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制备甲壳胺及甲壳胺医用膜。方法:将虾壳甲壳素制成甲壳胺,尔后将溶液在玻璃板上流涎成膜,并测试了吸水性能。结果:制成无色透明甲壳胺薄膜。结论:甲壳胺医用膜有良好的弹性及吸附性,吸水后不溶解,可望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试甲壳胺膜在体内外的降解性,探讨甲壳胺膜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体外组用1%溶菌酶溶液浸泡甲壳胺膜。体内组将甲壳胺膜置于大鼠腹腔器官和皮下组织。结果:体外组在浸泡10天时,甲壳胺膜降解近50%。在体内组中甲壳胺膜在腹腔中有明显降解,但皮下组织中的甲壳胺膜被周围组织纤维化而无法测试。结论:甲壳胺膜在不同的介质中有不同的降解性,其在体内降解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制备非晶甲壳胺的新方法,并由X衍射曲线和偏光显微镜照片及DSC曲线得到证实。由DSC测得玻璃化温度为82℃,结晶温度为152℃,并研究了其结晶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甲壳素、甲壳胺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壳素、甲壳胺及其衍生物特殊的结构特征不仅决定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免疫抗原性小,无毒性等特殊的生物医学特性,使其在医药保健、农业、食品工业、水处理、造纸、制革、日化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1结构与性质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明角质。1811年,伯拉寇诺(HenriBraconnot)从洋菇中分离出甲壳素,1823年,Odier氏(法)发现在昆虫外壳中广泛存在甲壳素,并将其命名为“chitin”,希腊语意为风浪。甲壳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可再生天然有机化合物。甲壳素来源于节肢动物和低等植物的真菌和藻类。前者大量存在于海洋之中,以虾蟹产量最大,且易于富集,甲壳素含量也高,极具提取利用价值。路上的节肢动物有蚕蛹、家蝇幼虫的蛹壳、各类昆虫等。其中蚕蛹较为集中,其他则较为分散,收集困难,无工业价值。但现已研究成功在无菌条件下繁殖家蝇,以蛆虫提取甲壳素的同时还可提取高含量的蛋白质。甲壳素为白色透明片状固体,无毒、无味、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耐日光,性质十分稳定。其化学名称为(1,4) -2 -乙酰氨基-2 -脱氧- β-D -葡萄糖,是一种惰性多糖。其结构与纤维素相似,可...  相似文献   

5.
甲壳胺膜管修复不同长度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甲壳胺膜管桥接大鼠不同长度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l02只,随机分为A、B、C3组,按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之比造模(A:缺损4倍,B:缺损6倍,C:缺损8倍)。用甲壳胺膜管桥接缺损。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远端轴突再生率的比较。结果 4周后各组后肢均形成溃疡;8周后A组溃疡愈合;12周后B组溃疡愈合,A、B组无明显肌萎缩,能展趾活动,有肌肉收缩现象;C组溃疡及肌萎缩加重;桥接体周围无短痕黏连。12周后,3组间远端轴突再生率两两比较:A优于B、C,B优于C(P<0.01)。A、B组髓鞘成熟良好,C组仍有髓鞘演变现象;3组均无胶原纤维增生。结论 甲壳胺膜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可防止短痕侵入,有利于轴突再生。对于神经缺损不超过其直径6倍者,用甲壳胺膜管桥接后再生轴突的质量和数量均较优。  相似文献   

