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寰枢关节脱位是上颈椎不稳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寰枢关节脱位常采用后路寰枢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包括Gallie、Brooks钢丝、椎板夹及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等。这些术式虽保留了寰枕关节和颈椎其他节段的功能,但容易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及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较其他后路固定技术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矫形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83例,男5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6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16例,C2,3前路钢板内固定23例,齿状突螺钉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5例,齿状突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2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寰枢椎获得稳定。36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及5例齿状突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者,未植骨,齿状突骨性愈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病例: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齿状突ⅡC型粉碎性骨折并寰枢关节前脱位,齿状突及植骨未骨性愈合,但寰枢关节纤维连接无不稳定表现;1例寰枢椎陈旧性前脱位Ⅰ期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Ⅱ期后路Brooks钢丝内固定后路植骨,寰枢椎骨性融合。其他病例均植骨并获骨性融合。结论:上颈椎不稳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及不稳类型,选择相应的前路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Magerl技术)加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取新鲜冰冻尸体标本30具,随机分成5组:完整标本组、寰枢椎不稳实验模型组、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组及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钢丝固定组,每组各6具.标本施加±1.5N·m纯力偶矩作为加载的最大力矩,模仿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6种生理性运动,测量各种生理性运动的活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值.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临床研究:2000年2月至2005年1月应用寰枢椎经关节螺钉(Magerl技术)固定、C1.2棘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先天性畸形致脱位3例,外伤性脱位20例.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评估颈椎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结果 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屈伸稳定性、侧弯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均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钢丝固定组>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寰枢椎完整标本组>寰枢椎不稳模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表明:23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46枚;无一例发生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或舌下神经麻痹等并发症.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中2例患者主诉旋转活动部分受限;影像学检查提示所有患者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单纯的Magerl螺钉固定失稳的寰枢关节具有足够坚固的生物力学性能,临床上结合棘突间植骨可达到满意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4.
寰枢椎位于枕颈交界区,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存在特殊性。由于寰椎与枢椎之间无椎间盘,该节段的稳定性主要由关节及韧带,如横韧带、翼状韧带及十字韧带等提供。寰枢关节承担颈椎50%的旋转功能和12%的屈伸功能,关节面呈水平化,邻近血管时常出现解剖变异。当各种原因导致寰枢关节不稳时可引起脊髓受压,严重时可造成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自1939年Gallie首次报道使用钢丝固定寰枢椎以来,后路寰枢椎固定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手术安全性及融合率显著提高。目前,后路寰枢椎固定技术主要分为5大类:钢丝固定、夹持器固定、经关节螺钉固定、钉棒固定及非融合固定。由于钢丝及夹持器固定存在术后融合率低、易形成假关节等问题,目前已很少单独应用。笔者对目前主流的寰枢椎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综述,总结各类固定技术的优缺点,以期加深临床医生对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认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长足进步,对寰枢椎脱位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也不断改进,早期有Gallie、Brooks-Jenkins等钢丝内固定法、Apofix椎板夹固定等;1987年Magerl等~([1])提出了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1994年Goel等~([2])提出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均需处理寰枢椎侧块  相似文献   

6.
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融合术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Wang C  Yin SM  Yan M  Zhou HT  Dang GT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07-711
目的观察一种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装置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效果。方法从2001年6月至2003年3月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由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组成的枕颈固定器,治疗了38例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其中24例有寰椎枕骨化。沿枢椎椎弓峡部的纵轴安置椎弓根螺钉,将枕颈固定板预弯后固定于枕骨,用螺母锁定固定板与椎弓根钉的过程中,利用固定板的曲度,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植骨于枕骨与枢椎后弓间。结果36例获得了随访,平均18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和断钉、断板的病例。结论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器不仅有可靠的、短节段固定作用,而且便于寰枢关节复位。  相似文献   

7.
