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640层CT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与螺旋扫描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容积扫描在腰椎间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怀疑腰椎间盘突出并需要CT检查的患者,采用640层CT(Aquilion One)进行容积扫描,并对图像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观察对比其对腰椎结构的显示差异以及对剂量的统计,与螺旋扫描方式的CT剂量指数(CTDIvol)进行对照.结果 80例应用640层CT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患者图像质量与螺旋扫描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管电流70 mA下行640层低剂量容积扫描方式的CTDIvol明显低于螺旋扫描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4,P<0.05).结论 应用Aquilion One CT容积扫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检查中图像质量高,剂量低于螺旋扫描方式成像的剂量,有利于患者的辐射防护,对临床和患者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患者93例,对其进行导管CAG和MS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性,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CT和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表浅型和深埋型MB-MCA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诊断MBMCA平均长度、平均深度上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1,t=3.758;P〈0.05),狭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结论:MSCT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MB-MCA检查手段,其诊断结果可靠、准确,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可广泛应用于MB-MCA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在医院健康查体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17例患者,均行64-MSCTA检查,将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观察患者有无MB,并测量其长度、厚度以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217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61例(占28%)共63支,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率最高,为43支(占68%);MB合并粥样硬化者28支,其斑块位于MB近端者20支(占71%)。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MB及其分型,为临床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45-1646
目的研究炫速双源CT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300例,均接受炫速双源CT检查。诊断MB-MCA 198例,根据MB-MCA类型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纵深型,对照组为浅表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198例MB-MCA患者中,观察组81例(40.91%),对照组117例(59.09%)。分布部位:130例(65.66%)处于LAD,其中84例位于LAD中段,46例位于LAD远端位置;7例(3.54%)处于RCA中段;53例(26.77%)处于LCX。MB-MCA长度为0.5~3 cm。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典型胸痛、心电图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MB-MCA多出现在LAD及LCX,炫速双源CT可用于诊断MB-MCA,纵深型MB-MCA较浅表型MB-MCA更易发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来判断其成像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曾在我院接受治疗200例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经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50例,检出率25%,其中38例为左前降支,9例为右回旋支及其分支,3例为右冠状动脉.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出现率高,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实施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64例本院所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总结患者2种检查结果,对比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  相似文献   

7.
于萃 《现代医院》2014,(11):96-9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肌桥患者行心肌桥松解术后的监护要点。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32例心肌桥患者行心肌桥松解术术后的重症监护情况,着重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增加对心肌桥的认识,重视术后监护,避免并发症发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943例病人中共检出心肌桥10例。结果孤立性心肌桥4例,2例手术,1例置入支架,1例药物治疗。合并冠心病1例行搭桥手术,心肌病5例采用药物治疗。结论有症状孤立性心肌桥治疗应当积极,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心肌桥松解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评估心肌桥的发生率、位置、长度、心肌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结果:心肌桥共检出82例(95段),检出率为27.3%,发生在前降支中段73处,占79-3%(73/95),心肌桥厚度为0.4-11.2mm,平均厚度为1.7mm,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3mm-52mm,平均22mm。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3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62例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人群中,发现心肌桥8例,检出率为2.2%;心肌桥以单发为主,最常出现部位在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及不同程度的心电图、CTnT改变;药物可治疗心肌桥患者。结论(1)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症状;(2)心肌桥可继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有症状的心肌桥首选药物?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时可考虑PCI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心肌桥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2351例冠状动脉造影所检出的37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Nobel分级标准分为3级,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另选择1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无其他心脏疾病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Ells)发病率。结果 部分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下移〉10.1mV伴或不伴有T波倒置(心肌缺血样改变),其中Ⅰ级占12.5%,Ⅱ级占33.3%,Ⅲ级占72.7%,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桥患者中ERS发病率为21.6%,对照组发病率为2.0%,P〈0.05。结论 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可以表现为正常、心肌缺血样改变及ERS,心肌缺血样改变的发生率与心肌桥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心肌桥患者中ERS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351例冠状动脉造影所检出的37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Nobel分级标准分为3级,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另选择1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无其他心脏疾病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发病率。结果部分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下移≥0.1mV伴或不伴有T波倒置(心肌缺血样改变),其中Ⅰ级占12.5%,Ⅱ级占33.3%,Ⅲ级占72.7%,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桥患者中ERS发病率为21.6%,对照组发病率为2.0%,P<0.05。结论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可以表现为正常、心肌缺血样改变及ERS,心肌缺血样改变的发生率与心肌桥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心肌桥患者中ERS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出患者中心肌桥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60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在760例受检患者中,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130例(检出率17.10%,130/760).不同性别心肌桥检出率的比较:男性患者心肌桥的检出率高于女性患者,心肌桥检出率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9,P=0.538>0.05).心肌桥与胸闷、憋气等症状的关联:与无心肌桥者比较,有心肌桥者发生胸闷、憋气等症状的患者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15,P=0.000<0.05).结论: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够明确检出心肌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北亚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MB-MCA而自愿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7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记录MB-MCA的发生类型及MB长度和MCA狭窄程度,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结果:377例患者最终有103例确诊为MB-MCA(110段MB-MCA)。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对浅在型与深在型MB-MCA诊断经过Kappa分析比较后,Kappa值分别为0.803和1.000,两种检查方法在MB-MCA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浅在型与深在型MB方面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t=-2.457;P<0.05)。结论:在诊断MB-MCA方面,CTA技术与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各自的优点提高MB-MCA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对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方法将594例STEMI直接行PCI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者46例为肌桥组,梗死相关动脉未合并心肌桥者5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直接行PCI治疗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594例患者术后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率为92.1%(547/594),其中肌桥组为60.9%(28/46),对照组为94.7%(519/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病死率为4.4%(26/594),其中肌桥组为13.0%(6/46),对照组为3.6%(20/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肌桥组为22.5%(9/40),对照组为5.1%(27/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患者直接PCI治疗术后即刻前向血流改善较差,可能是导致住院病死率高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分析了GE MAX640 CT机图像出现伪影的故障原因及其故障排除,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寻求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方法:使用国内最先进的320排螺旋CT或新双源CT等先进工具,观察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等情况。结果:使用64层和256层以上的螺旋CT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判断更加可靠。50%以上的狭窄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94%和97%。结论:高端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可靠,可用于疑似冠心病病人的无创检查或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