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病 ,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数低于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白血病的基因改变已经通过细胞遗传学分析证实 ,然而细胞遗传学技术难于掌握 ,并且仅能显示大体的染色体异常 ,分子生物学进展所产生的一些技术 ,包括荧光原位杂交、DNA印迹分析和逆转录 -PCR(RT -PCR)。这些技术比细胞遗传学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以对细胞遗传学改变不明显和不可见的亚微结构改变进行基因分析。另外 ,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在临床分型上的特异性较低 ,因而其分子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4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8例异常核型检出(68%),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3%。急性白血病患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的白血病则预后较好,还对其中11例患儿核型进行动态观察,提示细胞遗传学研究可作为白血病患儿诊断分型、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4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8例异常核型检出(68%),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3%。急性白血病患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的白血病(尤其是超过50条的急淋)则预后较好,还对其中11例患儿核型进行动态观察,提示细胞遗传学研究可作为白血病患儿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分辨同步化染色体制备技术等对7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58例(初诊及复发)检出异常核型(8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8%,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捡出率为86%。对31例患儿的核型与临床关系进行观察,发现小儿急性白血病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的急性白血病(尤其是超过50条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预后较好。还对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核型进行动态观察以及对12例持续完全缓解者进行随访,认为细胞遗传学研究对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AL)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发现细胞遗传学改变在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约1/3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表达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TEL-AML1融合基因是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占儿童ALL20%-25%。本文对TEL-AML1融合基因结构、致白血病作用及其与儿童ALL的预后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一例嗜酸细胞异常增高的儿童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结合文献阐明该病的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改变、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该病人及文献复习显示本病临床特点主要为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嗜酸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的相关症状;细胞遗传学改变通常为涉及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染色体异位及Wilms瘤基因的高表达;与特发性嗜酸细胞增生症的鉴别主要为细胞遗传学的改变,前者多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以及癌基因的的异常表达;治疗除化疗外还有IFN-α的免疫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该病预后不佳。结论:该病在儿童非常罕见,除白血病常见症状外应重视大量细胞因子引起的各脏器相关症状,确诊主要靠细胞遗传学,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多不确切,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辅以白细胞分离和血浆置换对于防止嗜酸细胞破坏后大量细胞因子对各脏器的损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生将急性白血病进行恰当分型,对于估价预后、观察病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病因都有重大意义.以往临床多采用形态学或形态学结合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进行急性白血病分型,尚不能全面反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1985年第一届及1986年第二届急性白血病分型会议上提出了MIC 分型方案,即将形态学(包括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学检查和细胞遗传学结合来进行细胞类型的分析,使急性  相似文献   

8.
EVI1基因主要控制胚胎的发育,3q重排、MLL易位、7号染色单体或者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都可使其异常表达或户生融合基因.新近研究发现,EVI1基因在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都有异常表达,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其致白血病机制有表观遗传学的修饰、调控转录、调节信号通路、提高白血病细胞黏附、增殖、集落形成和抗凋亡能力.基因治疗药物有表观遗传学制剂、mTOR抑制剂、抗人ITGA6/ITGB4复合物抗体、抗CD52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J  Jin J  Wang XC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54-957
近年来,染色体双色或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光谱核型分析、高通量基因芯片、染色体涂抹及基因扩增、定位和克隆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白血病常规法易漏检的隐匿性或复杂性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发现约50%的白血病是由于染色体易位导致基因突变而发病。下面将综述近年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与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儿童白血病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型的应用,发现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儿有着其自身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t(8;21)(q22;q22)异位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在分子水平上,位于8q22的ETO基因与位于21q22的AML1基因发生融合,形成了位于衍生8号染色体的AML1-ETO融合基因,其转录产物能抑制正常AML1蛋白对多种造血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是该类白血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遗传学技术对87例小儿AL进行染色体检查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 87例AL细胞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2%(54/87),结果异常与白血病类型有特殊的对应关系,核型正常组缓解率高于核型异常组(P〈0.05),核型正常,超二倍体及t(15;17)易位者疗效较好,而伴t(9;22)、t(4;11)及t(8;21)易位者疗效较差;缓解期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 ( AL )的形态学 ( M)、免疫学 ( )及细胞遗传学( C)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对形态学诊断为 AL的 14例患儿分别用流式细胞仪 ,单克隆抗体检测作免疫分型 ,对其中 11例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培养法 ,G显带技术作核型分析。