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朱伦刚 《四川医学》2012,33(1):50-5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合理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8月~2010年3月入住ICU的患者,分为肠内外联合营养(32例)和肠外营养(32例),观察7d后两组的血红蛋白(Hb)和清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肠内外联合营养组在血红蛋白、清蛋白等指标上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比单纯肠外营养能更好的改善病员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黄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12):1589-159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8例入住ICU需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EN+PN组,13例)及肠内营养支持(EN组,15例)。观察营养支持观察两组间胃肠功能情况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1周内,EN+PN组患者13例未发生胃肠道不耐受症状;EN组15例发生腹胀及胃潴留5例,腹泻4例。1周后,EN+P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成功撤机10例(76.92%),机械通气时间为(9.4±2.6)d,EN组患者成功撤机11例(73.33%),机械通气时间为(11.6±1.8)d。两组成功撤机例数比较无差异,EN+PN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较完全肠内营养支持的胃肠耐受性良好,能较好的保证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需求,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3.
李哲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7):413-414
目的评价不同营养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5例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10例)、肠外营养(PN,11例)、PN+EN序贯治疗(14例),监测各营养组问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IgA和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比较。结果机械通气开始时各营养组问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IgA和医疗费用等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治疗7天后E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IgA均高于其他组(P〈0.05),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对于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EN更符合生理状态,更能有效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并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高脂肪(35%)、低碳水化合物(45%)肠内营养配方的效果.方法:将我院32例机械通气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组(n=18)采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配方,照组(n=14)采用常规的肠内营养配方.两组均采用鼻胃管管饲,天供给热能104~125 kJ(25~30 kcal)/kg.蛋白质0.8~1.0 g/kg,氮比值为523 kJ:1 g.分别于营养支持前1 d及治疗后第7天测定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呼吸商(RQ)、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氧耗量(VO:)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近,疗7 d后治疗组患者的VE、VCO2、VO2、RQ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E、VCO2、VO2、RQ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均有不同改善,疗组的PaCO2较对照组降低,aO2增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低糖肠内营养配方对减少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VCO2、RO、VE、VO2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钱宇 《吉林医学》2014,(2):389-39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及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的营养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P、ALB、PA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两者各有利弊,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结合患者的整体机能状态和经济能力等综合考虑,两者需合理搭配,取长补短,阶段性转换,这样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支持过程中心理护理、出现的并发症的护理、气道管理等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行机械通气的2 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14例给予安素营养 4周 ,对照组 14例给予一定量糖、脂肪、氨基酸等常规输液 ,上述两组病人每周常规测定血清蛋白 (ALB)、IgA、IgG、IgM、FEV1、PaO2 、PaCO2 及一次脱机成功率。结果 治疗 2周末实验组ALB、IgA、IgG、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 4周末治疗组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肠内营养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将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衰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2例)和肠内营养(EN)组(2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两组在临床表现、血浆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血红蛋白(Hb)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EN组优于PN组,尤其PA及TLC更显著。消化道出血发生率,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5)。提示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和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8.
COPD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的住院病人中几乎50%的人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当病情加重行机械通气时,此比例会更高达60%以上。营养不良可改变骨骼肌的代谢和结构,损害呼吸肌功能和通气动力,也可严重损害机体的防御功能,延长患者脱机时间。通过对不同患者采用持续鼻饲滴注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疗法,以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将84例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44例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组(PN组)40例.EN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即刻给予留置胃管,用输液泵均匀鼻饲能全力溶液,PN组患者机械通气24 h内通过颈内静脉予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经输液泵24 h均匀滴注.两组患者根据Harris Benedict公式推算每天的基础能量消耗(BEE),呼吸衰竭患者实际能量需求为BEE×校正系数(男1.16,女1.19)+10%BEE,氮摄入量为0.2~0.24 g/(kg·d),研究期为10 d.结果 EN组在恢复氮平衡、提高白蛋白水平方面均显著高于PN组(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PN组显著高于EN组(P<0.05),两组死亡率及死亡时APACHE Ⅱ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机械通气早期(24 h内)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EN是可行、有效的,可以很快纠正患者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与PN支持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陈中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75-197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在常规抗感染,解痉,机械通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祛痰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营养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发现,肠内营养方法不仅提供人体全部的营养素,补充自然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还能有效地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可提高免疫力,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糖高脂肪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予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化痰、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研究组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88-9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共102例,根据肠内营养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组(52例,入ICU 1~2 d内开通)和晚期组(50例,入ICU≥7 d开通),两组患者均采用代谢车(间接量热法)测定每天的基础能量消耗(BEE),并根据测量值,在开通肠内营养3~5 d内达到营养需要量,治疗期间,测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的各项指标:感染及炎症指标[PCT(前降钙素)、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营养指标[PA(前白蛋白)、ALB(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相关评分[APACHE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以及预后指标:机械通气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前营养指标、危重症评分表、感染及炎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早期组PCT、IL-6、IL-8明显下降;晚期组PCT较治疗前降低,IL-6、IL-8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各评分表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晚期组相比较,早期组PCT、IL-6、IL-8均较晚期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MODS发生率明显下降。开通肠内营养7 d时,早期组PA值高于晚期组(P0.05),两组ALB、T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14天时,早期组PA、ALB和TP均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合理开通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抑制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进而提高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过去4年我院ICU收治的6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情况.结果:12例进行了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2h Pa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PaO2显著升高(P<0.05);对治疗的耐受率为66.67%(8/12),死亡率为16.89%(2/12),存活者平均住ICU时间为5.2d.40例进行了经口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2hPaCO2显著降低(P<0.01),PaO2显著升高(P<0.01);在适当镇静下对治疗的耐受率为100%(40/40),死亡率为17.50%(7/40),存活者平均住ICU时间为15.25d.8例进行了有创序贯无创机械通气,切换成无创通气后平均2h PaCO2及PaO2较切换前均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切换后无创通气治疗的耐受率为75%(6/8),死亡率25%(2/8),存活者平均住ICU时间为10.40d.结论: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三种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各有特点,应个体化选择机械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组(序贯机械通气)和传统组(有创机械通气),每组2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金来  李振 《中原医刊》2011,(16):50-5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去除人工气道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COPD并发呼吸衰竭并采用序贯性机械通气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以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3±2.2)d和(13.7±6.3)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4±3.2)d和(18.2±4.4)d(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38.24%(P〈0.01);住ICU时间分别为(14.3±2.1)d和(22.3±3.6)d(P〈0.01)。治疗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使肺部感染控制窗提早出现,有利于提高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COPD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2hRR、HR、SBP、DBP、SaO2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h后,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好转,口唇发绀及肺啰音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监测指标RR、HR、S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成功率达83.58%;因肺部感染加重和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8.96%),因病情危重放弃抢救5例(7.46%)。结论熟练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肠内营养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安阳地区医院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OPD并发重症感染患者15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顺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撤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病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