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确定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提取溶剂及溶剂量,提取时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8月份最高。结论: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的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吴风草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及逆境胁迫因子对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期合理利用及保护这种野生资源。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吴风草不同季节及各因子胁迫下的总黄酮含量。结果:大吴风草叶片总黄酮含量最高,叶柄次之,根状茎最小(P<0.05)。叶片的总黄酮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而呈增高的趋势,12月份明显高于其它各月;叶柄与根状茎总黄酮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波动状态(P<0.05)。随着光强的增强,大吴风草叶片、叶柄、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大吴风草叶片总黄酮含量逐渐增加,而叶柄的总黄酮含量先升高而后降低,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P<0.05);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深,大吴风草叶片、叶柄、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随着温度的增高,大吴风草叶片总黄酮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趋势,叶柄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增高,根状茎表现为先增高而后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大吴风草叶片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呈波动状态。大吴风草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对生态胁迫因子的反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确定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提取溶剂及溶剂量,提取时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8月份最高。结论: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的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葎草叶总黄酮的测定方法 ,并考察总黄酮的量随葎草不同采摘时间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液中总黄酮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然后在该条件下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葎草叶进行总黄酮提取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所考察的因素中,葎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各因素影响程度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水平搭配为:A2B3C3.不同时间采收的葎草中总黄酮的量有明显变化.结论 葎草中黄酮类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75%乙醇,料液比1∶60,超声提取50min.葎草总黄酮的量与采摘时间密切相关,以8月采收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方法 以蒺藜新苷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甾体皂苷的量;以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总黄酮醇苷的量。结果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有较大差异,蒺藜全草部位中以叶中量最高,果实量最低。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蒺藜药材质量控制;以期为蒺藜全草的资源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各制剂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研究制备工艺对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剂型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比较最优制剂工艺。结果:总黄酮与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均为:浓缩丸〉片剂〉大蜜丸。结论:通宣理肺方不同制剂制备工艺对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存在较大影响,这为剂型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泸州地区不同采收期仙鹤草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为确定泸州地区仙鹤草的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仙鹤草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测得泸州仙鹤草中总黄酮在0.0055~0.088mg·m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为1.18%。泸州地区6月份采集的仙鹤草总黄酮含量为10.77%,7月份采集的仙鹤草总黄酮含量为12.38%,明显高于其它月份采集的仙鹤草中的总黄酮含量。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泸州地区仙鹤草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泸州地区仙鹤草采收期以6、7月份为宜。  相似文献   

8.
春柴胡总黄酮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春柴胡总黄酮含量分析方法及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春柴胡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建立春柴胡的指纹图谱.结果:4月到5月采收的春柴胡黄酮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为叶>全草>茎>根.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生成了春柴胡药材的共有模式图,共有12个共有峰,各共有峰之间分离度较好,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合指纹图谱要求.结论:不同采收期和不同药用部位春柴胡的黄酮类成分差异显著,本研究为春柴胡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的火绒草药材总黄酮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火绒草药材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由于产地和采收季节不同,火绒草药材中总黄酮有差异,辽宁沈阳东陵地区,8月份含量最佳;辽宁鞍山地区,9月份最佳;同一时间采收的药材,辽宁鞍山含量最佳。结论:本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火绒草药材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苗药赶黄草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作用。方法:取健康、合格KM小鼠,雌雄各半,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33.3 mg/kg)、赶黄草总黄酮0.66、0.33 g/kg组和肝苏颗粒组(8.4 g/kg),灌胃给药,连续6 w,观察记录小鼠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取血清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与正常组对照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的AST、ALT、TBIL、CHO、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表明NAFLD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赶黄草总黄酮0.66g/kg、0.33g/kg、肝苏颗粒和非诺贝特组明显降低血清中AST、ALT、TBIL、TG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5或P0.01)。结论:赶黄草总黄酮对NAFLD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金盏菊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建立金盏菊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金盏菊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研究金盏菊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对10个不同产地以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的金盏菊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金盏菊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提取温度90℃,60%乙醇回流提取1.5 h;10个不同产地的金盏菊总黄酮含量为2.25%-4.78%,平均含量为3.17%;初花期的金盏菊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58%。结论:建立了金盏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此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靠,可作为金盏菊总黄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及部位黔产千里光中总黄酮、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生物产量,为确定黔产千里光的采收期和药用部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黔产千里光总黄酮的含量以6月份含量最高,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均以8月份最高,不同部位千里光叶中总黄酮、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最高;8月份千里光的生物产量最大,茎、叶的产量占较大比重。[结论]综合考虑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生物产量,建议黔产千里光在7—9月份采收地上部位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广西不同采收期喜树果中喜树碱成分的动态积累情况,确定喜树果药材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广西部分地区同一植株不同采收期喜树果中喜树碱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Dikma Diamonsil(钻石)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0.8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4nm。结果:测得喜树碱在0.112~0.672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6%,RSD=2.91%(n=6)。不同采收期喜树果中喜树碱含量在0.065%~0.21%之间。结论:广西不同采收期喜树果中喜树碱成分的动态积累有一定差异,广西产喜树果最佳采收期应为每年的8,9月份。  相似文献   

14.
