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2 (IGFBP- 2 ) m 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术中收集 35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正常粘膜、原发灶、腹膜转移灶标本 ,用实时定量 PCR方法测定其 IGFBP- 2 m RNA表达 ,同时行病理切片 HE染色。结果  IGFBP- 2在原发灶中表达与正常粘膜、腹膜转移灶相比均明显增高 (P<0 .0 5 ) ;IGFBP- 2表达在正常粘膜与腹膜转移灶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IGFBP- 2在胃癌的增殖分化、腹膜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可为临床预测与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网膜乳斑在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CH40悬浮液标记大网膜乳斑,于大网膜乳斑区及非乳斑区各切取1 cm×1 cm大网膜组织10块,制成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乳斑区及非乳斑区癌微转移灶情况。结果5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30例患者大网膜存在癌微转移灶,此30例中乳斑区均见癌微转移灶,而非乳斑区存在癌微转移灶者仅为3例,乳斑区与非乳斑区相比癌微转移灶的数目有显著差异。结论大网膜乳斑是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5.
免疫磁珠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微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免疫磁珠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微小转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胃癌患者术中的腹腔冲洗液,分别进行免疫磁珠技术及常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检测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结果 免疫磁珠的阳性检出率(63.3%)高于常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40.0%)(P<0.05);免疫磁珠的阳性检出率与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 免疫磁珠技术是一种有效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法,可以从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分离出癌细胞,监测微转移的存在,有助于临床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术中腹腔冲洗液游离细胞BNIP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胃癌腹膜微转移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及术中腹腔冲洗液.用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方法检测BNIP3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结果 胃癌组织的BNIP3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腹腔冲洗液游离细胞BNIP3甲基化阳性率在胃癌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MSP法检测腹腔冲洗液游离细胞BNIP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及评估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以顽固性腹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癌性腹膜炎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术前早期诊断及防治均比较困难.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胃癌腹膜转移中galectin-3 mRNA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GALECTIN-3基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35例同期伴腹膜转移病人的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腹膜转移灶、正常胃粘膜组织中GALECTIN-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胃癌原发灶(385.639±98.534)、腹膜转移灶(368.589±93.431)、淋巴结转移灶(375.920±94.346)中GALECTIN-3MRNA表达量同正常胃粘膜(2.158±0.896)中的表达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三者中的表达量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MRNA在胃癌原发灶与腹膜转移灶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97,P=0.000)。结论GALECTIN-3MRNA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病灶的GALECTIN-3MRNA检测可作为术前判断胃癌已伴腹膜转移或具有腹膜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世界癌症死因第2位,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居前列,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胃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最重要原因是腹膜种植转移,因胃癌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就已出现腹膜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作为一种新的辅助疗法,加强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可有效降低胃癌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本文就HIPEC在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方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之淋巴结微转移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探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CEAmRNART PCR方法分别检测 11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 2 0 5枚淋巴结。结果 :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出 18枚 (8.8% )微转移淋巴结 ,而CEAmRNART PCR法共检出 46枚 (2 2 .4% )微转移淋巴结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11例患者中有 6例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此 6例患者的重新TNM分期均有所上升。随访中发现有 2例微转移阳性患者分别于根治术后第 6、9个月出现复发。结论 :应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CEAmRNART PCR法可以检测出常规病理检查遗漏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而且RT 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更为敏感。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 ,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胃癌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各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结论: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胃癌微转移的检出率。敏感的特异性检测指标仍需进一步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多次冲洗对于降低患者腹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胃癌患者术中行多次腹腔冲洗,肿瘤切除前1次,切除后3次。将4次腹腔冲洗液行常规病理学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切除前全组患者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表达56例。肿瘤切除后第1次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64例,第2次阳性42例,第3次阳性3例。肿瘤切除前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与术后第1次比较随检测例数有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切除后第1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切除后第2次冲洗液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第1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进行术中多次腹腔冲洗可降低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1998年2月至2008年6月间胃癌病例数据库中筛选出60例胃癌术后患者,病例组30例发生腹腔种植转移,对照组30例无任何复发(随访时间大于3年),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部位、胃壁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研究指标,探讨其与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与肿瘤大小、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Borrmann分型、术前血清CEA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淋巴结转移为腹腔种植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发生发展中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肿瘤微转移的定量检测不仅有助于肿瘤微转移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而且为临床指导化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本文主要论述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肿瘤微转移的原理、基本程序、提高定量检测准确性的一些手段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蓝法示踪和定位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并探索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IHC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判断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灶的价值。【方法】66例乳腺癌患者,用美蓝示踪行SLNB,对SLN及腋窝淋巴结(ALN)进行HE染色;随机选取40例SLN进一步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IHC染色及RT-PCR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SLN微转移灶检出的敏感性、准确率及假阴性率的差异。【结果】66例中,美蓝示踪成功检出63例,检出率达95.5%。IHC与RT-PCR比较无差异,而与H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美蓝法SLNB也有很高的检出率,由于常规病理检查对微转移的诊断率低,结合IHC及RT-PCR检测能则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提高SLN中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实时定量荧光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病人腹腔中脱落的游离癌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在日本爱知癌症中心采集81例手术大肠癌腹腔冲洗液标本,从mRNA提取cDNA,用两种引物合成(随机引物和寡核苷酸引物)进行CEA和CK-20 mRNA的定量分析。结果 CEA和CK-20mRNA的值与肿瘤的侵润度,肿瘤的期别,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CEA和CK-2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00%和100%,100%,而常规的细胞学检查只有33%和100%。结论 结果提示CEA和CK-20mRNA的定量分析是研究大肠癌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的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腹膜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伴/不伴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癌患者接受CRS加HIPEC治疗,主要研究指标为生存期,次要指标为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不良事件。结果:28例患者共接受30次CRS加HIPEC治疗。术中评估腹膜癌指数2-31(中位数12)。细胞减灭程度0分者11例(39.2%),1分6例(21.4%),2分8例(28.8%),3分3例(10.6%)。截至2010年5月1日,随访期5-57月(中位数24月),19例(67.9%)死亡,9例(32.1%)存活。6,12,18和24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5%,50%,43%和43%。PCI≤20和>20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7月(95%CI,15.2-40.3月)和6.4月(95%CI,3.8-8.9月)(P=0.000)。CCR-0、CCR-1、CCR-2&3中位生存期为43.4月(95%CI,26.9-59.9月)、9.4月(95%CI,7.4-11.4月)和8.3月(95%CI,3.0-13.6月)(P=0.001)。同时性和异时性腹膜转移癌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月(95%CI,21.6-48.4月)和12月(95%CI,6.6-19.4月)(P=0.000)。无术后30d内死亡病例,围手术期严重不良事件4例(肠梗阻2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胆漏1例)。结论: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使胃癌腹膜癌患者受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