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海盐县原属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为该地唯一的传疟媒介,1962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5.995/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0%以上,流行疟种以间日疟为主。经过几十年持续的以根治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1987年经浙江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自1988年起进入疟疾监测巩固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时常有输入性疟疾发生。特别是国际化的劳务输出,非流行疟种的输入严重威胁海盐县的疟疾防治成果。2009年4月4日发生输入性恶性疟1例,现将病例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地貌为丘陵山区,历史上属中低、度流行区。1953年,全市患病人数8743人,占当年传染病总数的84.22%。我市白1953年起,对疟疾进行了综合防治,使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1982年后没有发现内源性恶性疟病例。1993年经自治区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市的流动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加强疟疾流动人口管理将是疟防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现将梧州市消灭疟疾后的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及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素有“百工之乡”之称的永康市,有人口51万,每年外出流动人口约有10万余,占全市总人口的19.8%.近年来由于外出人口流动频繁,其中到中老、中越、中缅边境,云南瑞丽等高疟区从事手工业的人数较多,输入性疟疾不断增多,从1982年首次输入恶性疟2例至1989年已达59例.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巩固防疟成果,防止疟疾病例的传播和复燃,开展了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及时发现病例给予正规治疗及疫点处理,杜绝继发病例的发生.现将1990~1994年5年来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舟山市定海区在基本消灭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舟山市定海区1988—2015年疟疾监测点疫情报告、传染源监测资料、流动人口监测资料,对所有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988—2015年定海区共报告5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7.30%。其中间日疟33例(60.00%),输入来源以安徽为主(66.67%);恶性疟22例(40.00%),输入来源以非洲国家为主(90.91%)。每年6—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20~50岁的男性劳务输出人员及民工为主。本地外出归国人员的疟原虫阳性检出率为6.92%,高于外来流动人员的1.54%(P0.05)。结论定海区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加强对高疟区返乡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监测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分析2013年广西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探讨针对性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3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感染来源、病例三间分布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广西共报告疟疾病例1 251例,年发病率为2.37/10万,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虫种以恶性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33%,间日疟次之,占病例总数的8.55%,三日疟、卵形疟均有发现;病例分布于区内13个地市45个县市(区),其中上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3.53%;病例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8.88%,发病人群中20~49岁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90.97%;病例感染地来自非洲的16个国家和东南亚的4个国家,在非洲感染病例占病例总数的96.88%,在东南亚感染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2%;病例在国外所从事职业主要为淘金,占病例总数的93.37%;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6、7月份,占病例总数的68.90%。2013年广西无疟疾死亡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多途径摸排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出国返乡人员疟疾监测力度,同时加强外出务工人群疟防治知识健康宣教是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是危害最严重的疟疾,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宜宾市的恶性疟经积极防治,已于1964年消灭,此后发生的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的.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外出打工,往返于国内外恶性疟流行区的人员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提高疟疾控制后期输入性疟疾监测及诊治能力,保证2018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广西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来广西共报告国外和区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97例,其中恶性疟261例,间日疟10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例,混合感染8例,未分型16例,死亡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河池、百色、玉林和崇左6个地级市,占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的92.70%(368/397)。男女性别比为55.7∶1,年龄分布集中在20~50岁组,农民和工人占病例总数的85.39%(339/397)。国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是非洲加纳共212例,其次为缅甸68例,柬埔寨26例。结论 当前广西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为确保2018年广西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恶性疟是危害最严重的疟疾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宜宾市的恶性疟经积极防治 ,已于 196 4年消灭 ,此后发生的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的。