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高氟饮用水降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实验研究饮水降氟方法。方法 以硫酸盐型聚合氯化铝(PACS)为沉降剂,采用搅拌、混凝、沉淀的方法,将水中过量的氟化物载带下来、结果 应用此方法可较好地解决轻度和中度中毒病区的饮水型氟中毒问题,氟化物含量在4mg/L以下的水,降氟率在72%~95%之间,对重病区也可缓解中毒程度。结论 此降氟方法具有简便、经济、实用的特点。降氟后饮水中氟化物浓度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1.0mg/L)。  相似文献   

2.
活化蛇纹石降砖茶水氟含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目的:观察蛇纹石活化后降砖茶水氟效果及降氟前,后砖茶水化学成分的改变。方法:按少数民族饮砖茶习惯熬制的砖茶水(含茶5g/L,在砖茶水含氟量约3.52mg/L)约活化蛇纹石处理后,观察其氟含量及砖茶水水质变化,用电极法测砖水氟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砖茶水中Mg,Ca,Zn,Fe,Cu等元素含量。结果:活化蛇纹石对砖茶水有降氟作用,在最佳条件下蛇纹石降氟容量可达0.31mg/g;降氟后砖茶水中镁,钙,锌,铁,铜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蛇纹石作为一种降氟剂是安全,价廉,有效,并能释放有益人体健康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改水降氟工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枣阳市改水降氟工程防治地氟病效果进行评价,科学地指导防制工作。方法 对监测点改水后的水氟、8~12岁儿童氟斑牙及尿氟进行监测。结果 改水后的水质好,水氟含量稳定。改水前后水氟含量下降1.79mg/L,十几年来一直控制在国家标准1.0mg/L以内,无较大波动。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由改水前6.28mg/L降至0.82mg/L,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85.9%降至1997年的13.0%,氟斑牙指数由1.74降至0.29,流行强度由中等降至阴性,达到非病区标准。结论 改水降氟工程成效显著。病区人民只有通过改水降氟这一经济有效措施,饮用合乎国家卫生标准的低氟卫生水才能预防氟中毒。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福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其降氟效果.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 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较改水前均有显著下降,各点均下降到30%以下,饮水氟含量各点均<1.0 mg/L,8~12岁学生尿氟含量降至0.34~0.83 mg/L.结论通过改换低氟水源,福州市地氟病病区已达到国家基本控制地氟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理县饮茶型氟中毒病情范围与流行状况.方法 采集饮用水样、(砖)茶水样和尿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含量,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氏诊断标准,氟骨症诊断按照地方性氟骨症临床诊断标准.结果 饮用水样氟含量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1.0 mg/L);400份(砖)茶水氟含量均值为1.59 mg/L.400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29.25%,尿氟算术均数为0.43 mg/L;400名16岁以上成人氟斑牙检出率46.25%,临床氟骨症检出率32.25%;400份成人尿氟算术均数为0.73 mg/L.结论 理县为饮茶型氟中毒轻病区,加强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是防治饮茶型氟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骨代谢实验研究蛇纹石降氟前后砖茶水对机体氟代谢的影响,为探讨蛇纹石降氟在病区人群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的砖茶饮用习惯熬制砖茶水,再用活化后的蛇纹石进行降氟,得到蛇纹石降氟后砖茶水。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3个月骨代谢实验,各实验组动物分别饮用含氟为50.0、15.0、5.0 mg/L的砖茶水和含氟为15.0、5.0、1.5 mg/L的蛇纹石降氟砖茶水,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实验结束后,检测骨氟、尿氟、尿羟脯氨酸、血氟、血钙、血磷、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结果氟大于5.0mg/L 的各实验组,尿氟、骨氟、血氟、血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大于15.0 mg/L的各实验组,尿羟脯氨酸高于对照组(P<0.01);血钙、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相同的降氟1组与茶氟2组(F-,15.0 mg/L)相比,前者的尿氟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氟1组与茶氟2组(F-,15.0 mg/L)、降氟2组与茶氟3组(F-,5.0mg/L)相比,前者的骨氟低于后者(P<0.01)。结论蛇纹石降氟不但可以降低砖茶水中的氟,降低了饮茶氟元素的摄入,还可以促进氟的排泄,降低氟在骨骼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宁夏属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区,在7287份饮用水源含氟量检测中,超标水样3389份,占46.51%,个别山区浅井竟达40mg/L。自治区病区513个,病区总人口61.2万,病情危害严重。为消除高氟水对人民健康的危害,自1981年以来,积极采用打深井,建引水工程、打水窖、屋檐集水、引山泉、应用理化等方法进行改水降氟,截止1992年底受益病区307个,占59.84%,受益人口40.7万,占总人口的66.5%。累计总投资4263.54万元。改水降氟已见成效,降氟效果好,水氟含量稳定占96.15%;改水后出生的儿童已长出了洁白而有光泽的恒齿;氟骨症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减轻,近期6O%~90%,远期占61.93%;群体尿氟几何均值逐年下降,由改水前的15.61mg/L,逐年下降至5.80、5.01、3.71、3.07mg/L,第1年下降幅最大,26例患者骨X线片动态随访观察,骨密度、骨结构明显减轻者占72.92%。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5年甘肃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 对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和改水降氟工程进行水氟监测和工程运转情况调查登记.水氟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筛查了11个市(州)的34个县(区)354个乡(镇)的1576个村的水源.检测水样7829份,检测出水氟超标水样1891份,占24.15%.水氟均值≤1.0 mg/L的村为1185个,占调查村的75.19%;1.0 mg/L的村为391个,占24.81%;水氟最低为0.04 mg/L,最高为6.78 ms/L,以庆阳市、平凉市及定西市总体水氟均值较高,大于或接近1.0 mg/L.调查了993处改水降氟工程,对876处工程的饮水含氟量进行了检测,共检测水样3528份,有408份水样含氟量1.0 mg/L.其中≤1.0 mg/L的工程768处,占87.67%;1.0 mg/L的工程108处,占12.33%;水氟最高为5.27mg/L.剔除能正常运转但水氟超标部分,实际水氟合格且正常使用的工程682处,占68.68%.改水降氟的主要形式为打井和引水.结论 甘肃省筛查村的水氟超标仍较严重,有近1/3的改水工程报废或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须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和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监测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9.
