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对足月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寻求足月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合理体位。方法 应用美国BicoreCP 10 0新生儿肺功能仪分别检测 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仰、俯卧位时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气道阻力、动态肺顺应性和呼吸功。结果 俯卧位呼吸频率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仰卧位 [(4 4 .3±9.2bpm min)vs (4 8.0± 10 .6bpm min) ;(15 3.1± 5 0 .4 )cmH2 O (L .sec)vs (2 11.9± 6 3.1)cmH2 O (L .sec)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俯卧位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呼吸功明显高于仰卧位 [(2 .2 9±0 .4 6ml kg)vs (1.6 5± 0 .5 0ml kg) ;(0 .0 95± 0 .0 2 4 )L (min .kg)vs (0 .0 75± 0 .0 2 2 )L (min .kg) ;(0 .6 2 1±0 .2 14 )ml (cmH2 O .kg)vs (0 .389± 0 .115 )ml (cmH2 O .kg) ;(8.9± 3.5 )gm (cm .kg)vs (5 .9± 2 .7)gm (cm .kg)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俯卧位可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动态肺顺应性 ,降低呼吸频率和气道阻力 ,提示俯卧位是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适宜体位。  相似文献   

2.
测定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早期肺功能主要指标 ,为临床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 :应用Biocore CP- 1 0 0新生儿肺功能仪 ,对 1 2 9例生后一天及 5 0例生后三天的足月新生儿进行肺功能测定。第一天组胎龄 39.2± 1 .1周 ,出生体重 3381± 2 5 8g;第三天组胎龄 38.7± 1 .1周 ,出生体重 34 5 1± 2 85 g。结果表示 :第一天组潮气量 4.6± 1 .4ml/kg,每分通气量 0 .2 1± 0 .0 8L/( mim· kg) ,动态肺顺应性 0 .1 4± 0 .0 6 ml/( k Pa· kg)〔1 .4± 0 .6 ml/( cm H2 O· kg)〕,气道阻力 3.8± 1 .9k Pa/( L· S)〔39.1± 1 9.0 cm H2 O/( L· S)〕,呼吸功 1 8.9± 1 0 .9g· cm/kg;第三天组潮气量 4.8± 1 .4ml/kg,每分通气量 0 .2 3± 0 .0 7L/( min· kg) ,动态肺顺应性 0 .1 5±0 .0 5 ml/( k Pa· kg)〔1 .5± 0 .5 ml/( cm H2 O· kg)〕,气道阻力 3.7± 2 .0 k Pa/( LS)〔38.1± 2 0 .5 cm H2 /( L· S)〕及呼吸功 1 6 .8± 9.6 g* cm/kg。两组肺功能结果均无显著差异 ( P>0 .0 5 )。本文新生儿肺功能结果似可作为新生儿早期肺功能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美国Bicore 公司的CP100新生儿肺功能监护仪,分别测定30 例健康早产儿[( 胎龄34.5±0.3)周,体重(1 905±52) g] 仰、俯卧位时肺功能。结果 俯卧位潮气量为(5.400 ±0.200)mlkg,明显高于仰卧位时的(4.700 ±0.200)mlkg(P< 0.01);俯卧位气道阻力为(33.750 ±3.000) mmHg(L·s) ,明显低于仰卧位时的(43.000 ±4.000)(L·s)( P< 0.01) ;俯卧位动态肺顺应性为(3.380 ±0.160) ml(mmHg·kg) ,明显高于仰卧位时的(2.380±0.110) ml(mmHg·kg)( P<0.01) ;仰俯卧位时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时间常数及呼吸功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的潮气量和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提示俯卧位可能是改善早产儿肺功能的适宜体位。  相似文献   

4.
