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探索有效的预防办法,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满意度。方法对37例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进一步检查。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平均2.6年。结果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与术前漏诊及定位错误、手术中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不注意瘢痕粘连的预防、椎间隙感染及血肿、手术后康复治疗不得当有关。结论准确的术前诊断及定位、手术中仔细彻底的操作、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提高手术摘除椎间盘后患者满意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1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原因有:病变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神经根粘连、椎间隙感染等。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减少手术失误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6~2005年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结果:定位错误、髓核残留、瘢痕组织增生、神经根粘连等主客观原因是造成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前详细的检查,尤其是必要的辅助检查;术中定位准确,减压充分;术后引流通畅是避免腰椎间突出症再次手术的有效措施,再次手术尽可能采用开窗术式。  相似文献   

4.
文新堂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48-249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并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12例,其中神经根和硬脊膜出现损伤的患者有3例、脊柱出现不稳的患者有3例、形成血肿的患者有2例、神经根出现粘连的患者有1例、定位出现错误的患者有1例、椎间隙出现感染的患者有1例、椎间盘髓核摘除不够彻底出现复发的患者有1例。12例患者中有4例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有3例患者达到满意疗效,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1例对恢复不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病变节段出现定位错误、神经根出现粘连、腰椎节段不稳定、椎间隙被感染等。针对不同患者术后并发症,医院应当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手术方法,力求在根源处杜绝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结果对42例再手术患者随访1~4年,平均2年,优良率为92%,总有效率为97%。结论术前细致、周全的检查,准确的定位及术式的合理选择是防范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关键。术中正确处理神经根管及椎管狭窄与椎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预防术后继发椎管狭窄,尽量多地切除髓核等方法能尽量保证首次手术的成功,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以预防手术失误的发生,并提出再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对本院1987年2月~1999年10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5例进行复查、整理。对再手术9例(外院转入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9例再次手术病人分析中,发现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主要是为术中定位错误,腰椎管狭窄未解除,髓核未取尽。本组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优良率达88.9%。结论(1)初次手术时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正确手术方案。(2)术中定位要准确,术中应注意解决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问题。(3)再手术时应从正常部位进入椎管后细心分离粘连,摘除突出髓核和解除椎管狭窄,防止损伤硬膜、马尾神经和神经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4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于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原因有:病变节段定位错误、手术操作不细致、基础疾病、神经要粘连等。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仁贵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53+156-153,15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以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05例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总结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结果:术后并发症多为术后坐骨神经痛症状不缓解、术后出血、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尽量减少神经根的牵拉,椎管内彻底止血,术后认真护理等能减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双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3年,优35例、良10例、可11例、差4例。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椎管内血肿1例,无定位错误、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结论双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计后路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训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5年3月应用ME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2例,男207例,女105例;年龄16~74岁,平均34岁。术前均行CT检查,常规扫描13-S1三个椎间隙。148例术前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198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86例,三节段椎间盘突出28例。手术切除单节段252例,双节段56例,三节段4例。结果术后2~6d下床活动,平均4d。术后住院3~14d,平均6,2d。全部病例随访2~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平均4—6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优213例、良74例、可20例、差5例,优良率92%。术中发生硬膜及神经根袖损伤6例,椎间隙定位错误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7例,感染率2.2%,并发症率为4.4%。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9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因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应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种手术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优良率:椎间盘摘除术组为78.26%,PLF组为85.00%,PLIF组为81.2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O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陈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1952-1954
目的 研究Wallis棘突间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是否有效减少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早期复查、减缓腰椎退变.方法 对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植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通过VAS评分、JOA评分进行术前术后评估.结果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天VAS评分(3.5±1.0)分,术后7天(2.3±0.5)分,JOA评分术后1个月(25.1±1.2)分,术后6个月(24.5±2.0)分.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有腰椎退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简便,早期效果良好,有效减少短期椎间盘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经后路椎板间开窗术术后出现急性腰腿痛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经临床检查,CT和脊髓Omipaque造影检查,2例为原间隙腰椎间盘再突出,另10例为急性腰椎后关节突关节滑膜嵌顿征。结果 2例腰椎间盘再突出者,经再次手术摘除后,神经根压迫症状消失;另10例经卧床休息综合治疗获痊愈。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出现急性腰腿症的原因主要是间盘组织再突出、腰椎后关节突关节急性滑膜嵌顿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9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493例为对照组,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49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手术前进行俯卧位训练、腰背肌训练及咳嗽、咳痰、床上排泄训练,以适应术后长时间卧床,避免发生不良的并发症。手术麻醉过后指导进行直腿抬高和屈髋、屈膝锻炼,根据手术方式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术后1~10年随访复查,观察组患者发生神经根粘连、痛侧下肢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复发需要再次手术者,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可以预防术后出现神经根粘连、下肢肌肉和腰肌废用性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且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TLIF技术治疗的1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L3-L4病变2例,L4-L5病变7例,L5-S1病变8例;L4-L5合并 L5-S1病变3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1.6±0.8)个月,优良率94.1%.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费用低等特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仔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腰椎间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方法对432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38例患者由于术后并发症或效果不好而再次手术,而由于原间隙复发而再手术者20例。原间隙复发是由于髓核未摘除干净,复发的患者首次手术时,18例摘除髓核量做成球形,直径1cm以下;1例1.5cm左右;1例>2cm。结论要提高腰椎间盘手术效果,减少复发,除神经根必须彻底减压,使其能够移动1cm外,应力争一般摘除量需达直径2cm左右球形。  相似文献   

17.
钉棒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对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患者行后路次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间隙植骨融合、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71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年),优良率为95.8%。本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现象,1周后症状消失,无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6~12个月经X线片复查70例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在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的同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能有效解除神经根的致压因素,提高植骨融合率,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椎间盘镜下切除微创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创口出血、创口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各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