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外出打工 ,往返于国内外恶性疟流行区的人员日渐增多。在恶性疟流行区感染 ,回归后患恶性疟者不少 ,给疟疾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为了总结经验 ,进一步做好恶性疟的临床治疗和阻断传播工作 ,现将宜宾市 1996~2 0 0 1年疫情报告的 2 0例输入性恶性疟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根据各县 1996 - 2 0 0 1年的传染病疫情报告 ,择其中个案调查或病历记录较为完整的 2 0例 ,进行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泸州市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防治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以便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05-2012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共报告疟疾95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3/万,无继发二代病例和暴发疫情发生。其中间日疟56例,恶性疟32例(混合感染1例),未分型7例,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本地病例31例(无恶性疟),输入性病例64例(恶性疟32例),输入性疟疾构成比逐年上升。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蚊种,平均雌蚊密度为0.13只/(台.h)。结论泸州市实现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采取的以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管现症患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成效显著。由于疟疾传播媒介客观存在,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泸州市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管理及媒介控制工作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2008—2014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控制后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4年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等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联防区2008—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76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71/10万。虫种以恶性疟为主,占52.63%;其次为间日疟,占36.84%。联防区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患者65 310人次。血检流动人口15 609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76例,阳性率为0.49%。病例分布于联防区13个联防单位中的8个,其中全州县33例,占43.4%。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4.05%;年龄集中于20~49岁组,占89.47%。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8个国家(59.21%)和东南亚2个国家(26.32%),以及国内的海南省和其他地区。病例主要从事工种为淘金和挖矿,占78.95%。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于4—8月份,占64.47%。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2012年报告2例,无继发病例发生。结论当前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的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3—2007年荆门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荆门市6个县(市、区)疟疾发病5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7/万,以届家岭管理区(复媒地区)为高发(1.7/万);疟疾病例报告中间日疟占99.46%,恶性疟(均为输入性)占0.54%;疟疾死亡1例(为恶性疟),死亡率为0.18%。5~10月为疟疾发病高峰季节,占发病总数76.83%;以复媒地区疟疾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94%,中华按蚊区仅占0.6%;男性发病占64.36%,男女之比为1.8: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1~70岁劳动力发病为多,占70.51%;农民、离退休和工人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结论荆门市疟疾防治连续5年控制在国家基本消灭的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马山县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输入性疟疾监测提供防控依据和策略。方法对1990-2010年“三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对阳性者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0q010年共血检300605人,其中无外出本地居民血检292240人,无检出阳性病例;外出回归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共血检8365人,阳性228例,年均阳性率为2.73%,均为输入性疟疾。外出回归本地居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8.68%(225/228)。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仅占1.32%(3/228)。其中,间日疟阳性213例,恶性疟阳性15例。5—10月病例最多,共147例,占64.47%。感染地区以海南省158例为最多,占69.30%。以20—49岁年龄组最多,共190例,占83.33%。男性200例,占87.72%。病例职业以矿业、林业、建筑业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00%(171/228)。228例病例均治愈。结论1990--2010年马山县疟疾发病均为流动人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提示流动人口中“二热”病人应作为疟疾重点人群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疟疾流行及基本消灭疟疾后的防治效果 ,为进一步巩固灭疟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历年疟疾防治资料 ,进行疟疾病原学、免疫学和昆虫学监测 ,处理疟疾疫点。结果  2 0世纪 5 0年代居民原虫率最高达83 .8% ,发病率达 82 98.92 /10万。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查治 ,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1977年降至 6.3 6/10万。 