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通换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通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 2003年 1 ~10月,将中国医科大学二院NICU住院的 18例肺炎早产儿和 14例肺炎足月儿分别置于仰卧位和俯卧位,分别测定 2种体位时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 )、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并计算出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体积分数的比值(PaO2 /FiO2 )、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气氧分压的比值(PaO2 /PAO2 )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 aDO2 )。结果 早产组及足月组肺炎患儿俯卧位时PaO2、PaO2 /FiO2及PaO2 /PAO2明显高于仰卧位 (P<0 05),A aDO2明显低于仰卧位(P<0 05)。两组肺炎患儿仰、俯卧位时RR及PaCO2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和足月儿肺炎的氧合,这提示俯卧位可能为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氧合功能的适宜体位。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体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早产儿体位问题 ,国内研究甚少。国内临床上多沿用传统的仰卧位 ,而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的NICU则采用俯卧位。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 ,早产儿俯卧位较仰卧位有多种潜在的生理方面的益处 ,但对此问题也仍存在争议。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体位对早产儿呼吸系统的影响早在 70年代 ,即有一些研究证明 :早产儿在俯卧位时可以改善动脉氧分压和肺顺应性 ,增加潮气量 ,降低能量消耗 ,胸廓的不协调性更少等等。近年来 ,一些学者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Martin等(1) 通过二氧化碳 (CO2 )重复呼吸诱发健康早产儿在不同体位时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极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8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极早产儿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4例退出研究,79例完成治疗和观察(仰卧位组37例,俯卧位组42例),以容量辅助/控制模式机械通气。俯卧位组患儿每仰卧位通气4 h行俯卧位通气2 h。分组干预之前以及分组干预后仰卧位组每6 h、俯卧位组每于转换为俯卧位后的1 h,分别记录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命体征。结果 俯卧位组FiO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俯卧位组的PO2/FiO2比值高于仰卧位组,而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PaO2、pH、BE、心率和有创动脉血压平均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俯卧位与仰卧位交替通气能改善机械通气极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吸入氧体积分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17例ALI患儿,在持续镇静下俯卧位通气4h,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模式(PCmode),以监测呼出潮气量6~8mL/kg反馈调节控制压力,吸气时间0.6~1.0s,呼吸频率28~42次/min,吸入氧体积分数400~1000mL/L,呼气末正压6~16cmH2O(1cmH2O=0.098kPa)。监测0、1、4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施俯卧位通气1、4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h,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O2)均较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显著升高(Pa<0.05),俯卧位通气4h和恢复仰卧位通气4h时的尿量也有增加(Pa<0.05)。而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呼吸道峰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ALI患儿的氧合,增加尿量,恢复仰卧位通气后氧合改善,尿量增加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 34周、体重< 2000 g、胃肠营养达到100 ml/kg以上、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根据住院号随机确定护理体位的顺序,分别给予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位护理.每个体位持续观察2h,监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和呼吸暂停次数,并测量胃内潴留量,观察早产儿的状态(入睡、清醒或哭闹).结果 共有26例早产儿完成研究,胎龄(31.2±1.7)周,出生体重(1461±250)g,进行研究时平均日龄(22.3±9.1)天.早产儿在4种体位护理时多数保持安静入睡或清醒,偶有哭闹但易于安抚,护理过程中心率、经皮氧饱和度和血压均无显著变化.婴儿在仰卧、左侧卧和右侧卧时呼吸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动在50~55次/min,而俯卧位时呼吸由开始的(54.1±6.1)次/min逐步下降至2h的(49.1±7.2)次/min(P <0.001),低于其他体位(P<0.05).在2h的体位护理期间,仰卧位体温平均37℃,其余3个体位体温平均上升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儿喂养1h后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的胃内潴留量分别为(3.2±2.9)、(1.8±2.4)、(5.3±3.4)和(2.9±2.2) ml/kg,左侧卧位显著高于其他体位(P<0.001);2h后胃内潴留量分别为(1.1±1.8)、(0.1±0.2)、(1.7±2.2)和(0.8±1.4) ml/kg,左侧卧位也显著高于其他体位(P <0.001).4种体位中仅仰卧位有1例发生呼吸暂停.结论 鼻饲喂养早产儿均能较为安全地采用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进行体位护理,俯卧位有利于呼吸平稳、维持体温和促进胃排空,且不会增加呼吸暂停的危险性,左侧卧位不利于胃排空.  相似文献   

9.
