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莹  罗红  强坤坤  黄筱桐  魏瑗 《西部医学》2021,32(9):1379-138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于2017年~2018年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591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60例(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增生6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息肉42例(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癌28例(子宫内膜癌组)。分析各项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术前阴道超声检查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区别。 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回声欠/不均匀发生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宫腔内稍强或弱回声团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组宫腔内泡状暗区检出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内膜血流异常发生率较子宫内膜息肉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高(P<0.05)。发病年龄分布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组最年轻,子宫内膜癌组最年长(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较子宫内膜息肉组更易合并子宫腺肌症及附件区占位(P<0.05)。 结论 宫腔内稍强回声团、宫腔内小泡状液性暗区、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症及附件区占位、子宫内膜血流信号改变及患者年龄可作为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2.
陈秀云 《中原医刊》2007,34(15):91-92
目的 了解子宫腔内息肉样病变的类型、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312例子宫腔内息肉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按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类。结果 69.23%(216/312)为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子宫内膜息肉(EP)151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5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9例。本组另一类为肿瘤性病变,多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仅占9.1%(9/96)。结论 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时要注意同息肉样改变的子宫内膜增生和真性肿瘤相鉴别。妇科阴道超声、宫腔镜检查可提示息肉样病变的存在,宫腔镜下取活检配合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性质的最佳措施。对于子宫腔内息肉样病变的处理应根据息肉的性质、大小和患者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息肉24例误诊分析王桂兰,郭玉香(淄博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55036)关键词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可引起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因隐匿于官腔内不易直接观察,故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我院1988年1月~1993年...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od polyp,EP)是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局灶性增生的良性病变。EP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AUB)、腹痛、不孕等症状。传统的诊断方法足B超、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诊断,但漏诊率很高。随着宫腔镜(HS)的应用,宫腔内病变成为直视、清晰的图像,EP的诊断率大大提高,现将我院对12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9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89例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1%(81/89),误诊8例,误诊率为9%(8/89)。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价值,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月经适宜时期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90例)选择适宜时期(月经末期至增生早期)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90例)非该时期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86.6%,对照组诊断符合率6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结论选择适宜时期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对提高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军连 《中外医疗》2011,30(24):182+184-182,18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图像特征,并与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术后病理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0.0%。其图像特征为:高回声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27例);带长蒂中等回声型,呈长条状,位于宫颈管内,边界清晰(3例)。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初诊提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检查及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17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病变的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检测供养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边界清楚伴有较粗大穿入血流信号为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标准。病理检查:观察病变组织结构及供养血管;对比分析其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7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单纯子宫内膜息肉者68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3例,其中2例患者息肉癌变;诊断为子宫内膜局灶性增生过长者63例,分泌期子宫内膜者27例,增生期子宫内膜者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者3例,子宫内膜炎者1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85.91%(61/71),排除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81.19%(82/101),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3.14%。结论宫腔内隆起样病变伴有较粗大穿入性血流信号是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指征,宫腔镜下的定位活检是判断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B超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0例。结果选取的140例病例包括异常子宫出血98例、月经无改变者42例;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占位病变的113例、子宫内膜增厚27例。宫腔镜手术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宫腔粘连患者12例、合并子宫黏膜下肌瘤者5例,病理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者10例,增生合并感染者32例。全程平均手术时间为(14.66±5.08)min,所用的灌洗液量为(977.23~3428.14)ml,术中出血量为(11.55±4.98)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51%。结论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联合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成年妇女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是由于子宫内膜局限性的增生而形成息肉样赘生物,可以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异常阴道出血的表现,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1-2]。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割术后应用孕激素可减少复发[3]。  相似文献   

11.
