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彩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0例胃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40例胃癌标本中有17例标本的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其余23例均为阴性表达,并且CD44V6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胃癌中CD44V6蛋白表达与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该蛋白高度表达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6单克隆抗体,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观察。结果:70例胃癌中24例(34.3%)CD44V6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45.7%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12.5%(X^2=11.24,P〈0.01);结论:提示CD44V6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胃癌1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20例、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26例中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72.5%(87/120)、正常胃粘膜为阴性、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局限于基底细胞呈灶性表达。随临床病理分级升高,CD44V6表达增加,其Ⅰ、Ⅱ、Ⅲ级CD44V6阳性率分别为33.3%、65.4%、80.7%(P<0.05)。随临床分期升高,CD44V6表达增高,但各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89.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6.4%)(P<0.05)。结论: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转移呈密切相关性,CD44V6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指标,对其选择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粘附分子 CD44S 和 CD44V6 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CD44S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4例人胃癌组织及其27例转移淋巴结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CD44S和CD44V6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4%(16/44)和38.6%(17/44),且CD44S的表达与Lauren分型有关,其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3.6%(7/11)明显高于肠型胃癌27.3%(9/33) (P〈0.05),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4 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5例乳腺癌中CD4 4V6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C -erbB - 2、ER综合分析。结果 CD4 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 73 5 % ,高于无转移组 4 5 2 % (P <0 0 5 ) ;脉管神经浸润组 76 0 % ,高于非浸润组 5 0 0 % (P <0 0 5 ) ;随组织学分级的提高 ,CD4 4V6表达呈递增趋势 ,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 4 4 4 %、5 9 4 %、86 7%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时CD4 4V6在C -erbB - 2阳性组 (70 7% )高于阴性组 (41 7% ) (P <0 0 5 ) ,ER阴性组 (71 3% )高于ER阳性组 (5 0 0 % ) (P <0 0 5 ) ,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CD4 4V6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gp(P-giycoprotein)和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中Pgp和CD44V6的表达。结果:Pgp和CD44V6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和63.1%。胃癌组织中Pgp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CD44V6在Pgp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gp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肿瘤化疗耐药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胃癌组织中Pgp和CD44V6的表达可能反映胃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进行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化的标记,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6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CD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31例XSCLC呈现CD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8.9%,而SCLC则全部阴性(P<0.01).②在鳞、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CD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CD在NSCLC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而SCLC的转移则不依赖于CD的介导;而且CD可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用于鉴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研究E 钙黏附素 (E cad)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0例结肠癌和 1 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E cad和CD44V6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E cad均呈阳性表达 ,而CD44V6均阴性 ,结肠癌组织中E cad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3 .3 %和 63 .3 %。E cad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χ2 =4.67,P <0 .0 5) ,而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浸润深度无关 (χ2 =2 .1 1~ 3 .39,P >0 .0 5)。浸润至浆膜层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和无淋巴结转移者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4.34、6 .33 ,P <0 .0 5) ,CD44V6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组织学分级及Dukes分期无关 (χ2 =2 .1 8、2 .71 ,P >0 .0 5)。④结论 E cad失表达和CD44V6高表达在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CD44 V6 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 SP法 )检测了 45例非小细胞肺癌 ( NSCL C)和 16例小细胞肺癌 ( SCLC)中 CD44 V6 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3 1例 NSCL C呈现 CD44 V6 阳性反应 ,阳性率为 68.9% ,而 SCLC则全部阴性 ( P<0 .0 1)。 2在鳞、腺癌中 ,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 CD44 V6 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P<0 .0 5 )。结论 CD44 V6 在 NSCL C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 ,而 SCL C的转移则不依赖于 CD44 V6 的介导 ;而且 CD44 V6 可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 ,用于鉴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4.
CD44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4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CD44s在 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 6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 CD44s呈阴性表达 ,而在肌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 ;2 CD44s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 (P<0 .0 5 ) ,随着乳腺癌的发展 ,CD44s表达呈下降趋势 ,而与病人年龄、月经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预后无关。结论 :CD44s可能在乳腺癌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但它的表达不能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变异型CD44(CD44v)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②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5例胃腺癌CD44v6的表达进行了检测。③结果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8.6%,CD44v6在胃腺癌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预后均有关系(χ2=4.41~8.97,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χ2=9.23,P<0.01)。④结论CD44v6表达是判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CD44v6、CE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中CD44v6、CEA的表达以及两者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对52例直肠癌组织中CD44v6、CE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CD44v6、CE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新鲜直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远处的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1%(35/52)和25.00%(13/52),CE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7/52)和19.89%(12/52),两项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CD44v6和CEA的表达阳性率与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1)。结论检测直肠癌组织中CD44v6、CEA的表达对判断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价值,CD44v6、CEA可作为预测直肠癌转移潜能和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44V3与CD44V5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V3与CD44V5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BTCC患者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CD44V3与CD44V5表达,并根据随访结果,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COX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D44V3、CD44V5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与BT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4V3的高表达同CD44V5表达增强显著相关;CD44V3和CD44V5低表达是BT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D44V3和CD44V5同步表达患者比非同步表达或表达缺失患者有较低的术后复发率和较长的生存期。结论:CD44V3、CD44V5在BTCC侵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对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对拟定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胃癌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病人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结果胃癌病人术前、术后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分别为(8.51±2.68)和(7.31±2.57)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F=77.47,q=16.81、12.92,P<0.01)。血清IL-17浓度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胃癌病人血清中IL-17升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N)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26例大肠腺瘤组织及1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LN和CD44V6的表达,并分析LN和CD44V6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大肠粘膜逐步发展为大肠癌的过程中,基底膜缺损率和CD44V6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P<0.05,P<0.01).大肠癌LN和CD44V6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和组织类型无关,与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LN和CD44V6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大肠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