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采用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器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某院收治的1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婴儿分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赋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婴儿脑室内出血、正压呼吸治疗时间长短、血气分析以及死亡率和住院费用等临床试验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动脉血气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新生婴儿,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正压呼吸治疗时间、脑室内出血、住院费用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新生儿,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采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效果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NRDS应用简易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治疗成功34例,失败2例。结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基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不同给氧方式对血气分析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做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即观察组40例临床效果与常规机械通气即对照组40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P〈0.05),血气分析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应用PS疗法基础上,取N-CPAP给氧方式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使血气分析改善,对保障新生儿肺功能及正常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鼻同步双相正压通气(S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 RDS 新生儿进行分2组 SBiPAP 和 NCPAP 组,SBiPAP 组接受 SBiPAP 治疗,NCPAP 组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结果2组正压通气24 h 后,SBiPAP 组动脉血气 PCO2、呼吸频率、24 hFiO2均明显低于 NCPAP 组。PaO2、PO2/FiO2均高于 NCPAP 组。 SBiPAP 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 NCPAP 组。无创正压通气失败需有创通气的比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采用经鼻同步双相正压通气模式能提高氧合,降低呼吸频率,减少 CO2潴留,减少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82-185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科学评估两种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24h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PaCO_2低于对照组,pH值、PaO_2、PaO_2/FiO_2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呼吸窘迫症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安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71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经过患儿家长同意后,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5例)和联合组(36例),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24 h后的血气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血气状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缓解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方法 将7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鼻塞式持续正压给氧。结果 治疗组中20例做血气分析前后比较,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两组比较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给氧是基层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56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联合应用NcPhP+P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X胸片、临床效果和正压通气时间。结果两组在治疗后6、12、24小时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4小时后X线胸片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正压通气时间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NCPAP+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NRDS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机械通气使用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鼻塞持续正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NRDS患儿5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27例)和对照组(n=30例),两组在应用PS等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应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照组应用普通给氧。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监护仪检测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临床症状、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TcSO2、临床症状、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存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塞持续正压治疗NRDS,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于4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NCPAP治疗,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节NCPAP压力,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治愈40例(88.9%),无效例(6.7%)。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腔黏膜红肿2例,腹胀4例,经及时处理均缓解;未发生气压伤、鼻腔黏膜坏死、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是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观察及护理对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成功与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敏  胡岩  黄锦翔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49-3050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NCPAP给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冶疗后P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pH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气指标也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和PaC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患儿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呼吸窘迫患儿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路径,实验组应用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器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有效率等环节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对照组为47.8%,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呼吸窘迫患儿的治疗中,相比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路径来说,应用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器治疗法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缩短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固尔苏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针对对照组给予固尔苏混合液气管内滴入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固尔苏重复使用情况及并发肺炎情况。结果治疗后1 h及6 h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痊愈病例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肺部感染及重复使用固尔苏病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固尔苏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能降低患儿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66例N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头罩吸氧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二组肺氧合功能的改变。对两组患儿住院天数、用氧天数和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氧合指数(O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用氧天数和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NRDS新生儿的氧合功能,能迅速纠正患儿低氧血症,快速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用氧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做好患儿的日常护理,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5.
廖春玲  王立强 《上海医药》2022,(19):20-22+2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就诊号奇偶数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90)和研究组(n=90),对照组患儿仅接受NCPAP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对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2005--2009年15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CPAP呼吸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改变。结果NCPAP治疗组治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效果良好,减少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应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固尔苏联合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固尔苏气管内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血氧合指数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PaCO2及PaO2 /Fi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出现肺炎、肺出血、颅内出血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53.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固尔苏联合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2~3h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 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aO2、a/A PO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窒息抢救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氧合指数与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合指数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提高患儿肺泡气体交换的能力,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窘迫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5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中加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