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针对出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快捷、客观、完整的原则,自行设计了院前急救表格。结果:院前急救记录齐全,病人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纠纷下降。结论:院前急救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对院前急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认真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效防止护理事故发生,减少医患矛盾,实施院前急救记录单管理办法,是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实行的情况看,达到了院前急救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完整性、实用性和连续性的要求,方法简便易行,职责明确,提高效率,确保了院前急救质量,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设计形成院前急救护理记录单,全面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方法:按照简单实用、易于操作、规范便捷的原则,自行设计院前急救护理记录单。结果:院前急救护理记录单主要包括接诊时间、病人基本信息、出车类别、体格检查、受伤情况、抢救处置措施、转院病人状态、与医院交接信息等内容。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对院前急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心脏骤停是院前急救中最紧急、最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近年来,我院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实施了成功的心肺复苏,挽救了患者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救中心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1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模式。观察2组病患的入院与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并开展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入院时间为3.1±1.2小时,治疗时间为2.8±1.9天,致残率为47.9%,病死率为8.3%,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确保急救目的,降低致残与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记录2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转运至医院时间,并观察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转入普通病房人数占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转运至医院时间、溶栓时间分别为(0.96±0.22)min、(21.62±3.68)min、(150.69±10.43)min、(1.06±0.3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予以个体化护理,可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急诊急救事业的发展,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院前急救护理的产生,为我们护理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做为急诊护士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做到热爱护理工作,有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反应机敏,动作迅速,熟练掌握急诊急救器械设备的应用,熟知各种急重症病人的抢救程序,要有爱心和耐心,有一分希望,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3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到院前急救以及接受到医院专业救护时间和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到院前急救时间以及接受到医院专业救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致残率(46.7%)、死亡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13.3%,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大大缩短临床救治时间,降低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8.36±2.15)min,等待手术时间(10.82±2.85)min,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者治愈率83.33%,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率,加强院外急救,缩短入院急救时间和手术等待时间,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急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近年逐年增加,对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数内,多数导致猝死的最初原因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未得到急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程度。院前急救是指病人在医院前期现场急救,包括给予 相似文献
16.
张淑丽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1):78-80
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巡回护士对手术病人的姓名、病室、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护理情况及所有器械、敷料、针、线等物品的真实记录。是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及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客观记录依据。在十多年的手术室的临床工作中,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和使用被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修改,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地适应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院前急救存在问题与隐患的分析,提出了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护理人员急救业务技术素养和在全体民众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安宝,即盐酸利托君,是一种注射、口服均有效的β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预防妊娠20周以后的早产。因疗效好、副作用少,可以改善胎盘血液循环,有利于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成活率[1],近年来在产科应用甚广。我科也选择安宝作为治疗早产常用药,效果甚佳。但特别注意合理用药及加强用 相似文献
19.
护理记录单是护士对病情观察、对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患者的反应等情况的客观文字记录,是医疗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教学、科研和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保院前急救药品、物品安全有效,随时处于功能应急状态,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对5个出诊箱、5个插管箱,救护车上的5个氧气瓶采用封条管理.结果 采用封条管理后,物品清点时间缩短了约1小时40分,完好率提高至100%,减少了氧气的耗损.结论 封条管理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