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科内镜下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对眼压的影响及眼的组织学改变。方法将45只青紫蓝兔分成4组进行内镜下光凝,第1、2、3组术后观察眼压,在保持每个睫状突光凝程度一致的条件下,光凝不同的范围,依次为45°、90°和135°,术后观察眼压的变化。第4组做组织学检查。结果光凝术后,各组眼压均下降。经观察,第1组眼压又逐渐增高;第2组保持平稳;第3组出现过低的眼压。组织学检查,光凝后即刻睫状突上皮肿胀,基质血管扩张、充血。7d时,睫状突上皮大部分脱失,残存的上皮内以及上皮之间有较多囊肿。21d时,无色素上皮缺失或变薄,睫状突间质疏松程度减轻。光凝后3月,睫状体组织明显致密,有形成分减少。结论内镜下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可以有效地破坏兔眼睫状突结构,光凝90°范围可以保持降压效果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金怡轩  刘斐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25-1326
目的:对需行玻璃体手术且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眼内睫状突光凝术,观察术后眼压控制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方法:回顾12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术后及眼外伤。本术式主要是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立即采用眼内光凝导管直接对睫状突进行光凝,直到睫状突出现白色萎缩或爆破音为止,曝光时间0.1~0.2ms,能量300~500mW。术后随访6mo,分别于术后1wk;1,6mo观察14只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研究发现11眼眼压出现明显下降至正常范围之内。光凝术后1wk平均眼压为16.7±14.4mmHg,1mo为15.7±8.8mmHg,6mo为12.9±4.5mmHg,与治疗前(39.6±10.0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3眼再次出现眼压升高,因其不具备再次玻璃体手术适应证而给予了经巩膜或内窥镜下睫状体突光凝术。随访期间患眼未出现眼内炎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结论:眼内睫状突光凝与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可同时处理原发疾病和青光眼。该术式可在直视下准确光凝睫状突,对治疗需要玻璃体切除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6例(1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先行三维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根据术前眼压情况,在内窥镜直视下行部分睫状体光凝。结果 以6mmHg≤眼压≤21mmHg为手术成功标准,在16只眼中,14只眼成功实施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另2只眼因玻璃体切除中发生再出血而无法窥见睫状突改为睫状体冷冻术。结论 内窥镜下行玻璃体晶状体切除合并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后组织的形态和病理变化,提出激光能量和手术路径的选择原则。方法:采用角巩缘切口和睫状体平部切口对用于角膜移植的10只供体眼(猝死后24 h内使用)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比较两种操作的优缺点,不同激光能量水平下睫状突的反应,并对光凝区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内窥镜下睫状突清晰可见,激光能量小于0.3W时,组织没有反应,大于0.6W则组织爆裂,能量0.4-0.6W时,睫状突变白挛缩。两种手术入口均可顺利到达睫状体区并进行手术。术后睫状体的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有色素的睫状上皮细胞和睫状体基质的蛋白质变性,细胞结构破坏,组织排列紊乱、挛缩,而非色素上皮细胞则保持结构完好。结论:内窥镜下能直观、准确地完成睫状体激光光凝手术,术后睫状体基质和睫状突色素上皮的破坏是内窥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降低眼压的主要原理。  相似文献   

5.
