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9例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自发呈报的29例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系统症状、皮肤瘙痒,其次为口唇麻木、皮疹、肾功能衰竭。结论应合理使用克林霉素,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樊国强  左右  杜娟 《中国药房》2012,(16):1517-1519
目的:探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CMP)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CMP124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CMP致ADR发生率为1.85%,主要与患者年龄、用法用量、是否合理用药等因素相关(P<0.05);ADR类型主要为皮肤过敏、消化道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肌肉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CMP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老年及儿童等特殊群体应慎用,避免剂量过大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随机性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各个科室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性分析。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性,发病率相对较多集中在20岁~40岁(不良反应率达到41.67%),主要累及系统主要为皮肤、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与过敏史、给药方式以及合并用药等存在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克林霉素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金葡球菌等G 球菌和各种厌氧菌引起的感染[1,2].为了解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现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医药文献中有关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新 《天津药学》2007,19(6):27-30
通过对近几年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病历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其用药安全性,以促进克林霉素的合理用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医疗机构217例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朝辉  管玫  樊新星  钟光德  吴锐 《中国药房》2006,17(23):1811-1812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02年~2006年8月收集的克林霉素致21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8种系统及性质类型,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及过敏性休克;导致因素包括克林霉素化学性质、制剂过程及不合理用药等。结论:应从多方面对其加以监测,以避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克林霉素所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特点。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网站,选取由克林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案例500例,对这500例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等分类,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病例中男女比例相差无几,共涉及4种给药途径,发现14种不良反应类型和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其中主要对皮肤和胃肠系统的损害尤为多见。结论应用克林霉素会发生多种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在应用克林霉素时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克林霉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上报的克林霉素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既往过敏史、联合用药、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38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泌尿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相似文献   

9.
2006年震惊国人的欣弗事件让克林霉素处于风口浪尖,事实上,近年来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不错的疗效和经济效益同时不良反应报道也在逐年增多,通过文献查阅,笔者将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并报道过的不良反应归纳成文,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借鉴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0.
419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7年至2008年11月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9份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中,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7.44%)、胃肠道系统(18.53%)、全身性损害(16.70%)。405例(96.66%)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90例(21.48%)。结论:克林霉素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临床应用广泛有关,临床使用管理以及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亟待加强,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丹枫  张学美 《海峡药学》2011,23(2):200-200
克林霉素属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其使用方便、无需皮试等优点而被基层医疗单位广泛使用。笔者近期遇2例克林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08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东 《抗感染药学》2010,7(2):141-142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2009年间108例克林霉素ADR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8例ADR中,男51例,女57例;84.26%(91/108)由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克林霉素并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克林霉素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91例静脉滴注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分析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上报的91例有关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较轻微,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联合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克林霉素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法用量,注意患者过敏史、药品稳定性,并做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4.
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幼亭 《抗感染药学》2005,2(1):39-43,46
目的: 评价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 方法:检索医药文献,对所报道的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汇总分析 结果: 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的主要有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精神或神经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结论: 随着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应关注其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不良反应(ADR)/事件(ADE)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以来克林霉素使用情况与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ADE的发生与输液浓度、静脉滴注速度及患者因素等密切相关。结论重视给药方法 ,规范用药,可以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与特点.方法:对国内应用克林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克林霉素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高4~8倍,近年来临床使用广泛。现报道3例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是林可霉素7位羟基被氯离子取代的半合成衍生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和各种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由于其抗菌谱广,剂型多样,且无需做皮试,因而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较多,其药物不良反应(ADR)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消化道反应[1],致肾毒性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本文收集2家医院自2004年1月-2012年12月关于克林霉素致肾毒性的不良反应10例,对其进行总结及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75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霞  高萍 《中国药师》2006,9(4):356-357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抗菌谱与林可霉素相同,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强4-8倍。因为克林霉素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又无需做皮试,故临床应用广泛,ADR的发生也随之增多。根据最近文献报道,279例次(252例)克林霉素的ADR发生率为3.94%。为了探讨克林霉素所致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近6年来国内应用克林霉素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提示临床在用该药时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谨慎联合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