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H.pylori-L型)感染以及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情况,探讨H.pylori-L型感染对胃癌组织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①应用革兰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的H.pylori-L型感染情况;②应用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OPN和MMP-2的表达。分析H.pylori-L型感染与OPN、MMP-2表达的关系以及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120例胃癌组织中有88例革兰染色检出H.pylori-L型;免疫组化H.pylori-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为70.8%,革兰染色H.pylori-L型检出和H.pylori-L型抗原表达同时阳性的病例有82例。②胃癌组织中H.pylori-L型阳性组的OPN和MMP-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H.pylori-L型阴性组表达率(P均<0.005)。胃癌组织中H.pylori-L型阳性与OPN、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7,r=0.34,P均<0.001)。③胃癌中H.pylori-L型阳性与肿瘤的大小、癌细胞的血管侵袭、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P<0.05)。结论 H.pylori-L型感染是引起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胃癌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胃癌组织的OPN和MMP2表达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旋菌(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组织蜡块标本90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C、-D、-A、FGF-2、Hp-L型表达水平,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Hp-L型阳性组VEGF-C、-D阳性率显著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VEGF-C、-D阳性表达组和Hp-L感染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D、FGF-2表达和Hp-L型感染阳性率、LVD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LVD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p-L型感染、VEGF-C、-D、FGF-2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Hp-L型感染、VEGF-C、-D在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Hp-L型感染、VEGF-C、-D、FGF-2可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L型和HPV16,18感染在人食管癌中同步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和HPV16,18感染与人食管癌的关系,初步探讨Hp-L型致癌的机制.方法对112例食管鳞癌,30例正常食管粘膜,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技术检测Hp-L型,两者同时阳性者定为Hp-L型感染阳性.另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HPV16,18蛋白.结果革兰染色L型检出阳性率(67.9%)高于正常对照组(2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免疫组化染色Hp-L型抗原检出阳性率(65.2%)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型检出阳性率为61.6%(69/112).革兰染色油镜(10×100)下观察发现,Hp-L型形态不规则,呈多形性;大小不等;有巨形体、圆球体、原生小体等;大多呈革兰染色阴性(红色),少数呈革兰染色阳性(紫色);可在癌巢、癌间质或粘膜层聚集成堆,也可散在分布于其中,部分癌细胞及粘膜上皮细胞内也见到L型或L型粘附于这些细胞表面.免疫组化染色HPV16,18表达阳性率为69.2%,与Hp-L型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型和HPV16,18同时阳性者占59.8%(67/112)结论Hp-L型和HPV16,18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Hp-L型感染可能是食管癌除病毒之外的又一生物性致癌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生中与HPV16,18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和HPV16、18感染与人食管癌的关系,探讨Hp-L型致癌机制。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112例食管鳞癌和30例对照组进行Hp-L型和HPV16、18同步检测。结果革兰染色L型检出率(67.9%)与对照组(26.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检出阳性率(65.2%)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型检出阳性事为61.6%(69/112)。HPV16、18表达阳性率为69.6%,与Hp-L型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型和HPV16、18同时阳性者占59.8%(67/112)结论Hp-L型和HPV16、18感染与食管癌发生相关。Hp-L型感染可能是食管癌除病毒之外的又一生物性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MMP-10和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10(MMP-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变化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CD31作为MVD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和60例距病灶5 cm以上的正常组织中的MMP-10、VEGF和CD31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的MMP-10、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7%、7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阳性率11.7%、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0、VEGF的表达与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型、淋巴结的转移、浸润程度有关.结论:MMP-10、VEGF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NMP)-9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组标本中HIF-1α和MMP-9阳性表达率未55.8%和35.8%,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HIF-1α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相关,而:MMP-9的表达同淋巴结转移相关;HIF-1α,MMP-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216,P<0.05).认为HIF-1α、MMP-9蛋白与胃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对50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VEGF和MMP-2、MMP-9进行定量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 MMP-2、MMP-9、VERF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与胰腺癌组织间表达差异显著(P<0.05或P<0.01)。Ⅰ、Ⅱ期与Ⅲ、Ⅳ期间及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MMP-2、MMP-9、VEGF表达差异显著(P<0.05,P<0.01,P<0.05)。MMP-2、MMP-9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VEGF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VEGF、MMP-2、MMP-9三者之间密切相关(P<0.05,P<0.01,P<0.05)。