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SD大鼠及beagle犬肾上腺组织学参数,为肾上腺毒性诊断提供组织学判断依据。方法以40只成年SD大鼠及20只成年beagle犬为研究对象,雌雄各半,大鼠在12周龄处死,beade犬在12月龄时处死。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肾上腺,石蜡包埋,5μm切片,HE染色。以SpotAdvanced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犬、大鼠肾上腺皮质厚度以及球状带、索状带、网状带厚度,并比较雌、雄性动物,犬及大鼠间区别。结果显示beagle犬肾上腺皮质厚度约为1183μm,其中球状带厚度约为212μm,索状带厚度约为446μm,网状带厚度约为525μm,雌雄beagle犬肾上腺皮质厚度及皮质各带厚度无显著差异。SD大鼠肾上腺皮质厚度约为1021μm;其中球状带厚度约为70μm,索状带厚度约为553μm,网状带厚度约为398μm,雌雄SD大鼠肾上腺皮质厚度及皮质各带厚度无显著差异。beagle犬与SD大鼠比较,肾上腺皮质以及球状带、网状带均厚于SD大鼠,但SD大鼠索状带明显厚于beade犬。结论beade犬肾上腺皮质厚度大于SD大鼠,同时球状带、网状带厚度也大于SD大鼠,但索状带SD大鼠明显宽于beagle犬,显示犬及大鼠肾上腺皮质各带所占比例不同。性别对犬及大鼠肾上腺皮质厚度及各带厚度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SD大鼠及beagle犬肾组织学参数,为肾毒理病理诊断提供组织学判断依据。【方法】以40只成年SD大鼠及20只成年beagle犬为研究对象,雌雄各半,大鼠在12周龄处死,beagle犬在12月龄时处死。以体积分数为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肾脏,石蜡包埋,5μm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Spot Advanced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犬和大鼠皮质及近髓肾单位、肾小球长径、短径及平均直径,同时比较种属间及不同性别动物之间的区别。【结果】beagle犬皮质肾单位肾小球长径大约为96μm,短径大约为76μm;近髓肾单位肾小球长径约为120μm,短径约为94μm,雌雄犬无显著性差异,但近髓肾单位长径、短径均大于皮质肾单位长径及短径。SD大鼠皮质肾单位肾小球长径约为87μm,短径约为64μm,近髓肾单位肾小球长径约为88μm,短径约为64μm,雌雄大鼠间无显著性差异,皮质及近髓肾单位肾小球长、短径亦无显著性差异。beagle犬组的皮质和近髓肾单位的长、短径均大于SD大鼠组(P<0.05或P<0.01)。【结论】beagle犬近髓肾单位大于皮质肾单位,而SD大鼠近髓肾单位及皮质肾单位大小无显著性差异;beagle犬肾小球较SD大鼠肾小球稍大,性别对beagle 犬及SD大鼠肾小球大小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三乙醇胺后Beagle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 Beagle犬12只,分为对照组和15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30 d和恢复4周后,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连续给药30 d,Beagle犬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窦扩张,网状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肾脏髓质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脾脏、淋巴结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内淋巴滤泡数量增多,生发中心增大,脾小体帽区局灶性坏死,其中雌性动物肝脏、脾脏病变程度较雄性严重。经过4周恢复,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病变恢复不明显。结论 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三乙醇胺,可能对肝脏、肾脏、脾脏、淋巴结以及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三乙醇胺后Beagle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 Beagle犬12只,分为对照组和15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30 d和恢复4周后,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连续给药30 d,Beagle犬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窦扩张,网状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肾脏髓质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脾脏、淋巴结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内淋巴滤泡数量增多,生发中心增大,脾小体帽区局灶性坏死,其中雌性动物肝脏、脾脏病变程度较雄性严重。经过4周恢复,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病变恢复不明显。结论 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三乙醇胺,可能对肝脏、肾脏、脾脏、淋巴结以及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后脾脏的组织学改变及三七的保护作用。照射后第18~35天,脾脏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核膜崩解,胞浆空化,线粒体呈空泡状,细胞坏死;脾小结消失,免疫母细胞极少或缺如。照射后若给予小鼠三七,则在照射后第18天可见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增多,电镜结构正常,脾小结明显并出现生发中心;照射后第35天,脾脏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免疫母细胞的细胞器体密度明显增高,表明三七能促进损伤后的脾脏淋巴细胞增生,具有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脾脏中央动脉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其下游作用底物转录因子Elk-1的磷酸化状态,从而探讨糖尿病血管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比观察制模后0.5、2、4、8 w脾脏中央动脉病变,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运用光镜观察高血糖状态下脾脏中央动脉Phospho-P44/P42MAPK 及下游作用底物Phospho-ELK-1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 运用HE染色镜下均可见糖尿病、正常组脾脏组织被膜完整光润,小梁动脉、中央动脉及其周围的淋巴鞘、淋巴小结等组成的白髓、红髓中的边缘带、脾索及脾窦结构均无异常;在免疫组化中Phospho-P44/P42MAPK、Phospho-ELK-1在高血糖各时间点组间相应正常血糖组脾脏中央动脉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高血糖8、4 w组脾脏中央动脉中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与高血糖2、0.5 w组及相应时间点正常血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糖尿病8、4 w组SD大鼠脾脏中央动脉中存在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7.