吸痰对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患儿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和用呼吸机患儿在痰液雍塞和吸痰后呼吸力学变化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方法  对因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吸痰前及吸痰后 2 0min时 ,监测呼吸频率 (RR) ,呼出潮气量 (VTEXP) ,气管导管周围漏气率 (Leak % ) ,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 (CDYN) ,平均气道阻力 (Rawmean)等呼吸力学参数。 结果  对 11例患儿进行了 5 2例监测 ,吸痰前、后气道阻力分别为 (116 73± 2 7 12 )cmH2 O/L .s和 (93 38± 2 6 6 4)cmH2 O/L .s,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1;吸痰前、后气管导管周围漏气率分别为 (18 12± 4 12 ) % ,(8 71± 3 76 )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吸痰后呼出潮气量 (7 31± 2 12 )ml/kg较吸痰前 (5 72± 1 2 )ml/kg明显升高 ,P <0 0 1,吸痰后呼吸频率明显降低。 结论  痰液雍塞时气道的呼吸力学将发生明显变化 ,及时采取措施、彻底清除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呼吸衰竭治疗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撤离后不同体位对新生儿通换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呼吸机撤离后最初6h内新生儿仰、俯卧位对其通、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我院N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并直接撤机后体温正常的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氧气涵吸氧,确保经皮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监测撤机后6 h内各时间点的吸氧浓度(FiO2)、呼吸频率(RR)及经皮氧饱和度,于撤机后1 h及6 h各测动脉血气1次,记录PaO2、PaCO2,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结果 撤机后1~6 h俯卧位组FiO2均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0.01),RR在俯卧位组有降低趋势,于撤机4 h后明显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撤机后1 h及6 h,俯卧位组PaO2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仰卧位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呼吸指数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于撤机后6 h仰卧位组PaCO2高于俯卧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俯卧位可以改善撤机后最初6 h内新生儿的通、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幼猪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幼猪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上海小白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治疗组(n=6).内毒素60 μg/kg静脉维持诱导肺损伤.治疗组成模后予高氟化碳(C10F18)10 ml/kg灌入气管.于基础状态,成模时,成模后1、2、4 h分别行血气分析、记录心率、血压、呼吸、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脉搏轮廓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结果 两组动物成模时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脉搏轮廓心输出量均明显下降,各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 h后对照组氧合指数193.8±47.5,肺动态顺应性(0.8±1.7) ml/(cm H2O·kg),4 h后心输出量(2.1±0.7) L/min;治疗组2 h后氧合指数为261.5±25.8,肺动态顺应性(1.2±0.7) ml/(cm H2O·kg),4 h后心输出量(3.1±0.2) L/min,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损伤动物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哮喘急性发作的婴幼儿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客观评价该药对低龄儿童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将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49名婴幼儿按年龄分为1~3岁幼儿(32例)和<1岁婴儿(17例)两组,予0.5%硫酸沙丁胺醇0.25ml/次,驱动式压缩泵雾化吸入,在治疗前及后30min分别检查其肺功能,做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检查,采用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气量/潮气量(%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蜂流速(25/PF)和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参数反映大小气道阻力情况.