预处理 (RIPC)+MCAO组、股神经及坐骨神经切断 (FS)+RIPC+MCAO组、FS+MCAO组。将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90 min形成大脑局部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缺损评分,计算脑梗死容积, 行HE染色评价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及Caspase-3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数。结果 再灌注 24 h后RIPC+MCAO组脑梗死容积 (18.24%)明显小于MCAO组 (30.92%),TUNEL及Caspase-3染色凋亡细胞数量 (20.81,5.78)亦较MCAO组 (45.23,12.94)少,而FS+RIPC+MCAO组的梗死面积 (28.77%)与凋亡细胞数 (53,11.83)与MCAO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PC+MCAO组的神经行为学缺损评分和HE染色结果好于MCAO组,但于RIPC之前切断神经则与MCAO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可对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是通过神经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严重缺血或低氧常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近年的研究表明,预先短暂缺血或轻度低氧可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防护能力,对随后的严重缺血或缺氧产生强大防御和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是1986年Murry在心肌缺血研究中首先发现并提出,是指通过亚致死性的短暂的缺血过程,诱导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或减轻再次发生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观察缺血预处理后脑缺血大鼠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和神经元数,探讨缺血预处理能否提供长时期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 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采用TUNEL和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和神经元数。结果 全脑缺血可诱导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缺血预处理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凋亡。缺血组神经元在缺血后7天明显减少.12周时大量减少;缺血预处理后7天神经元未见明显减少,但12周时仍然大量减少,与缺血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脑缺血可能通过诱导缺血区神经元凋亡,导致缺血区神经元的大量丢失;缺血预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仅仅是推迟了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发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7.
近年 ,随着肾移植以及一些复杂肾脏手术的开展 ,如何减少术中缺血再灌注 (IschemicReperfusion ,IR)损伤、降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率等成为泌尿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 ,许多学者尝试应用低温和热缺血情况下使用药物来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8.
预缺血、低温与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况铣  吴洪翔 《医学综述》2002,8(10):577-578
脑缺血后 ,对大脑功能损害的预防及治疗至今仍是全世界急救及重症医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低温和预缺血对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一直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现仅对二者共同介导因素综述如下。1 Ca2 +脑缺血后体内电解质的变化如Ca2 + 超载 ,K+ 外流 ,Na+内流 ,已被认为是缺血后神经损害的原因之一。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载 ,通过激活磷酸酯酶A2 ,分解细胞膜磷酸脂 ,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 ,从而引起膜功能破坏、脑水肿及低灌注综合征。Na+ 内流及K+ 外流则造成细胞内水肿和细胞内必需生命物质合成障碍 ,从而导致神经元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疾病。虽然目前血管内介入技术及溶栓药物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现很好的临床转归,但其带来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不容忽视,研究者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发现缺血后处理,尤其是远隔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触发自我吞噬、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信号通路或开放离子通道途径、调控NO相关途径等机制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上述具体机制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袁华平 《医学综述》2010,16(14):2208-2210
预处理在很多动物模型中被证明有抗脑缺血的作用,因此,通过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可能成为临床上神经保护的有效方法。有很多种方法能通过预处理来诱导耐受,如缺血本身、药物、缺氧等。吸入麻醉药也能通过预处理对大脑产生保护作用。预处理产生脑保护的机制多且复杂,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可能与Akt通道的激活、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一氧化氮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旨在讨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观察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并探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20 min/再灌注30 min。将健康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SC);Ⅱ组为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前给予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Ⅲ组腺苷预处理组(Adopc),缺血前于左心耳5 min内推注腺苷2 mg/kg;Ⅳ组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NEPC),缺血前给予5 min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每分钟0.25μg/kg。观察指标:①心功能各参数;②心律失常发生;③血肌酸激酶;④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AD);⑤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再灌注期间Ⅱ、Ⅲ、Ⅳ组左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较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Ⅰ组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血肌酸激酶CK的Ⅱ、Ⅲ、Ⅳ组明显优于Ⅰ组(P<0.05),MAD含量则明显低于Ⅰ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Ⅱ、Ⅲ、Ⅳ组优于Ⅰ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他们是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尤其是药物预处理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了反复短暂心肌缺血(RBMI)对心肌形态学、收缩功能、冠脉流量(CFR)、心肌细胞膜磷脂(PL)含量及5’—核苷酸酶(5’-AMPase)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灌注后,心率、左室内压及CFR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PL含量及5’-AMPas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超微结构观察也显示实验组心肌结构保存较对照组好。本结果提示,RBMI对缺血心肌膜结构有明确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CFR无关。  相似文献   

14.
