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酷似慢性肝病的症状。有些HCC患者出现严重腹泻,而肝硬变患者则少见。本文旨在确定HCC患者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AFP阴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近期研究显示,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降低。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癌患者血清ACE活性变化对AFP阴性肝癌(HCC)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经组织学(肝穿刺)或影象学确诊的38例HCC患者、21例慢性肝炎患者12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AFP和ACE活性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与其他良性肝病相比,HCC患者血清ACE活性(19.51±4.46)显著低于慢性肝炎(38.35±6.34,p<0.01)及肝硬化患者(47.77±10.59,P<0.01),也低于正常人(30.00±2.92,P<0.05)。23例AFP阳性(≥200μg/L)HCC患者中,其ACE活性为(19.15±4.26),与15例AFP阴性患者的ACE活性(20.06±4.85)无差异(P>0.05)。结论 检测血清ACE活性有助于肝癌,尤其是合并肝硬化或AFP阴性的患者的诊断,联合检测ACE和AFP有助于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李博闻  费素娟 《肝脏》2023,(10):1182-118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 搜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BV/HCV感染HCC病例共计212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69例,年龄(65.0±11.8)岁。HCC诊断符合要求。参考既往文献,当FIB-4指数>3.25时,慢性肝病患者可诊断存在肝硬化,据此将纳入病例分为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比较HBV-HCC、HCV-HCC以及非肝硬化、肝硬化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V或HCV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HCC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Child-Pugh评分及FIB-4指数分别为(61.2±11.8)岁、23例(15.9%)、41例(28.3%)、(9.0±1.2)分及(3.4±0.6)分,与HCV-HCC[(70.1±10.7)岁、19例(28.3%)、29例(43.3%)、(5.7±0.9)分及(6.2±1.1)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BV-HCC、HCV-HCC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HCC)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对门诊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癌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709例,计算aMAP及进行HCC风险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70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22.4%合并酒精性肝病,11.8%合并糖尿病。18.6%合并脂肪肝,19.0%合并肝硬化,9.7%合并肝癌。71.2%的患者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28.8%未用抗病毒药物。aMAP最高为75.2分,HCC低、中和高风险人数分别占70.0%、23.1%和6.9%;合并酒精性肝病、糖尿病、肝硬化患者aMAP高风险的比例高于无酒精性肝病、糖尿病、肝硬化患者(9.4%vs 6.2%,11.9%vs 6.2%,19.3%vs 4.0%),高中低风险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1,<0.01)。抗病毒治疗组患者aMAP变化的年均值(-1.15±1.72)分,明显低于未用抗病毒治疗者的(0.93±2.0...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多中心发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手段中,以HCC的治愈性切除为首选,但切除后的复发率可达50%~60%。我国HCC多合并慢性肝炎及肝硬化,85%的HCC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病多缘于HBV与HCV的感染,慢性肝病的存在既影响HCC的切除率,又是HCC多中心发生的基础因素。HCC切除后又出现多发性癌灶,一种是HCC经门静脉的肝内播散,另一种是HC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合并急性肝损伤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RM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根据患者既往有无肝病史分为肝病组和无肝病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结果:2组在病因、临床表现(浓茶色样尿、黄疸、肌痛、消化道症状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肌酸激酶(CK)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无基础肝病组的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水平明显高于有基础肝病组。2组病死率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有肝病史患者患RM后急性肝损伤并不明显加重,且肝衰竭病死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大量腹水患者,传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筛查指标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但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升高达正常值的48倍,最终通过影像学确诊为HCC并腹膜转移。提示DCP在HCC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弥补AFP在HCC筛查的不足,尤其是酒精性肝病导致的HC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在HBV相关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细胞癌(HCC)]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487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EBV感染者194例(39. 8%)。分别按照EBV DNA拷贝数(≥400 IU/m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及肝病进程分组(CHB组、肝硬化组、HCC组),比较组间的临床指标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 DNA拷贝数在CHB组患者中高于肝硬化和H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417,P=0. 017; t=3. 258,P=0. 001),而EBV DNA拷贝数在HCC患者中有高于CHB和肝硬化患者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161,P=0. 315); Child-Pugh分级排除肝功能影响后,A级患者HCC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和肝硬化组(t=2. 062,P=0. 041; t=2. 615,P=0. 010),C级患者肝硬化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组(t=2. 647,P=0. 072)。双重感染特异性临床变化指标有ALT/AST、Glb、淋巴细胞百分数。