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大脑脚面积和FA值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核磁共振检查检确诊为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54例及正常人群组105例为研究对象,54例病人的大脑脚面积及FA值按梗死灶累及侧别,分为患侧组及健侧组并与对照组的左侧和右侧大脑脚的面积及FA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了腔梗组和对照组的大脑脚面积及FA值的不对称比。结果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组双侧大脑脚面积小于对照组(左侧F=17.104,P=0.000,右侧F=12.581,P=0.000),双大脑脚的FA值无差异(左侧P=0.894,右侧P=0.968)。腔梗组双侧大脑脚面积及FA值无差异(分别为t=0.254 P=0.8,t=0.268 P=0.790),腔梗组与对照组双大脑脚面积及FA值不对称比值无差异(分别为t=0.114 P=0.67,t=1.463 P=0.175)。结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局限性脑梗死所引起Wallerian变性而导致的大脑脚面积及FA值的改变的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老年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关系.方法 收集160例以非卒中症状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观察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依据头MRI选出SCI患者,观察两组中SCI的发病率及血压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SCI的发病率及血压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对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较单纯高血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林霞 《医学信息》2001,14(6):368-369
随着 CT和 MRI的临床应用 ,无症状性脑梗死 (SCI)在糖尿病中的检出率日渐增多。一般认为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与 SCI有关 ,SCI者更易发生症状性脑梗死〔1〕。及早发现和治疗 SCI患者有益于降低糖尿病症状性脑梗死发生。本文就 45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998年以来 ,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而无其它脑血管疾病者 45例 ,作为观察组。年龄 5 6~ 74岁 ,平均 6 4.5岁。每例均详细询问既往史、家族史 ,记录糖尿病及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检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压积、肾功能及心电图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OX-1基因G501C位点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LDR方法检测16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86例健康对照者LOX-1基因G501C位点基因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的CC+GC基因型、G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2,0.01)。病例组G501C位点的GC基因型频率,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62,95%CI=1.175-2.644,0.01)。结论 LOX-1基因G501C位点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医治的74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行MRI与CT检查,比较不同病灶位置与大小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检出病灶371个,CT检出病灶127个;直径大于5 mm与直径小于5 mm的病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的病灶确诊率高于CT,MRI检查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隐藏的微小病灶,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怀玉  杨原  冯云 《医学信息》2009,22(7):1248-1250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老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116例老年非脑梗死患者,分别测定其血尿酸水平,并计算高尿酸血症(Hypenlricemia,HUA)检出率.结果 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与HUA检出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UA与老年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脑梗死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宝宁 《医学信息》2006,19(8):1457-1458
目的 总结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主要危险因素及影像学分析。方法 对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CT表现:血压、血糖、血脂、血流动力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症状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绝大多数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部位多位于放射冠,基底节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结论 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可防止其发生及发展成血管性痴呆及假性球麻痹。  相似文献   

8.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 (ACI)与记忆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ACI患者进行了临床记忆量表检测 ,同时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ACI组进行智力测查。结果 :ACI组各项记忆成绩及MQ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与症状性脑梗死组 (SCI)比较无差异 ;不同梗死区域有其记忆损伤的特点 ;ACI组中智力障碍者 13例 (2 6% )。MQ在 80以上者均智力正常。结论 :老年ACI存在明显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病变(WML)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2例,女157例,平均年龄(66.2±7.9)岁。采用头颅 MRI评估有无WML并进行分组:WML组164例、无WML组115例。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颅内血管造影检查,并参照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华法林-阿司匹林研究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率(管径狭窄率≥50%诊断成立)。logistic 回归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WML发生的关系。结果 27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68例(24.3%),其中WML组有51例、无WML组有17例。与无WML组患者比较, WML组平均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更高(P值均<0.05)。WML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6.5%(27/164),较无WML组的7.0%(8/115)更高(χ2=5.568,P<0.05)。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回归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WML发生风险有关(OR=2.13, 95%CI 1.18~3.25,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能是促进WML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脑梗死(ACI)是指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不足以引起患者或医生的注意,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CT或MRI检查时发现责任病灶以外的病变而又缺乏相应病史者.1990年美国脑血管病分类3将无症状脑梗死例为脑梗死的一个类型,1995年我国修订的脑血管疾病分类新增了无症状性脑梗死.近年来,随着CT及MR的广泛应用及国内外盛行的定期健康检查,发现ACI的广泛存在,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常见,其临床意义切不容忽视,ACI很可能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及假性延髓麻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超声检测180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180名健康者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变化,并测定血清ET、NO、PGI2、vWF水平.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减弱,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差异.脑梗死组ET和vWF水平要高于对照组(P〈0.05,P〈0.001).NO和PGI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障碍,血管内皮功能检查可以作为腔隙性脑梗死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个独立于其它脂类参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具有强烈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致血栓形成作用[1,2]。