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质类固醇广泛用于皮肤病治疗。其引发的接触过敏日渐增多。皮质类固醇本身具抗炎、抗过敏作用。接触过敏的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和重复开放应用试验等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还待研究。各品种之间交叉反应性的规律受到注意。致敏的机理尚未弄清。对国外近 1 0年来皮质类固醇致接触过敏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肤病患者的斑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不同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药的斑试剂对172例有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史的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12例(7.0%)对多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有反应。其阳性率仅次于橡胶促进剂、香料、苯唑卡因及白降汞,是第5位常见的过敏原。皮质类固醇激素过敏多见于钱币状湿疹,瘀积性皮炎等慢性皮肤疾患。临床表现多为皮损迁延不愈,但也可发生急性接触性皮炎。过敏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交叉过敏与多价过敏现象常见;未见全身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皮质类固醇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导致接触性皮炎亦日益增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各种类之间可发生交叉反应,其机制和规律正在迸一步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斑贴试验等诊断手段已引起广泛重视。对国外近几年来对皮质类固醇致接触性过敏研究新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皮质类固醇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导致接触性皮炎亦日益增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各种类之间可发生交叉反应,其机制和规律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斑贴试验等诊断手段已引起广泛重视。对国外近几年来对皮质类固醇致接触性过敏研究新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5例女性患者,在系统或损害内应用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龙、倍他米松时发生皮疹,怀疑为皮质类固醇过敏,为了确诊对病人进行了口服或损害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发过敏试验,皮内试验及斑贴试验。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对皮质类固醇(CS)过敏的病人,对巯氢可的松特戊酸酯(TP)也可起反应。一些病人虽没有CS接触过敏史,并且CS皮肤试验阴性,但外用该药后仍可发生湿疹样反应。为阐明这个问题,作者收集了另外的有关外用CS引起接触过敏的资料,并将TP作为对CS过敏的一个可能的标记加入标准斑试系列。  相似文献   

7.
菊科植物种类繁多,能引起接触过敏性皮炎,其主要的过敏原为倍半萜烯内酯。菊科植物过敏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临床通常表现为季节性空气接触性过敏,其特征类似于光敏感,故导致鉴别诊断上的困难。斑贴试验不能发现所有的病例。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疗效有限,口服有效但易复发。其它的一些治疗方法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菊科植物种类繁多,能引起接触过敏性皮炎,其主要有过敏原为倍半萜烯内酯,菊科植物过敏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临床通常表现为季节性空气接触性过敏,其特征类以于光敏感,故导致鉴别诊断上的困难,斑贴试验不能发现所有的病例,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疗效有限,口服有效但易复发,其它的一些治疗方法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9.
最近的资料表明外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接触过敏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多见,本文扼要介绍了目前对该问题的有关认识,包括临床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最近的资料表明外皮质类固醇引起的接触过敏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多见,本文扼要介绍了目前对该问题的有关认识,包括临床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报道,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细菌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Hailey-Haile病,HHD)有效,一些病人局部和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也有益。文献只报道过1例局部应用新霉素过敏的病例,本文探讨HHD患者的局部接触过敏反应发生率是否增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皮质类固醇软膏外用引起的皮肤损害的副作用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副作用可分为三类:1.皮质类固醇本身引起者(包括过敏机转引起的及药理学作用引起的)。2.软膏基质引起的(包括基质抗原及基质刺激原)。3.软膏中含有的配伍药物(如各种抗菌索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本篇主要讨论非过敏性反应的副作用,因此应认识皮质类固醇的生物学作用及药理学作用。其主要作用为:1.血管收缩作用,2.抑制表皮细胞的更替(Turn over),3.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形成,其中包括胶原及酸性粘多糖的抑制,4.稳定溶酶体,5.抑制黑色索的形成。一、主要非过敏性皮肤损害的表现:1.萎缩,长期的皮质类固醇软膏局部涂抹或封包疗法,可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有几篇关于外用皮质类固醇过敏的报道,但所用的软膏基质的成分或不纯的副产品也可能是过敏原。本文报道2例对皮质类固醇过敏患者并介绍了寻找过敏原所作的斑贴试验。一例患者,男,54岁,颈部患毛囊炎,用含有倍他米松戊酸酯及新霉素的软膏治疗,开始疗效很好,但其后复发,用同样药物治疗反而恶化。患者又因患慢性结膜炎,给予含磷酸强的松龙和新霉素眼药水滴眼6周,病情恶化。开始自觉眼干燥,有刺激,用了眼药水后,剧痒,下眼睑肿胀。经眼科检查,眼  相似文献   

