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Ⅱ.酚酸类等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桃化伞草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酸(1)、丁香酸葡萄糖苷(2)、水杨酸(3)、原儿茶酸(4)、原儿茶酸甲酯(5)、咖啡酸(6)、马来酸(7)、三十六碳酸 (8)、十五碳酸(9)、十六碳酸(10)、十七碳酸(11)、邻苯二甲酸异丁酯(12).除化合物7外,其余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桃花中得到,也是首次从梵天花属植物巾得到.  相似文献   

2.
点地梅中双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点地梅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和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点地梅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Ⅰ)、山奈酚(Ⅱ)、槲皮素(Ⅲ)、长叶世界爷双黄酮(Ⅳ)、扁柏双黄酮(Ⅴ)、穗花杉双黄酮(Ⅵ)、罗波斯塔双黄酮...  相似文献   

3.
欧亚旋覆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欧亚旋覆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提取欧亚旋覆花,并用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菠叶素(1)、6-甲氧基-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3)、槲皮素(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芦丁(7)、万寿菊苷(8)、异槲皮苷(9)和槲皮苷(10)。其中,化合物5、7、10为首次从欧亚旋覆花植物中得到。结论:本试验可为欧亚旋覆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半枝莲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依据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半枝莲中共分离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圣草酚、野黄芩素、三裂鼠尾草素、黄芩苷、芹菜素、汉黄芩素、4''-羟基汉黄芩素、木犀草素、4'',5-二羟基-3'',5'',6,7-四甲氧基黄酮、柚皮素、7-羟基-5,8,2''-三甲氧基黄烷酮、大波斯菊苷。结论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均为黄酮苷元和苷类化合物,可为半枝莲的黄酮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野菊花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层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10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 7, 4’-三羟基-3’, 5’-二甲氧基黄酮 (1)、5, 7, 3’, 4’-四羟基-6, 5’-二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7-O-β-D-葡萄糖(5)、刺槐素-7-O-β-D-葡萄糖(6)、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蒙花苷(10). 结论 槲皮素-7-O-β-D-葡萄糖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香柏Sabina pingii(Cheng ex Ferre)var.wilsonii(Rehd.)Cheng et L.K.Fu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4种,分别为海波拉亭-7-O-β-D-吡喃木糖苷(Ⅰ)、南方贝壳杉双黄酮(Ⅱ)、伞形花内酯(Ⅲ)和β-谷甾醇(Ⅳ).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伏晓  樊建领  张秋颖 《中国药房》2012,(11):1021-1022
目的:研究红花檵木叶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分离富集红花檵木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应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RP-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紫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等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花檵木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异槲皮苷。所有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红花檵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相中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采自青岛海域的苔海绵ndn—niasp.醋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过1^HNMR,13^CNMR,IR以及MS等波谱技术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胸腺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尿嘧啶脱氧核苷.对羟基苯甲酸,苯乙酰胺和正十六碳酸。  相似文献   

