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1992年10月对上海某厂35~64岁的职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调查,1993~1998年每年年终对心血管病事件进行随访、登记、核实,共随访6年。对危险因素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的联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2)体重指数及收缩压升高对心血管病发生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3)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重指数及收缩压水平对发病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临床实践及人群防治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1992圻10月对上海某厂35-64岁的职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心血在管病危险基线调查,1993-1998年每年年终对心血管病事件进行随访,登记,核实,共随访6年,对危险因素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的联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2)体重指数及收缩压升高对心血管病发生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3)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重指数及收缩压水平与发病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临床实践及人群防治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强华  严晓伟 《临床荟萃》2006,21(22):1597-159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工业化城市人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始发于动脉壁内的巨噬细胞对脂质摄取,从而产生大量泡沫样巨噬细胞积聚。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其载脂蛋白可以抑制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表现为HDL将游离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斑块内)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这一过程称作胆固醇逆转运。其中胆固醇的外流可通过弥散或受体介导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潘长玉 《临床荟萃》2006,21(16):1141-1143
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这一事实已众所周知,一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如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FIT)、前瞻性心血管幕尼黑研究(PROCAM),已明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3~4倍,血清胆固醇为其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在10年随访的26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冠心病280例,研究发现其首要危险因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病死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单纯糖尿病患者在10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死亡的危险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当,且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远较非糖尿病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明确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四大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这四大危险因素对于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依次约为:高血压为4,糠尿病为3,吸烟为2,血清总胆固醇升高为1.5。若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使我国的冠心病和缺血型脑卒中发病率减少约80%;使出血型脑卒中的发病率减少约63%。(www.cinic.org.cn/yyb)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的临床防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血脂水平正逐步升高。现就血脂异常的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注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体,包括肥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水平增高/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T2DM)、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高血压以及脂肪肝等众多组成部分。MS很好地描述了多种代谢因素成簇出现的临床现象,可有效识别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期固定供浆员和初次供血浆人群各200例新鲜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经过统计学检验,发现长期固定供浆员血清中的LDL—C低于初次供血浆人群,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脂蛋白胆固醇的一部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可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近20a来,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和变化趋势得到国内外学的关注。根据最近的研究,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每增加0.6mmol/L(23mg/dl),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34%,因此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高血压病患者208例,在检测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含量中,发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POA;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人群中,加测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有助于全面而确切地掌握患者的血脂代谢状况;并能及早发现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而有利于提商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现患人数2.3亿,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中国人总死亡中,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人是心血管病[1]。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肥胖仍是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2]。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的聚集现象普遍存在[3],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常可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成倍增加。因此,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控制单个危险因素是不够的,应综合控制心血管病的总体危险,即一段时间内(通常为10年)某人发生某类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4]。本研究对沈阳市35-64岁未患心血管病社区居民进行了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分析,以此来指导社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人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160例患者来自本院老年CHD住院患者,非CHD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吸烟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传统危险因素对老年患CHD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单因素显示吸烟史、体重指数、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TC、TG、HDL-C和LDL-C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史、血清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是老年患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老年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血清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早期防治老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医学营养干预并分析干预效果,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实践依据。方法:从太原市敦化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及健康体检中心筛选出糖尿病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干预组进行医学营养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人群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人群的各项指标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体重、FPG、2hPPG、TC、TG、LDL—C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观察指标较前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医学营养干预能改善糖尿病前期的糖脂代谢,有效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减少或延缓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孙旦晖  张帆  孙亚楠  钱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62-2264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探讨脑梗死与HCY、血脂、血糖(GLU)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测定分析98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CY、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LU及Fg.[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TC、血浆F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TG、LDL-C、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血清HDL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与HCY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完善内江地区血脂参考值,促进临床对血脂指标的合理应用。[方法]对内江地区1681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进行分析。[结果]内江地区健康人群血脂水平近年呈上升趋势,且年龄年轻化,血脂异常机率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机关干部-教师-工人-医生,女性TG明显低于男性。[结论]内江地区健康人群血脂水平明显升高,应根据不同年龄、职业与性别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为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和防治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乡代谢综合征患者危险因子及血浆脂联素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城市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本院心血管门诊满足Ms诊断条件的农村患者105例为农村组,城市患者109例为城市组。测定血浆APN水平及各危险因子水平,比较两纽MS患者间APN、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围(WC)、空腹血糖(FPG)差异。【结果】农村、城市MS患者APN水平均降低,城市组BMI、TC、TG、LDL—C、WC、FPG较农村组均升高,城市组SBP、DBP、HDL-C、APN较农村组均降低,各测量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PN水平在农村城市间存在差异。对于MS患病人群,尤其是城市中MS患者是重防治对象,应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该人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城市体检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及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1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测定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用SMZ-400型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脏。结果11324例中,检出脂肪肝1607例,总发病率为14.2%,高脂血症(包括单纯高甘油三酯、单纯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同时增高即混合型高脂血症)2062例,发病率18.2%,其中脂肪肝者766例(占高脂血症的37.1%),高脂血症的脂肪肝发病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者。结论必须重视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杨淑芳 《江西医学检验》1989,7(3):36-36,F003
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在南昌地区对1200人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测定,目的是为了摸清本地区心血管病的发病规律,以及TC、HDL-C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朱燕  阿祥仁  刘庆春 《检验医学》2011,26(2):117-117,121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来在文献中提出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升高可预示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在提示心血管病及其引起的死亡的价值优于血清胆固醇。为此,我们观察了确诊脑卒中患者血清GGT水平,初步探讨GGT在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尿酸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CHD患者和80例正常人血清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HD组血清尿酸及总胆固醇(T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水平与冠心病(CH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高尿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CH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