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1999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17例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足背动脉、桡动脉、股静脉及任意浅表静脉穿刺,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共透析720人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蘸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无菌棉球在预防股静脉置管穿刺点渗血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行股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给予蘸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对照组35例,给予沙袋外压穿刺点。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试验组渗血时间为(14.11±13.61)h,对照组渗血时间为(21.94±17.81)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71,P〈0.01),且患者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蘸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可以缩短股静脉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时间。  相似文献   

3.
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与止血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动脉穿刺技术是血管介入治疗的基础环节。术后穿刺点的有效压迫能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我院均采用术后人工压迫方法预防出血,将我科2005年3-6月常规股动脉穿刺的200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压迫1.5h、1.0h、0.5h、15min,观察其止血效果,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侯翠英 《当代护士》2014,(5):100-101
总结了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脉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方法及护理,包括患者体位摆放、血管定位、进针角度、穿刺前患者的护理、操作中护理要点及拔针后的护理等。认为股静脉穿刺操作简便、迅速、成功率高,对常规无法建立透析通路的患者,股静脉穿刺是快速建立血管通路、顺利实施血液透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透析的保证。血管通路有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类。常用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有直接的动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插管、外瘘。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其中经皮颈内静脉插管是目前紧急透析中最常用、最安全的血液通路,而经皮股静脉置血管通路因为其存在的缺点而采用较少。从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本科有9例患者经皮股静脉置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对于通路的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重症抢救及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多应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临时血液透析通路。现总结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置管的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对初次行血液透析无动静脉内瘘或慢性肾衰竭内瘘成熟前的患者,需要留置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当拔除血液透析导管后,对穿刺点的压迫止血常采用局部指压20~30 min,再以宽布胶带加医用棉卷压迫24 h的方法。一方面因加压者施加的压力大小不等,导致止血效果不佳,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另一方面因布胶带粘性太强,在24 h后撕取时易损伤皮肤,造成二次伤害。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血液透析导管穿刺点压迫  相似文献   

8.
启事     
1999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17例需要血液透析的患采用足背动脉、桡动脉、股静脉及任意浅表静脉穿刺,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共透析720人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冯福祥  师新梅 《全科护理》2013,11(15):1406-1407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路创伤小、速度快,是急性肾衰竭、急性中毒等病人需行急诊透析时常用的导管留置方法。常见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股静脉留置导管是帮助血液透析病人快速、方便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较好方法,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无痛苦、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但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股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之一,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由于股静脉位置较深,管径粗,压力大,加之血液透析时要使用抗凝药物且穿刺针较粗,股静脉留置导管拔针后止血比较困难。常见的压迫方法主要有人工压迫和(或)沙袋压迫及硬纸卷和(或)弹力绷带压迫。沙袋加压力量相对较小,特别是水肿、肥胖或血管硬化的患者容易出血,又因沙袋不能辅助固定,患者制动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建立血液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我院自1987年6月以来,共对15例行暂时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双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通路,共进行透析39人次,维持血流量150ml/min 左右,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静脉选择双静脉穿刺是选用两条静脉作为血液透析的暂时性血液通路,其中一条较粗大的静脉将血液引出体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在急诊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72例需行急诊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的患者采取股动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股静脉穿刺,观察三种不同穿刺治疗途径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股动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股静脉穿刺分别为42例、53例、77例;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24%,83.02%,98.70%,采用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途径;穿次操作时间分别为(7.2±2.6)min,(11.6±5.3)min,(5.6±2.8)min,采用股静脉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种途径;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为(24.2±11.3)min,(12.6±5.6)min,(10.5±9.4)min,采用股静脉穿刺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种途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5.67%,3.90%,采用股静脉穿刺渗血、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途径,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静脉穿刺行急诊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的操作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股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丽娟 《护理研究》2006,20(27):2497-2498
血液透析时把病人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滤过后回到体内,该通路为血管通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按照血液通路的使用时间将血管通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临时性及永久性血管通路。前者主要指动静脉内瘘,后者主要指动静脉直接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直接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用于急性血管通路时。通过一年多的临床观察,我们采用股静脉直接穿刺引出血液,任选一条浅静脉作为回路进行血液透析,既无并发症也不需要留置导管给病人带来不方便,且透析效果也令人满意,而且给病…  相似文献   