结果 在幼儿组和婴儿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V-PF、25/PF和ME/NI降低,显示大小气道阻力增高,治疗后幼儿组肺功能各指标均有所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儿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幼儿哮喘急性发作予雾化吸人硫酸沙丁胺醇后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对婴儿治疗的关键是结合有效的抗炎和积极的祛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 (PHV)时早产儿血促胃液素 (GAS)和胃动素 (MOT)水平变化。方法 将 33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早产儿分 2组 ,常规组予潮气量 10~ 15ml/kg;PHV组予 4~ 7ml/kg,并维持pH 7.2 0~ 7.2 5 ,PaCO2 5 0~ 70mmHg ,SaO2 >0 .90 ,分别于通气前 ,通气后d1、d3、d5测空腹血GAS和MOT水平。结果  1.两组GAS水平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但同一时间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PHV组MOT水平于d3、d5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 .0 5 )。结论 PHV能促进MOT分泌 ,有利于早产儿胃肠蠕动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1~12月龄健康婴儿肺功能的测定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 1~ 12月龄健康婴儿肺功能的发育情况。方法 将 140名 1~ 12个月的健康婴儿分成 4组 :1~ 2月、~ 4月、~ 7月、~ 12月组。用美国森迪公司 2 6 0 0型儿童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值 ,包括用潮气流速容量曲线部分替代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检测出的潮气量和反映大小气道功能的指标 ;利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测定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总气道阻力 ;用开放式氮冲洗的方法测定功能残气量。结果 本组婴儿各项肺功能测定值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通气功能、功能残气量、呼吸系统的静态顺应性随月龄增大而增大 ,与身高、月龄、体重密切相关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反映大、小气道功能所有指标都相对稳定。结论 用潮气流速容量曲线部分代替最大呼气流速曲线可反映大小气道功能情况 ,其各项指标相对稳定 ,可作为观察呼吸系统疾患时肺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理想的指标。通气功能、功能残气量、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潮气呼气峰流速随月龄增大而增大 ,符合婴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 4月婴儿发育最快。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2岁以下婴幼儿肺炎的呼吸道阻力与顺应性的变化,将肺炎组135名,对照组77名儿童,按月龄分为5组(1m~3m、4m~6m、7m~12m、13m~18m、19m~24m),用单阻断法直接测定呼吸道阻力(Rrs,Rrs/kg)和顺应性(Crs,Crs/kg)。结果显示,肺炎组在各月龄中,呼吸道阻力高于对照组,但顺应性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尤其是经过体重校正的Rrs/kg和Crs/kg。如:1m~3m组,正常小儿气道阻力和顺应性分别为:0.90±0.55(kPa×s/l)/kg和13.17±4.41(ml/kPa)/kg,而肺炎组分别为:2.135±2.54(kPa×s/l)/kg和9.27±3.82(ml/kPa)/kg。提示婴幼儿肺炎时呼吸道阻力增高,顺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获得性漏斗胸形成过程中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4周龄SD大鼠4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行经胸骨旁切断下位三对肋软骨观察漏斗胸形成,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于术后3d和4周测定动物肺功能指标,包括: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e)、肺的顺应性(Cl)、每分钟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0.2s用力呼气容积(FEV0.2)、FEV0.2/FVC%、呼出50%FVC量时的流速(FEF50%)及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F)等,检测结果在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造模术后1周内动物呼吸频率增快,其后漏斗胸逐渐形成并稳定.