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雷贝拉唑组46例,第1周给予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雷贝拉唑10mg;法莫替丁组44例,第1周给予法莫替丁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4周后内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1.4±0.7天,短于法莫替丁组的3.1±1.2天(P<0.05);两组治疗后2周末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4%和86%(P<0.05)。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雷贝拉唑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98%,高于法莫替丁组的85%(P<0.05);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法莫替丁组为9%。结论雷贝拉唑对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上腹痛消失时间短于法莫替丁组。雷贝拉唑对H.pylori的根除率较法莫替丁高,且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短程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10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ylori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两组先予以三联疗法雷贝拉唑10mg或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及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连续7天,然后给予雷贝拉唑10mg或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连续7天,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ylori,并记录用药后患者症状的改变程度.结果93例完成治疗方案.其中雷贝拉唑组2周溃疡愈合率为93.6%,奥美拉唑组为73.9%,雷贝拉唑组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第1、3天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8.1%、91.4%,奥美拉唑组为39.1%、6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雷贝拉唑H.pylori根除率为91.5%,奥美拉唑组为86.9%,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短程疗法能有效根除H.pylori及提高溃疡愈合率,并能迅速缓解症状,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相比较,在H.pylori根除率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周溃疡愈合率及症状缓解率方面,雷贝拉唑却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针灸治疗非糜烂反流性食管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于治疗后4周评价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4.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针灸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比雷贝拉唑加倍剂量组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雷贝拉唑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反流症状、食管 2 4hpH监测以及胃镜检查结果 ,将 93例有反流症状的病人 (78例GERD病人和 1 5例非GERD病人 )随机分为试验组 (雷贝拉唑组 ,45例 )和对照组(安慰剂组 ,48例 )。试验组用雷贝拉唑 2 0mg/d ;对照组用维生素B1 口服 ,2 0mg/d。两组均用药 2周 ,记录服药前后病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症状积分的改变 ,按症状积分下降值判定诊断 ,与食管 2 4hpH监测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GERD病人服药后 5d、7d、2周症状积分下降值分别为 5 .4± 3 .7、7.1± 5 .3、9.8± 6.4,下降率分别为 34.7%、46 .3%、62 .6 %。以症状下降 3分为标准 ,雷贝拉唑试验诊断GERD的价值最佳 ,对服药时间分析 ,则以服雷贝拉唑 5d为佳。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试验是GERD临床诊断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比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A(n=72)、B(n=68)和C组(n=62),分别采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莫沙比利、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及铝碳酸镁+莫沙比利治疗.4及8周后评价临床症状,8周后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 治疗4周后,A、B和C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为88.9%、79.4%和61.3%,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显著(X2=7.3531,P<0.05).治疗8周后,A、B和C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为97.2%、88.2%和71.0%,内镜下有效率分别为94.4%、85.3%和67.7%,A组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和内镜下有效率与B、C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X2=9.6079,P<0.01;X2=8.6496,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和莫沙比利治疗rGERD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与奥美拉唑镁片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经内镜组织病理学确诊为Hp阳性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A组:奥美拉唑镁片20 mg每日2次,加替沙星片0.2 g每日2次,呋喃唑酮片0.1 g每日2次;B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每日2次,加替沙星片0.2 g每日2次,呋喃唑酮片0.1 g每日2次,共1周.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结果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三联疗法和奥美拉唑镁片三联疗法Hp根除率分别达到95.5%和92.6%(P>0.05).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三联疗法发生纳差1例;奥美拉唑镁片三联疗法2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其中纳差1例,恶心1例.均能耐受.结论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及奥美拉唑镁片三联疗法均能有效根除Hp,且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三联疗法具有较好性价比,是理想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与评估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10mg/d)治疗组和奥美拉唑(20mg/d)对照组.服药4周后,胃镜观察溃疡愈合程度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结果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0%和93.6%,总有效率分别为99.0%和98.9%,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腹痛消失率和消化道症状缓解率方面两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腹痛消失更为迅速,治疗组第1天腹痛消失率33.0%,而对照组为18.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良好疗效,而雷贝拉唑第1天对腹痛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观察性研究方法,将收集的130例GERD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64例和对照组(单用雷贝拉唑)66例,以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 Q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方式进行症状评分,症状评分根据烧心、反流、上腹痛等发生的频率和程度.随访4周,比较治疗后2周末和4周末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GERD Q评分值基线一致,治疗2周末,两组GERD症状GERD Q评分值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为8.45±2.53和9.17±2.42;治疗4周末疗效更明显,分别为6.03±1.54和6.70±1.78;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13,t=14.149;P值均<0.01).观察组在治疗2周和4周末GERD Q分值较对照组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8,P=0.050;t=-2.292,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GERD症状分值均明显下降(t=2.006,P=0.047),4周后反流症状分值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7,P=o.022).