2007年山西省高氟水源筛查及降氟改水工程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山西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饮水含氟量及降氟改水工程使用现状,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7年,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在山西省选择15个县(市、区)的未改水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选择10个县(市)的全部降氟改水工程进行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8538-1995).结果 15个县(市、区)共调查未改水村969个,居民饮用水平均水氟合格(≤1.0mg/L)的村有497个,占51.29%(497/969),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1.0 mg/L)的村有472个,占48.71%(472/969),超标水氟主要集中在>1.0~4.0 mg/L,最高平均水氟达8.96 mg/L.10个县(市)共调查降氟改水工程290个,正常运行的有213个,占73.45%(213/290),间歇运行的有77个,占26.55%(77/290);降氟改水工程的出厂水水氟合格(≤1.0mg/L)的有158个,占54.48%(158/290),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的有132个,占45.52%(132/290),最高水氟达5.20 mg/L.结论 山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超标情况仍然较重,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较低,今后应加大改水力度,保证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玲莉 《地方病通报》2011,(2):77-77,85
目的了解新疆拜城县饮茶型氟中毒的流行程度、流行范围等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方法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抽取老虎台、温巴什、康其、拜城镇4个乡(镇)为调查点。结果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99.02%,其中拜城镇97.14%,康其乡100.00%,温巴什乡100.00%,老虎台乡99.02%,儿童尿氟几何均数1.86mg/L,成人尿氟含量几何均数2.90mg/L,茶氟含量几何均数1.55mg/L,水氟含量几何均数0.67mg/L。结论拜城县茶氟含量较高,部分居民和儿童尿氟超标。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室就一些除氟技术作了除氟效果比较试验。混凝沉淀组11种实验的除氟剂中4种(1种铝制剂,3种提取骨盐制剂)在4 ̄80小时内可将含氟10.5mg/L水的氟浓度降到1.0mg/L,5种铝制剂先降到了可接受的1.0mg/L,然后又上升;提取的骨盐剂随着时间的延长除氟效能增高,在吸附滤过程,以提取骨盐为最好.活性氧化铝可从水中清除较高氟,但必须先用铝盐处理,活性氧化铝作氟效能受处理水的流程方式影响,同  相似文献   

12.
