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丝素蛋白牟表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丝素的生物学性能和丝素对表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组采用培养液DMEM加5%丝素蛋白原液,对照组采用培养液DMEM加5%生理盐水的方法,对表皮细胞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观察指标为表皮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曲线、^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等。结果:培养后3天试验组大量细胞贴壁生长,而对照组在培养5天才大量贴壁生长;试验组细胞数在5天明显增多,对照组在7天才迅速增加;^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2.
电击缓冲液对哺乳动物细胞电穿孔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哺乳动物细胞转染率,使非贴壁细胞和难转染细胞得到转染。方法:比较囝8种不同电击缓冲液条件下3种细胞的电穿孔效率。电击缓冲液包括细胞培养基如RPMI1640、DMEM、DMEM/F12、磷酸缓冲液K-PBS、HBS、HeBs、PBS及cytomix,3种细胞分别是贴壁生长的Vero细胞、半贴壁生长的Sp2/0细胞及悬浮生长的Namalwa细胞。通过X-Gal染色确定细胞转染率,通过锥虫蓝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二乙基二巯基氨基甲酸钠(DTC) 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3H] - 胸腺嘧啶核苷和[3H] - 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结果:DTC低剂量时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高剂量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结论:DTC能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本院基因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医科大学提供的两株7TD1细胞。选择北京医科大学提供的细胞株进行克隆,筛选出对IL-6增殖反应性和依赖性较强的3株细胞(7TD1MC1、7TD1MC4、7TD1MC5)。其中7TD1MC5细胞的反应曲线呈典型的“倒S”形,对IL-6的反应性和依赖性很好。MTT比色法显示了与T3H-TdR掺入法一致的结果,采用了7TD1MC5细胞及MTT比色法测定IL-6生物活性,可减  相似文献   

5.
移植培养表皮细胞片时创面局部抗生素的合理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出适于移植培养表皮细胞片(CEA)的局部抗菌用药方案。方法:将培养的人表皮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液中培养3天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其细胞生长率,同时采用定量铂环法和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其在创面上和在体外的抗菌效果;并以此分别准备烧伤或肉芽创面,观察了对CEA早期成活的影响。结果:对培养的人表皮细胞毒性作用为:碘伏(PVP-Ⅰ)>磺胺嘧啶银(AgSD)氟哌酸银(AgN)>丁胺卡那霉素(AK)/AK与PR复合抗生素(DAB)>氧哌嗪青霉素(PR);AgN和DAB在临床使用浓度时抗菌效果较好,以此分别准备烧伤或肉芽创面,显著地提高了CEA早期成活率。结论:烧伤创面外用1%AgN、肉芽创面外用0.1%AK和0.2%PR的DAB液湿敷、术后局部预防性应用0.01%AK和0.02%PR的DAB液,可有效地提高CEA的早期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用 ̄3H-胸腺嘧啶核苷体外两次标记放射自显影法.对15例直肠癌远端癌旁平坦型粘膜进行细胞动力学观察.结果表明癌旁4~5cm处粘膜上皮的细胞动力学参数与正常粘膜者没有显著差异,0~1cm、2~3cm处的粘膜上皮在光学显微镜下虽然没有出现形态学上的异型增生.但细胞动力学参数与4~5cm处癌旁粘膜上皮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γ射线照射后造血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KGla和CEM两个白血病细胞株为模型,探讨γ射线照射后造血细胞中端粒酶的变化。方法 细胞经照射后用^3H-胸腺嘧啶渗入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Kin氏TRAP方法分析端粒酶活性,并采用2次胸腺嘧啶使嘧啶使细胞同步化,BrdU渗入法分析细胞同步化结果及照射后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γ射线照射后造血细胞能增加端粒酶活性,在0 ̄3Gy照射后酶活性逐渐上升,3Gy达高峰,在时间动态变化上,照射后8 ̄24小时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型特异性显像剂和成像设备的出现,乳腺癌分子成像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乳腺癌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PET/CT以及正电子发射乳腺成像(PEM)。显像剂包括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正电子示踪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 )、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增殖显像的5-18F-氟尿嘧啶(5-FU)及3-脱氧-3-氟胸腺嘧啶(FLT)、通过肿瘤氨基酸代谢显像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类,还包括受体类的靶向显像剂如雌激素受体相关的16α-[18F]-17β-雌二醇(FES)、放射性标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目前用于乳腺显像的PEM技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效果显著,就乳腺癌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是一小分子量平面极化化合物,作为分化诱导剂,它能诱导鼠红细胞白血病细胞(MELC)合成血红蛋白,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成为成熟粒细胞,诱导多种实体癌细胞分化,本实验用HMBA对人涎腺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细胞进行体外诱导,经细胞生长动力学,细胞形态学、NDA一及染色体等观察,结果显示,在HMBA作用下MEC-1细胞有向成熟细胞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垂体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垂体增强检查中,三维快速梯度回波T1加权序列的参数优化,并与二维自旋回波T1加权序列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方法:使用1.5T高场MR成像仪及头颅正交线圈。