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后兔眼睫状体细胞的变化发展过程,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取20只青紫蓝兔进行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在光凝后即刻、3d、1周、1个月和3个月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睫状突的结构变化过程。结果光凝后即刻睫状突组织破坏,基质血管扩张。以后组织破坏加重并出现上皮囊肿。随时问推移,睫状体组织结构紊乱,有形成分减少。结论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可有效地破坏睫状突结构,并使这种破坏呈不可逆。安全性好,对周围组织无破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青光眼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疆  余敏斌  黄圣松  方敏  张平 《眼科研究》2007,25(3):201-204
目的探讨兔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进行对比。方法正常灰兔5只,1只为正常对照,余每只兔随机选择1只眼行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另1只眼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第1、2、4、6周分别处死1只兔,取兔眼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对比睫状体病理改变及光凝部位的炎症反应。结果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有效地破坏睫状突上皮细胞,光凝组织炎症反应轻,但均出现晶状体局限性混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有效地破坏睫状突上皮细胞,但无色素上皮细胞有部分残留。结论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相比,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对无色素上皮细胞作用更彻底,对光凝部位的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眼外伤导致的外伤性青光眼23例(23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直视下睫状突光凝术,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及视力。结果手术后大部分病例眼压得到控制,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直视下睫状突光凝可有效降低外伤性青光眼的眼压,是一个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氪多波长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1例(31只眼),分别多次氪多波长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结果观察及随访1~12个月2,2只眼眼压〈21 mm Hg,成功率占70.96%,5只眼视力有提高,占16.13%,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达100%。未见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氪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疗效确切、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CP)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的睫状体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了解ECP的降眼压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青紫蓝兔30只,选择1只眼行ECP,对侧眼行TSCP,另取2只兔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后的第1、3、5、7、14、28、42、56灭行裂隙灯及眼压测量。术后第7、14、28、42、56天分别随机抽取6只实验兔处死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光镜下观察2组光凝术后睫状体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TSCP组相比,ECP组术后眼部炎症反应轻微但品状体混浊。ECP组术后各时间点降低眼压的幅度大于TSCP组(P〈0.01)。ECP组术后早期睫状突水肿、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破坏明显,42d后光镜下可见睫状体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及睫状突萎缩;TSCP组睫状突水肿、出血、结构破坏,而睫状体上皮细胞层破坏不充分,42d后可见睫状体萎缩、色素上皮和无色素上皮细胞不规则增生、巩膜变薄及睫状体基质瘢痕化。结论与TSCP相比,ECP对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的破坏更彻底,时邻近部位组织损伤轻微,但可引起品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对于挫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4例(14眼)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采取晶状体粉碎、超声乳化、晶状体切除或整体摘出,并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及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合固定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眼内组织反应等情况。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52mmHg(1mmHg=0.133kPa)。术后1周平均眼压16mmHg。随诊平均5.9月,平均眼压19mmHg。术前视力≤0.1者11眼,术后视力≥0.3者11眼。未发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手术直观,定量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对于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有相当理想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激光光凝辅助角膜原位磨镶术前眼底病变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视LASIK术前眼底病变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5例(721只眼)LASIK术前患者行散瞳眼底三面镜检查并作详细眼底记录.结果发现各种视网膜变性136只眼(18.86%),视网膜干性裂孔16只眼(2.22%),亚临床视网膜脱离(RD)5只眼(0.69%).其中37只眼严重视网膜变性、16只眼干孔和4只眼亚临床RD行氩激光光凝治疗,仅1例亚临床RD需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结论近视LASIK术前及术后眼底常规检查和病变治疗是必要的.同时本文提出眼底病变光凝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360°视网膜切除治疗重症眼球破裂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360°视网膜切除在救治重症眼球破裂伤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重症眼球破裂伤28例,2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6~58岁,平 均年龄29 岁。