治疗2周末观察组烧心和反流症状总有效率为79.0%和73.0%,对照组为67.7%和69.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治疗4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相似.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能更快缓解GERD烧心和反流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旋雷贝拉唑钠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PF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贝拉唑钠组(4 mg/kg)、小剂量右旋雷贝拉唑钠组(2 mg/kg)和大剂量右旋雷贝拉唑钠组(4 mg/kg),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4组建立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炎指数、食管炎抑制率、炎性因子及VIP表达水平。结果大剂量右旋雷贝拉唑钠组食管炎指数明显低于雷贝拉唑钠组,抑制率明显高于雷贝拉唑钠组(t=3.725,7.595,P0.05),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雷贝拉唑钠组(t=2.054,6.386,P0.05),VIP明显低于雷贝拉唑钠组,P物质(SP)明显高于雷贝拉唑钠组(t=2.826,3.162,P0.05);小剂量右旋雷贝拉唑钠与雷贝拉唑钠食管炎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雷贝拉唑钠有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及VIP的表达,提高兴奋性多肽类神经递质的表达来发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相同剂量条件下,右旋雷贝拉唑钠作用效果强于雷贝拉唑钠。  相似文献   

10.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在江苏省灌南县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并经胃镜检查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90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雷贝拉唑148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142例(对照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烧心,反流等改善程度,复查胃镜观察糜烂的食管黏膜修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烧心,反流等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方法治疗GERD均有明显疗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雷贝拉唑治疗GERD疗效肯定,与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效果相近,而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GERD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n=41)及埃索美拉唑组(n=40例),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4周及8周后复查内镜,并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的联合用药组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埃索美拉唑组(P<0.05)。治疗8周后联合用药组的内镜分级改善明显高于埃索美拉唑组(P<0.05)。治疗8周后,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埃索美拉唑组。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GERD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炘  詹志刚  郑林  涂铭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3):151-152,16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方法将45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雷贝拉唑钠10 mg早晚各1次口服,试验组(24例)治疗同对照组外晚间睡前另加服雷尼替丁150 mg,疗程共7 d。两组治疗前后行24 h食管、胃pH监测,及反流诊断问卷评分(RDQ),并进行比较。结果加服雷尼替丁组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20.83%,单用雷贝拉唑钠组为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酸暴露和食管反流症状的控制不依赖于夜间酸突破的缓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管动力异常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雷贝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胃内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评价顿服雷贝拉唑 10mg对胃溃疡患者的抑酸效果和症状缓解情况 ,并以奥美拉唑 2 0mg作为对照。 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患者随机进入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结果  (1)两组用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但治疗 1d后症状改善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两组抑酸药物的起效时间均在用药后 2h ;用药后 1h和 2h ,两组患者胃内pH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雷贝拉唑组 2 4h总的、夜间 pH >4及夜间 pH >3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P <0 0 5 ) ,而白天pH >4和 pH >3及总的 pH >3的百分比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 )雷贝拉唑组白天、夜间 pH >4及 2 4h总的、白天和夜间pH >3超过 30 %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 (P <0 0 5 ) ,而只有总的pH >4超过 30 %的百分率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雷贝拉唑组无反应率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 (7 8%比 16 4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顿服能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 ,其抑酸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和伏诺拉生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acid-peptic diseases, APD)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NF-α、hs-CRP、IL-6的影响。方法 1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合并AP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雷贝拉唑组和伏诺拉生组,每组50例。雷贝拉唑组组给予雷贝拉唑为基础的铋剂四联疗法,伏诺拉生组给予伏诺拉生为基础的铋剂四联疗法,疗程均为14天,后继续给予雷贝拉唑或伏诺拉生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伏诺拉生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与雷贝拉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0%,而伏诺拉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雷贝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伏诺拉生组的炎症因子和CD8+水平均低于雷贝拉唑组(P<0.05),CD4+水平均高于雷贝拉唑组(P<0.05)。结论 与雷贝拉唑相比,伏诺拉生可以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改善APD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的疗效.方法 胆囊切除后,经24 h胃内胆红索监测证实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30)、雷贝拉唑组(n=30,雷贝拉唑20 mg,1次/d)、铝碳酸镁组(n=29,铝碳酸镁1.0 g,3次/d)及联合用药组(n=31,雷贝拉唑+铝碳酸镁,用法同上),疗程8周.观察各组患者腹痛、腹胀、烧心、口苦等症状改善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胃镜及组织学检查并再次进行24 h胃内胆红素监测,进行胃镜下黏膜炎性反应程度(充血、水肿),组织学炎性反应程度(炎性反应、活动性)量化评分以及24 h胆红索吸收值(ABS)>0.14总时间百分比、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5 min)的变化比较.结果 治疗后三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联合用药组内镜下水肿程度(2.11±0.77比1.50±0.67,P<0.05)及HE染色组织学活动性评分(2.87±0.72比1.97±0.78,P<0.05)均明显改善,长时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次数明显减少(18.26±1.80比9.70±1.20,P<0.05),雷贝拉唑组和铝碳酸镁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组患者ABS>0.14的时间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联用可有效治疗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  相似文献   

16.
