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抽签法对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的3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分组,每组纳入患者15例,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使用延续护理干预,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 hPG、FPG、LVEF、SF-36、6-MWT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 hPG、FPG、LVEF、SF-36、6-MWT对比护理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联合心肌酶检测对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非冠心病患者40例,检测其血液BNP及心肌酶水平。比较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程度患者的BNP及心肌酶水平,分析BNP及心肌酶水平对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 AMI、UAP、SAP及非冠心病患者BNP、AST、CK、CK-MB及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患者中,轻度病变、中度病变、重度病变患者BNP、AST、CK、CK-MB及LD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NP及心肌酶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冠脉搭桥术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BNP联合心肌酶检测对冠心病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指示价值,但对冠脉搭桥术后疗效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评价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后的心肌缺血,对57例冠脉扩张或冠脉搭桥术后有胸痛等症状的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或运动负荷试验(DSE/TMX)。结果:DSE/TMX阳性提示心肌缺血者26例,占45.6%,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0例再行冠脉造影,6例DSE/TMX阳性者中,5例相应血管严重狭窄,1例相应血管轻微病变,4例DSE/TMX阴性者中,2例冠脉造影示相应血管亦无严重狭窄。表明:DSE/TMX可用于筛选划分需再次行血管再通治疗及需加强扩张冠脉药物治疗的病人,也可用于筛选冠脉再通治疗后心肌缺血的低危病人群。DSE/TMX是安全有效的心肌缺血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停跳冠状动脉 (冠脉 )搭桥术结合经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 (OPCAB/TML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10例多支冠脉有严重病变患者做OPCAB ,而对无法搭桥的心肌缺血区施以TMLR。结果 无手术死亡及重要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 (18 1± 5 )个月 ,8例心绞痛完全消失 ,平均心绞痛分级由术前的 3 2± 0 8,减至 0 2± 0 4。所有病人均无需再服用硝酸酯类药 ,亦无因心脏事件而再住院者。EF由术前平均 5 3 2 %增加到 6 5 4 % ,左室壁运动计分也由术前的 13 95± 3 34降低至术后的 11 74± 1 34。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OPCAB/TMLR是安全、有效的 ,对心肾功能欠佳的严重冠心病人较为可行 ,如非特殊情况 ,TMLR一般不宜作为冠心病的独立疗法 ,最好是将其作为搭桥术的辅助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凡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有手术指征者,予以手术治疗,行冠脉搭桥术[1].重建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改善心肌血供,术后通过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2].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及其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进行过心脏冠脉搭桥术的患者27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记录术后患者死亡人数、并发症及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际随访270例术后患者,围手术期和出院后死亡16例,死亡率为5.92%;术后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衰等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且对没有基础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提示冠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治疗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5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 51例左冠脉主干病变 (狭窄≥ 50 % )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左主干病变 8例 ,左主干合并其它冠脉病变 4 3例。并与非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2 1 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左主干病变组临床上多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易发心梗 ,猝死率较高。但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 ,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左主干病变与非左主干病变者类似 ,但心绞痛发作时其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冠脉搭桥术可改善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CK结合DSE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由于其对诊断冠心病(CHD)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正广泛应用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包括冠脉病变范围、冠脉狭窄程序的评价、存活心肌的识别以及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的判断等。彩色室壁动力(Color Kinesis;CK)分析技术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实时和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新技术,本文对CK结合DSE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的原理、操作、分析方法、应用范围、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及优越性、局限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部分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由于年龄大、过分担心手术风险及心脏搭桥术创伤而合并焦虑情绪,术后存在焦虑、恐惧、失眠、出汗、乏力等,影响生活质量,但随后出现的胸闷、胸痛等症状很难与支架内血栓或冠脉搭桥闭塞相鉴别.本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合并焦虑情绪患者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汤加味方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冠心病冠脉搭桥术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手术室优质护理),各4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并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SDS、SAS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均高于参照组(P<0.05),在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上,与参照组(22.50%)相比,试验组(5.00%)显著较低(P<0.05)。结论 将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后,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并发症。结果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LVEF、6-MWT、SF-36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36.84%,明显低于对照组56.14%(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行冠脉搭桥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90例行冠脉搭桥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空腹血糖、术后24h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冠脉搭桥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十分可行。  相似文献   

13.
<正>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冠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心力衰竭作为CABG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严重影响术后病人恢复。心力衰竭临床多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喘息、水肿等,在中医学中归属"喘证""水肿""心悸"等范畴。本病临证复杂多变,而中医学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具有综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HRV)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患者405例行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冠脉造影,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对冠脉狭窄不同程度、冠脉病变部位和心肌缺血情况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1):冠心病患者405例冠脉狭窄276例(68.1%),无狭窄129(31.9%)。检测出有心肌缺血221例(54.6%),无心肌缺血184例(45.4%)。冠脉病变部位以冠脉左前降支(LAD)病变和右冠脉(RCA)病变为主,其次是左回旋支(LCX)病变。(2):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高频功率(HF)降低,而低频功率(LF)/HF升高。SDNN、HF在冠脉重度狭窄组较冠脉无狭窄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在冠脉病变部位中,HRV指标变化最显著是LAD病变,其次RCA病变,LCX病变不明显。(4):心肌缺血患者SDNN、HF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患者(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RV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应用冠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11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进行冠脉搭桥手术,然后再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运用数学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56例,对照组是围术手术后的优质护理,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本条件上进行延长性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段血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35.71%,很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6%(P0.05)。结论延长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的使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显然可以有效快速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7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 ,利用CTS胸骨牵开器和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器等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结果  7例手术均成功 ,无死亡病例 ,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随访 2~ 15个月 ,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微创、安全、经济 ,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伴合并症等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发现冠脉疾病的病人在冠脉痉孪或冠脉成形术后往往出现自发性再灌注损伤,而且公认以溶栓,冠脉成形术和冠脉搭桥术为代表的冠脉再灌注可以解救闭塞冠脉支配的大部分心肌,一直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根本措施.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得以血液再灌注井不使缺血损伤减轻,而是加重了损伤,甚到使可逆性损伤转为不可逆性损伤,这就是所谓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内科治疗无效者的主要方法,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与疗效直接有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多中心非随机的3000例准分子激光冠脉成形术(ELCA)作前瞻性研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病例来自1988年7月至1992年3月间33个中心最初的3000例行ELCA患者,均有冠心病症状和/或心肌缺血证据,并有PTCA或搭桥术的适应证。全组均经造影证实有冠脉或移植段血管狭窄,而狭窄段能通过导引钢丝,不包括急性心梗演变期患者。采  相似文献   

20.
<正> 心血管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最大,在总人口死亡原因中几乎占半数,病死、致残率均高,已成为当前医疗保健工作中的首要问题。近年来的一大进展是早期康复治疗。心血管病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以科学方法促进心脏功能、全身循环以及其它各系统功能的调整和改善,缩短治疗休养时间,预防病情的反复,争取在可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冠脉搭桥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早下床活动,使心功能、体力、体形及精神心理上早日恢复。国外已广泛开展冠脉搭桥术,术后康复医疗也已开展近十年。近年来,我国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