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低分子量肝素钙与阿哌沙班预防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山西省中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低分子量肝素钙组)和B组(阿哌沙班组),各35例;A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 0.4mL Qd,B组口服阿哌沙班 2.5mg Bid。两组术后持续抗凝35天,随访3月,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DVT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PLT、D-二聚体下降,APTT、PT延长,且B组D-二聚体较A组明显下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PTT、PT、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引流量(A组:170.86±126.40mL,B组:175.71±141.39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其中A组发现DVT患者9例(25.7%),B组发现DVT患者2例(5.7%);(4)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分子量肝素钙相比,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使用阿哌沙班预防DVT的疗效更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当存在尿激酶溶栓禁忌的情况下,给予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将80名DVT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组(溶栓组)及单用肝素抗凝组(肝素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彩色多普勒结果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单用肝素抗凝组的总有效率为82.5%,加用尿激酶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素抗凝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1.07±2.98)d,尿激酶溶栓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3.67±1.80)d,肝素抗凝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显著长于尿激酶溶栓组(P〈0.05)。【结论】患者存在溶栓禁忌的情况下,应用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的抗凝治疗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应用抗凝治疗的CVST患者,其中静脉控速肝素治疗21例(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9例(B组),联合介入溶栓抗凝治疗3例(C组),评价疗效及预后。结果:A、B组的显效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抗凝治疗能明显提高CVST的治愈率,严格静脉控速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具有相似的抗凝效果,并且出血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巴曲酶(商品名:东菱迪芙)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51例为治疗组,应用东菱迪芙首次10BU加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h,以后隔日1次,5Bu/次,共3次、对照组5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10d。治疗前后监测Fg、PT、APTT、PLT。结果:治疗后2组间总有效率、显效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Fg降低,但未见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东菱迪芙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有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B组使用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有无出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数量变化及采血复查次数等。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采血复查次数较少,无不良反应发生;B组采血复查次数较多,有2例发生鼻出血。结论LMWH与UFH抗凝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使用较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早期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62例(服用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DVT发生率、肺栓塞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均升高,Fg、DD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T、APTT均高于对照组,Fg、DD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栓塞及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早期干预治疗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凝血因子水平,减少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溶栓治疗组(33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问期、心电图ST段改变以及出凝血检测等,并与常规治疗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期及心电图ST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用药前、后KPlT、PLT及PT实验监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简单、安全、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血塞通静点、神经营养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方案,同时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并观察两组用药后头颅CT改变、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组间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84%,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56%),P〈0.05.两组均未见出血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后PLT降低(P〈0.01),APTT、PT延长(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后早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对溶栓的作用。方法:对髋部骨折患者,于伤后次日行实验室检查及下肢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DVT的发生率、溶栓所需时间等。结果:实验室检查、DVT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DVT者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结论:低分子肝素不能预防DVT,能缩短溶栓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三种不同抗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50例T2DM合并频发TIA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予氟桂利嗪10mg/d治疗;B组,予以奥扎格雷80mg/d治疗;C组,予以降纤酶5BU/d治疗。三组患者均为50例,均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功能(PT、APTT、FIB)指标的差异。随访3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无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与高切)及血浆黏度最低(P<0.05),而B组与C组无差异(P>0.05)。B组治疗后PLT最低(P<0.05),而A组与C组无差异(P>0.05)。C组治疗后PT、APTT最低、FIB最高(P<0.05),而A组与B组无差异(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三种不同药物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2DM合并频发TIA患者各自有临床益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16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组60例(A组),予尿激酶25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低分子肝素0.4ml,2次/d皮下注射,二者联合用7d;尿激酶组56例(B组),予尿激酶25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连用7d;并于治疗前,治疗7d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78.3%)高于B组(60.7%)(P〈0.05),两组均未发现有出血倾向。结论 低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疗效可靠,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病程2周以后,溶栓加抗凝和单纯抗凝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50例肺栓塞病程〉2周的病人分为A、B两组。A组用25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200000~500000u,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前3d开始口服华法令,疗程6个月;B组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华法令,方法同A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超、肺通气灌注显像及螺旋CT检查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50%,B组总有效率为40%,两者比较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病程〉2周,小剂量溶栓加抗凝与单纯抗凝无显著差别,为减少出血风险选择单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纤溶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纤溶酶组给予纤溶酶300 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尿激酶组给予尿激酶25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7 d。两组的其他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迈之灵、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均相同。治疗期间测定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评判安全性,作下肢静脉造影或多普勒检查疗效。结果:纤溶酶组与尿激酶组疗效分别为86.7%,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无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纤溶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联用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H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NSTMI患者3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ST段变化及心血管原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各导联ST段压低情况明显改善,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联用治疗NSTMI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且不增加出血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联合应用在急性心梗冠脉溶栓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70例AMI冠脉溶栓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7d,同时给予5%葡萄糖250ml+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对照组80例溶栓后给予普通肝素12500U,入液维持静点48h,后改为1次/d静点,连用7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梗死后心绞痛等发生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发生显著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联合应用于AMI冠脉溶栓后,较单用普通肝素,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持续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常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维脑路通、20%甘露醇静脉滴注,并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治感染、脑保护治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国产尿激酶50~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于30min内滴注,8~12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宁)5000U,2次/d,皮下注射,连续10d。用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在首次溶栓治疗后、治疗后7d、28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每次与前次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首次评分较治疗前高,治疗后第7天、第28天评分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评分较首次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8天的评分与第7天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显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持续抗凝治疗,有较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持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溶栓组22例子2h溶栓法:20000u/kg体重持续静脉滴注2h,溶栓结束后予低分子肝素0.4~0.6mL皮下注射,12h1次;单纯抗凝组14例,予低分子肝素0.4~0.6mL皮下注射,12h1次;两组均在应用低分子肝素后24-48h加用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以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6级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95.5%,72.0%,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颅内出血病例,出血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在无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应首选溶栓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栓塞所致右室功能不全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肺栓塞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54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每日一次,连续7天),其他治疗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A组(54例)患者除不用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他治疗与B组相同。结果:B组发生非致死MI和心性死亡均较A组少,总的心性事件发生率显著减少,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显著降低AMI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0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d,14d为1个疗程。B组予以常规治疗,不加法安明。结果;A、B两组治疗后尿蛋白、肾功能、血清胆固醇等指标均有降低(P〈0.05)。A、B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病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发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n=27)在常规抗心绞痛及抗血小板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120mg/kg皮下注射,12h1次,共6d),B组(治疗组,n=30)在同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降纤酶(10单位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共6d)。观察终点为30d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性死亡总心脏事件率。结果 A组和B组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1%与10.9%,P〉0.05。出血事件仅A组有3侧轻度皮下出血,B组无出血。结论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约与低分子肝素等效,且无任何出血,安全性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