正枕骨、寰椎和枢椎共同构成了枕颈部活动的结构功能单位,即枕颈交界区~([1-2])。炎症、创伤、肿瘤及畸形等因素会导致枕颈交界区失稳,从而引起颈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麻痹及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危及生命~([3-4])。后路内固定融合技术是治疗枕颈部失稳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术式为枕骨螺钉技术,该技术较钢丝固定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三种后路寰枢椎融合术的离体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离体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比较3种后路寰枢椎融合技术的力学稳定性.方法 将8具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C1~4)置于1.5 Nm载荷下,测量C1、2关节的三维运动范围(ROM).每具标本依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结合Gallie内固定术、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内固定术、双侧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顺序实施固定,每次固定后测量三维运动范围.结果 包含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的内固定组在旋转和侧屈方向上具有最小的ROM角度,其中新型的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组在前屈后伸运动方向上也具有最小ROM角度.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在旋转方向上ROM角度显著大于单独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组,但在侧屈和前屈后伸方向上ROM角度近似于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内固定术具有最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双侧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内固定技术比较,具有相似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Transoralpharynge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 ,TAR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方法  6例寰枢椎新鲜标本 ,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将四种常用的寰枢前后路融合术与我们自行设计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进行对比 ,分 7组 :①对照组 (完整标本 ) ;②损伤组 ;③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组 ;④后路Brooks钢丝组 ;⑤Magerl +Brooks组 ;⑥Magerl组 ;⑦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组 (ATS)。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 (ROM)。 结果 TARP和Magerl+Brooks在各个方向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ROM值略大于后者 ,除在侧屈时和旋转与Magerl无显著差异外 ,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它内固定方法。Magerl除在侧屈和旋转范围与Brooks、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的旋转范围无显著差异外 ,与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在其它运动有显著差异 ,ROM值小于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在各向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ARP与Magerl+Brooks较其它三种临床上常用的前后路寰枢融合手术固定更牢靠 ,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联合后路Magerl+Brooks较单用后路Magerl更牢固。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与Brooks钢丝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6例寰枢椎新鲜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将四种常用的寰枢前后路融合术与我们自行设计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进行对比,分7组:①对照组(完整标本);②损伤组;③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组;④后路Brooks钢丝组;⑤Magerl Brooks组;⑥Magerl组;⑦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组(ATS)。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 TARP和Magerl Brooks在各个方向上均无显著性差异,ROM值略大于后者,除在侧屈时和旋转与Magerl无显著差异外,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它内固定方法。Magerl除在侧屈和旋转范围与Brooks、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的旋转范围无显著差异外,与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在其它运动有显著差异,ROM值小于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在各向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ARP与Magerl Brooks较其它三种临床上常用的前后路寰枢融合手术固定更牢靠,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联合后路Magerl Brooks较单用后路Magerl更牢固。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与Brooks钢丝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在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单侧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寰枢椎固定及枕颈固定11例,新鲜Ⅱ型齿突骨折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3例,寰椎枕骨化畸形2例,寰枢椎不稳1例。单侧椎弓根发育狭小者6例,单侧椎动脉优势型2例,一侧椎动脉高跨2例,寰椎枕骨化畸形寰枢关节脱位行钉板系统固定失效后再次手术1例。寰枢椎固定9例,枕颈固定2例,1例难复型寰枢关节脱位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术后内固定失效行翻修手术。全部患者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寰枢椎得到解剖复位,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16分,平均14.9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6%~92%,平均83%,术后半年复查CT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结论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行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临床疗效可靠,但缺少临床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寰椎解剖结构独特,无椎体结构,由前弓、左右侧块和后弓共同组成环形结构,与枢椎侧块及齿突组成寰枢关节,负责颈椎50%以上的旋转功能;与枕骨髁组成枕寰关节,实现颈椎30%以上的屈伸功能。也正因为寰椎活动范围大,对内固定稳定性的要求高,因此早期使用的钢丝技术、挂钩技术已几尽淘汰[1]。近年来伴随着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出现[2-7],寰椎内固定手术有了新的革命性突破。