黄艳  吴兴临  张建中  王岩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5):408-411,481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脾脏中央动脉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其下游作用底物转录因子Elk-1的磷酸化状态,从而探讨糖尿病血管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比观察制模后0.5、2、4、8 w脾脏中央动脉病变,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运用光镜观察高血糖状态下脾脏中央动脉Phospho-P44/P42MAPK及下游作用底物Phospho-ELK-1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运用HE染色镜下均可见糖尿病、正常组脾脏组织被膜完整光润,小梁动脉、中央动脉及其周围的淋巴鞘、淋巴小结等组成的白髓、红髓中的边缘带、脾索及脾窦结构均无异常;在免疫组化中Phospho-P44/P42MAPK、Phospho-ELK-1在高血糖各时间点组间相应正常血糖组脾脏中央动脉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高血糖8、4 w组脾脏中央动脉中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与高血糖2、0.5 w组及相应时间点正常血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糖尿病8、4 w组SD大鼠脾脏中央动脉中存在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讨肾阴虚证在免疫学上的实质,随机将 30 只 NIH 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六味地黄汤组,给药 6 d 后处死动物,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区域的 T 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动脉周围淋巴鞘少有 T 淋巴细胞凋亡,模型组动脉周围淋巴鞘见较多 T 淋巴细胞凋亡,而六味地黄汤组动脉周围淋巴鞘 T 淋巴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提示滋阴补肾中药六味地黄汤有拮抗糖皮质激素诱导脾 T 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反证了肾阴虚证存在脾 T 淋巴细胞凋亡的情况,而滋补肾阴药物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BLM)对免疫器官结构的影响。方法用BLM对SD大鼠进行一次性皮下注射,光镜下观察不同时期脾、淋巴结和骨髓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改变。结果第4天,脾红髓与淋巴结髓质淋巴组织较疏松,淋巴结髓窦中内皮细胞大部分消失,骨髓内大量造血细胞与基质细胞坏死;第10~20天,脾白髓扩大,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增生,淋巴结次级淋巴小结增多,副皮质区变薄,基质细胞大量增多,骨髓中性粒细胞增生为主;第30天,脾白髓与淋巴结皮质淋巴组织萎缩,淋巴结皮质基质细胞增多,髓索浆细胞大量增多等慢性炎症现象发生。结论BLM毒性作用引起免疫器官内先后出现大量细胞被破坏、淋巴细胞迅速增生和后期淋巴组织萎缩等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肾阴虚证在免疫学上的实质,随机将30只NIH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六味地黄汤组,给药6d后处死动物,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区域的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动脉周围淋巴鞘少有T淋巴细胞凋亡,模型组动脉周围淋巴鞘见较多T淋巴细胞凋亡,而六味地黄汤组动脉周围淋巴鞘T淋巴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模组(P〈0.05)。提示滋阴补肾中药六味地黄汤有拮抗糖皮质激素诱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月龄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免疫器官组织特点进行观察,为其用于建立人类免疫相关疾病模型提供基础形态学资料。方法2、4和12月龄小型猪免疫器官被分别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4月龄前,胸腺内胸腺细胞和胸腺小体的数量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12月龄时,胸腺细胞数量有所减少,排列比较疏松,胸腺小体的数量和体积基本没有变化;2月龄时胸腺小体周围可见许多大小不同的空泡状细胞和细胞碎片。4月龄前,脾白髓动脉周围组织淋巴鞘和脾小结在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增大,但12月龄时有所减少并维持在一定水平,其变化与大鼠和鸡的基本一致。2月龄淋巴结皮质靠内,髓质靠外,4月龄两者分界不明显,12月龄淋巴小结较大,淋巴细胞排列疏松,髓质内淋巴细胞较少,毛细血管增多。结论从整体结构上观察,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免疫器官的组织学结构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肠道细菌移位的特点,并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4组。A组(10只):正常对照组;B组(10只):假手术对照组,大鼠仅作皮肤切口;C组(18只):手术对照组,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D组(18只):治疗组,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灌胃丙氨酰一谷氨酰胺液。上述处理6d后,在无菌操作下,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血和回肠腔内容物的样本作细菌培养。同时,另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空回肠样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A组大鼠各器官细菌培养为阴性,B组仅在一只大鼠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为阳性。D组大鼠的总的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细菌移位率显著低于C组大鼠(P〈O.0005,P=0.012)。(2)C组和D组脊髓损伤大鼠的组织学改变主要有①肝中央静脉淤血,肝细胞浊肿;②肠系膜淋巴结浅层皮质出现淋巴小结并增厚、副皮质区扩大;③脾小体增多增生、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④小肠固有层血管充血,粘膜上皮坏死,肠壁淋巴组织增生;⑤回肠粘膜上皮细胞间隙增宽。但D组大鼠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脊髓损伤可促进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而应用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可有效保护肠屏障功能,对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碘过量水平大鼠的脾脏进行形态学研究,探讨碘过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断乳1个月Wistar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适碘组(NI)、10倍碘组(10 HI)、50倍碘组(50 HI)和100倍碘组(100HI)。给以不同浓度碘化钾水喂养3个月后,处死取脾脏,对脾脏进行光镜结构观察,并对大鼠脾脏脾小体、脾小体生发中心、动脉周鞘和边缘区的体密度进行测量。结果:低水平碘过量(10 HI)大鼠脾脏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高水平碘过量(50 HI和100 HI)大鼠脾脏脾小体、脾小体生发中心、动脉周鞘和边缘区的体密度明显增高,即呈现功能活跃的表现。