李娜  谯朗  徐嘉 《西部医学》2017,29(12):1742-1745
【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漏误诊原因,以提高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015年9月~2016年6月妇科诊断怀疑宫内膜病变210例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内膜增厚(在育龄期宫内膜厚度>1.2cm,绝经期宫内膜>0.8cm)或回声不均匀患者,常规测量子宫大小和内膜厚度(内膜测量取纵切面,垂直于长轴,测最厚处),观察和记录内膜及宫腔内的异常图像、血流情况等,对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21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147例子宫内膜息肉,44例单纯性宫内膜增生症,10例内膜增生合并息肉,4例子宫内膜炎,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例子宫内膜癌。经手术病理证实:单纯性子宫内膜息肉145例,7例单纯性宫内膜增生症,7例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44例内膜增生合并内膜息肉,超声诊断正确169例诊断符合率805%,漏误诊41例,漏误诊率19.5%,两者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误诊主要因素为:①合并其他疾病。②检查时期不合适。③声像图不典型。④宫内节育器的影响。⑤其它检查条件的影响。结论 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尽量排除避免漏误诊的一些原因,在提示宫内膜增生症的超声图像中,不单纯为内膜增生,多伴有宫内膜息肉,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最后确诊仍需要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息肉是非弥漫性子宫内膜增生产生内膜息肉,它是内膜局限部位受激素刺激而形成,是非赘生性的。临床上不易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相鉴别。正常宫腔内呈线状强回声,其周围尚可见2~3mm低回声(为子宫内膜回声),而且随月经周期而有变化,分泌期和月经期可呈团块状。为进一步探讨超声下子宫内膜的诊断,我们现将68例超声下可疑子宫内膜息肉病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闫泗云 《当代医学》2011,17(12):98-99
目的 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来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择有完整资料的108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与诊刮或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0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98例,黏膜下肌瘤4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例.超声诊断符合病理诊断98例,误诊1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0.74%.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是明确的,诊断符合率90.74%.  相似文献   

14.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68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表现,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方法2008年4月~2009年7月间68例在我院住院手术的子宫内膜息肉,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采用Aloka ProSound SSD-3500和Philips 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为2。5MHz,经阴道探头频率为5~9MHz。结果本组68例病例中经阴道超声正确诊断44例(64.71%),误诊7例(10.29%),漏诊17例(2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较经腹超声明显提高,虽然还有较大的误诊漏诊率,但目前还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首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意愿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宫腔镜检查中7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目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①单纯不孕症19例:行单纯息肉根部电切,异常黏膜薄层(1~2mm)电切术。②月经量过多,无生育要求者:行子宫内膜大部电切,选择性少量保留正常子宫内膜42例。③11例月经量过多,已生育但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者,行息肉电切+局部电灼。④绝经后阴道少量出血者:行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灼7例。71例术后得以随访。结果:79例均有病理报告证实。52例3个月宫腔镜复查,宫内黏膜正常,未见息肉复发。19例不孕者怀孕12例(63.15%)。42例月经量过多且无生育要求者,40例月经规律、维持少量月经,效果理想(95,23%),2例月经消失。11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月经量过多者,月经恢复正常10例(90.90%)。7例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绝经患者术后全部治愈。结论:宫腔镜电切子宫内膜息肉,是治疗不同意愿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鲁海鸥  韩阳  浦雪  王岩 《吉林医学》2012,33(24):528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563例,并与宫腔镜及病理对照。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563例,多表现为内膜线较完整,息肉多为高回声光团,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单个或多发,无明显包膜。大部分息肉CDFI彩色血流显示不满意,较大的息肉CDFI显示少许条状血流信号,RI值在0.7~0.8以上。563例最后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75例,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4.36%。误诊的88例中,52例为子宫黏膜下肌瘤,22例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2例为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为子宫内膜癌。误诊率为15.64%。结论: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检查方法,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常规筛查和宫腔镜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TVS)声像图的特征和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48例为子宫内膜息肉,5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厚,1例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漏诊,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87.3%。结论经阴道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王梦君 《海南医学》2011,22(24):95-9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筛查子宫内膜息肉的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0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阴道超声声像图表现,对误、漏诊病例的阴道超声声像图进行总结。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为72.3%(76/105),超声声像图表现多较为特异,易于诊断;误诊17例,误诊率为16.1%(17/105),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增厚3例,子宫内膜癌5例,炎性渗出物1,例;漏诊12例,漏诊率为11.4%(12/105),其中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管息肉,余8例均有官腔内或宫角处小息肉。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大多数典型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误、漏诊情况并不少见,检查者需注意密切结合临床,提高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的能力,规范操作,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88例子宫内膜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6.82%)B超检查未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其余82例(93.18%)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直径为3.00 mm~16.00 mm,平均(8.68±2.17)mm,其中11例(13.41%)息肉直径<5 mm,62例(75.61%)息肉直径5 mm~10 mm,9例(10.98%)息肉直径>10 mm。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的微小病变,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二醇(E2)测定在宫腔镜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2006年—2008年住院的24例以绝经后出血为主诉,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术前常规测定雌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手术,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TCRP)同时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其余病例使用电切镜一次或分次自根蒂部全部切除病灶,即TCRP。结果:术后门诊复查。2例EP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伴E2升高,行TCRP同时TCRE术,术后12个月无异常。而22例行TCRP患者中,2例在术后3个月,3例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发生反复出血,保守治疗失败,改为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排除恶性病变。这5例患者术前均有E2升高,4例为增生期子宫内膜,1例萎缩型子宫内膜。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与雌激素水平增高密切相关,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5.8%有E2水平升高,这些患者出血病灶不局限于息肉,因此,伴有E2升高的患者宜行TCRE同时T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