胡迅  童裳越 《内科》2010,5(5):476-47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3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雷贝拉唑组)165例和对照组(奥美拉唑组)1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替哨唑,7d后单独服用雷贝拉唑,连用7d;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替哨唑和阿莫西林,治疗一周后单独服用奥美拉唑,连用7d。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每周随访,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药结束1月后检测HP,复查胃镜。结果用药结束1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1.8%和68.8%,总有效率分别为93.9%、87.5%,Hp根除率各为84.2%,73.6%。结论雷贝拉唑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缓解症状,并能有效根除HP,雷贝拉唑在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反流症状特点和对雷贝拉唑8周治疗的疗效。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研究。78例经内镜确诊的RE患者,按洛杉矶分级标准(LA)分为A、B、C、D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共8周。观察不同程度RE患者的反流症状特征以及雷贝拉唑治疗后症状变化和8周后RE治愈率。结果74例RE患者完成8周疗程。91.9%患者有烧心和反酸,68.9%有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和胸骨后疼痛发作程度和频率并不随RE程度或频度加重而增加。A+B组和C+D组RE患者的反酸和烧心程度和频度均以中、重度为著,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疼痛在不同程度RE患者中发作程度和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1天,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症状的消失率和缓解率分别为26.5%、42.6%、47.6%和51.5%、64.7%、68.7%,用药1周后各反流症状消失率和缓解率可高达50%以上和80%以上。8周治疗后复查RE愈合率为94.6%(70/74)。结论RE患者的症状不因RE程度加重而增加,雷贝拉唑对RE患者的反流症状和RE显示有效和疗效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口服给药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研究.共观察200例病人(男119例,女81例),平均年龄(54.4±12.8)岁,其中雷贝拉唑组100例(2例操作失败);法莫替丁组50例;空白对照组50例.三组在疾病分布、胆管及胰管显影情况和十二指肠显影等方面有可比性.结果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3h雷贝拉唑组为37.5%,法莫替丁组为42%,空白对照组为46.0%;12h雷贝拉唑组为36.7%,法莫替丁组为36%,空白对照组为48.0%;24h雷贝拉唑组为17.5%,法莫替丁组为22%,空白对照组为36.0%;48h雷贝拉唑组为6.1%,法莫替丁组为12%,空白对照组为26.0%,24h开始雷贝拉唑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RCP术后疼痛超过12h的发生率雷贝拉唑组为11.2%,法莫替丁组为16.0%,空白对照组为26%.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雷贝拉唑组为2%(2/98);法莫替丁组为4%(2/50),空白对照组为10%(5/50).结论雷贝拉唑能降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缩短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时间,使用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短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 160例Hp阳性病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左氧氟沙星0.2g,呋喃唑酮0.2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0.5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停药1个月后,应用14C-UBT法检测Hp的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根除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5%,P〈0.05。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联疗法的Hp根除率高,毒副作用小,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经内窥镜证实的RE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8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B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同时加用促动力剂西沙比利。分别于治疗2、4、6、8周后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记分,判断疗效,并于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胃镜下愈合率。结果治疗8周时,上述3种主要症状总体疗效为:A组显效率为83.8%(57/68),总有效率为97.0%(66/68);B组显效率为58.3%(35/60),总有效率为73.3%(43/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