结论 HCC患者EBV载量升高,可能与HBV共同参与了肝脏疾病的进展,动态定量检测HBV感染者EBV DNA对早期干预肝病进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ell division cycle 25 C,CDC25C)抗体在肝病患者血清中出现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6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45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61例和正常人血清61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上述血清进行CDC25C抗体定量检测,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探讨CDC25C在肝病发展中的作用.结果:ELISA显示HCC患者血清中的CDC25C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血清、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P0.05).经两两比较,正常人血清组中的CDC25C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他组(P0.05),而在肝硬化患者组和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临床参数指标分析,发现CDC25C抗体的阳性率与HCC患者的年龄、性别、黄疸程度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值无关(P0.05),但与血清白蛋白降低相关(P0.05).结论:CDC25C可能参与了肝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HCC诊断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HCC组和23例对照组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CD4+、CD8+、CD4+/CD8+、AFP和肝脏功能等指标。结果 HCC组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54例HCC组中伴有门静脉癌栓者18例,T细胞亚群明显低于36例不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P0.05);有无合并肝硬化和不同AFP水平比较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17,(12)
目的探讨miR-122、miR-29b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患者78例[26例慢性丙型肝炎(CHC)、26例肝硬化(LC)、26例肝细胞癌(HCC)]和25名健康志愿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miR-122、miR-29b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丙型肝炎相关肝病(CHC,LC,HCC)组患者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均升高,HC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CHC,LC,HCC)患者血清miR-29b的表达水平则下降,HC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C组患者血清miR-122/miR-29b的表达水平均与甲胎蛋白(AFP),ALT正相关(P0.05);在区分HCC和健康人群时,miR-122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miR-29b则为0.617,联合miRNAs与AFP联合检测HCC则提供了最高的诊断效能(AUC=1)。结论 mircroRNAs调控异常可能与HCC等许多肝病密切相关,microRNAs在区别HCC患者和健康人群时,诊断价值高,可与AFP联合检测,作为肝病诊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肝细胞癌(HCC)的患者远端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HCC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5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35例,包括2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15例肝硬化合并HCC患者(HCC组)。收集患者粪便标本,提取其肠道细菌总DNA,采用Roche 454测序技术对16S r DNA V3-V6可变区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物种分类、丰度分析及多样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20个肝硬化患者样品平均OTU为306.50±163.76,15个HCC患者样品平均OTU为357.24±168.85,2组患者OTU及alpha多样性指数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粪便菌群序列包括的菌门主要有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种定量及组成分析发现,肝硬化组和HCC组患者肠道内多种细菌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其中肝硬化组肠道菌群与HCC组比较,放线菌门(0.21%vs 0.06%,U=89.000,P=0.043)、双歧杆菌属(0.16%vs 0.04%,U=90.000,P=0.046)和梭菌属(0.13%vs 0.08%,U=90.000,P=0.046)所占比例显著升高,理研菌科(0.58%vs 2.30%,U=82.000,P=0.023)和Christenellaceae科(0.01%vs0.08%,U=84.500,P=0.028)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结论与单纯肝硬化患者相比,肝硬化基础上发生HCC者肠道菌群的组成有显著差异,但这些差异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HCC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以往病死率超过 5 0 %。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院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 SBP患者 11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0例患者中男 78例 ,女 32例 ;年龄 2 0~ 73岁 ,平均 5 0岁。乙型肝炎肝硬化 82例 ,丙型肝炎肝硬化 8例 ,乙型合并丙型肝炎肝硬化 5例 ,酒精性肝硬化 8例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酒精性肝硬化 5例 ,胆汁性肝硬化 2例。按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标准 :A级 32例 ,B级 6 7例 ,C级 1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腹泻、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根据 FongTL的 SB…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15,(10)
