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近视发生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龙海 《中外医疗》2009,28(14):174-174
近视是一种发生率很高的眼睛病理状态。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近视眼最突出的形态变化是玻璃体腔的增长,巩膜变薄,特别在后极部,巩膜主动,过度延伸,最终导致眼轴延长,产生轴性近视。近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少部分近视是家族性的,但是相当一部分近视在学龄期才发生发展,因此,对近视发生机制的影响可分为对遗传因素和对环境因素的研究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导致心衰发生的因素较多,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小体的异常激活参与心衰的发生发展。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非编码RNA对炎症小体的表观调控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炎症小体及其表观调控的探讨不仅可开拓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新方向,而且可能为心衰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本文主要综述炎症小体在心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视是一个正视化失代偿后眼球壁重构、眼轴不断增长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眼底结构特征性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脉络膜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在与近视相关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在近视眼中的作用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动物实验发现,形觉剥夺引起的脉络膜厚度变化可能与其血管灌注情况有关,但近视化过程中引起脉络膜的血管灌注发生改变的启动机制仍需探讨。布鲁赫膜(Bruch’s membrane)是一种位于脉络膜前的具有良好舒缩能力的弹性膜组织。在近视化过程中,布鲁赫膜的合成或生物力学发生区域性的变化,可能是最早引起脉络膜厚度与血流变化的结构基础。本文以脉络膜厚度作为切入点做一综述,着重探讨布鲁赫膜在近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化对脉络膜厚度变化机制的理解,为开发新的近视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观察阿托品能否抑制近祝的发生并进一步研究阿托品抑制近视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出生后2d的海兰鸡使用半透明塑料眼罩进行右眼单眼遮盖。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其中2组遮盖眼分别进行结膜下注射阿托品和生理盐水,单纯遮盖组不作组织治疗。14d后测定单纯遮盖组、阿托品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结果并衡量药物效果。结果:单纯遮盖组遮盖眼与阿托品组遮盖眼比较眼球明显增大。阿托品组遮盖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赤道径与单纯遮盖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阿托品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差异均有差异性,而赤道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期形觉剥夺可导致近视的发生,阿托品可以完全阻止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阿托品直接作用于巩膜而抑制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肺部疾病。研究证实,发病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最后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肌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成纤维细胞灶。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IPF早期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炎症反应、细胞内张力、端粒酶活性等因素参与了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并在肺纤维化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对IPF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方法将急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阐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急性胰腺炎时释放的胰酶导致组织损伤,激活炎症反应,过量释放炎性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胰外多器官损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急性胰腺炎各胰外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潘红卫  曾骏文 《广东医学》2006,27(10):1448-1450
目的研究在形觉剥夺过程中巩膜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的动态改变,以了解TGF—β在近视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眼睑缝合的方法诱导小鼠近视眼模型,观察小鼠眼球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改变,并在近视发展的不同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巩膜内TGF的表达。结果TGF-β1和TGF-β2在正常巩膜组织中有表达,在形觉剥夺早期即出现在巩膜内的表达均出现显著的下降。结论TGF-β的两个亚型在型觉剥夺性近视发展过程中在巩膜内的表达出现下调,可能是引起近视化巩膜改变的细胞因子。TGF-β可能在维持巩膜正常形态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近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视眼是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性疾病。目前,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眼不仅发生率增高,发病年龄提前,且发生后呈进展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近视眼的防治列入全球防盲计划。对于近视的成因虽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近视的发生机制尚未获得明确的认识。 近视眼的解剖学特征为:眼球延长导致角膜等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不相匹配,而眼球延长的主要部位是眼后段巩膜,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 ,观察阿托品能否抑制近视的发生并进一步研究阿托品抑制近视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出生后 2d的海兰鸡使用半透明塑料眼罩进行右眼单眼遮盖。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10只。其中 2组遮盖眼分别进行结膜下注射阿托品和生理盐水 ,单纯遮盖组不作任何治疗。 14d后测定单纯遮盖组、阿托品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结果并衡量药物的效果。