30例脑垂体均行冠状位2D-SET1WI和3D-FFET1WI检查。结论:3D-FFET1WI的空间分辨力高,病变/正常 垂体组织对比噪声比3D-FFE明显优于2D-SD。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条件对人游离毛囊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游离毛囊培养的影响。方法:将美容手术后取下的头皮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成游离的毛囊培养于含血清或无血清的DMEM培训基、WilliamsE培养基中,观测毛囊的生长速度及形态学改变。结果:在含血清DMEM培养基中毛囊生长速度较慢,扭曲变形早;而无血清DMEM培养基毛囊的生长天数明显延长,毛囊的层次结构及形态可长时间保不变,但前3天长速度与有血清培养时无明显差异;使用WlliamesE培养基毛囊在前3天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结论: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不利于毛囊的生长,而WilliamsE培养基较适用于游离毛囊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人食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应用于组织工程食管研究的食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对比食管上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及含血清培养基DMEM中的生长情况。结果食管上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生长快,细胞形态好,不易被成纤维细胞污染。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基K-SFM培养食管上皮细胞,方法简便,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兔原代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技术及在不同浓度血清培养基下生长情况。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血清培养基(10%、15%、20%)对原代VSMCs进行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用倒置显微镜对原代培养兔平滑肌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鉴定,MTT法测定增殖能力。结果体积分数20%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的原代细胞生长出现明显对数期。培养5代的兔平滑肌细胞纯度达97%以上: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生长,免疫组化提示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生长第4~5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结论本法能有效提高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为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旁分泌作用对人成骨细胞( MG-63)增殖、迁移及成骨的影响。方法分别于低氧及常氧条件下培养UCMSC,获取两种UCMSC条件培养基。实验分为3组:低氧培养基组、常氧培养基组、DMEM对照组,分别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常温培养MG-63。于培养1、3、5 d后用四氮唑盐( mosmann tetrazoline colorimetry,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记录各组的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划痕法检测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迁移能力;于培养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成骨钙结节的形成。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低氧及常氧条件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表明,低氧及常氧培养基组的MG-63细胞在培养1、3、5 d后的增殖能力均大于DME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氧组大于常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法结果为此两组细胞迁移能力大于DMEM对照组,且低氧组细胞迁移能力大于常氧组;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低氧组成骨钙结节形成最多,常氧组次之,DMEM对照组最少。 ELISA法检测低氧组VEGF含量高于常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氧预处理UCMSC可增强其旁分泌功能,促进成骨细胞MG-63的增殖、迁移及成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带血(HUCB)中所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方法:取脐带血,肝素抗凝,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低糖DMEM培养获得贴壁细胞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结果: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似纤维状细胞形态并表达与MSCs相关的抗原(CD13,CD44,CD71,CD166)。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军  金岩  郑崇勋 《西南国防医药》2003,13(3):268-271,F004
