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肠系膜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肠系膜肿瘤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结合其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肠系膜肿瘤中,18例起源于小肠系膜,4例起源于结肠系膜。其中恶性淋巴瘤9例,平滑肌肉瘤3例,转移瘤4例,平滑肌瘤2例,脂肪肉瘤、恶性上皮样神经鞘瘤、硬纤维瘤、畸胎瘤各1例。所有病例CT均表现为大小、数目不等的软组织肿块,肿块推压或包绕肠管。邻近肠系膜模糊。“夹心饼”征多见于恶性淋巴瘤和转移瘤。结论:CT对肠系膜肿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对少数病例,其定位、定性诊断仍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起源,大小、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检查:22例胃平滑肌肉瘤;2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结肠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肉瘤14/22例病变位于腔内,2/22例病变位于腔外,6/22例病变位于腔内外;小肠平滑肌肉瘤19/23例病变位于腔外,2例位于腔内,2例位于腔内外,其大小多在6~10cm;16例边缘有分叶征象,有溃疡者22例;1例结肠平滑肌肉瘤位于腔内外,B超表现为腹腔内实性肿块;CT平扫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内部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肿瘤实质部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结论: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胃及空肠,胃平滑肌肉瘤以腔内型居多;小肠平滑肌肉瘤以腔外型居多,综合应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CT、B超检查及血管造影检查能提高胃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15例,包括平滑肿瘤11例,平滑肌肉瘤4例,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2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襞受压推移,3例边缘呈“屋檐征”,9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5型,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2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4例胃平滑肿瘤(4/7)有“桥”形皱襞形成,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1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2例平滑肌肉瘤密度不均匀,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均为腔内外型,CT扫描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胃平滑肌肉瘤31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平滑肌肉瘤是胃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容易漏诊 ,为对此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我院 1 2年间经病理诊断的 3 1例胃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漏诊情况做以下分析。1 临床特点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 1例 ,女 3例 ,年龄 4 8~ 61岁 ,平均54 .5岁。病程 3个月~ 1 7个月。1 .2 临床表现 :1 7例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 ,其中 1例由于诊断不清 ,家属不同意手术 ,反复出血 1年 3个月 ;2例伴重度贫血 ;1 2例以上腹部包块就诊。其中 3例有轻度贫血 ,5例以消化道症状入院 ,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 ,恶心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消瘦和贫血等。1…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非常少见,作者分析了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CT表现旨在探讨CT的诊断价值。1.对象与方法①男性3例,女性1例。病例包括十二指肠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平滑肌瘤1例。其中两例手术病理证实。2例胃镜活检证实,本组病例不包括壶腹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对照研究分析,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20例,包括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6例。20例均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0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6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3例,气钡双重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黏膜皱襞受压推移,4例边缘呈“屋檐征”。11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7例,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2例,气钡双重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块影。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包括腔内型1例及腔内外型2例,CT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气钡双重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11例,8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注射速率采用3 ml/s;3例经MRI SE T1WI、T2WI和T1WI动态增强成像.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 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1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中,肿瘤呈椭圆形8例,不规则形3例.6例边缘毛糙,5例边缘较光整.肿瘤直径5.3~16.2 cm,平均9.1 cm.平扫CT值24.1~42.6 HU,平均34.9 HU;动脉期35.5~57.1 HU,平均46.7 HU;门脉期43.5~86.4 HU,平均59.8 HU.6例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影.相对于肌肉,MR T1WI呈略低信号3例,T2WI呈等信号1例,略高信号2例.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与CT强化相仿.所有肿瘤均可见程度不等坏死.结论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体积较大,坏死较明显,动态增强CT和MR可以诊断多数肿瘤.  相似文献   

8.
胃底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仅占胃部恶性肿瘤的0.25%~3.0%,容易被误诊。1994年1月-2004年3月,我们采用CT诊断胃底平滑肌肉瘤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6例患者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VR及MIP等。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CT检查显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准确性。结果6例患者中,4例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呈中等程度强化,CT检查在病变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问的关系及周围侧枝循环形成的显示上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用于临床手术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蒋廷宠  毛小明  林坚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3-615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6例)或超声导引下穿刺(5例)病理证实的共1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原发肿瘤肺癌3例,胃肠癌5例,腹膜后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腹盆腔平滑肌肉瘤1例,肾透明细胞癌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结果:胰腺转移性肿瘤以单发结节多见(9例),多发结节少见...  相似文献   

11.