赶黄草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民间草药赶黄草的原植物形态、性状和显微特征。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原植物和药材具有茎紫红色,叶互生,叶片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聚伞花序和蒴果的显著特征。茎和叶显微特征具有通气组织和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的特点。结论:赶黄草的原植物及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明显,为赶黄草的质量标准制订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香椿嫩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香椿嫩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结果:总黄酮在0.025~0.25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98.30%,RSD为0.4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香椿嫩叶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藤梨根总黄酮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藤梨根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充分利用和开发藤梨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藤梨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甲醇索氏提取法所得的总黄酮的含量较高,以芦丁计为7.93%。结论与甲醇回流提取法和甲醇超声提取法比较,甲醇索氏提取法所得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陈荣  杨跃生  吴鸿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6):1186-1190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期紫锥菊质量和产量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的紫锥菊进行产量测定和物候期观察,并采用HPLC法对紫锥菊中的菊苣酸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 一年生紫锥菊地上部分的产量以11月2日(果熟期)采收的最高,比盛花期产量高38.3%,地下部分产量以9月15日(盛花期)采收的最高,从9月15日到11月2日地下部分产量有少量的降低,但变化不大;地上部分菊苣酸量从7月10日(蕾前期)到9月27日(盛花期)变化不大,但从9月27日到10月20日(果期)有一个降低的过程,从10月20日到11月2日又有所回升,地下部分菊苣酸量变化趋势与地上相似;两年生紫锥菊产量及菊苣酸量变化与一年生相似,但地下部分产量在果熟期最高,其全株产量是一年生植株的2.7倍。结论 广州产紫锥菊以果熟期为最佳采收期,栽种两年比栽种一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宁夏、内蒙古、辽宁、江苏、河北、陕西、四川、山东)菟丝子中总黄酮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金丝桃苷的含量。[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显色,以芦丁为对照,在504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HPLC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7:83),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55%,最低为0.38%;金丝桃苷含量最高为0.276%,最低为0.012%。[结论]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中总黄酮及金丝桃苷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且总黄酮含量越高,金丝桃苷含量相应也高,二者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杜仲叶中杜仲醇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杜仲叶中杜仲醇含量在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为确定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种植区域,不同采收期的杜仲叶中杜仲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显著水平上,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杜仲醇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杜仲叶中杜仲醇的含量在9月中旬最高(1.450%),5月最低(0.173%),以杜仲醇为指标的杜仲叶最佳采收期应为9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20.
穿山龙根茎叶不同生长期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不同生长期穿山龙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以确定其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价值。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期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Discovery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4:16),流量:0.8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03nm。结果:薯蓣皂苷元在0.10-1.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3%,RSD为0.879%(n=5)。地上部分(茎叶果实种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在8、9月份较高,分别为2.294%和2.117%;根茎(地下部分)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在9、10月份较高,分别为2.261%和2.576%;结论:穿山龙地上部分采收期应为8、9月份,地下部分采收期应为9、10月份,且地上部分也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