目的:探讨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低分化干细胞方面的特性。方法:以Percoll(质量密度1073g/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悬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脑的形态、生长状况及其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骨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缓侵,细胞增殖率和形态分化不均一。如有一些细脑在4wk的培养时间内末见明显增殖,这些增殖不明显的细胞有的未见明显的伸展,呈圆形,有的伸展充分,成片状;在培养2wk后也可见一些明显增殖的细胞,分别形成克隆团状或条状的增生细胞群;培养过程中可见有神经元样及多核细胞出现。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也显示了低分化的干细胞特点,如细胞表面具有微绒毛,脑浆内内质网丰富、激离核糖体数量多、线粒体小,核仁大而不规则、可见核裂,超微结构还显示了一些中胚层来源于细瘤的结构特点,如大量的微丝。结论:经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分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非诱导条件下原代培养过程中,从形态分化、增殖率等方面显示了其多向分化潜能;从超微结构等方面显示了其中胚层来源低分化细胞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的佐证之一,说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MSCs,制备正常及瘀胆大鼠血清,取第3代MSCs分组培养:A组:DMEM+10%FBS;B组: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5%FBS0、组:HGM+5%正常大鼠血清;D组:HGM+5%瘀胆大鼠血清;E纽:HGM+5%瘀胆大鼠血清+25ug/LHGF。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T~PCR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上清液中白蛋白(ALB)的含量。结果培养过程中,D、E组出现多角形及双核细胞,A、B、C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速度C组最快,D、E组均较B组快(P〈0.05)。D、E组于诱导第7,14天出现AFPmRNA阳性表达,第14,21天出现CK18mRNA阳性表达,D、E组上清波中白蛋白浓度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且E组高于D组(P〈0.05)。A、B、C组未见AFP、CK18表达及白蛋白浓度变化。结论正常大鼠血清能明显促进MSCs的增殖;瘀胆血清对MSCs有一定促增殖作用,且能有效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联合使用HGF能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游离毛囊培养的影响。方法:将美容手术后取下的头皮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成游离的毛 囊培养于含血清或无血清的DMEM培训基、Williams E培养基中,观测毛囊的生长速度及形态 学改变。结果:在含血清DMEM培养 基中毛囊生长速度较慢,扭曲变形早;而无血清DMEM培养基毛囊的生长天数明显延长,毛 囊的层次结构及形态可长时间保持不变,但前3天生长速度与有血清培养时无明显差异;使 用Wlliams E培养基毛囊在前3天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结论: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不利于毛囊的生长,而Williams E培养基较适用于游离毛囊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晶体蛋白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晶体蛋白能否促进离体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存活和生长,初步探讨损伤晶状体促进RGCs的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确切作用物质。 方法 分别用晶体蛋白、晶体蛋白激活的巨噬细胞培养液及DMEM对RGCs进行培养,观察RGCs在体外存活时间,测量培养 1, 3, 5d有突起RGCs数、最长突起长度及细胞活性,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1)晶体蛋白组细胞能存活 12~14d,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 (P<0. 05 )。 ( 2 )培养 1, 3, 5d,各实验组有突起的RGCs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 01),晶体蛋白组有突起的RGCs数较其激活的巨噬细胞培养液组明显增多(P<0. 01)。(3)培养 1, 3, 5d,各实验组RGCs最长突起长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 (P<0. 01),且晶体蛋白组与其激活的巨噬细胞培养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4)培养 3d和 5d时,晶体蛋白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1)。 结论 (1)晶体蛋白对离体培养的RGCs存活和生长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 (2)晶体蛋白也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间接发挥作用,但以直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建立并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的方法。方法:利用Percoll(1.073g/ml)及Ficoll-Hypaque(1.077g/ml)两种分离介质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筛选体外培养MSCs适宜的血清及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结果:经Percoll分离,应用10%筛选出的血清培养与扩增的MSCs,细胞纯度可达95%左右;相反,应用常规Ficoll-Hypaque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增加血清浓度,MSCs纯度显著下降。结论:建立了一种稳定而实用的体外分离与培养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