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静  马安照  王德玉 《山东医药》2006,46(33):24-24
近3a来,我们对1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现总结术后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方法 138例接受CABG的患者,按术前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术后观察其血糖水平.结果 138例患者中有101例术后发生高血糖,其中非糖尿病组53例、糖尿病组48例,两组相比,P>0.05.术前血糖水平与术后高血糖的发生有关(P<0.01),术后高血糖患者99.0%血糖升高出现在术后24 h以内,血糖峰值的出现时间为术后16 h.结论 CABG后高血糖的发生率较高,且绝大多数出现在术后 24 h以内,术后高血糖发生率与术前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65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用计算机进行术后 2 4h心电图连续记录 ,并进行回放分析。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14例 ,其中 1例心室颤动 ,13例频发室性早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认为 :高龄患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搭桥支数、采取手术方式、术后低血K+为冠脉搭桥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病人较非心律失常组心胸比较大、手术时心肌阻断时间较长 ,但是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内径、有无心肌梗塞病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室壁瘤对冠脉搭桥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999年3月~2002年3月,我院共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8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对非糖尿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应激性高血糖(SHG)的控制效果。方法:将140例拟行OPCAB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试验组)或生理盐水输注(对照组)。观察术中血糖、血钾、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记录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应用、肾、脑功能障碍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开胸后、搭桥前、搭桥后及关胸后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应用、肾、脑功能障碍、呼吸机使用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用于OPCAB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对心、脑、肾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8例 ,近期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术前护理 :术前 3天不进行穿刺输液 ,以免影响术后早期观察。有吸烟史者术前 3周戒烟 ,并训练其咳嗽及深呼吸。术前1天备皮、修剪指甲 ,以防术后感染。对存在心理顾虑者 ,进行宣教 ,消除其顾虑 ,以便术后早期配合治疗。术前晚常规清洁灌肠 ,睡前服司可巴比妥 ,保证良好睡眠。术后监护 :术后严密监护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并正确处理。1患者入 ICU前 ,应做好监护准备工作 ,包括治疗和监测设备 ,如调试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引流和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及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心脏外科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组在上述基础同时给予运动训练及心理干预。于术前、术后15天对入选患者进行6 min步行实验(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5天康复组患者6MWT明显提高(298.15±59.24 m比220.80±54.25 m,P<0.01),HAMA及HAMD评分显著降低(2.07±2.45分比5.48±3.32分及2.26±2.31分比6.36±3.81分,P<0.01)。与术前比较,康复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也有改善(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手术前后6MWT差值与手术前后HAMA及HAMD评分差值具有负相关性(r=-0.53,P<0.01;r=-0.60,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及运动能力恢复均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 ,将 6 0例冠脉搭桥病人按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以及手术方式分组 ,心律失常组 15例 (A组 )、非心律失常组 4 5例 (B组 ) ;常规搭桥组 39例 (Ⅰ组 ) ,非体外搭桥术组 2 1例 (Ⅱ组 )。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2 5 .0 %。A组病人的年龄、术前射血分数 (EF)、心胸比例、搭桥支数、呼吸辅助时间、心肌阻断时间、ICU滞留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 ,但血K+ 浓度则明显降低。Ⅱ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均较Ⅰ组明显降低。结论 :患者术前心功能情况、手术方式及冠脉搭桥支数、心肌阻断时间等影响心脏状况的指标与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157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们共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57例,效果良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冠状动脉旁路术的手术护理成为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对26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病人,根据康复护理的特点,制定护理计划.预防了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就其术后康复护理体会小结。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后应激性血糖与术前糖化血红蛋(HbA1c)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6例无糖尿病史且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完善了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除外糖尿病,根据HbA1c值分为相对高糖化组(HbA1c≥6.0%)和对照组(HbA1c<6.0%),观察2组术前基线指标和术后应激性血糖有无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高糖化组与对照组术前年龄(P=0.001)、体质量指数(BMI)(P=0.007)、腰臀比(WHR)(P=0.0001)、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P=0.001)以及术后应激性血糖(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糖化组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bA1c值和应激性血糖密切相关(R2=0.224)。结论:术前超质量或腹型肥胖尤其是年龄大者,即使无糖尿病也应测定HbA1c,如果HbA1c≥6.0%应积极防治术后应激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能避免因体外循环(ECC)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治疗中心所接受。我院从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共行OPCAB手术36例,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高血糖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术后高血糖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1月至12月行CABG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根据术后血糖水平分为术后高血糖组和术后正常血糖组;前者又根据术前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高血糖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及两亚组间治疗与预后的差异,并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200例患者,术后高血糖发生率77%,术后高血糖患者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长、病情重,其中24h平均血糖是对预后有独立作用的变量。结论术后高血糖明显升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控制术后24h平均血糖,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凡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有手术指征者,予以手术治疗,行冠脉搭桥术[1].重建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改善心肌血供,术后通过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跳动下冠脉搭桥术(OPCAB)的术式选择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讨论移植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方法 以我院心脏血管外科从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实施的51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CABG)32例,OPCAB 482例.结果 术前合并脑血管障碍43例(8.4%),合并透析16例(3.1%),合并慢性闭塞性肺病(COPD)17例(3.3%),既往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35例(6.8%),左主干(LMT)病变179例(34.8%).平均远端吻合口数(3.6±1.4)个,移植血管全动脉化患者77例(14.9%),使用左乳内动脉(LITA)患者421例(81.9%).平均大隐静脉(SVG)使用支数为(1.6±0.5)支/例.术后主要合并症为脑血管病6例(1.1%),纵隔感染4例(0.7%),肾功能损害透析(CHDF)7例(1.3%),房颤(Paf)46例(8.9%).结论 对于高风险、高难度的CABG应用标准OPCAB术式,采用全动脉化及动、静脉移植血管相组合等低侵袭性手术方法 ,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提高CABG的远期手术成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1例CABG成功的患者术前1d,术后7d、14d、30d的心电图,测定其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同时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7dQTd、QTcd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术后2W仍有下降(P<0.05),术后14d恢复到正常范围,且这一结果与临床指标明显相关。结论QTd可作为CABG疗效判断的一项可行指标。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患者文某,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22年,冠脉搭桥术后7年,加重并下肢浮肿不能平卧1个月余,于2009年6月15日入院。自1987年始,患者在劳累时感胸闷、气短,心电图检查发现ST-T异常,当地诊断为冠心病,虽然长期服用扩冠等药物1病历摘要患者文某,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22年,冠脉搭桥术后7年,加重并下肢浮肿不能平卧1个月余,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高达27%-40%,增加了卒中的危险。而CABG术后AF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本文试图通过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方法来探索CABG术后AF发生可能的自主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应激性高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2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并监测其入院后24 h内血糖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多支病变组入院24 h内血糖值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9.9±1.0 )mmol/L∶(7.6±1.3 )mmol/L]及单支病变组[(9.9±1.0) mmol/L∶(5.9±0.4 )mmol/L],均P<0.01.双支病变组入院24 h内血糖值同样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7.6±1.3) mmol/L∶(5.9±0.4 )mmol/L),P<0.01.结论:在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急性期血糖值在一定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