结论:高水平碘过量可引起大鼠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 MRL/lpr 狼疮小鼠的肾、脾、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方法 取 16 周龄MRL/liar小鼠,解剖取腋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肾脏、和脾脏,固定于 10% 的中性甲醛溶液中,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光镜检查,病理分析.结果 肾问质内少量炎细胞浸润,肾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局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略增厚,血管扩张充血明显.偶见肾小球内细胞数增多,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基底膜略增厚.脾小体明、暗区及小结帽区结构正常.偶见红髓中出现少量浆细胞及小动脉周增生,中央动脉稍厚.多核巨细胞增生明显.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结论 16 周龄 MRL/lpr狼疮小鼠的肾、脾、淋巴结组织病理学变化符合人类疾病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 MRL/lpr 狼疮小鼠的肾、脾、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方法 取 16 周龄MRL/liar小鼠,解剖取腋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肾脏、和脾脏,固定于 10% 的中性甲醛溶液中,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光镜检查,病理分析.结果 肾问质内少量炎细胞浸润,肾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局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略增厚,血管扩张充血明显.偶见肾小球内细胞数增多,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基底膜略增厚.脾小体明、暗区及小结帽区结构正常.偶见红髓中出现少量浆细胞及小动脉周增生,中央动脉稍厚.多核巨细胞增生明显.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结论 16 周龄 MRL/lpr狼疮小鼠的肾、脾、淋巴结组织病理学变化符合人类疾病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模拟临床给药途径,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多次鞘内注射巴氯芬注射液,观察其局部刺激性,同时进行犬行为学观察,为巴氯芬注射液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12只Beagle犬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巴氯芬给药组.行腰椎穿刺置管,使用单通道微量注射泵泵入给药,给药剂量为1000μg/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 mL,连续给药7 d,恢复期7 d.每日进行行为学观察,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时每组麻醉2只动物,取给药部位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及恢复期期间动物行为未见异常,给药结束时各组均有部分动物观察到置管处表皮感染现象,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在恢复期第3天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给药及恢复期结束时各组动物脊髓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或脊髓内钙盐沉积,各组无差别.给药结束时巴氯芬组1例动物脊膜处有肉芽组织形成,判定与置管操作有关.结论 巴氯芬注射液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连续7 d鞘内注射,给药剂量为1000 μg/d对脊髓无局部刺激性作用,动物行为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连续给予注射用黄芪冻干粉对大鼠和Beagle犬的长期毒性反应,以评价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药效学实验的有效剂量,确定长毒试验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连续对SD大鼠和Beagle犬静脉给药3个月,观察SD大鼠和Beagle犬的生长发育情况,摄食量,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和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连续使用该冻干粉3个月后大鼠和犬一般体征、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尿常规和摄食量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黄芪冻干粉安全剂量范围较大,对SD大鼠和Beagle犬无明显毒性反应,可作为临床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的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脾次全切除术后的肝炎后肝硬变脾大亢病人,分别于术后3月至1年半内行残脾穿刺,取脾组织作光镜,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检查,并与术前脾及正常脾组织相比较,结果:术后残脾与术前脾比较,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加,结构较紧密,淋巴细胞密度增加,脾窦扩张程度减轻,脾索内纤维组织减少,淋巴细胞增加,脾内巨噬细胞较术前稍有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芪复方颗粒对肉鸡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和肠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100只1 d龄罗斯308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于第21天开始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87%、1.74%、3.48%黄芪复方颗粒,实验周期42 d,测定黄芪复方颗粒对肉鸡法氏囊、脾脏和十二指肠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法氏囊淋巴滤泡的面积增加,脾脏的脾小结面积、动脉周围淋巴鞘直径增加,十二指肠的肠壁厚度及绒毛高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十二指肠隐窝深度降低,其中0.87%组隐窝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黄芪复方颗粒可有效促进畜禽生长发育,促进消化功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20.
人体一部分骨髓干细胞,在胸腺影响下发育为 T 淋巴细胞(简称 T 细胞),具有细胞免疫功能,分布于淋巴结(皮质旁区)、脾(中央动脉周围区)、淋巴样组织及周围血液中;另一部分骨髓干细胞(在鸟类已查明受腔上囊的影响,在人尚未查明),发育为 B 淋巴细胞(简称 B 细胞),具有体液免疫功能,分布于淋巴结(皮质区)、脾、淋巴样组织(生发中心区)及周围血液中。T 细胞和 B 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作用,是机体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分离和检验周围血液中 T 细胞和 B 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用作测定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