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房定亚教授辨病治疗风湿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模式。强调运用毒热痹理论认识风湿病的发病特点、病理特点、疾病特点。临床运用有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专方的应用、无证从病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3.
宋成鑫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9-880
徐力教授辨治恶性肿瘤提倡分阶段和辨病辨证结合治疗.因围放化疗期、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3个阶段在中医病机特点、处方用药上明显不同,准确辨析方能提高疗效.更因肿瘤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深知现代医学知识,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疗效.辨病:辨病位、病理类型、免疫组化,辨证:辨总证、主证、兼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层层递进,建立完善的恶性肿瘤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霆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62-363
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存在以辨病代替辨证、以西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的情况。强调西医辨病不能代替中医辨病,辨病应与辨证相结合,提出辨病是辨证的前提,辨证是辨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医病位辨证思想的内涵,不仅包括现代医学解剖学的实体病位,还有传统医学的人体生理病理功能体系,如五脏辨证理论、六经辨证理论、经络辨证理论、归经理论等,它们从空间与时间、宏观与微观等不同角度阐述病理生理,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从病位辨证角度出发,在古今诸家医案医话和现代临床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检索、筛选、整理,横向总结胁痛的西医辨病与中药、针灸治疗方法,提出了以胁痛为主诉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用药结合的临床思路。这种思路不仅使治疗方向更加明确,也能更加清晰地缕清诊疗逻辑,同时可吸收应用现代中药理论,加深中医与当前诊疗实际的契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邹本良  张燕 《北京中医药》2006,25(3):144-146
魏子孝教授主张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要与西医学的疾病诊断、化验指标、疗效评价相结合,使治疗更加客观、更具说服力,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思路模式,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实践过程中,辨病、辨证有机结合,选方、用药思维缜密,思路清晰,并提倡中、西医配合治疗,对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IgA肾病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施治及西医治疗不同阶段的中医药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通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治疗,可以减少尿蛋白,降低复发,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并且减轻西药应用中的许多毒副作用。中西医结合,辨证与辨病相融,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成为蚣肾病治疗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更好地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本文介绍了从临床角度谈谈辨证与辨病(指西医病名)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江西中医药》2001,32(4):10
(1)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性.此结合系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西医精确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故成为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模式和临床诊疗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源流的梳理 ,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 ,以及辨病论治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医辨病论治的误区 ,明确了中医学辨病论治的内涵及其与辨证论治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结合决非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辨证施治与辨病专病专药相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 用确有疗效的中草药 ,不同制剂、不同剂量的专病专药与临床分型、西医药理类型相互渗透组成方剂施治。结果  2例典型病例均治愈。结论 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西医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相结合 ,专病专药与整体内外因相结合 ,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积血的辨证与辨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角度探讨了玻璃体积血的病因病机以及发生发展过程。认为其初期多为火热致病,晚期为痰淤互结。治疗上应把全身辨证与局部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全身出现证候时,以辨证为主;全身无证可辨时,应以辨病为主。丰富了祖国医学对玻璃体积血的认识,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子孝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本良  张燕 《北京中医》2006,25(3):144-146
魏子孝教授主张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要与西医学的疾病诊断、化验指标、疗效评价相结合,使治疗更加客观、更具说服力,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思路模式,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实践过程中,辨病、辨证有机结合,选方、用药思维缜密,思路清晰,并提倡中、西医配合治疗,对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皮肤病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抓住疾病在某一个阶段主要矛盾与疾病内在联系发挥其中医的特点,尤其根据中医辨证给以分型施治,则能提高一定的疗效,并减少付作用.以下浅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的点滴体会:以荨麻疹为例,此病在皮肤病中属多发病,但有的却比较难治愈,荨麻疹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是较为复杂的.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分为相应的中医分型.  相似文献   

15.
安雨协 《河南中医》2011,31(8):885-88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辨治思路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指的是西医的"病",运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检查手段,确定TIA的临床诊断以及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然后依据TIA的基本病机特征,运用中医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做出初步的用药指导.微观辨证是通过对现代医学各项试验或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林宗广 《中医杂志》2002,43(12):946-946
答: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所谓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无容置疑。但单讲西医辨病是不全面的,因为中医不仅强调辨证论治,在某些情况下也讲辨病论治,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但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是重辨证而轻辨病,导致了许多病名不明确甚至病名与症名相同,加之近年来随着西医诊断学的发展和中西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模式。此模式可以借鉴,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为了避免形面上学的思维误区,本文将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现状、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传统中医辨证思维基础上,融合西医较全面的辨病思维,总结出在西医辨病基础上,中医辨病、再辨证这一现代临床思维模式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及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经验,从辨证与辨病、抓主症与抓主病、治标与治本、药物及非药物四个方面探讨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认为中医诊治本病,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病求本为原则,坚持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先抓主病再抓主症,并重视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辨证的证,证据之意,是医者赖以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各种证据,它不只是一个症状或一个综合征候群,而是概括了产生疾病的各方面因素和条件,这些因素结合着不同体质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证,虽然中医也有病的名称,如消渴、咳嗽等,但中医之认识疾病基本上从证入手,而西医的辨病,则是通过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全面,系统检查,从宏观到微观,乃至细胞的组织结构,病理变化,新陈代谢的相对平衡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动态分析,所以辨病是西医的特长,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实质就是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创造出单独中医或西医单独所不能达到的疗效,在临床上,怎样才能做到二者有机地结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