DTF乳剂对茶叶氟固定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TF乳剂固定茶叶氟效果。方法将DTF乳剂涂于茶叶,观察其固定氟效果。结果茶叶中添加0.5%~10%固氟剂可固定21.1%~97.9%茶叶氟,茶叶色、味、pH、茶多酚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DTF乳剂是一种有效茶叶氟固定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蛇纹石降氟前后砖茶水对大鼠骨骼、肾、肝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按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煮砖茶的方法熬制含氟为100mg/L的砖茶水,使用时稀释至5、50mg/L。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饮用含氟5、50mg/L和用蛇纹石分别将氟降至为1.5mg/L的砖茶水,对照组饮自来水。检测血、尿、骨氟,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骨骼、肾脏以及肝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饮用含氟5、50mg/L砖茶水的大鼠尿氟、骨氟增加,骨骼、肾脏、肝脏出现病理改变,50mg/L组改变更为明显。饮用蛇纹石降氟后的砖茶水(1.5mg/L),大鼠血、尿、骨氟和组织形态学改变与饮用自来水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蛇纹石降氟效果显著.大鼠饮用降氟后的砖茶水,骨、肾、肝细胞没有出现形态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2005-2007年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的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2004、2005和2006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分别于2005、2006、2007在山东省17个市的113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对改水降氟工程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对未改水病区村进行水氟筛查;对改水降氟工程进行水氟检测;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结果 山东省共有改水降氟工程5816处,工程以打井为主,水源主要为地下水;正常运行的工程占72.80%(4234/5816),间歇运行的工程占3.11%(181/5816),报废工程占24.09%(1401/5816).共筛查了16个市、100个县、6940个病区村(包括未改水和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的病区村)的饮水水样,其中水氟≤1.00 mg/L的病区村为2987个,占43.04%(2987/6940);水氟>1.00mg/L的病区村为3953个,占56.96%(3593/6940),最大值为13.31 mg/L.调查了17个市、95个县、4415处改水降氟工程,其中水氟≤1.00 mg/L的工程为2983处,占65.53%(2983/4415);水氟>1.00mg/L的工程为1522处,占34.47%(1522/4415),最大值为9.71 mg/L.结论 山东省仍有1/2以上的病区村和1/3以上的改水降氟工程水氟超标,并且近1/4的改水降氟工程已经报废,氟中毒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应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和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化蛇纹石桶式除氟装置现场应用的除氟效果、实用性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了解群众对该除氟装置接受情况。方法选择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饮水含氟量为2.38 mg/L)自愿用该除氟剂的家庭- 18户,进行饮水除氟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每月除氟水量,除氟后每5 d测1次水氟,计算除氟容量。观察人群除氟前、后一般健康状况,尿氟、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尿羟脯氨酸水平,以及对除氟水的反映。结果3个周期除氟水的平均含氟量均在1.00 mg/L以下,平均除氟容量为52.89 mg/kg。受试人群尿氟及尿羟脯氨酸水平较除氟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8-OHdG水平亦较除氟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氟水一般性状无异常改变。结论该除氟剂除氟容量较大,价格低,来源广,除氟装置使用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可在氟中毒病区内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延安市高氟水的分布和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情现状,评价降氟改水工程效果.方法 2006年,在延安市以村为调查点,每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共采集5份水源水样,同时采集每个改水工程1份水源水样、1份出厂水水样和2份末梢水水样,采用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氟;在水氟>1.00 mg/L的村中采用Dean法对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根据<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法对所有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结果 筛查293个村的水源水样726份,水氟中位数为0.59 mg/L,范围为0.10~3.50 mg/L;有25个村水氟超标(>1.00 mg/L),暴露人口为11 610人,高氟村主要在吴起、延川县.筛查25个改水工程,100份水样,水氟中位数为0.58 mg/L,范围为0.30~2.00 mg/L;其中延川、吴起县各有1个工程水氟超标,水氟分别为1.85、1.60 mg/L,暴露人口分别为3083、708人.对1281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检出238例患者,检出率为18.58%;对13 900名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检出375例Ⅱ度以上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2.70%.结论 延安市高氟水分布范围广,水氟超标情况和病情比较严重,改水工程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加快落实降氟改水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运行现状.方法 2006年在甘肃省地氟病病区,对未改水村进行水源水氟检测:对已改水村进行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和水氟测定;在已查出的高氟村,对儿童进行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法,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GB 16396-1996)标准.结果 共调查了26个县、1997个村的不同类型饮用水源,水源水含氟量>1.0 mg/L的村占29.94%(598/1997).共调查各类改水工程1215处.能正常供水的工程占工程总数的94.90%(1153/1215),间歇供水工程和已报废工程分别占工程总数的2.96%(36/1215)和2.14%(26/1215).出厂水水氟均值≤1.0 mg/L的工程占检测工程数的90.79%(1084/1194),末梢水水氟均值≤1.0 mg/L的工程占检测工程数的91.75%(1068/1164).共检查8~12岁儿童86 390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2.47%(19 414/86 390).共检查16岁以上成人142 211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4.20%(5967/142 211).结论 甘肃省少部分病区高氟水源依然存在,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超标现象普遍;部分病区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尚在流行,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应加大改水力度,提高防病改水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降氟改水工程现状.方法 在18个病区县(市、区)对未改水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县(市、区)所建设的全部改水工程进行监督、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结果 共筛查18个县(市、区)、1252个村的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6260处,水氟≤1.0 mg/L的占63.50%(3975/6260),水氟>1.0 mg/L的占36.50%(2285/6260).调查16个县(市、区)的各类改水工程997处,正常供水工程占95.49%(952/997).间歇供水工程和已报废工程分别占3.11%(31/997)和1.40%(14/997).检测983处工程水源水,水氟均值合格工程占91.76%(902/983),水氟均值超标工程占8.24%(81/983);检测934处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氟均值合格工程分别占92.08%(860/934)和91.97%(859/934),水氟均值超标工程分别占7.92%(74/934)和8.03%(75/934).降氟改水工程以打井和集流水窖为主,水源类型主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结论 在调查的县(市、区)中,仍有部分村水源水氟超标,少部分改水工程报废或间歇运行,少部分改水工程不符合防病要求,氟危害依然存在,须尽快落实降氟改水措施和加强降氟改水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