1987年经湖南省卫生厅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1987~ 2 0 0 2年发热病人血检 5 742 6例 ,查出疟原虫阳性 15 63例 ,其中间日疟 15 3 8例 ,恶性疟 2 3例 ,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 1例 ,三日疟 1例。 1987~ 2 0 0 2年疟疾年发病率 0 .0 4/10万~6.72 /10万 ,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输入性疟疾占总病例数的 94.2 8% (15 15 /160 7)。通过对现症病人根治 ,结合流行季节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工作 ,未发现二代病例和健康带虫者。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病例以输入性为主 ,但不能排除本地还有疟疾传播。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工作中 ,应加强对进入高疟区回归人群的监测 ,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适合本省有效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网络直报的疟疾疫情数据、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四川省报告疟疾病例238例,发病率为0.03/万。其中恶性疟155例,占65.13%,有3例重症恶性疟病例死亡。238例病例均为输入性,其中境外输入233例,占97.90%。每月均有病例报告,5月和6月是间日疟的高峰,共29例,占间日疟总数的40.28%。成都、广安、南充、内江、宜宾报告病例156例,占总数的65.55%。患者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157例患者初次就诊结果为疟疾,占65.97%。98例病例由市级医疗机构确诊,占41.18%。结论 四川省境外输入性疟疾形势严峻,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疟疾能力不足。为了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需加强医疗机构疟疾诊治技能培训,加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山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中山市2010—2016年确诊的疟疾病例个案资料,对病例分布、感染来源等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疟疾确诊病例中,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国外输入54例,外省输入7例,广东省其他市1例。恶性疟46例,间日疟13例,三日疟1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1例。除3月份外其余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4~12月份,共56例(90.3%)。62例确诊病例中,男51例,女11例,男女比为4.64∶1;发病年龄以30~49岁最多,占80.6%。职业以外出务工和经商为主,共61例,占全部职业的98.4%。62例确诊病例主要分布于中山市24镇区中的11个镇区,镇区覆盖率45.8%。结论近7年来中山市疟疾输入性病例占主导地位,病例职业特点集中为外出在非洲务工和经商的青壮年男性,病例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疟疾高发区,加强疟疾输入性病例的监测与控制,是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烟台市疟疾基本消灭后期的流行特征,为现阶段疟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烟台市1993~2008年疟疾监测、疫情与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烟台市1993~2008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0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05/10万~0.32/10万,年均发病率为0.12/10万。130例病例中,输人性病例占96.9%(126例),其中来自国内省份的86例,来自国外的40例;恶性疟17例(占13.08%)。4例本地病例分布在海阳市(2例),招远市(1例),蓬莱市1例。输入性病例中,5~9月发病的占74.60%,本地病例均在6~8月发病。1993~2008年全市合计监测“三热”病人188722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101例,阳性率为0.05%。病例均为单发,未发生输人性继发病例。[结论]烟台市疟疾疫情持续保持在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内,病例主要为输人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恶性疟病例,为进一步开展恶性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9~2003年1 140名外出海南做工回归人员进行疟疾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疟疾患病率为54. 04%,疟原虫阳性率为14. 39%,其中恶性疟原虫阳性率为12. 19%,占阳性总数的84. 76%。观察16例恶性疟原虫无性体带虫者和1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人,对氯喹均呈现抗药性。经过15年来对疫点和疫区全民抗复发治疗、外出回归人员药物根治,以及连续3年“DDT”室内滞留喷洒和6年溴(氯)氰菊脂浸泡蚊帐灭蚊,控制了输入性恶性疟传播蔓延。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支持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是控制输入性恶性疟的关键。要继续加强易感人群,特别是流动人群及媒介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9.
1994~2007年宾阳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宾阳县基本消灭疟疾后14年来疟疾流行态势,掌握流行分布及变化,评价近年来疟防措施效果并为今后防治提供根据。方法收集1994~2007年全县疟疾监测与防治资料,分析疟防措施执行效果。结果1994~2007年宾阳县共监测发现疟疾病人193例,输入性疟疾病人186例(血检疟原虫阳性181例,临床诊断5例),占病例总数的96.37%。有82.80%的疟疾病人是从海南省输入。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特别是往返于海南省的男青壮年农民疟疾的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郴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3-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3-2012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10万,死亡1例,无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24例(58.54%),恶性疟15例(36.58%),三日疟2例(4.88%);本地病例4例(9.76%),输入性病例37例(90.24%),93.33%(14/15)的恶性疟病例均由非洲输入;发热患者血检107 975人次,阳性率为3.43/万,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率均为100%;传疟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为主(86.04%),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发热患者血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