1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异体楔形骨块在颈椎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板-棒-多轴螺钉系统后路枕颈固定疗效评价;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枢椎交叉椎板螺钉新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比较;经口寰枢椎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Zephir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的应用;闭合复位结合一期前后路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14.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两种下颈椎经关节固定技术的静力学比较;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2例临床报道;椎动脉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的疗效评价;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的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构建正常枢椎解剖、椎板薄和椎动脉变异椎弓根细小3种不同解剖状态下的完整上部颈椎有限元模型作为完整模型组,然后分别模拟齿状突骨折进行寰枢固定和寰椎骨折进行枕颈固定。在寰枢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置钉3种不同的固定技术。模拟颈椎运动,测量枕颈的屈伸、侧屈、旋转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和椎弓根螺钉组的C1~C2屈伸、侧屈、旋转ROM均较完整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在寰枢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0~C2屈伸、侧屈、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1~C2侧屈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棘突螺钉组的C0~C2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固定间有差异,但不明显。结论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组合式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寰枢固定中,相对于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好的寰枢稳定性。在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侧屈和旋转活动上较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稳定性更好。枢椎三种棘突螺钉置钉技术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枕颈钉板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特制螺钉及连接板固定寰枢椎、枕骨枢椎,治疗12例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其中横韧带松弛3例,先天性齿突不连3例,寰椎骨折2例,齿状突粉碎骨折2例,寰枢椎脱位2例。结果本组12例获得5-28个月随访,平均16.3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和断钉、断板的病例。结论后路使用螺钉、固定板的寰枢关节、枕颈固定融合术具有短节段固定作用,不仅疗效可靠,而且便于寰枢关节复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寰枢椎前路侧块螺钉和前路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后颈椎标本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前路内固定方法对寰枢椎各个方向运动的控制作用,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5具新鲜冷冻保存的尸体标本,快速分离出C0~T1节段,去除表面肌肉组织,放射测定,排除骨溶解、骨折及有其他病变的标本,以自凝型牙托粉包埋C2~7节段。包埋好的标本以特殊夹具固定于三思牌测力机上进行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刚度的测试。旋转刚度在自制的测力机上测定。结果与正常组和损伤组相比,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明显提高寰枢椎各向活动的刚度,统计检验P<0.05;术式间的比较前路螺钉组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钢板(各个方向P<0.05)和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前路钢板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结论体外颈椎标本的生物力学实验表明,无论与正常组或损伤组相比前路双侧块螺钉、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内固定均能提高寰枢椎的稳定性,其中前路双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的稳定性最强,与简单外固定配合使用可满足临床需要,当必须行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单独使用稳定性较差,虽与后路内固定术式联用或改进设计可提高稳定性,但提高了并发症风险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的研制及其生物力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12具新鲜成年颈椎标本,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和螺钉拔出力实验。与其它内固定方法作比较分析。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三维运动范围,该钢板固定和Magerl Brooks固定在各个方向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方法。寰椎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枢椎和C3椎体固定螺钉,枢椎螺钉与C2螺钉等效。结论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设计新颖,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满足临床内固定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不同原因的上颈椎不稳并脊髓不全损伤行手术治疗,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固定寰枢融合10例,枕颈融合2例,一期前路减压或病灶清除3例,后路减压或枕骨大孔扩大2例。结果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2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4枚,枕骨上用椎弓根螺钉固定2枚,其他螺钉4枚,随访中均获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退钉、螺钉钢板断裂,神经症状改善率为82.8%。结论前柱结构基本完整者,后路手术能满足减压和稳定目的;对仅有寰枢椎不稳而C1、2结构完整者,应作寰枢融合;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是首选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设计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该系统包括-蝶形钛合金锯板、自锁螺钉和寰枢椎复位器等配套安装器械。将此系统在12具C0-C3新鲜标本上分别进行了三维运动测试(n=6)和拔出力实验(n=12),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并临床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5例。结果 TARP系统设计有巧妙的即时复位机制。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与现行的寰枢椎融合Magerl Brooks固定等效,较其它三种方法(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和后路Brooks钢丝)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TARP的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固定牢靠,具有良好的抗拔出性能。经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TARP能达即时复位作用,手术操作可行,效果显著。结论 TARP设计新颖独到,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手术能达即时复位,固定效果好,为临床提供了—个崭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