根据机械性眼外伤国际分类,伤口位于 I 区5例,5只眼,I~II区8例,8只眼,II区3 例,3只眼,II~III区5例,5只眼,III区7例,7只眼。伤后视力分级:IV级(0.02~光感)19 例,V级(无光感)9例。28例中13例术前虹膜及晶状体全部缺失,10只眼虹膜缺失大于1/2,晶状体混浊或破碎15只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omicroscopy UBM)及B型超声提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7只眼;全部病例B型超声均提示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眼压在5~11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手术均为 同一位手术者操作,采用常规巩膜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巩膜外环扎,合并晶状体切除15例,赤道前360°视网膜切开及切除16只眼,赤道后切开及切除12只眼,全部病例手术中均行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结果手术中证实全部病例均有严重的 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其中合并出血性睫状体脱离9只眼,合并脉络膜上腔积血12 只眼, 视网膜呈喇叭花茎样扭曲11只眼,伤口视网膜嵌塞17只眼。手术后随访26只眼,时间6~46 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20只眼(76.9%),其中3只眼行2次手术后复位,8只眼手术后4个月行 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的20只眼中,14只眼矫正视力大于0.02,占70.0%,其中7只眼视力 大于0.05,占35.0%,3只眼矫正视力大于0.1,最好视力0.3。结论视网膜切除术可改善重症眼球破裂伤的预后,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功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33-404)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改玲  张薇  高立新  杨硕 《眼科》2002,11(6):339-341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生青光眼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21例22只眼行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9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7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2只眼),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20只眼,结果:术后21只眼眼压正常,占85.45%,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占40.91%,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根据发生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是预防老年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严重眼球外伤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0  
目的总结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球外伤的视力后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至1998年4月间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眼外伤188例191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191只眼中眼球穿通伤56只眼,眼后节异物70只眼,眼球钝挫伤41只眼,眼球破裂24只眼。其中合并眼内炎35只眼,脉络膜出血20只眼,视网膜脱离60只眼,玻璃体积血97只眼。玻璃体手术后,除3只眼因患者年幼不能测视力外,其余的188只眼中,133只眼视力提高,占70.7%,其中0.02-1.0者占45.2%;46只眼不变,占24.5%;9只眼下降,占4.8%。术前34只无光感眼中,12只眼恢复光感以上视力。结论经过适时、恰当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大多数严重外伤眼的视力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挽救。(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4-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评估5期ROP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晚期ROP并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40例患儿5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4a期16只眼,4b期7只眼,5期35只眼。玻璃体手术前曾接受过激光光凝治疗者18只眼,冷冻治疗者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IVB)治疗者11只眼;其余27只眼无既往治疗史。玻璃体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01个月。随访期间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记录各期患儿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条栅视力(lea gratingTM)检查记录视功能,并将结果换算为Snellen视力值进行分析,对无法配合检查的患儿,以手动、光感和无光感来记录。分析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年龄,手术前激光光凝、冷冻和IVB治疗史与5期ROP手术后视功能解剖复位失败的相关性。结果 4a期16只眼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占100.00%。4b期7只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5只眼,占71.43%;复位失败2只眼,占28.57%。5期35只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12只眼,占34.29%;部分复位成功10只眼,占28.57%;复位失败13只眼,占37.14%。5期患儿视网膜解剖成功率较4a、4b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P<0.05)。4a期16只眼中,在视功能随访过程中失访3只眼。其余13只眼中,完成条栅视力检查6只眼,视力为0.03但<0.07,占46.15%;手动5只眼,占38.46%;光感2只眼,占15.39%。4b期7只眼中,完成条栅视力检查2只眼,视力分别为0.008和0.017,占28.57%;手动1只眼,占14.29%;光感2只眼,占28.57%;无光感2只眼,占28.57%。5期35只眼中,失访5只眼。其余30只眼中,完成条栅视力检查2只眼,视力均为0.004,占6.67%;手动4只眼,占13.33%;光感12只眼,占40.00%;无光感12只眼,占40.00%。5期患儿手术后视功能较4a、4b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4,P<0.05)。5期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年龄,手术前激光光凝、冷冻和IVB治疗史与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失败无明显相关性(F=5.56, P>0.05)。结论 玻璃体手术能有效控制4a期病变进展,使部分4b、5期病变视网膜复位。