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在椎间盘内注入适量浓度为50%的臭氧,在椎间孔处注入35%臭氧5~10mL。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显效49例(75.3%),有效10例(15.4%),无效6例(9.2%)。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大姚县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均采用PLDD治疗。结果患者疗效优44.44%(20例/45例),良37.78%(17例/45例),可13.33%(6例/45例),差4.44%(2例/45例);优良率为82.22%(37例/45例);全部患者均未见并发症产生。结论采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PLDD)加臭氧(O3)髓核氧化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医用半导体激光和医用臭氧发生器,在DSA引导下采用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髓核区,然后由穿刺针插入600μm光导纤维,用自动脉冲式激光汽化髓核,以每个椎间盘600~1200J 汽化,再向椎间盘注入O3约10ml,共治疗30例35节椎间盘.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3~24月,结果是治愈24例(80%),显效4例(13.3%),有效2例(6.7%),优良率93.3%,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PLDD)加臭氧(O3)髓核氧化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并给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式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6例患者中,2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占30.30%;3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良,占50.00%;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可,占13.64%;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差,占6.06%;患者的优良率为80.30%。腰间盘突出超过矢状径50%的患者与未超过矢状径50%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盘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式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突出物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在CT引导下应用21G穿刺针穿刺病变颈椎间盘,并给予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和突出物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结果 4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0%.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随访并复查CT,其中优18例(38.3%)、良25例(53.2%)、差4例(8.5%),优良率为91.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突出物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间1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86例患者治愈146例(78.5%),好转37例(19.8%),疗效不佳3例(1.6%),总有效率为98.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 h、1周、l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联合臭气治疗颈椎间突出症创伤小、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透视下用21G针头穿刺病变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周围,注射医用臭氧气体5mL,浓度为50μg/mL。结果患者随访6~12个月,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3%。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取得较好的疗效,至少随访6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经皮穿刺切吸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30例)与穿刺切吸组(36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与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穿刺切吸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较,其疗效相当,效果确切,复发率低,但并发症更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疗效。方法:对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给予术前、术后常规护理,预防出血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做好康复指导。结果:治疗后疼痛消失30例,明显减轻6例,无效2例。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为随机抽查,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疗,采用Macnab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出现3例患者疼痛加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无其他过敏反应、神经损伤、椎间盘炎等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CT下引导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安全高的特点,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该疗法的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获得临床随访,随访0.5~2年,按Nakai标准评定,优68例,良12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93%。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74-177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效。方法4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在局部麻醉下,经C型臂X线机指引下应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直视下切除变性及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髓核组织,从而对脊髓和神经根进行减压。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疼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同时采用改良的Mae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与以往40例非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7±12.3)min及住院时间(4.6±1.2)d明显低于对照组(87.2±16.7)min、(8.9±3.7)d,VAS评分术后1个月(3.13±0.76)分及末次随访(I.35±0.23)分均低于对照组(4.85±1.24)分、(2.64±0.81)分(均P〈0.05),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组优良率为7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但需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显微内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56例患者在治疗后7天内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平均时间为3.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2天;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平均出血量为45mL;手术时间平均为48min;按照Nakano标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2.1%。结论采用后路显微内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经确诊符合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0例,并联合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6、12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6、12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依次为94.4%、95.6%和95.6%,总有效率分别为97.8%、97.8%和98.8%;各年龄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以25~40岁组为最高(96.6%)。结论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联合药物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好,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LDH患者40例,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入院时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疗效。结果 40例患者随访1~6个月,腰腿痛VAS 评分由术前(6.69±1.25)、(8.58±1.47)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的(2.28±0.46)和(1.41±0.32)分,术后随访与术前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 MacNab 疗效评定为优29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作为治疗LDH的微创方法,且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分析PTED的优势,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应用PTED治疗单一节段LDH患者83例,采用国际通用疼痛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分值(ODI)和运用Macnab标准记录末次随访疗效,并如实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83例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前患者腰疼VAS得分、下肢疼痛VAS得分、ODI得分分别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运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分级:优41例,良31例,可8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为86.75%.结论PTED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患者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学习时间较长、难度大,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ED治疗的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5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27个月,平均12.2个月。按Nakai等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3.4%。结论采用MED治疗损伤小、恢复快,是椎间盘手术微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守综合治疗、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及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3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A组(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组)65例、观察B组(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组)63例和对照组(保守综合治疗组)66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B组的总有效率最高(95.2%),其次为观察A组(84.6%),对照组最低(74.2%),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开窗髓核摘除的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药湿热敷进行早期干预,于1、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按时随访,术后1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92.45%,对照组为73.58%,术后6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92.45%,对照组为71.70%,治疗组术后1、6个月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髓核摘除的患者进行中药湿热敷,可明显减少术后残余痛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8个月。临床疗效: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术前ODI为(42.2±7.3)%,术后终末随访ODI为(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合适的术式,进行良好减压的同时可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