大鼠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现象及其存在的时间窗。方法  8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PC、PC+ MCAO及 SS+ MCAO三组 ,分别给予 10 min大脑中动脉缺血预处理 ( PC)、PC+ 2 h大脑中动脉阻塞 ( MCAO)及假手术 ( SS) + 2 h MCAO,其中后两组又据 PC与 MCAO间隔不同分为 1d,3 d,7d,14d,2 1d,2 8d 6个亚组 ,MCAO后 2 4h处死 ,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单纯 PC不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形成 ;MCAO前 1~ 2 8d给予 PC组神经功能缺损均轻于 SS组 ( P<0 .0 1) ,其中 3 d组最明显 ;MCAO前 1~ 14d给予 PC者较 SS组梗死体积缩小 ( P<0 .0 5 ) ,尤以 3 d及 7d组明显 ,分别减小 5 3 .7%和49.9% ( P<0 .0 1) ;MCAO前 3 d给予 PC组脑含水量低于 SS组 ( P<0 .0 5 )。结论  10 min大脑中动脉预缺血不会引起神经损害但已足以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缺血耐受作用出现于 PC后 1d,其后 14d内给予 MCAO均可使梗死体积减小 ,而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至少可达 4周  相似文献   

15.
陈红星  崔亮 《医学综述》2008,14(14):2133-2135
急性心肌缺血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原因之一,尽快恢复血液供应是急性心肌缺血的根本治疗手段,但突然恢复血液灌注会出现再灌注损伤。大量的研究证实,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研究过程中,动物种属、刺激方案、高血糖、高血脂等很多因素可能会干扰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的研究结果,撰文对这些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时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er)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肝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隔缺血时处理组(RIPe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将止血带绑于患者左下肢,RIPer组在主动脉阻断即刻,对患者左下肢实施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处理,重复3个循环。C组不做缺血处理。于麻醉诱导前(d0),术后d1,d3及d7各时间点取颈内静脉血5 mL ,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 )、总胆汁酸(TBA)、RIPer处理前和处理后24 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浓度。【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T及AST浓度均不同程度升高,RIPer组ALT水平在术后d1,d3,d7低于C组( P<0.05),AST水平在d1,d3低于C组( P <0.05),而在d7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TBIL、TBA水平在术后d1,d3, d7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远隔缺血时处理24 h后血浆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急性肝损伤,但对肝脏的储备功能影响不大;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SOD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电解质及SOD和MDA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IPC-IR)组。分别检测缺血再灌注后2h和24h的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Na^+、K^+、Ca^2 +、Cl^+、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IR组和IPC-IR组血清BUN均高于Control组,而血清Cr,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IR组血清Na^+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而血清中K^+,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血清Ca^2+在缺血再灌注2h后,IR组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但缺血再灌注24h后,IPC-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IR组(P≤0.05)。血清Cr在再灌注24h后,IR组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肾缺血再灌注2h和24h后,血清MDA,IR组最高、IPC-IR组其次,而Control组最低,血清SOD活性为IPC-IR组最高、Control组其次,而IR组最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脏的功能,尤其在调节血清电解质平衡方面有更好的作用.其机制与预处理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捆绑后肢造成缺血预适应的方法,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对心肌CK-MB和cTn-I的影响,以及对抗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组比较,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细胞的损害,减少心肌酶的漏出并能提高SOD的活性。结论:LIP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NO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中NO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缺血预处理,实验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c Reperfusion,I/R组);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PC组);预处理加左旋硝基精氨酸组(Preconditioning L-NNA,PC L组),各组再灌注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PC组ALT及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C+L组在0-3h阶段ALT和MDA含量与I/R组无显著区别(P>0.05),而在6-48h阶段则显著低于I/R组(P<0.01)但仍高于PC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0-3h为早期保护效应,可能为NO所触发或介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