5期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年龄,手术前激光光凝、冷冻和IVB治疗史与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失败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二次玻璃体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第一次玻璃体手术失败原因,总结第二次玻璃体手术经验教训,以提高一次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3例玻璃体手术中65只眼行二次玻璃体手术的临床资料,侧重分析第一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第二次手术的治疗结果。 结果 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复发,视网膜裂孔封闭不良,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为第一次玻璃体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二次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6只眼,占70.1%。术后视力增加31只眼,占47.7%;视力不变16只眼,占24.6%;视力减退18只眼,占27.7%。视力≥0.05者15只眼,占23.1%,最好视力0.4。随访39只眼,时间3~18个月,视网膜复位35只眼,占89.7%,视力≥0.05者26只眼,占40.0%,低眼压7只眼,占10.7%。 结论 彻底清除PVR,恢复视网膜活动度,选择合适封孔方式及眼内填充物,避免术中并发症是二次玻璃体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4-2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眼球严重雷管爆炸伤的特点以及2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7例雷管爆炸伤患者65只眼的临床资料。男性3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28.6岁。双眼伤31例,占83.8%;单眼伤6例,占16.2%。48只眼为严重爆炸伤眼,视力无 感9只眼,其中3只眼明显萎缩;光感28只眼;眼前手动4只眼;数指/33cm 7只眼。4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其中41只眼为严重爆炸伤眼。未行手术治疗的19眼中13只眼无玻璃体手术指征;6只眼因眼球萎缩或经济原因放弃手术治疗。就诊时间在伤后1周以内者7例,占18.9%;1周~1个月者13例,占35.2%;1个月以上者17例,占45.9%。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结果 65只眼中结膜异物占66.2%;角膜异物占46.2%;玻璃体积血占70.8%;球内异物占69.2%。视网膜震荡伤或视神经冲击伤占56.9%。视力提高33只眼;不变25只眼;下降7只眼。46只玻璃体切割手术眼中,眼球内异物伤35只眼,占76.1%。视力提高26只眼,占59.5%;未提高13只眼,占28.3%;未治愈7只眼,占15.2%,其中眼球摘除2只眼,眼球萎缩5只眼。就诊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手术后视力提高率低。单眼盲51.4%;双眼盲8.1%。结论 严重眼雷管爆炸伤大部为多发球内异物伤,就诊晚,伤情严重致盲率高,加强视网膜震荡和视神经冲击伤的诊治,尽早玻璃体切割手术可提高预后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并发症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1年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69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12年,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 结果 (1)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显著提高。(2)11只眼有手术中并发症,占14.3%,其中医源性裂孔7只眼,手术中出血3只眼,晶状体损伤1只眼。(3)手术后1个月内20只眼有并发症,占260%,其中玻璃体再积血14只眼,一过性高眼压6只眼,视网膜脱离5只眼,前房出血2只眼,前房机化膜形成1只眼。(4)远期并发症主要为白内障(9只眼)及黄斑病变(6只眼)。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剥膜等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15-217)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7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Healaflow覆盖封闭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临床为基础的前瞻性连续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的原发性RRD患者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27G PPV,视网膜完全复位后,视网膜裂孔周围及变性区行激光光凝;使用27G钝性针头将Healaflow完全覆盖于视网膜裂孔表面,注射量根据视网膜裂孔大小确定,以裂孔完全被包含为标准。手术后无体位限制。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8±6.3)个月。观察首次和最终视网膜复位率、BCVA、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9例(58.0%),女性21例(42.0%)。平均年龄(58.5±11.2)岁。单一裂孔28只眼(54.9%);2~5个裂孔23只眼(45.1%)。是否累及黄斑区分别为32(62.7%),19(37.3%)只眼。首次视网膜复位50只眼(98.0%),最终所有患眼均复位(100.0%)。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logMAR BCVA分别为0.95±0.80、0.22±0.17;手术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P<0.001)。手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31只眼(60.8%)。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27G PPV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RRD,成功率高,视功能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中视网膜切开技术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术中应用视网膜切开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伴有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视网膜脱离眼,经常规玻璃体手术不能使视网膜复位,选择视网膜缩短僵硬处切开松解,或掀起切开的视网膜清除其下增生膜,再予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视网膜切开范围30~360°平均为132°。结果术毕23例均取得视网膜解剖复位,15例于术后3.0~11.0个月(平均5.6个月)取出硅油。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17例视网膜完全复位 (4例未取硅油) ,占74.0%,视力 0. 02及 其以上者 11例,占48.0%, 2例取硅油后复发视网膜脱离;未取硅油者中 3例下方视网膜增生 伴浅脱离,1例因白内障而眼底情况不明。主要并发症为眼内增生(26.0%)和低眼压(13.0%) 。 结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应用视网膜切开技术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87-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