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和健康人群的AIDS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开展AIDS健康教育、阻断传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AIDS高发区采用访谈法调查HIV感染者/AIDS患者和对照健康人群各1 200例(2组有效样本例数分别为1 081例和1 107例),了解各组人群对AIDS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认识状况,分析各人群的AIDS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征.结果:在AIDS高发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平均知晓率为89.2%±0.9%,一般人群为88.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P>0.05).HIV感染者/AIDS患者除在"AIDS是否通过血液传播"的知晓率高于对照健康人群外(χ2=8.216,P<0.05),在其他传播原因方面与对照组的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IDS高发区人群对AIDS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健康教育工作在阻断AIDS传播途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扩大健康教育宣传覆盖面的同时,更要加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3.
汪鑫  饶敏  夏修龙  陈波 《九江医学》2006,21(1):51-53,56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方式对某高校1800名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问卷的现况调查。结果:67.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全称,35.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但有29.0%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对此知识的掌握高年级和医学生掌握程度优于年低年级和非医学生。86.0%医学生和21.9%的非医学生觉得艾滋病不可怕,只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被调查的学生中67.2%的学生不赞成性开放和80.9%的人不赞成婚外性行为。结论: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了解程度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极不相称,提示在高校开设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1-2010年横县艾滋病检测、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横县艾滋病检测、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横县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 16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AIDS)553例,已死亡25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7∶1;2001-2006年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65.0%以上;2007-2010年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由2007年的45.59%升至2010年的79.57%;90%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小学以下;感染者以农民为主占58.69%。结论横县艾滋病流行态势由传入期进入播散期,AIDS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其传播途径主要经性接触传播。预计今后重点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医学院校学生 AIDS知识水平、态度及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于1998年10月在西安某医科大学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医科大学学生的AIDS知识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对AIDS流行病学知识欠缺。这种低知识水平的现状,与医科大学学生即将面临的严峻AIDS流行形势是极不适应的。医学院校的学生对于AIDS及AIDS病人的态度基本上是积极的。 AIDS知识水平与对待 AIDS态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1, P<0. 01)。说明AIDS知识的增加有利于形成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大部分学生对AIDS知识的需求是迫切的,而开展AIDS教育要因地制宜。作者对医学院校AIDS的健康教育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对大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得知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不全面、不深入,对很多知识点存在模糊认识;大学生存在恐艾心理,并存在歧视现象,其恐惧和歧视现象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相关;通过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其知识有所提高、态度有所改善;社会媒体是大学新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家庭和社会教育缺失,多数学生渴望获取艾滋病相关系统知识,学校健康教育应纳入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以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方式于2000年11月对西安五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EpiInfo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5%的被调查者清楚艾滋病的全称。49.1%的人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25.6%的人还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对此知识的掌握年龄大者,已婚者,受教育程度高的和医学生掌握程度优于年龄小的,未婚者,教育程度低的和非医学生。结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了解甚少,他们又处在感染的高危人群,这种低知识水平的现状,与我国面临的艾滋病流行趋势极不适应,提示令后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应在大学生尤其应在低年级学生中加强。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整体认知率较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率在专业上存在差异,但在性别、婚姻状况、出生地、年级上无明显差异;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需求较高,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的认识、态度及个人信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性问题知晓率不高,有9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对性传播、母婴传播也有正确认识。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有恐慌情绪,正确安全性观念的持有率较低。结论应结合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及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败血症的病原体分布,比较骨髓培养与血培养的阳性率。方法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12月AID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同时进行骨髓培养及血培养,比较两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共444例AIDS患者同时进行了骨髓培养及血培养,共141例患者骨髓培养和(或)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1.76%(141/444),其中骨髓培养阳性率为29.27%(130/444),高于血培养阳性率23.42%(10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253,P=0.000)。130例骨髓培养阳性者在血培养中有37例阴性,104例血培养阳性者中有11例骨髓培养阴性;两种培养方法均为阳性者只有93例。141例阳性标本共培养出152株致病菌,分离的菌株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比例最高,占71.71%(109/152);新型隐球菌次之,占8.55%(13/152);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次,占3.29(5/152)。结论 AIDS患者的血培养特别是骨髓培养病原菌检出率高,广东地区AIDS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以马尔尼菲青霉菌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学生艾滋病认知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中学生艾滋病认知和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筛查、统计、分析。结论:我国对中学生艾滋病认知及健康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但部分地区仍未引起重视,学生认知水平偏低,健康教育方法逐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医专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漯河医专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通过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水平,并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方法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评价。结果通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漯河医专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课前、课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漯河医专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和必要的,可为他们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口腔医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口腔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索针对口腔医学生的有效的AIDS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对口腔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健康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较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树立了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自我卫生保健、预防能力,从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最终达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中,随机选择1470例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结果: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率与知晓率,能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生,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为实施AIDS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从我院住院病人中目标抽取300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AIDS防治知识的调查,对有效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认知程度存在差异(P<0.01),具体不同知识点(问卷项目)与学历层次的关联强度也有差异。结论:学历的高低是造成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认知差异性的原因之一,只有结合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特征开展个性化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才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AIDS)的感染者一般要经过数年乃至十余年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在此期间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其传染途径与性乱、吸毒和医源性传播直接相关。目前医学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用疫苗,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AIDS公认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根据澳大利亚援助项目,对艾滋病信息传播有关计划制订、传播实施、效果评价等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和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和分析,为开展对公众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和有效行为干预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取样,对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86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问题严重性有一定认识,但对存在潜在被感染威胁的认识存在不足,在居民接受直接艾滋病预防教育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结论医护人员自身对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有待强化,医护人员对社区群体健康教育的技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流行地区传播途径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艾滋病流行地区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阻断传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访谈法调查艾滋病人和对照人群掌握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现状,分析人群的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征。结果:高发区人群对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垂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是:90.7%、83.8%、82.4%;对日常接触传播、蚊虫叮咬传播的正确认知率分别是:75.6%、60.7%。病人高于对照人群。结论艾滋病高发区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经的知晓率较高,艾滋病病人的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认知程度和行为状况,为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工地管理人员的配合下,深入工地,通过一对一或自行填写问卷的方法,收集建筑工地农民工有关预防艾滋病的信息。结果农民工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传播途径的认识中,母婴传播知晓率较低;而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高,但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调查对象中,有配偶外的性伴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约20%),而安全套使用人数较少,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结论还须加强对建筑工地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认知水平,减少高危行为,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台山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和相关行为态度,探讨通过教育提高对艾滋病认知的效果。方法在教育前后采取相同的问卷,以不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教育前后艾滋病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经健康教育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显著提高(P〈0.01)。对婚前、婚外性行为持正确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选择安全行为的趋向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戎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但扭转有关不正确的行为态度需要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