结论 VEGF、MMP-2、MMP-9在胰腺癌中不同程度表达,共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在胰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促进基膜及细胞外基质的分解,有利于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胃癌中MMP-9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胃癌组织中MMP-9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97例胃癌组织中MMP-9和VEGF阳性率分别为82.47%(80/97)、86.59%(84/97),两者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MMP-9和VEGF蛋白在胃癌中过量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后存档病例标本78例(观察组),取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p53、VEGF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MMP-9、p53、VEGF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MMP-9、p53、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关系,MMP-9与p53、MMP-9与VEGF、p53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结果观察组MMP-9、p53、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MMP-9、p53、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而与无性别明显相关性(P>0.05);MMP-9与p53、MMP-9与VEGF、p53与VEGF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胃癌组织中MMP-9、p53、VEGF蛋白呈高表达,且MMP-9、p53、VEGF蛋白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改良的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胃癌标本MMP-9和MMP-2表达情况.采用Fisher's exact检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1.9%(26/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MMP-9和MMP-2表达均具有相关性(χ2=7.77,P<0.01;χ2=8.08,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增加胃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9和MMP-2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 (Hp L)感染与食管癌的关系以及C erbB 2、p53表达在食管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氏染色技术检测 1 2 6例食管癌和 40例对照组的Hp L型、C erbB 2、和p53基因蛋白 ,对Hp 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C erbB 2、和p53表达行比较分析。结果 :癌组的革兰氏染色L型检出率 (67.5 % )与对照组 (2 7.5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免疫组化Hp 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 (65 .1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p L型检出阳性率为 61 .9% (78/ 1 2 6)。癌组的C erbB 2、p53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癌组中Hp L型感染阳性组的C erbB 2、p53表达阳性率也高于其Hp L型阴性组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表明Hp L型感染与食管癌相关 ,与食管癌的C erbB 2、p53过表达也相关。结论 :Hp L型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有可能通过致基因突变而涉及食管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胃恶性肿瘤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应用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等技术,对136例胃恶性肿瘤进行幽门螺杆菌L型检测。结果,革兰染色幽门螺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为77.2%,免疫组化染色L型检出阳性率为71.3%,两者具有一致性(P>0.05)。此外,革兰染色在91例瘤细胞的胞浆内同时查见L型菌,透射电镜在腺癌和淋巴瘤细胞质内也见到L型菌。提示,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很可能是其致癌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fas、fasL、c-myc、VEGF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切片Giemsa染色检测Hp感染,免疫组化检测fas、fasL、c-myc、VEGF表达。结果Hp阳性组中VEGF、c-myc表达均高于Hp阴性组。VEGF表达率越高,分期越晚。结论Hp作为致癌物质,可能通过VEGF、c-myc参与胃癌发生发展,VEGF对胃癌浸润转移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株与胃癌p53,bcl—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幽门螺杆菌(Hp)及细胞毒蛋白相关基因A 株〔cagA(+ )株〕感染与胃癌组织p53、bcl2 表达的相互关系,以探讨Hp 的可能致癌机制。 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2 例胃癌和24 例浅表胃炎组织石蜡标本Hp 和cagA(+ )株感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全部标本的p53、bcl2 表达。 结果 (1)Hp 感染在胃癌和浅表胃炎病例间差异无显著性(794% 及667% ,P> 005),而cagA(+ )株感染前者高于后者(932% 及500% ,P< 001);(2)p53、bcl2 的表达在Hp(+ )与Hp(- )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cagA(+ )株感染组均显著高于cagA(- )株组(P<001)。 结论 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不同Hp 菌株感染有关。产生细胞毒素的Hp 菌株〔cagA(+ )株〕与胃癌关系更密切,它可能是导致p53 基因突变和bcl2基因过度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胃癌得胃粘膜病变中抑癌基因p53、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1-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H.pylori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胃镜检查及外科手术中取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2 cm处组织各2块,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作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检查p53、p16及bc1-2蛋白的表达。H.pylori阳性由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病理染色/^1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COX-2,Bcl-2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 COX- 2 ,Bcl- 2蛋白表达的关系 ,探讨 Hp感染与 COX-2 ,Bcl- 2表达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OX- 2 ,Bcl- 2蛋白表达 ,快速尿素酶方法和 HE染色检测 Hp感染情况。结果  Bcl- 2 ,COX- 2在胃癌、异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升高 ,与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COX- 2阳性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有关 ,且Bcl- 2 ,COX- 2与 Hp感染有关 (P<0 .0 5)。结论  Hp感染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Survivin、Fas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分别检测12例正常胃黏膜、22例浅表性胃炎、25例肠上皮化生、37例异型增生及52例胃癌组织中的Survivin-mRNA和Fas-mRNA表达,并检测患者Hp感染状况。结果Survivin-mRNA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0%、43.2%和69.2%。胃癌组明显高于肠化和异型增生组(P〈0.01;P〈0.05)。胃癌组Fas-mRNA阳性率为36.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异型增生组(P均〈0.01)。Survivin-mRNA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及未分化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而且其表达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Fas-mRNA阳性率在高、中和低分化及未分化型胃癌患者中呈现递减趋势,且其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异型增生患者Survivin-mRNA表达与Hp感染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患者各病理分期中Survivin-mRNA与Fas-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Survivin的表达和作用逐渐上调,而Fas的表达和作用逐渐下调,而且在癌前病变组织中Survivin表达和H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Fas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