结果 :单纯遮盖组遮盖眼与阿托品组遮盖眼比较眼球明显增大。阿托品组遮盖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赤道径与单纯遮盖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阿托品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赤道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期形觉剥夺可导致近视的发生 ,阿托品可以完全阻止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 ,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阿托品直接作用于巩膜而抑制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高脂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病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在总结 AD 可能的 发病机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高脂饮食导致 AD 发生的可能机制:增加血浆中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加快 AD 的病理进程;通过影响血脂水平促进 AD 的发生;导致大量脂肪的产生,并引起慢性炎症,产生的炎症因子 穿过血脑屏障从而激发神经炎性细胞;高脂肪食物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到微生物群 - 大脑 - 肠道的轴,导致 AD 的产生。基于以上机制,可以从减少游离饱和脂肪酸、调节脂代谢紊乱、改善炎症、调节肠道菌群这些机制 来治疗或者预防 AD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凹透镜诱导的豚鼠离焦性近视眼模型,观察视环境的改变即离焦与近视形成后的短期恢复对豚鼠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的影响,以及巩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7D的凹透镜离焦14d天建立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眼模型,检测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变化,光镜和电镜进行巩膜胶原纤维形态学观察,苦味酸特殊染色进行巩膜胶原半定量。结果:实验眼的后极部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变大,小直经纤维增多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异常,离焦诱导近视眼形成后去除镜片、经过2d的恢复,近视度数下降,进一步证实短期视环境改变即可引起屈光度变化,但眼轴长度没有改变。巩膜形态学观察见离焦性近视眼豚鼠后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巩膜变薄。电镜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小直径胶原纤维增多。成纤维细胞形态不规则。苦味酸一天狼猩红胶原染色显示I型胶原主要分布于后极部,实验眼I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排列紊乱。结论:实验性近视眼的形成是巩膜异常重塑的过程,I型胶原的改变是近视眼巩膜重塑的重要因素,但是巩膜重塑导致的眼轴伸长短期内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 2,Bcl-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在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二者对巩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健康4周龄豚鼠45只,随机分成3组,Ⅰ组(右眼配戴-20D)、Ⅱ组(右眼配戴-10D) Ⅲ组(不作任何干预)。实验前后用睫状肌麻痹下验光、A超动态观察豚鼠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取后极部巩膜组织,用电镜、终末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巩膜的凋亡细胞,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bFGF和bcl-2蛋白。结果:实验后诱导眼形成近视,且伴有眼轴延长。并在诱导眼巩膜细胞中检测到凋亡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透镜诱导的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组织中bFGF和bcl-2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 bFGF与bcl-2在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细胞中表达阳性,并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巩膜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红色闪烁光照射(完全密闭的纸箱);Ⅱ组正常自然光照射(四周密闭而上方开放的纸箱);Ⅲ组正常自然光照射(视野开阔的笼中)。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睫状肌麻痹下验光、A超动态观察豚鼠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豚鼠后极部巩膜CTGF的表达。结果  Ⅰ屈光度明显下降,且伴有眼轴延长。Ⅰ、Ⅱ、Ⅲ组巩膜中均有CTGF的表达,Ⅰ组巩膜CTGF的表达量明显比Ⅱ、Ⅲ组高。结论  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中CTGF表达增强,CTGF可能在近视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度近视(HM)作为一种屈光性眼病较其他屈光不正类型特殊,除了可导致视功能 下降,还可伴发其他进展性、退行性的眼底病变。研究表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的病程可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加重,高度近视与 POAG 的病情进展息息相关,有学者认为 高度近视可理解为一种潜行性慢性青光眼。随着眼轴的病理性增长,增加了原发性开角型青 光眼的患病风险。高度近视患者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者,且 患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近视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高度近视的概率更高。眼轴增 长与眼压升高是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眼轴增长体现在巩膜结 构拉伸的改变,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程中的巩膜结构变化基本相似,有研究表明在同 等的眼压条件下,HM 患者所承受的眼压可能高于实际值。眼压的升高加重了眼轴延长的趋 势,且高度近视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较未患高度近视人群早,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 型青光眼的相互作用,导致视功能的下降恶性加重。怎样从 HM 患者群体中早期发现原发 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及时干预治疗,进而抑制或逆转患者病情,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的一大难 题。本文通过回顾近年相关文献,对 HM 与 POAG 两者的相关性展开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观察离焦性近视眼豚鼠中整合素和胶原蛋白在巩膜重塑中的作用。