目的评价PEG10对慢性丙型肝炎(HCV)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HCV患者67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单纯慢性HCV组23例、肝硬化组25例和HCC组19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ALT、AST和血清AFP等信息,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PEG10 mRNA水平。结果 AF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当231 ng/mL为AFP诊断HCC的界值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63%和93.75%,PEG10mRNA的AUC为0.880,最佳诊断界值为2.09,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1%和87.50%,PEG10诊断效能稍高于AF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10 mRNA水平与HCC患者性别、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转移情况均不相关(P0.05)。结论 PEG10 mRNA在HCC患者的水平明显高于慢性HCV和肝硬化,同时PEG10 mRNA与肿瘤大小、数目、临床分期均不相关,是一种理想的HCC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病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7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单独行TACE患者81例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Pugh积分及HBV DNA定量的变化。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实验室检查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治疗1、2年后,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01),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6.67%和59.2%、36.67%(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的患者,可抑制HBV复制,保护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8,(10)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在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85例CHB患者临床转归及相关因素等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评估CHB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0岁、未抗病毒治疗、肝硬化程度、高HBV DNA水平、有HCC家族史在CHB患者HCC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3.318,P=0.019)、未抗病毒治疗(OR=2.709,P=0.002)、有HCC家族史(OR=2.096,P=0.037)、肝硬化程度为CHB患者发生HCC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C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A级与无肝硬化相比,HCC发生风险均显著升高(OR值分别为18.453、13.395、6.970,P=0.000)。结论年龄40岁、肝硬化程度、未抗病毒治疗和有HCC家族史是发生HCC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并加强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内TLR4、TGF-β1、CCL20的表达的变化,探讨TLR4、TGF-β1、CCL20参与CHB的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临床标本104例,并将其分为4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26例、CHB组26例、肝硬化组26例以及HCC组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LR4、TGF-β1、CCL20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4、TGF-β1、CCL20在CHB、肝硬化以及HCC组肝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LR4和CCL20在HC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与HCC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HC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的TLR4、TGF-β1、CCL20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均升高,在CHB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C-fos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与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C-fos与EGFR在HCC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HCC组织、51例癌旁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10例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肝组织C-fos蛋白表达情况;EGFR在47例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fos蛋白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与肝病的不同进展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HCC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与EGF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fos蛋白在肝癌、肝硬化组织的过表达提示C-fos参与在肝癌、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但可能通过EGFR以外的信号通路参与肝癌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cct-19抗原对HCC的特异性。方法采用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技术(SEREX)研究异体HCC和其他疾病患者血清hcct-19抗体的阳性率,并用χ2检验分析HCC患者血清中hcct-19抗体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hcct-19抗体的产生主要见于HCC患者,阳性反应率为27/46(58.70%)。正常健康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胃癌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大肠癌患者阳性反应率分别为0.00%(0/20)、0.00%(0/20)、0.05%(1/20)、8.33%(1/12)、0.00%(0/9)及0.00%(0/11)。HCC患者血清中hcct-19抗体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HBV感染及是否合并肝硬化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hcct-19抗原对HCC有高度特异性,可考虑作为HCC血清学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90例肝病患者,其中HCC患者30例(HCC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肝硬化患者30例(肝硬化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AFP和PIVKA-Ⅱ在诊断HCC中的临床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AFP和PIVKA-Ⅱ的相关性。结果:HCC组患者血清中的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和肝硬化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和AFP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838;PIVKA-Ⅱ诊断HCC的敏感性(90.00%)和特异性(93.30%)均高于AFP的敏感性(70.00%)和特异性(91.70%);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在各组患者中PIVKA-Ⅱ与AF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IVKA-Ⅱ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可作为HCC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