14.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建立和保留临时性血管通路对抢救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非常重要。在临时性血管通路中,股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故常常被使用。因有时股静脉导管需要保留较长的时间,如何防止导管的堵塞和感染,便是护理的重要问题。本文采取两组病例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肝素一次性灌注封管法和反复肝素推注法的效果,以寻求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导管保留法。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择6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病人,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照组32例,病例选自1996年1月~1997…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置管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置管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置管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置管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置管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股静脉管腔内,且股静脉管腔通畅;患者无发热、渗出液涂片未见白细胞及脂肪细胞,渗出液培养2次均未见细菌生长,予置管处换药每日3次,未行其他特殊处理,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2d后,患者双下肢浮肿消退,置管处仍有渗出,拔除右侧股静脉置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轻压穿刺点上方,缓慢拔出股静脉导管,后局部按压1h渗出停止,局部加压包扎,嘱患者卧床休息,12h后拔管处敷料干燥,行对侧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未见置管处渗出.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血液通路是血液净化的先决条件,也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长期血管通路如自身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等因其应用的局限性而逐渐被淘汰;股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曾被认为安全、容易穿刺而被广泛应用;但因其有限制下肢活动、置管部位污染机会多,易导致感染等缺点而无法较长时间留置,近年已逐渐被颈内静脉置管所代替。我院1999年6月~2000年6月,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建立长期的血管通路来维持血液透析,而基层医院因经济、医疗条件及尿毒症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认识不足,使很多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之前未做好动、静脉内瘘和深静脉置管。尿毒症患者往往病情危重,需紧急进行血液透析来抢救生命。股静脉穿刺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上急诊血液透析的临时血管通路这一难题。本文通过对50例尿毒症患者的股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进行正常血液透析必须有一个血液通路。1960年Scribeer等在华盛顿大学设计出一种能够保留的动静脉插管,它由聚氟乙烯材料制成,可以固定体表任何部位,长期维持血液通路,从此以后血液透析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种血管通路称动静脉外瘘,一直延用至今。但外瘘管存在一些缺点,易发生感染,出血和栓塞等。1966年Cimirco等首先在尿毒症患者前臂将桡动脉与浅表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血液从动脉直接入静脉,静脉扩张动脉化后可以直接穿刺,但不适于紧急透析患者。我们采用股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出血通路,在其它表浅静脉穿刺作血液透析回路,建立透析循环,使来不及做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建立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比较分析了7种临时血管通路建立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在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将我院自1998年开展血液透析工作以来180例患者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与护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笔者采用股静脉直接穿刺的为113例,占62.7%;采用股静脉插管的为23例,占12.7%;其它方法44例,占24.6%。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正确的选择临时血管通路对保证抢救患者的成功和更好的开展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及血管条件、治疗目的等选择最有利于病人的血管通路建立方法。笔者认为股静脉直接穿刺和股静脉插管是应用最多、最易于操作、并发症最少的两种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济安舒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穿刺点的修复作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6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观察时间半年。2013年1~6月每例次患者行动静脉瘘穿刺和拔针后均直接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2013年7~12月每例次患者行动静脉瘘穿刺后和拔针前均先将济安舒能喷洒在穿刺点周围(距离皮肤15 cm进行喷洒,每次3~5喷),再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比较患者在使用济安舒能前后穿刺点的渗血率、止血有效率、内瘘穿刺点12 h愈合率、内瘘感染发生率。结果:患者在使用济安舒能前后穿刺点的渗血率、止血有效率、内瘘穿刺点12 h愈合率、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济安舒能应用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和拔针前穿刺点的喷洒,对穿刺点具有较好的止血、抗炎、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的效果,促进了穿刺点的修复,有效地降低了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