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理。方法 选用4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 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实验第1、3、7、14天处死大鼠,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2组大鼠翼外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常数。结果 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高度亲和力。结论 功能矫形可增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治疗工外肌内胰岛素的分布规律和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青春生长期雄性SD大鼠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翼外肌内胰岛素的分布和规律定位和半定量研究,结果:翼外肌内胰岛素定位于肌细胞膜上;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大鼠翼外肌内胰岛素的分布增加。结论:胰岛素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翼外肌的适应性改建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配戴固定的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3、7、14、28 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的翼外肌,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成年大鼠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下颌前伸3 d时,部分肌丝溶解断裂;下颌前伸7 d和14 d时,肌丝方向紊乱,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28 d时,局部仍可见肌丝方向紊乱和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3、7、14 d时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肌膜下及肌丝间线粒体增多,形态改变.下颌前伸28 d时,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下颌前伸14 d时,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终板内的神经递质较多.结论 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细胞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春期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青春期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配戴固定的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3 d、7 d、14 d、28 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翼外肌,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下颌前伸3天时,实验组大鼠翼外肌肌细胞内部分肌丝溶解;下颌前伸7 d和14 d时,肌丝方向紊乱,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3 d、7 d和14 d时,翼外肌肌细胞内肌丝间及肌膜下线粒体增多、形态改变。下颌前伸7 d和28 d时,翼外肌肌细胞内肌浆网多见。下颌前伸28 d时,翼外肌肌细胞内肌丝方向基本一致。结论青春期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建。  相似文献   

5.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幼年大鼠下颌前伸肌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大鼠翼外肌和浅层嚼肌细胞内线粒体酶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翼外肌氧化型纤维构成明显增多,浅层嚼肌氧化型纤维明显减少。表明翼外肌参与维持下颌姿势位的张力活动增加,浅层嚼肌则位相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6.
功能矫形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胰岛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通过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法在原位上确定髁突软骨胰岛素(insulin,Ins.)的分布,探讨其在矫形治疗中的作用及与髁突生长改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髁突软骨Ins.分布呈明显的染色梯度,即生发层染色最深,阳性率较高,其次为过渡层,再次是成熟层;实验组髁突中后份,特别是生发层明显增厚,阳性细胞染色深,比例大,其余各层染色亦略深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髁突软骨中Ins.的分布有一定规律。髁突软骨增生旺盛时,Ins.分布较多,分化活跃时分布则减少。功能矫形治疗可使髁突软骨明显增生,Ins.分布亦随之增加,说明Ins.与髁突软骨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幼年大鼠下颌前伸肌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在幼年大鼠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观察翼外肌和浅层嚼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翼外肌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肌糖原减少。浅层嚼肌线粒体肿胀,数量减少。证实了翼外肌和浅层嚼肌代谢方式的转化不同。  相似文献   