同时,Lp(a)升高又是老年人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对血脂检测中Lp(a)明显升高者进行磁共振(MRI)扫描,初步探讨Lp(a)水平与腔隙性脑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的特点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147例均应用24小时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仪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脑腔隙性梗死组与脑梗死组的AEEG异常程度。结果:AEEG总异常率为88.4%,腔隙性梗死组轻度异常60%,中、重度异常20%;脑梗死组轻度异常23%,中、重度异常77%,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痫样波检出率3%,脑梗死组痫样波检出率25%,两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腔隙性梗死以正常和轻度异常AEEG改变多见、痫样波出现率低;脑梗死以中、重度异常AEEG改变明显,痫样波出现率高。AEEG监测对脑梗死的诊断及病情变化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及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68例,依据患者脑梗死体积分为大梗死组(n = 36)、中梗死组(n = 77)、小梗死组(n= 55),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 = 36)、中度组(n = 70)、重度组(n = 62),依据患者发病后3个月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n= 17)、未死亡组(n= 151).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和血清YKL-40、sLOX-1水平,并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sLOX-1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梗死组血清YKL-40、sLOX-1水平较中梗死组、小梗死组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明显加重(P<0.05),而中梗死组较小梗死组亦明显加重(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YKL-40、sLOX-1水平依次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血清YKL-40、sLOX-1水平较未死亡组明显提高(P<0.05);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受损程度、YKL-40、sLOX-1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参数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YKL-40,sLOX-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短期随访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r = 0.613、0.592,P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及sLOX-1水平呈明显增高趋势,其表达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颈部动脉狭窄的关系以及LI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急性LI患者162例,根据发现的梗死病灶数目分为A组(病灶数目≤3个)115例和B组(病灶数目>3个)47例,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同时选取75例阴性患者为对照组,记录颈部动脉狭窄情况,分析急性LI发病与颈部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嗜烟、酗酒等因素与LI发病的关系。结果 A组与B组病灶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颈部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狭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LI病灶数量与动脉狭窄程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5(P<0.05)。急性L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糖尿病(OR=2.391,P<0.05)和嗜烟(OR=2.865,P<0.05)。结论 急性LI病灶数目与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存在弱正相关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尽早戒烟可能对急性LI的二级预防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7例,按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HT)142例及非出血转化组(NHT)835例,登记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统计各病例的TOAST分型,分析不同亚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2.8%、31.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大面积脑梗死(OR=10.498,95% CI6.520~17.131,P=0.000)、心房纤颤(OR=1.718,95% CI  1.217~2.941,P=0.005)、糖尿病(OR=1.817,95%CI 1.135~2.903,P=0.012)及抗凝(OR=7.748,95% CI  2.416~25.847,P=0.000)治疗。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不同亚型脑梗死HT发生率不同,心源性脑梗死是脑出血转化的主要原因,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糖尿病及抗凝治疗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西安市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选择在西安市心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250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2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Nt-proBNP检测,同时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清Nt-proBNP含量为567.33±56.38pg/mL,而对照组为145.67±25.35pg/mL,脑梗死组的血清Nt-proB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NIHSS评分为10.34±2.13分,而对照组为3.45±1.87分,脑梗死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372,95%CI 5.178 ~ 84.596,P<0.05)、NIHSS评分(OR=6.232,95%CI 1.898 ~20.194,P<0.05)和同型半胱氨酸(OR =9.603,95%CI 1.877 ~ 48.698,P<0.05)为Nt-proBNP含量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39例急性CI患者发病后1d、3d、7d的血清IL-6水平,并按病灶大小和病情轻重分组比较。结果:CI患者血清IL-6含量在1d、3d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第7d两组比较无屁著性差异(P〉0.05);大、中梗死灶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结论:急性CI患者病后血清IL-6水平显著增高,血清IL-6升高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是指无脑卒中病史,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却发现脑梗死病灶;或虽有脑卒中病史,而影像学检查发现了不能解释其症状和体征的非责任病灶。本文将2000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6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简称腔梗)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Hcy)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高血压合并腔梗患者,依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腔梗组(Hcy≥10μmol/L,H型高血压组,n=120);普通高血压合并腔梗组(Hcy< 10μmol/L,普通高血压组,n =12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n=115).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Hcy的水平,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受试者颈动脉IMT.结果 H型高血压组的颈动脉IMT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组及对照组[IMT:H型高血压组(1.37±0.20)比普通高血压组(1.15±0.18)比对照组(0.57 ±0.22) mm,P<0.001;Hcy:H型高血压组(19.2±3.5)比普通高血压组(9.2±1.4)比对照组(9.0±1.3).μmol/L,P<0.001];Pearson线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腔梗患者的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13,P<0.05),H型高血压组相关性更大(r=0.585,P<0.05).以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y(β=0.535,P<0.01)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梗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与颈动脉IMT增厚呈正相关.H型高血压合并腔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