肺功能检测:术后3d测得Ri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6±0.21)cmH2O·ml-1·s-1和(0.73±0.26)cmH2O·ml-1·s-1 (P=0.00),Re分别为(0.86±0.30)cmH2O·ml-1·s-1和(0.58±0.16)cmH2O·ml-1·s-1 (P=0.01),Cl分别为(0.05±0.01)cmH2O/ml和(0.09±0.02)cmH2O/ml(P=0.00),FVC分别为(3.69±0.10)ml和(3.89±0.19)ml (P=0.00),FEV0.2分别为(3.28±0.40) ml和(3.58±0.15)ml(P=0.02);术后4周测得Ri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88±0.17) cmH2O·ml-1·s-1和(0.66±0.10)cmH2O·ml-1·s-1 (P=0.00),FVC分别为(5.76±0.52)ml和(5.47±0.20) ml(P=0.05).Ri在术后3d和4周的检测结果在同龄动物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造模术后动物的吸气阻力增加(P<0.05);Re、Cl、FEV0.2和FVC等指标在术后3d的测得值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Re增加而另3个指标减小(P<0.05),FVC在术后4周时组间比较P=0.05,而MVV 、FEV0.2/FVC%、PEF25%~75%和PEF等指标不论在术后3d还是4周的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胸骨旁切断下位三对肋软骨造成模型漏斗胸的形成过程中,幼鼠吸气和呼气阻力增加,胸壁和肺的顺应性均降低,随着漏斗胸的形成和稳定,肺功能重新建立适应,但胸廓的顺应性仍较正常降低.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撤离后不同体位对新生儿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多种疾病状态下新生儿体位进行了研究,但对呼吸机撤机后这一关键时期新生儿应采取何种体位尚无报道,该实验通过撤机后最初6 h新生儿仰、俯卧位与其氧合关系的研究,来评价呼吸机撤离后最初6 h内新生儿仰、俯卧位对其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或俯卧位组。吸氧,确保SPO2在正常范围。监测撤机后6 h内的SPO2,记录撤机后1 h及6 h的FiO2,于撤机后1 h及6 h各测动脉血气一次,记录PaO2、PaCO2,并计算A-aDO2、PaO2/FiO2、RI。结果:于撤机后1 h及6 h,俯卧位组FiO2(1 h俯0.4415±0.1152,仰0.5289±0.0986;6 h 俯0.3414±0.1120,仰0.4750±0.1120)、A-aDO2(1 h俯171.06±86.55,仰253.62±71.56;6 h俯105.85±78.18,仰208.48±86.80)及RI(1 h俯2.16±1.24,仰3.74±1.68;6 h俯1.35±1.11,仰3.65±1.28)均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aO2(1 h俯88.70±32.65,仰73.43±17.68;6 h俯84.10±13.95,仰70.20±20.27)及PaO2/FiO2 (1 h俯213.49±88.96,仰141.54±43.25;6 h俯275.23±108.83,仰160.62±63.03) 明显高于仰卧位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俯卧位可以改善撤机后最初6 h内新生儿的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新生儿肺功能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机械通气对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生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 ,于3~18月龄时进行肺功能随访。测定潮气量 (VT) ,吸呼比 (吸气时间/呼气时间 ,Ti/Te) ,达峰时间比 (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的时间/呼气时间 ,TPTEF/TE) ,达峰容积比 (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出气量/潮气量 ,VPEF/VE) ,呼气峰流速 (PEF) ,呼吸系统阻力 (Rrs)及顺应性 (Crs)。结果①机械通气组婴儿各项肺功能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 ,除Rrs外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机械通气组Rrs为 (6.60±2.78)Kpa/(L·S) ,明显高于对照组 (4.91±1.97)Kpa/(L·S)(P<0.01)。②阻力与机械通气天数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3)。结论新生儿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 ,至婴幼儿期 ,除阻力外肺功能指标均已基本恢复正常。而阻力增高主要与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早产儿的远期肺功能。 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胎龄≤ 32周、出生体重≤ 1 500 g的BPD早产儿为BPD组,以同期住院非BPD早产儿按1∶1匹配为对照组,于纠正年龄1岁和2岁时召回随访,行体积描记(体描)肺功能检测,分析早产儿BPD及不同严重度BPD在纠正年龄1岁和2岁时肺功能状况。 结果 149例BPD早产儿和与之匹配的149例非BPD早产儿进入文本分析,1岁和2岁时召回随访,BPD组37例(轻中度22例,重度15例)和25例(轻中度15例,重度10例),非BPD组33例和10例。在纠正年龄1岁及2岁时,BPD组公斤体重残气量(FRCp/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肺内剩余25%潮气量时潮气呼气流速(TEF25)显著低于非BPD组,公斤体重有效气道阻力(Reff/kg)显著高于非BPD组。在纠正年龄1岁时,重度BPD亚组FRCp/kg 、TPTEF/TE显著低于轻中度BPD亚组, Reff/kg显著高于轻中度BPD亚组;在纠正年龄2岁时,重度BPD亚组VPTEF/VE显著低于轻中度BPD亚组,Reff/kg显著高于轻中度BPD亚组。 结论 BPD早产儿存在功能残气量降低及小气道阻塞,以重度BPD患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常规机械通气及儿科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部分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及治疗效果的监测1 呼吸应用1 .1 气道压力的调节1 .1 .1 峰压水平的选择 呼吸机供气压力的首要参数为气道峰压 (PIP)。定压通气时 ,一般足月新生儿只需 1 0~ 1 5cmH2 O足以获得所需通气潮气量。但对于出生重在 2 5 0 0 g以下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