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步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73-27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植入51枚支架,在围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显示,中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以及重度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stent,CAS)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率…,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等优点,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CAS毕竟是一项侵人性治疗,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故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本院从2006年以来,对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尤其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晓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517-2518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1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架置入均成功,患者症状改善,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是治疗成功的基础,精心的护理及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等,是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永成  陈岚 《江西医药》2014,(5):409-411
目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组(支架组),对这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9.38%,缺血性卒中12.5%、死亡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支架组不同年龄者及是否存在高血压者可影响疗效(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会受患者年龄、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制约其发展。本文重点介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防法。  相似文献   

6.
张嵘  汪青松  黄海滨 《安徽医药》2015,36(10):1236-1238
目的 比较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传统药物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1例因颈动脉狭窄而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行支架植入术,并在围手术期予以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调脂、控制原发病等治疗;68例纳入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给予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氯吡格雷片75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3个月后改为单用拜阿司匹林片治疗。临床随访24个月。结果 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中,2例(3.77%)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反射,血压下降及心律减慢;1例(1.88%)患者因术后过早患肢活动出现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支架再狭窄。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血管痉挛,术后均无服用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随访24个月,支架植入术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0、1.88%、1.88%、0;1例(1.88%)患者术前因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而未植入支架侧病变血管出现新发脑梗死。药物组对治疗药物均耐受,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倾向,随访期间出现TIA 8例(11.76%)、缺血性卒中5例(7.35%)、新发脑梗死4例(5.88%)。结论 与单纯药物组治疗对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可靠,短期效果明显,能更好地预防颈动脉TIA与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7.
董得宏  孟祥靖 《河北医药》2002,24(10):800-801
目的 评价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例患者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行颈动脉及其颅内段血管造影,手术采用自膨式支架植入方法。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3例均为60岁以上曾患有脑卒中或反复一过性脑缺血的病人,其中2例合并严重冠心病,共成功植入支架3个,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发作事件,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无明显狭窄。结论 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狭窄血管特点和手术成功率、评价血管狭窄纠正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血管狭窄程度为极重度5例、重度36例、中度11例,狭窄部位颈内动脉40例、颈总动脉3例、分叉部5例、高于颈2水平的颅外段狭窄4例;共对52例患者放置56枚自膨胀式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6.2%(50/52);术中造影见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程度〈20%;围手术期患者症状消失和改善的有49例,症状改善率为94.2%;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占5.8%。结论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血管解剖条件和全身耐受手术情况等适应症选择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可有效对血管扩张成形、纠正颈动脉管腔狭窄、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tery stentlng,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51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9.8%,术后残余狭窄率<20%,18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后3例出现轻度再狭窄,l例出现重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支架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项有效的新技术 ,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而且安全有效的特点 [1 ]。我院于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11月已施行 12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5 5~ 77岁 ,平均 6 8岁。其中 6例病人有肢体乏力或麻木症状 ;头晕、胸闷 5例 ,发作性右眼失明 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显示颈动脉狭窄范围 5 0 %~ 90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在股动脉用 Seldinger 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滤器保护装置(FDP)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脑保护滤网下对1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治疗。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达100%,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消失。14例在围手术期均有不同程度心率、血压下降,但无严重并发症。11例患者FDP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64.71%)。结论脑保护滤网下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洁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24-1825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护理实践进行总结。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并发症少。结论:及时、合理、有效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裴玉芳  马静  张立娜 《河北医药》2011,33(14):2220-2221
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1]。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我们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26例,并给予术后精心护理,现总结2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我院于2004年7月-2005年9月已施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2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5例行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成功率为93.3%,术后3年再狭窄率为14.3%;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年再狭窄率为18.7%,术后再狭窄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4,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守财  杨倩  吴雪松  倪进军  薛莲  周志明 《安徽医药》2016,20(11):2055-2060
目的 比较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及近期不良事件,探讨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颈动脉CAS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再通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狭窄CAS术和闭塞再通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有54例颈动脉狭窄和17例颈动脉闭塞患者,5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而纳入狭窄组;17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再通失败2例,成功再通并置入支架患者15例并纳入闭塞组。狭窄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3%~18%,技术成功率为100%。闭塞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7%~22%,但是再通技术成功率为88.2%。两组病例中狭窄部位、术后心动过缓、术后低血压及高灌注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长度、球囊预扩、保护装置的应用与否、支架长度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闭塞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支架长度、保护装置的应用与否、支架长度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狭窄组小中风2例,大中风0例;闭塞组小中风1例、大中风1例。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其中狭窄组为3.7%,闭塞组为13.3%。但颈动脉闭塞组与狭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总临床成功率为98.6%。2月至1.5年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耐受性较好,但由于颈动脉闭塞病例数较少,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可能过高,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可能被低估,今后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舒适护理。方法对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分组。观察组2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18例采用功能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开展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128例颈动脉硬化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术后用Doppler超声检查,证实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围手术期死亡0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死、改善脑供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润雄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98-101,105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生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5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73枚支架)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前2周内行颈动脉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查,术后7 d内实施CDFI检查.依据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例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施行支架置入术.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后严密观察以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