9.
金刚藤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对金刚藤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制备薄层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 5个黄酮类化合物 ,即山萘酚 (kaempferol,Ⅰ )、山萘酚 7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 7 O β D glucopyra noside ,Ⅱ )、二氢山萘酚 (dihydrokaempferol,Ⅲ )、槲皮素 (quercetine ,Ⅳ )、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 ,Ⅴ )。结论这 5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刚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密蒙花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单体成分的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密蒙花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樨草素(1)、木樨草素-7-O-葡萄糖苷(2)、木樨草素-7-O-芸香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芸香糖苷(5)、蒙花苷(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4'-O-β-D-葡萄糖醛酸苷(8)、芹菜素-7-(2'-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9)、密蒙花新苷(10)、山柰酚-3-O-芸香糖苷(11),其中,化合物7~9、11均为首次从醉鱼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夏枯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从夏枯草全草70%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MS和NMR分析鉴定为:白桦脂酸(1)、乌苏酸(2)、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3)、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齐墩果酸(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0)、芦丁(11)、丹参素甲酯(12)、丹参素乙酯(13)、迷迭香酸乙酯(14).其中化合物5、6、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鬼箭羽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鬼箭羽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的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木栓醇(Ⅱ)、木栓酮(Ⅲ)、松萝酸(Ⅳ)、羽扇豆酮(Ⅴ)、白桦脂醇(Ⅵ)、齐墩果酸(Ⅶ)、正二十六烷酸(Ⅷ)和正二十八烷醇(Ⅸ).结论 化合物Ⅴ~Ⅷ均为首次从鬼箭羽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益智复方汤中的化学成分,为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反复层析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益智复方汤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酚(Ⅲ)、原人参二醇(Ⅳ)、原人参三醇(Ⅴ)、β-谷甾醇(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智复方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Ⅲ来源于何首乌;化合物Ⅳ、Ⅴ来源于红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绵Pseudoceratin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中压制备色谱(MPLC)等方法对海绵粗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并与文献中的理化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西沙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分离鉴定到11个二倍半萜类化合物:sesterstatin 7(1)、crystalline 12-epi-scalarin(2)、12-epi-scalarin(3)、hyrtiolide(4)、25-dehydroxy-12-epi-scalarin(5)、scalarolide acetate(6)、sesterstatin 6(7)、(Z)-neomanoalide(8)、(+)-(6E)-neomanoalide(9)、luffariellolide(10a,b)、acantholide C(11a,b)。结论 从西沙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分离得到了11个已知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属于scalarane型和manoalide-...  相似文献   

15.
大青叶中碳苷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干燥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大青叶乙醇提取物经氯仿萃取后的水层经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聚酰胺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化学性质和质谱、波谱(1H-NMR、13C-NMR、HMBC)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碳苷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金雀花素(iso-scoparin,1)、异金雀花素-3″-O-吡喃葡萄糖苷(isoscoparin-3″-O-glucopyranoside,2)、异牡荆素(isovi-texin,3)和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isovitexin-3″-O-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2和4为首次从菘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芫花醋炙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药用植物资源。方法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炙芫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3)、洋芹素-4′,7-二甲醚(4′,7-dimethylapige-nin,4)、椴苷(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5)、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5-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6)、4′,5,7-三甲氧基黄酮(4′,5,7-trimethoxyfla-vone,7)、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8)、3′,4′,5,7-四甲氧基黄酮(3′,4′,5,7-tetrameth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芫花醋炙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桑白皮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瑾  张会敏  石俊英 《齐鲁药事》2012,31(7):420-422
对近十年桑白皮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以及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桑白皮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2)、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3)、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ol-3'-O-β-D-glucopyranoside(4)、山柰酚(kaempferol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3-甲基-山柰酚(3-methyl-kaempferol,7)、3-甲醚-山柰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methylether-kaempferol-7-O-β-D-glucoside,8)、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luteolin-3'-O-β-D-glucoside9,)。结论化合物2-57、8、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国西沙海绵Agelas aff. Nemoechinata 二氯甲烷/甲醇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PLC、HPLC等分离方法对该海绵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结构鉴定技术,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绵甲醇粗提物的二氯甲烷/甲醇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agelasine B (1)、2-oxo-agelasine B (2)、2’-oxo-agelasidine C (3)、2-甲酸吡咯负离子 (4)、2-甲酰胺吡咯 (5)、9-甲基腺嘌呤 (6)和尿嘧啶 (7)。结论 化合物1、2、3、4和6均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刺五加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刺五加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isorhamnetin-3-O-robinobioside,1)、山柰酚-3-O-刺槐二糖苷(kaempferol-3-O-robinobioside,2)、金丝桃苷(hyperin,3)、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isorhamn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4)、异鼠李素-3-O-β-D-鼠李糖基-(1→6)-[α-L-鼠李糖基-(1→2)]-β-D-半乳糖苷(isorhamn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5)、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基-(1→2)-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pya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7)、槲皮素(quercetin,8)山柰酚(kaempferol,9)。其中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