方法:-7D的凹透镜离焦14天建立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眼模型,RT-PC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后部巩膜中I型胶原α1(1)链、整合素α2、β1及ILK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Ⅰ型胶原α1(1)链、整合素α2、β1和ILK在离焦组和恢复组的实验眼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减弱,与自身对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去除离焦恢复2d后,上述指标表达回升,但与对照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α2、β1、Ⅰ型胶原、LIK参与实验性近视眼巩膜重塑过程,是其早期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豚鼠近视模型中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及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纤维的变化.方法 取出生1周的豚鼠75只,利用6号半透明乳胶气球作为头套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形觉剥夺(FDM)组和自身对照组.分别测量记录实验豚鼠不同时空点的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形觉剥夺实验组分为遮盖2周、遮盖4周、遮盖4周去遮盖1周及遮盖6周4个亚组,左眼为遮盖眼(FDM组),采用半透明面罩遮盖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右眼不予处理(自身对照组).对遮盖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并对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FDM组由遮盖前远视(+2.09 ±0.31)D 逐渐变成遮盖6周时近视(-7.07 ±0.56)D,眼轴也由遮盖前(5.93 ±0.39)mm 到6周时(7.99 ± 0.32)mm,且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 形觉剥夺法可成功制造豚鼠实验性近视模型,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眼球近视度数逐渐增加和眼轴长度不断增长,且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随着近视度数加深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form deprivation (FD) reduces spatial contrasts and induces myopia.  Nitric oxide and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 are involved in visual signal transmiss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hanges in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activity and cGMP concentration in ocular tissues in acute and chronic form deprivation myopia.
Methods  Guinea pigs had one eye covered by translucent glass for 7, 14 or 21 days. Untreated litter mates were used as controls. NOS activity and cGMP concentrations in the retinal, choroidal and scleral tissues of FD eyes and control eyes were analyzed by radioimmunoassay after various durations of FD. The expression of NOS subtypes was ident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Myopia was successfully induced in FD eyes after 14 day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 the retinal NOS activity and cGMP concentrations in the FD ey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14 and 21 days while the retinal NOS activity in the FD eyes was transiently suppressed by 7 days of FD. The NOS activity and cGMP concentrations of choroid and sclera in the FD eyes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s at 21 days. The three isoenzymes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were detected in the ocular tissues of guinea pigs.
Conclusions  The NOS activity and cGMP concentrations were upregulated after chronic FD and the retinal NOS activity was transiently suppressed at acute FD. The function of elevated NOS activity may be mediated by cGMP.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以豚鼠透镜诱导性近视模型,研究HGF及其受体c-Met与近视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1周龄雄性花色豚鼠90只,30只豚鼠的双眼不作任何处理,共60眼为对照组; 60只豚鼠的右眼,眼前配戴-10.0D透镜,共60眼为实验组。6周后,检测豚鼠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巩膜中HGF、c-Met及M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形成了明显近视。②实验组巩膜中HGF和MMP-2 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P<0.05),磷酸化c-Met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③实验组巩膜中,HGF、磷酸化c-Met及MMP-2三者的蛋白表达两两相关。 结论: HGF/c-Met可能通过上调MMP-2的表达参与豚鼠透镜诱导性近视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相同胎龄父母近视程度不同的胎儿后极部巩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和TGF-β在人类近视遗传和近视形成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对16例14周以下引产的胎儿,按父母无近视和父母近视>-4.00D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例,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后极部巩膜bFGF和TGF-β的表达,确定两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bFGF和TGF-β在巩膜中均有表达,实验组BFGF的表达较对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家族胎儿在巩膜发育阶段就有bFGF和TGF-β的某些改变,bFGF和TGF-β在人类近视的形成和遗传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是近视多基因遗传因素中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