8.
面颌部肌肉组织在牙颌面畸形的发生、发展、矫治和疗效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和功能可以随外界刺激的改变而发生适应性重建,这也是正畸医生能通过矫形力调控其重建的基础。其中,翼外肌是面颌部重要的咬肌之一,在功能矫形治疗中对维持颞颌关节的关节盘和髁突稳定的功能位置关系起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成肌细胞是应力刺激的感受器和应力刺激翼外肌重建的效应器。深入研究成肌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机制对于阐明功能矫形过程中翼外肌重建的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就功能矫形状态下翼外肌细胞适应性重建的功能矫形的原理、翼外肌与功能矫形和成肌细胞与功能矫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对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5w龄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各分为7个时间段,其中实验组大鼠佩戴可摘式上颔斜面导板功能矫治器。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测定大鼠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结果:自矫治器佩戴第1-42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a+泵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Na+泵活性自第1d开始上调,第21d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回落,在第28d、42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发育对Na+/K+-ATPase功能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功能矫形治疗使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产生了适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前伸下颌的浅层嚼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4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戴.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2组大鼠浅层嚼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值.结果 实验组大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具有高度亲和力,大于对照组.结论 功能矫形可增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及亲和力,导致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所有绵羊都用超声骨刀造成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其中组1动物切断翼外肌,组2动物保留翼外肌功能。每组动物分别在术后4周(各2只)、12周(各4只)、24周(各4只)处死。处死后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观察髁突形态,并解剖颞颌关节(TMJ)以观察髁突形态。结果:组2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1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双侧翼外肌形态的差异,探讨翼外肌形态变化与下颌偏斜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0例下颌偏斜患者与10例正常对照闭口位、最大开口位双侧翼外肌长度、厚度及面积进行测量,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结果:闭口位翼外肌上头长度、厚度及面积均呈现出偏斜对侧高于偏斜侧,同时高于正常对照(P〈0.05);翼外肌下头长度、面积偏斜对侧均高于偏斜侧(P〈0.05),而3组间厚度无明显差异。最大开口位,下颌偏斜患者翼外肌上、下头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长度、面积偏斜对侧均高于偏斜侧(P〈0.05),而3组间厚度无明差异。结论:下颌偏斜患者双侧翼外肌形态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双侧髁突位置、形态的不对称造成的,也可能是偏斜侧与偏斜对侧长期咬合不对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前伸大鼠下颌后,大鼠髁突内源性胰岛素(Ins)含量昼夜节律变化,探讨功能矫治器在一天中的最佳戴用时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学技术,测定生长期大鼠在自然状态及不同时间段(白天或夜晚)戴用同一功能矫治器前伸下颌时,大鼠髁突内源性Ins含量在1昼夜内每4h的变化。结果:自然状态下,生长期大鼠髁突内源性Ins含量存在昼夜节律,峰值相位约在12:13,功能矫治器前伸下颌后,此节律性并未消失;白天戴用  相似文献   

15.
Sever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disorders result in structural changes that can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impact the jaw and airway, resulting in pain, difficulty chewing, dietary restrictions, sleep apnea, and other functional changes.1 For more than 5 decades, alloplastic total TMJ replacement has been used to treat end-stage intra-articular TMJ disorders. Commonly accepted measures of postsurgical success include maximal incisal opening (MIO), pain relief, and dietary and functional improvement.1Diminished or unimproved lateral and protrusive jaw movement is a commonly accepted consequence of complete TMJ replacement.2 Lateral excursive and protrusive function should, however, be considered and reported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success after alloplastic TMJ replacement. To achieve such success, surgeons must comprehensively pla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attach the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s inferior head (LPM-IH) to the prosthetic TMJ to support normal functional occlusion and mandibular motion.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动物模型.左侧颞下颌关节作为实验组,切断左侧翼外肌;右侧关节作为对照组,保留右侧翼外肌.所有绵羊均在术后12周实施安乐死.所有颞下颌关节复合体通过大体解剖、螺旋CT、显微CT、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大体解剖发现,对照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只发生纤维粘连;螺旋CT和显微CT检查发现,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颞下颌关节间隙可见钙化影像,上下关节面可见新骨长入关节间隙的不规则钙化影像,对照组的髁突最大内外径及最大前后径明显大于实验组;显微CT显示,两组所有显微结构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髁突新生骨小梁总体表达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髁突骨折区新生骨小梁的主要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不一致;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关节发生了骨强直,但实验组无骨强直发生.结论:当髁突发生矢状骨折时,翼外肌对骨折块有牵拉(类似牵张成骨)的病理性作用是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长发育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的表达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64只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白天12 h加力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PTHrP的表达,图像分析半定量研究PTHr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应用宏观和微观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大鼠髁突软骨各层细胞中均有PTHrP的表达,并有季节性变化规律。戴用功能矫治器后其表达信号增强。冬末春初增强的最明显。结论 生长发育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有PTHrP的表达,且表达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功能矫形治疗可增加大鼠髁突内源性PTHrP的表达,冬末春初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