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我院自1987年4月以来,应用体外反搏仪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本组54例均为本院或外院确诊为脑血栓形成,并经住院应用血管扩张药,溶栓、降脂等系统治疗后仍留有后遗症者。一、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能独立徒步行走,生活自理。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恢复至Ⅳ级或肌力较前恢复Ⅱ级以上。改善: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肌力较前恢复Ⅰ—Ⅱ级,但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贞  肖云兰 《临床荟萃》1996,11(10):471-472
自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被发现和提取以来,受到了广泛重视,并逐步用于临床。笔者应用国产NGF(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血管病4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2~85岁,平均64岁。全部病例经CT扫描确诊。其中脑血栓形成29例,脑栓塞1例,脑出血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其中合并有感觉障碍37例。另取本院住院经CT检查其部位、大小及症状相似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除观察组应用NGF外,其他用药完全相同。NGF用法:2000BU(生物活性单位)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20天为1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如感觉障碍明显恢复或肢体肌力恢复超过用药前Ⅲ级以上。②有效:症状减轻,如感觉障碍有所恢复但不明显或肢体肌力恢复超过用药前Ⅰ~Ⅱ级。③无效:指症状体  相似文献   

3.
健身球在我国民间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为研究健身球的作用机理,我们对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健身球治疗前后皮温、握力、容积脉波及甲皱微循环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受试者68例,男性57例,女性11例,年龄平均58.7(42~75)岁。均为临床上诊断明确的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其中脑部疾患40例(脑血栓后遗症33例,脑出血后遗症4例,脑外伤3例,肌力Ⅱ级5例,Ⅲ级10例,  相似文献   

4.
资料来源及方法。我院1981~1982年收治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例为门诊病人),男27例,女7例。其中脑动脉硬化2例,脑血栓后遗症1例,31例为脑血栓形成。以上病例均做了凝血酶凝结时间(下称 TT)观察,并以27例健康人作了对照。其方法为患者入院后,在未用对血液凝结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反复低血糖偏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2岁。因“失语、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于1998年7月10日入院。患者1995年患“左侧脑血栓形成”经治疗遗留右侧肢体不全偏瘫。同期发现有“糖尿病”,不规则服用降糖药。近半月来进食较少。入院查体:昏睡,运动性失语,左侧上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病理征(-)。右侧上下肢肌张力高,肌力Ⅳ级。头颅CT:左侧基底节陈旧性脑梗塞。入院拟诊:右侧急性脑梗塞,左侧脑血栓后遗症。给予吸氧、甘露醇脱水、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肌力恢复的影响,指导术后康复治疗的方式。方法:单纯上/下肢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神经肌电促通仪加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37例(仅常规康复治疗)。通过徒手肌力评定法(manual muscletest,MMT)对治疗前后的肌力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根据徒手肌力评定(MMT)标准,按6级法记录,治疗组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均能达到5级者15例,部分伸、屈肌能达到5级或肌力在原基础提高3级以上者19例,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增加1~2级者9例;对照组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均能达到5级者7例,部分伸、屈肌能达到5级或肌力在原基础提高3级以上者14例,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增加1~2级者16例。两组比较临床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肢体骨折术后患者肌力的恢复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塞,排除脑出血。光量子血液治疗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42~79岁,平均65岁,病程从发病到治疗为6h~5d不等,均为首次发病,临床表现为轻度,即神志清,肌力级以上,无或有轻度言语障碍8例;中度,即神志清,肌力~级,无或有吞咽咳呛,轻度头痛,中度言语障碍16例;重度,即神志差,有意识障碍,肌力0~级,无或有头痛,失语,吞咽咳呛6例。对照组:脑梗塞30例,男22例,女8例,48~76岁,平均62岁,症状、体征、病程及临床表现与治疗组大致相同。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光量子血液疗法,即采患者…  相似文献   