结果显示 :14例 AL中形态学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 L ) 9例占64.3 % ,急性髓性白血病 ( AML) 5例占 3 5 .7%。免疫学分型证实其中 1例 AL L是混杂型白血病 ( HAC) ,2例 M5分别是早期前 B- ALL和 M3 ,1例 M3 定为 M4。14例 AL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者 10例 ,符合率 71.4 % ,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符合 4例占 2 8.6%。 14例 AL中作细胞遗传学分析 11例 ,检出异常核型 3例 ,检出率2 7.3 % ,在 11例细胞遗传学分型的 AL中 ,形态学分型与 MIC分型的符合率72 .7% ,而免疫学分型与 MIC分型符合率为 10 0 %。表明 MIC分型研究对小儿 AL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肿瘤     
002217 JL童白血病脑脊液P53蛋白和ras癌基因蛋白表达及比值分析/方俊明…//白血病一1999,8(5)一279一280 002218急性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柴忆欢一//中华儿科杂志一1999,37(10).一619一621 87例急性白血病中细胞核型异常54例。5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33例有染色体改变。结构异常15例中,12例为易位核型。3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21例有染色体改变、结构异常10例,其中8例为易位核型。核型正常组缓解率达90%,正常核型,具超二倍体及t(15;17)易位核型的AL疗效较好,而伴t(9:22)、t(4;11)易位者疗效差。表2参7(郑书元) 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NLL-MO)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住院的初诊和复发的ANLL-MO患儿5例,骨髓涂片用Wright-Giemsa染色、POX染色、PAS染色、NES染色及NaF抑制试验、SB染色、MPO染色,骨髓液用流式细胞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关抗原分化群,短期培养法直接法G显带分析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组型.结果 5例细胞学均报告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增多,POX、MPO染色阴性,PAS染色部分阳性;髓系标志CD13、CD33、CD117至少1项阳性和(或)MPO染色阳性,而淋巴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抗原阴性;AML-MO核型异常的发生率高.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是诊断AML-MO的主要依据,原始细胞的免疫表型对诊断AML-MO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对3例有完整资料可供分析的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例均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患儿。细胞遗传学检查均为单纯t(9;22)异常;免疫表型显示2例伴淋系抗原表达。经治疗,1例于血液学缓解后3个月复发,并于第6个月死亡;1例于诱导缓解阶段,出现骨髓抑制,发生严重感染,最终放弃治疗;1例经常规化疗获得缓解后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已无病存活4个月。结论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有别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组高度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临床疗效和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血液学表现多样的异质性疾病,它们与急性白血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MDS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1983年来,我们对20余例MDS患者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和临床观察,现将已转变为白血病的2例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为了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预测预后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本文详述了小儿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临床过程、细胞遗传学改变和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Chai YH  Lü H  Li JQ  Lu J  Xiao PF  He YX  Shao XJ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684-68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型,染色体R带或G带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多重PCR)方法同时筛选29种急性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易位。结果112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检查,异常核型中包括〉47的超二倍体36例,亚二倍体14例,染色体易位13例。对116例ALL患儿进行了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系ALL中检测到:TEL-AML1融合基因13例、MLL相关基因13例,E2A-PBX1融合基因4例、E2A-HLF融合基因4例、BCR-ABL融合基因3例、TLS-ERG融合基因2例,HOX11融合基因32例。7例T系ALL中检测到SIL-TAL1D融合基因4例。结论本组病例多重PCR的融合基因检出率为5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0%。多重PCR检出的融合基因加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的畸变,使ALL患儿的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达到77%。全面准确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是ALL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髓系肉瘤(MS),也称为粒细胞肉瘤,是一种包含不成熟髓细胞的恶性髓外肿瘤。MS可单发,但更常见的是发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或发生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还可以复发形式出现。MS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儿童以皮肤和眼眶MS最多见。MS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活检、免疫组化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等多方面综合判断。诊断后,推荐尽早行全身化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可缓解特殊部位肿瘤引起的梗阻或压迫症状。MS预后主要取决于亚型和遗传学异常。文章综述了MS的发病机制、儿童MS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染色体特征。结果  患儿外周血或骨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分别为 31 % ( 9/ 2 9)、74 2 % ( 2 3/31 )。所检测的 1 8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外周血SCE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 ,说明患儿的DNA受损 ,修复能力减低 ,为基因突变和癌基因激活引细胞癌变提供了条件。因此应尽力减少不良因素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以降低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