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接受始动性行为干预、物质奖励强化等功能强化训练,另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均干预5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入组前及入组52周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入组52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分,SQLS量表的总分以及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SSPI量表的总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社会交往情况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始动性功能训练能改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CBT,疗程均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动力/精力、症状/副反应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T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开放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61)。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心理治疗、健康教育、工娱治疗,共1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认知功能成套测试(MCCB)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同期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9例(15%),对照组复发16例(2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游戏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研究组(常规治疗+计算机游戏训练组),各40例,干预6个月。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研究组RBAN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WCST各项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DSS量表总分及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游戏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但对执行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作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坚持原抗精神病药物及工娱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农作治疗,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6、12月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患者的阴性症状;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SANS和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治疗6、12月后,研究组SAN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12月后,研究组GQOLI-74总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0. 01)。结论在抗精神药物及工娱治疗基础上,联合农作治疗有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综合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均经系统治疗病情达临床痊愈。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指导和随访,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干预,持续干预2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年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SDSS和FA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QO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家属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日间医院工作站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出院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在日间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定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ERF)[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康复训练后,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分、SDSS总分显著降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PANSS阴性症状分、SDSS总分研究前后无明显差异;研究组WHOQOL-BERF评分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研究前后WHOQOL-BERF评分则无明显差异。结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并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日间医院工作站康复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联合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联合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观察2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存质量测量量表(BREF)、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干预联合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病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本地文化的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基于本地文化的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评定疗效,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SANS、SA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干预前后SANS评分的差值比对照组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阴性症状有中等度效应;研究组干预前后IL-6水平差值和SANS差值、IL-6水平差值和SAPS差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对照组无相关性。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采用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可改善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白介素-6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8周,并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 结果:入组时PANSS、WHOQOL-100及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WHOQOL-100中生活质量总评、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