14.
由皮质类固醇剂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不多见,过去多为个别病例的报告。作者在1980~1983年间见到9例由新的皮质类固醇药物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9例全为女性,其中6例对Tixo-  相似文献   

15.
Pivalone是一种鼻喷雾剂,含有糖皮质激素21-巯基氢化可的松特戊酸盐(TP)(1%)及防腐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02%).TP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在许多国家,甚至过去从未用过该药的国家已有报道,推测是由于与其它皮质类固醇尤其是与仅少一个巯基的氢化可的松有交叉反应,然而氢化可的松斑贴试验可能阴性.作者用氢化可的松对TP过敏病人作皮内注射以观察斑贴试验阴性反应是否由于氢化可的松对完整表皮穿透力不强所致.疑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497例除用一组标准过敏原作斑贴试验外,还用Pivalone作斑贴试验.  相似文献   

16.
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有多种皮肤方面的副作用,诸如皮肤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痤疮、色素异常、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胶样粟丘疹、光过敏、多毛、不易辨认的癣,感染的诱发和恶化,以及鱼鳞病样变化等。但较为严重的和难以处理的是皮质类同醇激素依赖性皮炎(corticosteroid dependent dermatitis,CDD),主要发生在较长时间外用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的患者。其特点是用药后原发病情可能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对氢化可的松有接触过敏的人在全身应用氢化可的松时是否会激发过敏性皮肤反应,又鉴于氢化可的松在人体内有其对应物,即由肾上腺皮质所合成的可的索,作者对外用氢化可的松已致敏的患者,全身给予氢化可的松或以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的分泌进行研究。所观察的6例患者中,4例对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17-丁酸酯接触过敏,2例仅对后者过敏而对前者不过敏。用氢化可的松作口服激发试验,递增剂量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患皮质类固醇变态反应的患者对数种皮质类固醇制剂发生反应。对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引起的反应为交叉反应的存在提供了无可辨驳的证据。已提出四组可发生交叉反应的皮质类固醇,即:A组:氢化可的松、特戊酸替可的松(tixocortol Pivalate)和其相关化合物;B: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安西奈德(amcinonide)和相关化合物;C组:倍他米松、地塞米松和相关化合物。D组包括酯类如氢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皮质类固醇对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11例用皮质类固醇的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及20例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并分别于治疗后的15d及3、6、9、12个月,随访两组梅毒患者的皮损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情况。结果 11例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梅毒患者其外周血CD^3 、CD^4 显著低于未用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组;其皮损的消退及RPR转阴率在3个月内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皮质类固醇可使二期 梅毒患者的外周血CD^3 、CD^4 下降,从而影响梅毒患者近期皮损的消退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转阴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报告2例患者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例1. 女,61岁,有染料过敏史,手部皮炎因外用皮质类固醇(CS)加重.用增补的欧洲标准系列和病人用的Propaderm A软膏(0.025%二丙酸氯地米松,3%氯四环素)做斑贴试验,在第2天和第4天分别对羊毛醇、新霉素和Propaderm A软膏呈阳性反应,在第2天对二丙酸氯地米松呈阳性反应.6周后,用CS系列作斑贴试验,结果除氢化可的松外,其他都呈强阳性反应,这样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