8.
为恢复脑血管病患者偏瘫后遗症所致的肢体功能缺陷 ,1997年 4月起我们应用日本产“HAPPYLIFE”型生体电子仪穴位强刺激进行康复治疗 ,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取 1994年 4月至1999年 6月收治的患侧肢体肌力为 0~ 1级脑中风患者 5 3例 ,男 43例 ,女10例 ,其中脑出血 12例 ,脑梗死 41例 ,平均 6 2岁 ,均无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生体治疗加常规治疗组 2 5例(治疗组 ) ,常规治疗组 2 8例 (对照组 )。肌力分级采用 0~ 5级的 6级分级法[1] :0级 :完全瘫痪 ;Ⅰ级 :肌肉可收缩 ,但不能产生动作 ;Ⅱ级 :肢体…  相似文献   

9.
笔者分别对脑动脉硬化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岁).对照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岁)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有关项目的测定。检测结果显示:脑动脉硬化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等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由此认为,动脉硬化的形成能改变微循环的血流状态.在具有脑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血液的高粘滞容易促使脑血栓的形成.进而造成脑梗塞或其它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脑动脉硬化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及时发现和预防脑血栓、脑梗塞等病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0例…  相似文献   

10.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并不困难,但在年长者,有可能误诊为闭塞性脑血管病,值得注意。我科自1980年7月至1983年1月经手术证实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共11例,在60岁以上的5例中,有4例初诊为”脑血栓形成”首先收入神经内科,后经CT扫描和/或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方转我科治疗。现将其中2例报告于下。病例报告例1.男,70岁。1982年7月10日晚无明显诱因觉右下肢无力,未介意。2天后因症状加重来院就诊收住。检查:血压160/90mmHg,双侧颈动脉搏动对称,心脏听诊无异常;神清,言语迟涩;双侧视神经乳头稍模糊;右上肢肌力4级,下肢3级。按“脑血栓形成”,治疗无效。7月26日作CT扫描,发现左侧额顶部脑外新月形低密度影,确诊为  相似文献   

11.
钙拮抗剂问世以来,发现其有显著扩血管作用,因此试用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本文使用硫氮(艹卓)酮片治疗脑溢血及脑血栓后遗症9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于下: 一般资料自1985年1月~1986年1月,共收治脑溢血及脑血栓后遗症者186例,本组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 ,常与其他疾病相互误诊 ,今将近年遇到误漏诊 89例分析如下。1 急性心肌梗塞 (AMI)误漏诊1.1 误诊为脑血管病 脑血栓 6例 ,脑血栓后遗症 3例 ,脑溢血 4例。例 1,男 ,6 7岁。 2 a前因脑血栓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加重 2 d于 1995 - 11- 0 8脑血栓再发入院。查体 :BP110 / 70 mm Hg,神志清 ,HR72次 / min,律齐 ,第一心音低钝 ,双肺未见异常。右侧肢体肌力均 级 ,病理反射 (- )。 ECG 、 、av F导 ST段弓背抬高 1~ 2 mv,CK380 u/ L,CK- MB6 4u/ L,AL T6 2 u/ L,L DH2 96 u/ L确诊为急性下…  相似文献   

13.
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神经内科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136例 ,并以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16 4例作对照 ,其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情分级 根据肢体瘫痪、失语、颅神经障碍指标 ,将病情分为三级。重度 :肌力 0~Ⅰ级 ,或伴明显失语及颅神经障碍 ,中度 :肌力Ⅱ~Ⅳ级 ,或伴轻度失语及脑神经障碍 ,轻度 :肌力减弱 ,在Ⅳ级以上或伴轻度失语及脑神经障碍。1.2 一般资料及分组 ①红花组共 136例 ,男 10 0例 ,女 36例。年龄 2 8~ 83岁 ,5 0岁以上 115例 ,5 0岁以下 2 1例。病情属重度 47例 ,中度 5 3例 ,轻度 36例。病变定位在大脑中动脉10 9例 …  相似文献   