6.
通过官能团偶联反应,将端基改性为醛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量分别为2000、5000),按不同配比与甲壳胺反应,制得了甲壳胺接枝PEG的产物(Chitosan-g-PEG)。讨论了反应的最佳pH条件。建立了有效的产物分离方法,用红外光谱法、1H-NMR法对产物的本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元素分析法和1H-NMR法对接枝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官能团偶联反应,将端基改性为醛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按不同配比与甲壳胺反 ,制得了甲壳胺反应,制得了了甲壳胺接枝PEG的产物。讨论了反应的最佳PH条件。建立了有效的产物分离工外光谱法、^1H-NMR法对产物的本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元素分析法和^1H-NMR法对接枝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甲壳胺─聚氨酯复合膜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并根据两单组分膜和复合膜的应力-应变行为判断复合膜界面粘合的牢固性。讨论了聚氨酯多孔膜与甲壳胺膜,以及聚氨酯预聚体与甲壳胺膜的粘合机理,并从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以甲壳胺为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将嗜热菌蛋白酶进行固定化。以酪蛋白为废物。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为38%。本工作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酶,在热稳定性、抗抑制作用等方面较原酶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甲壳胺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新西兰白兔30只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其促进伤口愈合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甲壳胺对伤口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具有用药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用于伤口愈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两种虾壳为原料制备甲壳素与壳聚糖 ,为内地开展甲壳素与壳聚糖的研究提供可行的原料制备方法。方法 :将收集的虾壳处理干净 ,用 2mol·L-1盐酸浸泡 ,除去虾壳中钙质 ,10 %NaOH煮沸除去虾壳中的蛋白质 ;4 0 %NaOH煮沸 ,脱去甲壳素的部分乙酰基 ,制得壳聚糖。结果 :两种虾壳制备甲壳素收率分别为 15 .92 % ,17.2 5 % ;制备壳聚糖的收率分别为 10 .84 % ,11.78% :由甲壳素制备壳聚糖的收率均为 6 8%。制备的壳聚糖均溶于 1%HAc。结论 :制备方法稳定、可行 ,可以采用本方法 ,利用废弃的虾壳制备甲壳素、壳聚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苦参碱、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为药物和载体材料制备口腔粘膜溃疡膜剂。方法常温下通过溶液浇铸法和 正交实验法,制备了新型的苦参碱/壳聚糖载药膜和苦参碱/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载药膜。通过拉伸试验、SEM、溶胀测试和体 外释放等表征了载药膜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载药量,确定载药膜制备的最佳条件。结果当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65万, 壳聚糖/甘油质量比为1∶1.4时,载药膜的力学强度最大,拉伸模量高达0.7875 MPa。扫描电镜观察到苦参碱聚集分布在膜的底 面,呈不对称分布。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膜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长效缓释性能。随着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苦参碱释 放时效越长,当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万时,载药膜的苦参碱释放时间长达23 h;在载药膜的底面涂覆浓度为1%羧甲基壳 聚糖,载药膜的释放时间增加至108 h。结论载药膜的基质材料天然、绿色、无毒、可降解,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避免了大量有机 溶剂的使用,可以作为口腔粘膜溃疡膜剂的载体材料,能够显著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壳聚糖膜在兔眼巩膜瓣下的降解,眼组织病理学变化,眼刺激反应及眼内压变化,评价壳聚糖膜的生物相容性及降眼压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6只32眼,随机分为2组,A、B组各16只眼;A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作为手术对照;B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壳聚糖膜巩膜瓣下植入.术后观察眼压、炎症反应等,并分别于7、14、28、56 d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观察兔眼角膜、虹膜无异常发现,结膜轻度充血水肿,眼刺激程度评价为无刺激性.病理学观察:术后7 d,局部组织可见炎症反应;术后14 d,壳聚糖膜部分降解,炎症反应减轻;术后56 d,壳聚糖膜降解为碎片状,炎症反应基本消失;B组植入材料周围有组织间隙和滤泡存在,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A组组织结构紊乱,瘢痕形成,未见明显组织间隙和滤泡.术前A组眼压为(18.22±2.56) mmHg,B组眼压为(18.40±2.48) mmHg;术后8周,A组眼压为(16.87±2.45) mmHg,B组眼压为(13.78±1.89) mmHg,B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壳聚糖膜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一定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滤过,降眼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反应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化学方法修饰壳聚糖,用稀释法对常见病原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产物经红外光谱证实,壳聚糖已被氯乙酸所修饰,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本法制得的羧甲基壳聚糖具有优越的水溶性能,对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语文介绍近三十年一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壳聚糖-紫杉醇纳米粒子(CS-PTX-NP)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特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紫杉醇载药纳米粒子,借助红外光谱仪分析粒子结构,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粒子的形态、粒径及分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考察粒子的体外释放性能,探讨影响制备该粒子的主要因素。结果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16±3.07)nm,成球性、分散性好,粒子的包封率最大可达94.04%,主要受Mptx∶Mcs、搅拌速度的影响。粒子在生理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壳聚糖紫杉醇纳米粒子的制备为开发脂溶性药物缓释制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吸附功能强、生物可降解等优异性能。随着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医药和卫生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实际应用,甚至已工业化生产。综述了甲壳素和壳聚糖抗菌、止血、促愈合、提高免疫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出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的最佳配方,制备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并测定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方法 选择制备壳聚糖膜剂所需的壳聚糖、醋酸、明胶作为三个因素,脂质体鬼臼毒素作为空白因素,每个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实验设计,根据正交实验设计的结果制备不同配方的膜剂,将膜剂的粘附性、溶解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膜剂制备的最佳配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所制备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 对各配方膜剂的综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以2%壳聚糖、1%醋酸、2%明胶、2.8%脂质体鬼臼毒素为配方制备的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的综合评价最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显示鬼臼毒素在5~2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9),平均回收率为99.7%(n=5),相对标准误差(RSD)=1.11,膜剂中鬼臼毒素平均含量为10.46%,RSD=1.61%。结论 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制备的膜剂,在粘附性、溶解性方面均符合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中鬼臼毒素含量快捷、准确,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基本符合要求,鬼臼毒素在膜剂中的分布较为均一。  相似文献   

19.
交联羧甲基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尿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对尿素吸附剂性能。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用微波辐射法制成了羧甲基壳聚糖,再通过戊二醛交联,制成了交联羧甲基壳聚糖。研究了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对尿素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吸附温度、尿素的起始浓度、交联程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对尿素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高的选择性,在戊二醛用量为4 mL、pH值为8、尿素的初始浓度为2mg/mL时,其吸附量达90.5 mg/g。结论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对尿素的吸附性能较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尿素吸附剂材料。  相似文献   

20.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血液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壳素/壳聚糖是来源丰富的天然有机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应用广泛。本文重点综述了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止血活性及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列举了一些已市售或正在研制中的甲壳素/壳聚糖基止血敷料。此外,甲壳素/壳聚糖的特殊衍生物(如硫酸化衍生物)具有截然相反的抗凝血活性,因此亦对其抗凝血衍生物的研究近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