Malignant stromal tumor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report of 9 ca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URPOSE: Analysis of imaging features of malignant stromal tumors of the small bowel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METHODS: 9 cases of malignant stromal tumor of the small bowel with histological proof were imaged at US (8 cases), small bowel series (9 cases) and CT scan (3 cases). RESULTS: There were 6 cases of leiomyosarcoma and 3 cases of malignant schwannoma. Tumors involved the jejunum in 3 patients, the ileum in 4 patients, and the duodenum in 2 patients. The ma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was an abdominal mass (8 cases), which appeared heterogeneous and hypoechoic with eccentric lumen at US confirming its GI origin (7 cases). Small bowel series showed a bulky cavitary mass opacified via a thin fistula (7 cases), an ileo-ileal intussusception (1 case) and enlarged duodenal lumen (1 case). CT performed in 3 cases showed an intraperitoneal mass with soft-tissue density. A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I tract was noted in 1 case, and in another case, it showed an 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US guided biopsy performed in 3 cases provided diagnosis in 2 cases (malignant schwannoma, leiomyosarcoma). Tumor growth was exophytic in 8 cases and dumbbell-shaped in 1 case. CONCLUSION: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malignant stromal tumors of the small bowel are similar. It varies with the type of tumor growth and its size. The diagnosis may be suggested based on imaging featur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CT特点,试图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腹膜后肿瘤的CT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腹膜后肿瘤的CT特点。结果脂肪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胃肠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4例,副神经节瘤2例,嗜铬细胞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皮样囊肿1例,脉管瘤3例,囊性淋巴管瘤1例。其CT表现各不相同,CT定位腹膜后的准确率为71.42%(20/28),其中准确定性率为21.42%(6/28)。另有8例错误定位于腹膜后的脏器。结论腹膜后肿瘤种类多,其CT表现有很多重叠,但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占位病变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9例行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平扫检查。结果肠源性囊肿3例、肠系膜淋巴管瘤2例、大网膜囊肿3例、囊性畸胎瘤3例、腹腔脓肿2例。并发系膜扭转1例、网膜扭转2例、囊肿出血2例、肠穿孔和右侧胸腔疝各1例。结论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主要为良性病变,不同类型囊性病变,各具有一定的CT特征。但对于少见类型囊性病变,术前定性诊断仍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CT表现,病变包括十二指肠腺癌11例,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和腺瘤各1例。相对正常的胰头或钩突结构移位、肿块密度不均匀及十二指肠内外侧壁增厚有助于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与胰头癌的鉴别。CT扫描能较好地确定肿瘤的分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9例病灶中7例发生于腹内,2例发生于腹外。发生于腹内者4例病灶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整;3例病灶略呈椭圆形或分叶状、混杂密度、侵犯周围组织,其中3例侵犯临近小肠,1例侵犯临近腹主动脉、右侧髂动脉及右侧腰大肌。发生于腹外的2例病灶表现为沿肌纤维浸润性生长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累及多块肌肉。9例病灶中1例可见囊变,1例有点状钙化,9例均未见瘤周水肿。CT增强扫描,病灶以中等强化为主,其中2例可见小片状明显强化区。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可以较好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诊断该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腹内EGIST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EGIST中,高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3例,均为单发,其中肝脏转移1例,1例腹膜及肠系膜种植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少量腹腔积液。1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周围,2例位于肠系膜根部,2例位于左下腹小肠系膜周围,1例发生于大网膜,1例位于盆腔右侧,2例位于腹膜后间隙。肿块最大径11~36 cm不等,平均(15±4)cm。椭圆形2例;分叶状、不规则7例,边缘均清晰。9例密度不均,内可见程度不等的坏死、囊变区,其中3例伴有钙化,1例伴有出血。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增强幅度为22~32 Hu,静脉期增强幅度为27~43 Hu,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肿块内均未见液气面。5例肿块实质见迂曲条状、簇状的肿瘤血管,经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可见肿瘤血管来源。结论腹内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有助于判断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病变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上腺恶性肿瘤(MAT)的 CT 和 MRI 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7例 MAT 的 CT、MRI 表现。CT 平扫17例,其中增强扫描14例;MRI 平扫3例,其中增强扫描2例;3例同时进行CT 和 MRI 扫描。结果肾上腺原发性恶性肿瘤8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癌3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肾上腺转移瘤9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平扫表现(肿块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及信号)、增强(强化程度、方式)等特征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部分 MAT 具有一定特征性的 CT、MRI 表现,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X线、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0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CT表现。结果股骨远侧骨端3例,胫骨近侧骨端2例,胫骨干、股骨干、锁骨、骶骨和髂骨嵴各1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溶骨型3例,囊肿型3例,混合型4例。6例见骨梗死灶,4例见骨膜反应,4例合并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主要发生于长骨骨端,以膝关节附近最为多见,多侵犯单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内或周围软组织肿块出现骨梗死灶,有助于对骨平滑肌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Three cases of primary leiomyosarcoma arising from the greater omentum are described. On CT the tumors were multilobulated, flat, and pancake-like, with enhancing solid and multicystic densities. The masses in all cases were located in the most anterior part of peritoneal cavity. These CT findings are useful 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omental leiomyosarc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