14.
1997~ 2 0 0 0年我们对超早期 (发病 6小时以内 )脑梗死患者 6 0例 ,进行了颈动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确诊的急性脑梗死 ,均为急诊住院患者 ,男48例 ,女 12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5 8岁。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45例 ,椎 -基底动脉系统梗死 15例。临床表现分为轻型 (神志清 ,肌力 级以上 ,无语言障碍或轻度语言障碍 ) 10例 ,中型 (神志清 ,肌力 、 级 ,有轻或中度语言障碍 ) 15例 ,重型(有或无意识障碍 ,肌力 0、 级 ,有或无失语 ) 3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42例 ,有糖尿病史 18例 ,…  相似文献   

15.
“脑血栓形成”属于祖国医学的中风范畴.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偏瘫散”(活血、化瘀、祛风),配合小量西药脱水剂治疗31例,临床收到较好效果。尤其对初患病人,大多在两周后肌力恢复到Ⅲ级以上,四周后可下床走动.  相似文献   

16.
杜迎雪 《中国康复》2002,17(3):143-143
脑血栓后遗症患者 85例 (脑血栓组 ) ,男 6 5例 ,女 2 0例 ;年龄 4 5~ 85岁 ,平均 6 2岁 ;病程 3~ 6个月 ;患者均伴有肢体运动或语言等神经功能缺损。高粘滞血症患者 10 8例(高粘滞组 ) ,男 6 3例 ,女 4 5例 ;年龄 4 0~ 6 8岁 ,平均 5 6 .5岁 ;经体检后确认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或糖尿病等。对照组 12 0例均来自正常体检人员 ,排除心、脑和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3组患者均晨起空腹静脉抽血 5ml,肝素抗凝。使用北京WJ Ⅱ型血液流变学旋转式粘度仪按规程操作。结果脑血栓组和高粘滞血症组患者全血高低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和血沉…  相似文献   

17.
脊髓灰质炎后遗股四头肌瘫痪,是常见的后遗症。我院自1981年以来采用髂胫束、半腱肌联合重建治疗7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随访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共随访70例、71膝,1例双侧。男42例、女28例。年龄5~29岁,平均年龄17.4岁。单肢61例、双肢9例(其中1例重建双侧)。术前股四头肌肌力“0”级26膝,Ⅰ级34膝,Ⅱ级11膝。合并胫前肌瘫痪跟腱挛缩马蹄足38例;小腿三头肌瘫痪仰趾足4例;膝屈曲畸形24膝。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3~1986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800多例,其中资料较完整,病程在1周内,且均为首次发病的有400例。这400例分三组治疗,提示尿激酶加电针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0例中,男302例,女98例,年龄38~81岁,平均59.5岁。发病1~2天者169例,3~7天者231例。左半身瘫237例,上下肢肌力皆为0级;右半身瘫163例,上下肢肌力皆为0级。发病原因高血压病299例,高脂血症55例,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18例,其它疾病28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类型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性等方面的变化及与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将80例脑血栓患者根据有关体质分类标准分为气虚组25例、痰湿组40例、阴虚组15例,并设正常组70例,进行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眼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结果:不同体质类型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甲皱、眼结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正常组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尤以痰湿组为显著。结论:痰湿质脑血栓患者微循环障碍较气虚质、阴虚质明显。提示脑血栓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夹瘀为多,在临床治疗时,应注意对其体质类型的辨析,在使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应注意化痰利湿和补气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意外(CVA)的病死率在我国居死亡的前列。为了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调整心理状态,以争取患者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的目的,我们应用心理护理加双向同步刺激治疗脑血栓形成后遗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病人,意识清楚,有理解力,能执行医护人员指令,男92例,女28例,年龄45—78岁,平均586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病程6个月以内62例,6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36例,12个月以上22例,肌力0~Ⅰ级40例,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